概述
所屬卷:Amomum Roxb.
所屬科:Zingiberaceae
中文名:海南砂仁
文獻來源:Amomum longiligulare T.L. Wu海南植物志,附錄(1977);中國植物志(1981)*;新華本草綱要(1988).
形態特徵
直立草本,高1—1.5米,具匍匐根莖。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0—30厘米,寬2.5—3厘米,先端尾狀細尖,基部漸狹,兩面無毛;葉柄長約5毫米;葉舌披針形,長2—4.5厘米,膜質,無毛。花序梗長1—3厘米,被長約5毫米的宿存鱗片;苞片披針形,長2—2.5厘米,褐色;小苞片長約2厘米,包住萼管;花白色,萼管長2—2.2厘米,先端具3齒;花冠管稍長於花萼,裂片長圓形,長約1.5厘米,唇瓣圓匙形,長與寬約2厘米,白色,先端突出2裂的黃色短尖頭,中脈隆起,紫色;雄蕊長約1厘米,藥隔附屬體3裂,中裂片半圓形,兩側裂片近圓形。蒴果卵圓形,具鈍三棱,長1.5—2.2厘米,寬0.8—1.2厘米,被片狀分裂的柔刺,刺長不過1毫米;種子紫褐色,被淡棕色、膜質假種皮。花期4—6月,果期6—9月。
地理分布
分布及生境:西雙版納有引種;廣東、海南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廣東崖縣。
藥用價值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果實藥用,功效同砂仁。
藥名:海南砂仁
拼音:HAINANSHAREN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姜科砂仁屬植物海南砂仁的果實。
功效:理氣開胃、醒脾消食。
主治:治脾虛運化失常、脘腹脹滿、飲食不香、納呆食少、食積於胃、消化不良、不欲飲食、面黃肌瘦等。
性味歸經:辛,溫,脾、胃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一20克。
別名:土砂仁(海南島)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海南島地區。
拉丁名:海南砂仁AmomumlongiligularT.L.Wu
考證:始載於《海南植物志》。
中藥化學成分:果實含揮髮油,油中的成分有a一和B一蒎烯、蒈烯一3、檸檬烯、桉油素、p一聚傘花烴、芳樟醇、樟腦、乙酸龍腦酯、a一胡椒烯、反一B一含合歡烯、白菖烯、畢澄茄烯、橙花叔醇、愈創木醇等。
採制:夏、秋果實成熟時摘收,曬乾或低溫乾燥。取用種子。
備註:果實呈長橢圓形或卵圓形,有明顯珠三棱,長1.5~2cm,直徑0.8~12.cm;表面棕褐色,被片狀、分枝的短柔刺,基部具果梗痕;果皮厚而硬。種子團較小,每瓣有種子5~17粒;種子多面形,直徑1.5~2mm。氣芳香,味淡。
姜科植物
姜科為多年生(少有一年生)、陸生(少有附生)草本,通常具有芳香、匍匐或塊狀的根狀莖,或有時根的末端膨大呈塊狀。本科分為2亞科、3族,約49屬,1,500種,分布於全世界熱帶、亞熱帶地區,主產地為熱帶亞洲。中國有19屬,150餘種,5變種,產東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