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近成熟種子。
功效
燥濕行氣,溫中止嘔。
主治
用於寒濕內阻,脘腹脹滿冷痛,噯氣嘔逆,不思飲食等證。
相關配伍
1、用於治療脾胃寒濕偏勝,氣機不暢:與乾薑、厚朴、陳皮等溫中行氣之品同用。(《內外傷辨惑論》)
2、用於治療寒濕內盛,胃氣上逆之嘔吐呃逆:與肉桂、高良姜、陳皮等同用,如草豆蔻散。(《博濟方》)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用時搗碎。
生理特性
本品為類球形的種子團,直徑1.5~67.5px。表面灰褐色,中間有黃白色的隔膜,將種子團分成3瓣,每瓣有種子多數,粘連緊密,種子團略光滑。種子為卵圓狀多面體,長3~5mm,直徑約3mm,外被淡棕色膜質假種皮,種脊為一條縱溝,一端有種臍;質硬,將種子沿種脊縱剖兩瓣,縱斷面觀呈斜心形,種皮沿種脊向內伸人部分約占整個表面積的1/2;胚乳灰白色。氣香,味辛、微苦。
相關論述
1、《臨床常用中藥手冊》:草豆蔻辛溫散寒,芳香化濕,主入脾胃,祛寒除中焦濕,又溫中止嘔,適於寒濕中阻所致病證。
2、《本草逢原》:草豆蔻性溫,入脾胃二經。風寒客邪在胃口之上,當心疼痛者宜之。
前景分析
草豆蔻在醫藥上被廣泛套用,中國有30種以上的中成藥產品含有草豆蔻的藥用成分。除藥用外,草豆蔻還是一種重要的香料,在食品烹飪和加工中普遍使用,因此研究開發適銷對路的食品調味劑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草豆蔻的莖桿麻皮纖維質量良好,用其編織的生活用品美觀實用並具有保健功用,倍受現代都市人的喜愛,在國內外擁有廣闊的市場。
據調查和業內人士分析,中國草豆蔻種子團的年需求量在1000t以上,但年生產量僅500~600t,缺口為50%左右。草豆蔻莖桿麻皮的市場年需求量為3000t以上,國內生產量僅1500t,缺口50%,市場出現嚴重的供不應求局面。隨著中國市場經濟和國際貿易發展,草豆蔻藥材和相關產品將會有更大的市場需求。
草豆蔻是典型的熱帶陰生草本植物,與經濟林木間作不但可以增加土地使用效益,而且能有效控制雜草滋生,有利於林木的生長。據海南省白沙縣的調查,低齡橡膠林地間種草豆蔻每公頃每年可增加收入近萬元。因此,若通過技術推廣,引導農業、林業生產企業和山區民眾種植草豆蔻,並與製藥和相關產品開發企業建立穩定的市場購銷體系,形成綜合開發產業鏈條,草豆蔻的種植將會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附方
①治脾胃虛弱,不思飲食,嘔吐滿悶、心腹痛:草豆蔻肉八兩,生薑(和皮切作片子)一片,甘草四兩(銼碎)。上三味勻和入銀器內,用水過藥三指許,慢火熬令水盡,取出,焙乾,杵為末。每服一錢,沸湯點服。夏月煎之,作冷湯服亦妙。(《博濟方》豆蔻湯) ②治嘔逆不下食,腹中氣逆:豆蔻子七枚(碎),生薑五兩,人參一兩,甘草一兩(炙)。上四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二服,相去如人行五,六里。忌海藻、菘菜。(《廣濟方》豆蔻子湯) ③治冷痰嘔逆,胸脯不利:草豆蔻(去皮)、半夏(湯洗去滑,切,焙)各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三分。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眼,不拘時侯。(《聖濟總錄》豆蔻湯) ④治胃口冷,吃食無味及脾泄瀉不止,兼治酒後數囿如痢,心胸不快,不思飲食:草豆蔻半兩(每個面裹煨,候面焦黃,去面用),甘草一兩(炙),肉桂(去皮)一兩,陳皮(去白)一兩,蠻姜一兩。上五味,同為細末。每服一錢半,更入陳米末一錢,水一盞,棗二枚,同煎七分,溫服,其滓再煎服之。(《博濟方》草豆蔻散) ⑤治小兒藏寒泄瀉不止:草豆蔻一枚,剝開皮,入乳香一塊在內,復用白面裹,慢火燒令熟,去面及豆蔻皮不用;上為細末,以粟米飲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米飲下,無時。(《史載之方》豆蔻丸) ⑥治霍亂心煩渴,吐利不下食:草豆蔻(去皮)一分,黃連(去須)一兩。上二味,粗搗篩。每脹三錢匕,水一盞,烏豆五十粒,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聖濟總錄》草豆蔻湯) ⑦治老瘧久而不瘥,及山嵐瘴氣,遠年不愈,兼治脾寒:草豆蔻、肉豆蔻各二個(並用面裹煨,一生一熟),厚朴方圓二寸(一半姜制,一半生用),甘草中指大(一半生,一半炙),生薑棗大二塊(一塊用濕紙裹煨,一塊生用)。上分為二大劑,於發前臨曉,用水一升,煎取八合,放至來早,再溫服,留滓再煎二次。(《雞峰普濟方》草豆蔻散) ⑧香口辟臭:豆蔻、細辛,為末含之。(《肘後方》)
藥用植物--草類
藥用植物是指某些全部、部分或其分泌物可以入藥的植物。藥用植物種類繁多,其藥用部分各不相同,藥用植物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 |
山姜屬植物
山姜屬為多年生草本,具根狀莖;通常具發達的地上莖稀無。約250種,廣布於亞洲熱帶地區。中國約有46種及2變種,產東南部至西南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