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異名】蔊菜(《黑龍江省主要野生藥用植物的鑑別及中草藥新製劑》),葉香(藏名)。
【來源】為十字花科水田芥屬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採集】7~8月采全草,切段,曬乾備用。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植物形態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5~90厘米。莖稍斜上,無毛或稍有毛,有分枝.基生葉多數簇生,羽狀深裂,長達12厘米,頂生裂片較大,卵形,側生裂片較小,5~8對,邊緣有鈍齒,只在葉柄和中脈疏生短毛,其他部分無毛;莖生葉互生,不分裂,披針形。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小呈十字形,黃色;萼片長橢圓形;花瓣篦形;4強雄蕊;雌蕊1;花梗長2~3毫米。長角果圓柱狀長橢圓形,長4~6毫米,寬約2毫米,稍彎曲;
果梗長2~6毫米。種子細小,卵形,稍扁平,長0.5毫米,紅黃色,有小點。
生於山坡、石縫、路旁、田邊、水溝潮濕地及雜草叢中。分布江蘇、山東、四川、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
【性味】《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苦辛,涼。"
【歸經】《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入心、肝、肺經。"
功用主治
清熱利尿,解毒,消腫。治黃疸,水腫,淋病,咽痛,癰腫,湯火傷。
①《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清熱解毒,活血通經。治黃疸,咽痛,水腫,關節炎,瘡腫。"
②《黑龍江省主要野生藥用植物的鑑別及中草藥新製劑》:"解熱利尿。治腹水,淋病;外用治燒傷。"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5錢。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黃疸、肝炎:風花菜配扁蓄、苦蕎葉、茵陳,煎湯服。
②治腹水過多:風花菜配播娘蒿子、大黃,煎湯服。
③治無名腫毒及骨髓炎:風花菜配牛耳大黃、蒲公英、墨地葉,搗爛敷患處。(選方出《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飼用價值
風花菜根出葉柔軟、氣味純正,莖稈和花枝細弱,纖維素含量少,為多種畜禽所喜食,特別是豬、禽,兔最喜食。初花期莖葉比為1:1.25,莖葉乾物質比1:1.0,乾葉重占莖葉乾物質的55%,莖葉乾物質達34.58%。根出葉可飼期長達6o餘天,整個生育期營養成分變率小,直到枯黃期前青飼價值不減,是早春和初夏,雞、兔、豬、羊的優質牧草之一,其化學成分如表125–2。另外,種子含脂肪油31.97%,皂化值179.9,碘化值157.7,酸值1.72,為幹性油,既可食用,又可制肥皂。
栽培要點
風花菜尚屬野生種,未見栽培報導。據試驗,風花菜對栽培條件要求不嚴,可選擇不宜農作的低洼荒地,棄耕地、退化草地作為風花菜人工草地。只要儘早翻曬,使土壤風化後,精細耙耮播種,容易全苗。風花菜比較抗寒,在暖溫帶以幼苗越冬,一般人工草地進行秋季播種。因幼苗期與其他雜草,特別是根狀莖型雜草競爭力弱,所以秋季經翻耕耙耮播種,既疏鬆了土壤又削弱了其他雜草的生活力,有利於風花菜幼苗的生長。4–5月每畝追施25–30kg的氮肥,根出葉產草量可增產45%,在放牧和刈割後追肥,對再生草生物量的增加更為顯著。在蓋度不高的草地,進行人工撒種補播,也是增加頻度,提高復蓋度的好方法,一般可增加產草量1–2倍。
風花菜 | 風花菜 | 風花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