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曲花

屈曲花

屈曲花,又名蜂室花,十字花科蜂室花屬,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分布於西歐以及中國大陸等地,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屈曲花屈曲花

疏被柔毛,多分枝;葉對生,倒披針形至匙形,邊緣有少數不規則鈍齒;花序球形傘房狀,不久即生長成總狀花序,有芳香,花瓣4枚,外面2瓣大。屈曲花為十字花科,屈曲花屬。原產南歐。直立,株高25~50厘米。葉互生,基部葉披針形,稀鋸齒,上部葉線狀披針形。總狀花序,傘房狀;小花為十字型花冠,多花性;花色白、雪青紫紅、粉紅。花期春夏。可用於春夏季節的組合盆栽觀賞,綠地用於花境岩石園等。

花卉概述

屈曲花屈曲花
十字花科(Brassicaceae)屈曲花屬(Iberis)約40種的歐亞植物。多原產於地中海地區。廣為栽培的園藝觀賞植物繖形屈曲花(I.umbellata)原產於南歐,一年生,其花序形扁,夏末開花,粉紅、紫菫色、白色、紫色或紅色。株高40公分(16吋),葉片狹長,心皮圓形。岩生屈曲花(I.amara,即屈曲花)葉厚,深裂;花大,白色,常帶粉紅色,芳香,花柄長22公分(9吋)。生長於白堊質山坡及田野間。石生屈曲花(I.saxatilis)和株形較大的常青屈曲花(I.sempervirens)是兩種鋪地生長、常綠、多年生及開白花的屈曲花,均產於歐洲南部空曠地區,並在庭園廣泛栽培。

屈曲花又叫蜂室、香屈曲花。一二年生,花白、粉、紅混色,有芳香,株高20~75㎝,秋播,花期4~6月,春播,7~9月開花,15天發芽,直根系,多直播,移植帶土,寒冷地區保護越冬,管理粗放,盆栽、花境、野生園叢植。西歐傳統切花材料,種子可保持3年。

生長習性耐寒,忌炎熱,喜向陽,要求豐富腐殖質的疏鬆而排水良好的壤土。園林用途適合布置岩石園、花壇、花境或盆栽

生長習性

耐寒,忌炎熱,喜向陽,要求豐富腐殖質的疏鬆而排水良好的壤土。
園林用途:適合布置岩石園、花壇、花境或盆栽。

元素缺乏

屈曲花屈曲花
人們養花,是為了給生活增添亮麗的色彩,但是,如果屈曲花培養不善往往失去觀葉嘗花的效果。比如,養花缺素就會使屈曲花出現諸多不良的症狀。

缺氮的症狀是,葉片呈淡綠或黃色,枝條纖細,頂梢新葉逐漸變小,下部葉片容易脫落。缺的症狀是,植株長勢弱,分枝少,老葉葉脈間有時出現褐色斑點,幼葉小,生長滯緩,花芽分化受到抑制,不開花或少開花,果實發育不良。缺的症狀是,葉片出現皺縮,下部葉片易發病斑,枝葉細弱,葉片及時緣常出現枯死狀,下部葉片易脫落。缺時,幼葉尖端彎曲成鉤狀,葉尖、葉緣壞死。缺時,老葉葉脈首先失綠,嚴重的出現壞死斑點,葉尖,葉緣向上捲曲,葉片呈勺狀。缺時,新葉黃化,葉細長而小。缺鐵時,先是新葉葉脈間褪綠,葉脈仍為綠色,最後葉脈也褪綠,全葉由黃進而變成白色。缺時,葉片變厚變脆,捲曲萎縮,花少而小,結果率低。缺鋅時,葉綠體的數目減少,光合效率降低。

究其屈曲花產生缺素的原因,一是土壤過酸或者過,影響某些元素的溶解和釋放;二是土壤或盆土施肥不足,屈曲花的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受到制約;三是偏施大量元素妨礙了對微量元素的吸收,如氮、鉀肥施用量過大,會影響對硼的吸收,磷肥施用量過大,會影響對鋅的吸收;四是土壤理化性狀不良,影響供肥能力。所有這些,都會使屈曲花從不同的部位上表現缺素症狀。

診治
為了使培養的屈曲花開得絢麗多彩,針對缺素症狀,應採取如下措施。
首先要根據目測或檢測手段,確診缺素症狀,缺少什麼肥料就補充什麼肥料。
其次,配置營養土,及時補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增強供肥能力。
第三,噴施全元複合肥,施用濃度為0.1-0.3%,或噴施惠滿豐活性液肥,濃度為1:500-800倍。
第四,對缺鐵引發的黃葉症狀,噴施硫酸亞鐵,施用濃度為1:120-180倍。若為調節酸鹼度,可用1:200倍液澆灌。

無土栽培法

屈曲花無土栽培
家庭採用無土栽培屈曲花,具有生長快,品質好,清潔衛生,病蟲害少,節省肥料,節約用水,勞動強度小,省工省時等諸多優點。現將家庭無土栽花技術簡述如下。

一是科學栽植。家庭無土盆栽可選用塑膠盆素燒盆等普通花盆;栽時先將各種基質按一定比例混合或單獨裝入盆內,再將長出3-5片葉子幼苗栽植在盆中央;栽前先把帶土的根系放在清水中,輕輕地將根泥洗淨,再把根部放入比正常濃度營養液稀5-10倍的溶液中浸泡10分鐘,讓其充分吸收水分;栽好後上面蓋一層石英砂子或小石子,使植株固定,並立即從容器四周澆入0.5倍的營養液,直到盆底排水孔有營養液流出為止。

二是合理營養。栽後應每隔1-3天澆一次水,7-10天澆一次稀營養液;澆營養液的次數及多少,根據屈曲花種類、植株大小、不同生育階段、季節以及放置地點等而定:生長期間大苗約7-15天澆一次營養液,小苗約15-20天澆一次,休眠期約一個月澆一次;內徑20厘米左右的花盆如果栽的是陽性屈曲花,每次澆約100毫升,陰性屈曲花應酌減;如果使用的是長效花肥,其用量要參考產品說明書的規定;澆營養液時寧可少些,不可過多,若施用過多,常易造成焦葉;一般每月徹底更換一次營養液,並洗淨盛營養液的容器;平時容器內裝營養液的數量約為容器深度的2/3為好;若裝得太多,使根系全部泡在營養液中,空氣不足,容易因缺氧而引起爛根。

三是注意澆水。無土栽培屈曲花,還要根據不同種類屈曲花對水分的需要量及時澆水。為了避免營養液流失,最好選用不漏水的容器。較適合家庭使用的容器由兩部分組成,上面為一個裝有基質的花盆(底部多孔),將花栽入其中,下面安裝一個不漏水的裝營養液的容器;使用這種容器栽植時,植株根系伸入營養液前,需適當多澆些水,約每5-7天澆少量稀營養液,待根系伸入營養液後即正常。

養護要點

屈曲花屈曲花
1.加強光照。屈曲花喜陽光,生長季節必須置室外陽光處。

2.適時給屈曲花澆水。春冬兩季應保持盆土濕潤,夏秋季節每天早晚要澆水一次,乾旱高溫時每天可適當增加澆水次數,以河水、井水、雨水以及貯存2天至3天的自來水澆施。

3.定期給屈曲花施肥。盆栽屈曲花施肥過多,容易引起枝葉徒長,若缺肥反而導致枝條細弱,葉色發黃,整個植株生長勢變弱,開花少或不開花。因此,要定期施肥,春夏生長旺季需多施肥,入秋後少施,冬季進入休眠期可不施。雨天和夏季高溫的中午不要施肥,施肥濃度以“薄肥勤施”的原則,在立春至立秋每隔10天施一次,立秋後每半月追施一次,立冬後停肥。

4.合理給屈曲花修剪。紫薇花耐修剪,發枝力強,新梢生長量大。因此,花後要將殘花剪去,可延長花期,對徒長枝、重疊枝、交叉枝、輻射枝以及病枝隨時剪除,以免消耗養分。

5.及時換盆。盆栽屈曲花每隔2年至3年更換一次盆土,用5份疏鬆的山土、3份田園土、2份細河沙混合配製成培養土,換盆時可用骨粉、豆餅粉等有機肥作基肥,但不能使肥料直接與根系接觸,以免傷及根系,影響植株生長。

繁殖管理

屈曲花屈曲花--繁殖
1.屈曲花的繁殖方法:栽培屈曲花的方法是用種球生產屈曲花鱗莖。種球一般是由珠芽、小鱗莖,鱗片和種子培育的。

2.整地、施底肥:栽植屈曲花要選用黃泥土(馬肝土)山坡地、高崗地。施用垃圾的黃泥土不能用;否則,鱗莖容易發生霉點。

3.屈曲花栽植:
(1)屈曲花栽植期
:屈曲花的栽植期以秋植為好,因為冬前雖然不能出苗,但鱗莖在土內髮根好,第二年春出苗早,並且幼苗的生長勢比春植的旺盛,產量也高。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栽植適期是9~10月間,氣候嚴寒地區,為了避免凍害,最好在春季解凍後儘早栽植。

(2)屈曲花種球選擇:選擇只有一個鱗芽,無病蟲傷害、潔白、無霉點、鱗莖無損傷、鱗片緊密抱合而不分裂、中等大小(單個鱗莖大形種直徑3.3~5厘米、重100~125克,小形種重25~30克)的鱗莖栽植,嚴格剔除畸形、夾有爛瓣的種球。

(3)屈曲花合理密植:龍牙百合的行株距是40厘米×30厘米,屈曲花的行距是33~40厘米、株距是20~25厘米。栽植前,按行距開栽植溝,溝的深度為種球的3倍。鋤松溝底土,然後按株距栽下種球,鱗莖尖一定要朝上。在種球周圍填入細土,將種球固定,再在每2個種球之間施入底肥,注意底肥不能接觸種球;最後用土將溝填滿,並且稍微高出地面,以利排水。要求邊收邊栽,做到鱗莖不回家。栽植後蓋草,便於冬季防凍、保墒。第二年春季出苗前半個月放火燒掉蓋草,消滅過冬害蟲和病源物,可減輕病蟲害的發生,同時也可以提高土溫,促進早出苗。如不蓋草,便須在臘月(農曆12月)全田撒蓋腐熟堆肥,每畝2000~2500公斤,以利過冬

4.田間管理

屈曲花田間管理
(1)屈曲花的中耕、除草、培土:定植後,年前要中耕除草1~2次,開春後,要中耕除草3~4次;入梅(梅雨開始的時期)後,一定要消滅雜草。屈曲花的根系入土較淺,再生能力弱,因此中耕宜淺不宜深。追肥後進行中耕結合培土,防止鱗莖露出面和促進流水暢通,培土不能過厚,以免影響植株發育(以鱗莖著生的位置約在15厘米深的土層中為度)。在套作的地里,應在套作物收穫後進行中耕除草、再追肥。否則,雜草孳生,搶走養分,妨礙百合生長。

(2)屈曲花的追肥:春季發芽出苗一個星期後,在植株根旁開淺溝,每畝施入腐熟廄肥1000公斤左右和餅肥150公斤。夏季植株生長旺盛時期,在植株的一側開淺溝,施第二次肥,畝施腐熟廄肥1000公斤、餅肥25~50公斤。摘花蕾後,在植株的另一側開淺溝,每畝施入尿素10~15公斤,促使鱗莖快速膨大。在開花期噴灑0.2%的磷酸二氫鉀液2次,每次每畝用肥2~2.5公斤,可提高產量、改善品質、加強抗病性。氮肥不能多施,以免莖葉柔弱容易害病和影響鱗莖色澤。追肥要在秋分前40天結束;否則,莖葉徒長,抑制鱗莖發育。屈曲花施足底肥後,可以不再追肥,以免促使莖葉徒長和戀青。

(3)屈曲花的灌水、排水:屈曲花怕澇又怕旱。排水不良,容易生腐爛病;因此,應做到溝路暢通,下雨後立即排除積水,做到雨停水乾。夏季如果高溫少雨,應及時灌水;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不能發生乾旱。

(4)屈曲花的植株調整:植株調整包括除櫱、摘花、摘珠芽、摘頂等。春季出苗時,保留一條健壯莖,其餘的都除去,以免引起鱗莖分裂。5月末和6月初,摘除花蕾珠芽,以減少養分消耗,有利鱗莖膨大。為了促進鱗莖膨大、防止開花和莖葉生長過旺,應在發生花蕾時,立即用剪刀把頂端1~2片幼時剪除,以抑制地上部生長。摘頂過早、過晚都不好,一般品種以在小滿摘心為宜,屈曲花以立夏摘心為宜。生長中期,如果莖稈瘋長,應將1.3米以上部分剪去。

(5)屈曲花的蓋草:最後一次追肥後,將稻草鋪蓋在土面,可降低土溫、防止長草、保持土壤濕潤、防止土壤沖刷、避免寸打鱗莖引起腐爛,同時稻草腐爛後也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每畝蓋草400~500公斤。如套種瓜類,就不必蓋草。

(6)屈曲花的預防人畜為害:雨後地未乾時,不準人下地;否則,踩一個腳印後遇雨積水,就會爛掉幾個鱗莖。出苗後不能讓畜禽往地里跑,因為碰斷莖稈會爛鱗莖。

栽培方法

離體快繁研究

屈曲花屈曲花
屈曲花(IberisintermediaGuersent.)離體快速繁殖技術進行了初步研究。通過正交試驗設計結合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較,探討了披針葉屈曲花離體培養的關鍵影響因素,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法,最佳培養配方及培養程式,從而建立起了披針葉屈曲花的快繁體系,為該植物今後進一步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為工廠化育苗提供了技術依據。

通過研究得出:
(1)屈曲花莖段和葉片取材時期以3月到5月為最佳。

(2)屈曲花滅菌方式,莖段以0.1%HgCl2處理5min為最佳;葉片以0.1%HgCl2處理3min為最佳。

(3)初代激素配比篩選,莖段最適宜配方組合為:MS+6-BA0.5mg.L-1+NAA0.5mg.L-1+IBA0.1mg.L-1,其啟動率70.12%,出愈率52.65%,出芽指數5.36,污染率36.12%;葉片最適配方組合為:MS+6-BA2.0mg.L-1+NAA0.01mg.L-1+2,4-D0.1mg.L-1,其啟動率100%,出愈率93.73%,愈傷組織質量較好。

(4)繼代增殖培養:適宜不定芽增殖培養的最優組合為:MS+6-BA2.0mg.L-1+IBA1.0mg.L-1,其增殖倍數5.5倍,有效苗數3.4,苗綠健壯;愈傷組織增殖的最適配方為:MS+6-BA2.0mg.L-1+NAA0.01mg.L-1+2,4-D0.1mg.L-1,其增殖倍數3.59,愈傷組織顏色深綠、質地緻密;愈傷組織分化的最適配方組合為MS+6-BA2.0mg.L-1+NAA0.01mg.L-1,其再生率90.48%,不定芽數7個。

(5)生根培養:基本培養基類型以1/2改良MS最好,蔗糖濃度以25g.L-1最好,活性炭濃度以2g.L-1最佳;激素配方組合以6-BA0.01mg.L-1+NAA0.05mg.L-1+IBA1.0mg.L-1最佳,其生根率92.38%,生根數8.19條,生根長度3.63cm,植株健壯。

(6)煉苗移栽,基質以珍珠岩蛭石:河沙1:1:1組合最佳,成活率達到86.73%。

病害防治

屈曲花病蟲害防治
主要有黑斑病灰霉病和鏽病危害,可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防治。蟲害有蠐螬、蚜蟲危害,可用5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噴殺。鬼百合的病蟲害較多,病害多見的有軟腐病、腐爛病、花葉病、炭疽病;蟲害有根壁虱、蠐螬

具體的症狀和防治方法是:

腐敗病:鱗莖先變成灰白色,後發黑變軟。防治方法是:注意排水防濕;出苗後噴波爾多液10天1次,連續3~4次。

鱗莖腐爛病:鱗莖受害呈褐色病斑。防治方法:用0.5%(球重)五氯硝基苯拌種,並用50%代森銨200~400倍液灌1克。

根蜜虱:蟲細小,白色1毫米長,主要危害鱗莖基部。防治方法:充分腐熟基肥施用;種前用溫水浸泡鱗莖50秒,水溫為50~55℃。

蠐螬:幼蟲。防治方法:清除肥料中的幼蟲,人工捉除。

白花菜目(二)

鼠耳芥屬
歐洲油菜
歐洲庭薺
歐洲山芥
歐亞香花芥
歐洲菘藍
歐亞蔊菜
匍匐南芥
匍匐桂竹香
匍匐葶藶
披針葉屈曲花
匍匐彎蕊芥
屏邊山柑
缺刻葉諸葛菜
球莖甘藍
全緣獨行菜
球果庭薺
琴葉南芥
青海肉葉薺
群心菜
群心菜屬
球果群心菜
球果葶藶
缺柱山萮菜
全緣葉山萮菜
淺黃花半脊薺
屈曲花
屈曲花屬
淺紫花高河菜
球果薺屬
球果薺
全葉大蒜芥
芹葉薺屬
芹葉薺
旗桿芥屬
旗桿芥
青皮刺
肉葉薺屬
柔彎曲碎米薺
柔毛高原芥
絨毛高原芥
銳棱岩薺
柔毛岩薺
日本山萮菜
柔毛半脊薺
柔毛連蕊芥
絨毛念珠芥
柔毛鼠耳芥
蘿蔔屬
蘿蔔
辣根屬
辣根
綠獨行菜
卵葉硬毛南芥
卵葉彎曲碎米薺
裸莖碎米薺
露珠碎米薺
離子芥屬
離子芥
蓮座高原芥
卵葉岩薺
兩節薺
兩節薺屬
麗江葶藶
輪葉無隔薺
裸莖條果芥
遼東蔊菜
螺喙薺
螺喙薺屬
連蕊芥屬
連蕊芥
棱果芥
棱果芥屬
蓮座念珠芥
辣木
辣木屬
雷公橘
蘭嶼山柑
卵葉鼠耳芥
毛果諸葛菜
密花獨行菜
毛果南芥
毛果碎米薺
毛果群心菜
毛果苞序葶藶
毛果蒙古葶藶
毛葉葶藶
毛葶藶
蒙古葶藶
毛果喜山葶藶
馬塘葶藶
棉毛葶藶
綿果芝麻菜
蒙古糖芥
密序山萮菜
毛果菘藍
綿果薺
綿果薺屬
毛萼條果芥
毛萼單花薺
綿毛叢菔
木犀草屬
木犀草
馬檳榔
毛果山柑
毛蕊山柑
勐海山柑
毛葉山柑
美麗白花菜
扭庭薺
南芥屬
扭果花旗桿
扭果葶藶
扭果四齒芥
念珠芥
念珠芥屬
牛眼睛
湖北諸葛菜
花椰菜
哈密庭薺
寒原薺
寒原薺屬
賀蘭山南芥
紅花肉葉薺
華中碎米薺
紅紫桂竹香
河岸岩薺
花旗桿
花旗桿屬
厚葉花旗桿
灰岩葶藶
焊菜
灰白葶藶
黃花糖芥
灰毛糖芥
灰毛彎蕊芥
厚壁薺屬
厚壁薺
灰白芹葉薺
旱生叢菔
灰毛棒果芥
黃木犀草
黑葉山柑
紅果魚木
芥藍菜
芥菜
芥菜疙瘩
家獨行菜
鹼獨行菜
尖果寒原薺
尖果南芥
箭葉南芥
基隆南芥

薺屬
堇色碎米薺
堇葉碎米薺
假彎曲碎米薺
具葶離子芥
具苞抱莖葶藶
具苞糖芥
卷果澀薺
堇葉芥屬
堇葉芥
近長角條果芥
距果沙芥
雞冠沙芥
睫毛叢菔
具苞念珠芥
節蒴木
節蒴木屬
莢蒾葉山柑
苦芥
寬葉獨行菜
寬翅南芥
寬絲高原芥
喀什高原芥
寬葉葶藶
寬葉雲南葶藶
寬翅菘藍
寬翅彎蕊芥
寬框薺屬
寬框薺
寬翅沙芥
寬果叢菔
寬葉叢菔
苦子馬檳榔
耳葉南芥
峨眉碎米薺
洱源碎米薺
二行芥
二行芥屬
粉綠垂果南芥
伏水碎米薺
福地葶藶
複合葶藶
斧翅沙芥
風花菜
甘藍
光果寬葉獨行菜
高山南芥
古銅色肉葉薺
高山碎米薺
光頭山碎米薺
桂竹香
桂竹香屬
高山離子芥
高原芥屬
高原芥
剛毛蛇頭薺
廣州焊菜
光果葶藶
光果棉毛葶藶
光果西藏葶藶
高山葶藶
高莖葶藶
剛毛葶藶
光錐果葶藶
光果毛葉葶藶
光果伊寧葶藶
剛毛澀薺
高河菜屬
高河菜
灌叢條果芥
廣州蔊菜
高蔊菜
高山芹葉薺
光果叢菔
革葉薺屬
革葉薺
溝子薺屬
溝子薺
光果舟果薺
甘新念珠芥
廣州山柑
弓葉鼠耳芥
阿拉善獨行菜
阿玉碎米薺
矮高原芥
阿爾泰葶藶
矮阿爾泰葶藶
矮葶藶
矮喜山葶藶
矮糖芥
矮高河菜
卜藍花子
白菜
抱子甘藍
白花菜目
抱莖獨行菜
北方庭薺
抱莖南芥
白朮
白花碎米薺
鞭枝碎米薺
寶島碎米薺
播娘蒿
播娘蒿屬
白毛花旗桿
寶興葶藶
抱莖葶藶
北方葶藶
變光剛毛葶藶
半抱莖葶藶
苞序葶藶
苞葉阿爾泰葶藶
波齒葉糖芥
北疆山萮菜
半脊薺屬
半脊薺
北香花芥
薄果薺屬
薄果薺
白花彎蕊芥
白芥
白芥屬
棒果芥
棒果芥屬
白木犀草
薄葉山柑
白花菜屬
白花菜
斑果藤
斑果藤屬
長羽裂蘿
菜薹
川鄂辣根
蔥芥屬
蔥芥
粗果庭薺
齒葉南芥
垂果南芥
長角肉葉薺
匙薺
匙薺屬
長梗亞麻薺
長白山碎米薺
草甸碎米薺
叢生高原芥
藏北高原芥
長毛高原芥
叉毛岩薺
翅柄岩薺
臭薺屬
臭薺
叉毛蛇頭薺
長纖毛喜山葶藶
草原葶藶
粗球果葶藶
長果抱莖葶藶
長角糖芥
粗梗糖芥
川滇山萮菜
藏薺
藏薺屬
長圓果菘藍
長柄芥
長柄芥屬
長瓣高河菜
粗壯單花薺
藏芥屬
藏芥
簇芥
簇芥屬
垂果大蒜芥
長果叢菔
叢菔
叢菔屬
齒葉菥蓂
長果念珠芥
川犀草屬
川犀草
長刺山柑
赤水鼠耳芥
粗根鼠耳芥
大葉芥菜
多裂葉芥
豆瓣菜屬
大葉香薺菜
獨行菜
獨行菜屬
鈍葉獨行菜
大葉蔥芥
短梗南芥
大花南芥
大果團扇薺
短葶肉葉薺
鈍葉碎米薺
鈍齒四川碎米薺
東北小花碎米薺
大葉山芥碎米薺
多葉碎米薺
單莖碎米薺
鈍圓碎米薺
大葉碎米薺
彈裂碎米薺
大頂葉碎米薺
多花碎米薺
鈍葉雲南碎米薺
單葉臭薺
多年生花旗桿
多葉葶藶
短錐果葶藶
短莖葶藶
大花山萮菜
大花彎蕊芥
短梗澀薺
大果高河菜
短羽高河菜
多蕊高河菜
短果小柱芥
墊狀條果芥
單花薺屬
單花薺
多型大蒜芥
短瓣大蒜芥
大蒜芥
大蒜芥屬
大葉大蒜芥
短果大蒜芥
短柄叢菔
多花叢菔
倒毛叢菔
大花棒果芥
大果棱果芥
大果溝子薺
大花蚓果芥
多花山柑
多毛山柑
獨行千里
滇白花菜
鈍葉魚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