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植株特徵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下部葉大,大頭羽狀深裂,長達40厘米,具有色葉脈,
有柄;頂裂片大,頂端圓形,基部歪心形,邊緣波狀,具細圓齒,頂裂片3-5對,倒卵形,上部葉長圓形,全緣,抱莖,所有葉肉質,無毛,具白粉霜。總狀花序在果期長達30厘米或更長;
花朵特徵
花淺黃色,直徑10-15毫米;萼片長圓形,直立,長8-11毫米;花瓣倒卵形,長15-20毫米,頂端圓形,有爪。長角果圓筒形,長5-10厘米;喙長5-10毫米,無種子;果梗長約2厘米;種子球形,直徑約2毫米,灰棕色。
物種特性
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屬甘藍種中腋芽能形成小葉球的變種,二年生草本植物。學名Brassica oleracea L.var.gemmifera Zenk.,別名芽甘藍、子持甘藍。染色體數2n=2x=18。小葉球鮮嫩,營養豐富,每100g產品含維生素C98-170mg。可炒食或加工制罐。原產地中海沿岸,由甘藍(B.oleracea L.)進化而來。自19世紀始,逐漸成為歐洲、北美洲國家的重要蔬菜之一在英國、德國、法國等國家種植面積較大。中國台灣省有小面積種植。抱子甘藍葉稍狹、葉柄長、葉片杓子形,有皺紋。莖直立,頂芽開展,腋芽能形成許多小葉球。品種分高、矮兩種類型。矮生種莖高50cm左右,較早熟;高者莖100cm以上,又可按葉球大小分為大抱子甘藍和小抱子甘藍。大抱子甘藍小葉球直徑大於4cm;小抱子甘藍直徑小於4cm,品質較好。抱子甘藍喜冷涼氣候,耐寒性強。生長發育適溫12-20℃。宜砂壤土或粘壤土。育苗移栽,定植株行距50-70cm。生育期內每畝追施氮肥約30kg,磷肥約20kg,鉀肥約25kg。經常灌溉,保持土壤濕潤。生長期間須結合中耕進行培土,防止植株倒伏。早熟品種定植後90-110天收穫;晚熟品種需120-150天。每株可採收小葉球40個以上,重約1-1.5kg,秋播留種,種株經冬季貯藏後,翌春定植。主要病蟲豁有黑腐病、菌核病、霜霉病、軟腐病、立枯病,菜粉蝶、菜蛾、菜蚜、甘藍夜蛾等,其防治與結球甘藍同。
生長習性
溫度
抱子甘藍喜冷涼的氣候,耐寒力很強,在氣溫
下降至-3~-4℃時也不致受凍害,能短時耐-13℃或更低的溫度。抱子甘藍耐熱性較結球弱,其生長適溫為18~22,小葉球形成期最適溫為白天15~22℃,夜間9~10℃,以晝夜溫差10~15℃的季節或地區生長最好。
光照和濕度
抱子甘藍屬長日照植物,但對光照要求不甚嚴格。光照充足時植株生長旺盛,小芽球堅實而大。在芽球形成期如遇高溫和強光,則不利於芽球的形成。整個生長期喜濕潤,但不宜過濕以免影響抱子甘藍的生長。
土壤
抱子甘藍的種植需在土層深厚、肥沃疏鬆、富含有機質、保水保肥的壤土或沙壤土上。抱子甘藍生長過程中氮磷鉀不可缺少,尤對氮肥的需要量較多,其適宜的pH值為5.5~6.8。
分布情況
英國
英國及地中海地區野生,
中國
中國無栽培,
日本
靜岡縣。
品種分類
前所用品種均從國外引進,在北京地區表現良好的品種主要有:
【早生子持】:日本引進的雜種一代,耐暑性較強,極早熟,從定植至收穫90天,在高溫或低溫下均能結球良好。植株為高生型,株高1米,生長旺盛,葉綠色,少蠟粉,頂芽能形成葉球。小葉球圓球形,橫徑約2.5厘米,綠色,整齊而緊實。每株約收芽球90個,且品質優良。
【長岡交配早生子持】:日本引進的雜種一代早熟種,從定植到收穫約100天。植株矮生型,株高42厘米,植株開展,葉淺綠色。芽球圓球形,較小,直徑2.5厘米左右。
【王子】:由美國引進的雜種一代。植株高生型,株形苗條,小葉球多而整齊,可鮮銷或速凍。從定植至收穫96天,栽培方法與晚熟種結球甘藍基本一樣,不耐高溫,在高溫的夏季小葉球易鬆散。
【科侖內】:從荷蘭引進的雜種一代。植株中等高,葉灰綠色。芽球光滑,整齊,可機械採收。中熟型露地春栽於2月上旬保護地育苗,3月中旬定植,6月下旬採收,如育苗定植則130天后採收。
【多拉米克】:從荷蘭引進的雜種一代種子,中高型,生長茂盛茁壯。芽球光滑易採收,耐貯藏,耐熱性較強,適於春、初夏栽培。從定植收穫120~130天。
【京引1號】: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從國外引進的優良品種中選育的品種。中熟,從定植到收穫需120天。矮生型,株高38厘米。葉片橢圓形,綠色,葉緣上抱。葉球圓球形,較小,緊實,品質好。
【卡普斯他】:從丹麥引進的早熟種。從定植至初收約90天。矮生型,株高約40厘米。葉片綠色,不向上卷。腋芽密,葉球圓球形,中等大小,綠色,質地細嫩,品質好,小葉球可分2-3次採收。
【科倫內】:從荷蘭引進的雜種一代。中熟。露地直播時,3月中、下旬播種,9月下旬可採收;如育苗,則從定植至收穫需120-130天。植株中等高。葉片灰綠色,小葉球光滑、整齊,可機械採收。
【斯馬謝】:由荷蘭引進的雜種一代。晚熟種,生長期長,從定植至採收需130天。植株中高型。葉球中等大小、深綠色,緊實,整齊,品質好。耐貯藏,經速凍處理後,葉球顏色鮮艷美觀。該品種耐寒能力極強,適宜冬季保護地栽培。
【溫安迪巴】:由英國引進的雜種一代。中晚熟,從定植至收穫130天左右。矮生型,株高約40厘米,植株生長整齊,葉片灰綠色。葉球圓球形,綠色,品質較好。
【探險者】:從荷蘭引進的晚熟種。定植後需150天收穫。植株中高至高型,生長粗壯。葉片綠色,有蠟粉,單株結球多,葉球圓球形,光滑緊實,綠色,品質極佳。該品種耐寒性很強,適宜早春、晚秋露地栽培或冬季保護地栽培。
【搖籃者】:由荷蘭引進的雜種一代。中熟種,從定植到初收110天。高生型。莖葉灰綠色,小葉球圓球形,緊實,綠色,品質優良,單株結球較多。成熟期整齊一致,適於機械化一次性收穫。
【增田子持】:由日本引進的中熟種。定植後120天左右開始採收。植株生長旺盛,節間稍長,高生種,株高100厘米左右。葉球中等大小,直徑3厘米左右。該品種不耐高溫,可7月上旬播種,12月上旬開始採收。
【佐伊思】:從法國引進的中熟種。從定植至初收110多天。植株中生型,株高46厘米,生長整齊。葉扁圓形,綠色,平展。單株葉球較多,圓球形,緊實,綠色,品質好。
膳用價值
抱子甘藍食用部分為腋芽處形成的小葉球,風味似結
球甘藍卻也具有自身獨特的口味,纖維少,營養豐富,每百克嫩葉中含有粗蛋白4.9克,脂肪0.4克,糖類8.3克,維生素C102毫克,胡蘿蔔素 883國際單位,維生素B1 0.14毫克,維生素B2 0.16毫克,鈣42毫克,磷80毫克,鐵1.5毫克,蛋白含量在甘藍類蔬菜中是最高的。
抱子甘藍小葉球的食用方法很多,可清炒、清燒、涼拌、做湯料、火鍋配菜、泡菜、醃漬等。最簡便的食法是將洗淨的小葉球用小刀在葉球的基部割成“—”或“+”字,切割的深度約為小葉球的1/3,然後放在已加少量鹽的沸水中煮3~7分鐘,撈起後瀝去余水,澆上各自喜愛的調料,如黃油、奶油、生抽醬油和蚝油,或肉汁等拌勻,即成小包菜色拉,也可以用高湯煮熟直接食用,外觀碧綠誘人,風味獨特,是特菜中的名品。
栽培技術
栽培方法
【栽培季節】:北京地區春季露地栽培要用早熟品種,2月上旬保護地育苗,3月下旬至4月初
定植於露地,6月下旬收穫完畢。秋季於6月中上旬育苗,早熟矮生種於7月下旬定植,10~11月收穫;高生早熟種則於8月上旬定植露地,10月下旬始收至11月上旬,於嚴冬前帶土坨挖起,移栽於保護地,繼續收穫至第二年3月。
【栽培方式】:抱子甘藍多採用育苗移栽的方法,這樣既可以大量的節省用種量,也能縮短作物在田間占地的時間。育苗需注意選擇適宜的品種,培育健壯的苗。
【品種的選擇】:應根據本地區的氣候條件和既有的農業設施和市場需要,選擇適宜的品種。根據多年的實踐,北京地區春季栽培宜選定植後約90~100天能成熟的早熟品種,如美國的王子、荷蘭的科侖內、多拉米克、日本的早生子持、長岡交配早生子持等。
【用種量】:抱子甘藍種子千粒重4克左右,畝用種量為10~15克,每畝定植2000株。
【播種期】:根據栽培季節而定,一般苗齡40天左右,幼苗5~6片真葉時定植。早春氣溫低時苗齡會延長
育苗方法
抱子甘藍一般採用播種育苗。培育壯苗是抱子甘藍栽培的關鍵,由於種子多為雜種一代,價格昂貴,因此最好採用營養缽或穴盤育苗,夏秋播種育苗還須遮蔭、防暴雨,以提高出苗率,有利於培育壯苗和降低種子成本。如在育苗床播種,則要選擇通風良好、排灌方便的地塊,栽培667平方米的面積,需種量25~30克,播種床面積需4平方米,播後復淺土,直接將遮陽網復蓋在床面上,再澆透水,保持濕潤,待種子開始出苗時,及時除去遮陽網。為了降溫、防暴雨,畦上面宜搭棚繼續復蓋遮陽網。出苗到定植期間,可分苗一次。育苗期間加強管理,根據苗情酌情追肥、澆水,防治苗期病害和蟲的危害。當苗長至5~6片真葉,一般苗齡35~45天時即可定植。
田間管理
【水肥的管理】:
幼苗定植後要經常澆灌水,以保證小苗生長對水分的需要。尤其是秋茬栽培,正是炎熱高溫季節,水的管理更顯得重要。灌溉可以改良田間小氣候,能起降溫作用,減少蚜蟲及病毒病的發生。定植後4~5天,結合澆水,點施提苗肥,每畝用尿素約5公斤,以促苗快長。第二次追肥可在定植後1個月左右,以後在小芽球膨大期以及小葉球始收期分別再追肥一次,每次每畝用尿素10~15公斤,或用農家經腐熟的稀肥追施。植株生長的中期,水分管理以見乾見濕為原則。當下部小葉球開始形成時,又要經常灌溉,使土壤保持充分的水分。雨天要及時排水。
【中耕鬆土、除草】:
每次灌水施肥後要進行中耕鬆土、除草,並結合中耕進行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整枝】:
當抱子甘藍的植株莖桿中部形成小葉球時,即要將下部老葉、黃葉摘去,以利於通風透光,促進小葉球發育,也便於將來小葉球的採收。隨著下部芽球的逐漸膨大,還需將芽球旁邊的葉片從葉柄基部摘掉,因葉柄會擠壓芽球,使之變形變扁。在氣溫較高時,植株下部的腋芽不能形成小葉球,或已變成鬆散的葉
球,也應及早摘除,以免消耗養分或成為蚜蟲藏身之處。同時要根據具體情況到一定時候摘去頂芽,以減少養分的消耗,使下部芽球生長充實。一般矮生品種不需摘頂芽。摘芽時間看需要而定。北京地區秋栽抱子甘藍,10月中下旬始收後,氣溫已逐漸下降,冬前需移植保護地假植,使之繼續生長,陸續收穫,可不在露地打頂,以便抱子甘藍多生葉,結更多的小葉球,增加產量。
【假植】:
北京郊區露地秋栽抱子甘藍,大多數品種剛開始採收氣溫便逐漸下降,為延續採收,要假植於大棚或日光溫室,應在立冬前完成。要帶土坨假植,開溝種,株行距30厘米×50厘米,畝植4 000株。大棚內假植,冬季要用雙層膜復蓋,從11月收穫至第二年2月底。在日光溫室假植則要注意放風,白天溫度控制在15℃左右,夜間在5℃左右。
病蟲防治
黑腐病
是甘藍類蔬菜主要的病害之一,是一種常見的毀滅性病害,常與軟腐病混合發生,造成大面積死棵。該病近幾年來發病有逐漸加重的趨勢,在多雨年份發病嚴重,對產量和品質可造成較大的危害。甘藍黑腐病除危害甘藍、花椰菜、蘿蔔外,還能危害白菜、芥菜和蕪菁等多種蔬菜。
症狀 黑腐病是一種細菌引起的維管束病害。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病,主要危害葉片,其症狀特徵是引起維管束壞死變黑,薄層菌膿,一般不明顯,潮濕時觸之具質粘感。切取病組織小塊鏡檢,則可見切口湧出大量菌膿。
苗期發病。子葉呈現水浸狀,逐漸枯死或蔓延至真葉,繼續發展,真葉的葉脈出現小黑點或細黑條。
成株發病。多從下部葉片開始,多以葉緣或蟲傷處開始,形成“V”形黃褐色病斑,形成葉脈壞死變黑,病菌能沿葉脈葉柄蔓延至莖部和根部,形成網狀脈,植株葉片枯死,致使莖部、根部的維管束變黑,但不臭,乾燥條件下球莖黑心或乾腐狀,別於軟腐病。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選抗黑腐病的優良品種。
(2)與非十字花科作物實行2-3年以上輪作倒茬。
(3)加強栽培管理。
選地勢高、排水良好的地塊,適期栽培,加強定植後管理,適當施肥、澆水,提高植株抗病性;田間發現病株及時拔除,減少傳染,收穫後清除田間病殘體,減少來年菌量。
(4)種子處理。
用50℃的溫水浸種20-30分鐘,或用50%代森銨洗種15分鐘,或用0.4%福美多拌種,洗淨晾乾後播種。
(5)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使用1:1;200波爾多液噴霧,或硫酸鏈黴素或氯黴素50-100ppm噴霧7-10天/次,連噴3-4次。
常用藥劑 代森銨、福美多、波爾多液、硫酸鏈黴素、氯黴素。
又稱黑根病,分布廣泛,一般病株率10%-20%,有的年份和地區發生較重。此病還侵害青花菜、紫甘藍、苤藍、皺葉甘藍、羽衣甘藍、烏塌菜等多種十字花科蔬菜。
症狀:主要侵染幼苗根頸部,使病部變黑、縊縮,潮濕時可見其上有少許白色霉狀物。植株發病後、不久即可見葉片萎蔫、下枯,繼而造成整株死亡。病苗一般定植後停止發展,但個別田仍可繼續死苗,造成田間缺苗斷壟。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選育和種植抗病品種。
(2)與非十字花科蔬菜實行2-3年輪作,有條件的可實行水旱輪作。
(3)加強田間管理。
①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塊做床育苗。苗床土壤套用五氯硝基苯與福美雙等量混合,每m2 10g與3-4kg乾細土配成藥土,消毒苗床土壤。
②苗期要做好防凍保溫,水分補充宜多次少灑,經常放風換氣。
③施用腐熟糞肥,播種不要過密,復土不宜過厚。田間發現病株及時拔除,收穫後結合深翻整地,清除田間病殘體,減少來年菌源。
(4)種子處理:可用種子重量0.3%的50%福美雙拌種。
(5)藥劑防治:
可用20%甲基立枯磷1000倍液,或60%多福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常用藥劑 福美雙、甲基立枯磷、多福、百菌清。
植物文化
一次,在耶魯撒冷,晚飯後出去走走。見一民居小院裡,一位少婦正抱著孩子餵奶,一邊度著步,一邊唱著小調,在金色的夕陽下,平日多事的聖城出奇地寧靜。驀然,院子裡的一棵抱子甘藍映入眼帘,在晚霞的輝映下,抱子甘藍與少婦一樣,亭亭玉立,與少婦構成一靜一動、令人陶醉的畫面,在這個聖母瑪利亞誕下耶酥基督的地方!
抱子甘藍,與捲心菜一樣,是甘藍類蔬菜的一員,原產於地中海沿岸,是歐洲人常見的蔬菜,中國也有少量栽培。抱子甘藍營養豐富,特別富含某種含硫化合物,研究表明對乳腺癌有顯著的防治作用。抱子甘藍高可達一米以上,側芽可長成葉球,拳頭大小,成熟株型給人果實纍纍的感覺,自下向上採收葉球。歐洲人喜在庭院栽培抱子甘藍,亦花亦菜;如果我們在陽台或院子裡種上一棵,也是樂事,但在南方日夜溫差小的夏季,側芽不易包心結球,天涼才是抱子時。
赫魯雪夫於上世紀50年代曾提出大國主宰世界論,說:“世界就是捲心菜。”(只有一個心)。美國人也是這種心態。我們則認為世界應是豐富多彩的,是多極的,因此可以說世界不是捲心菜,而是捲心菜的兄弟———抱子甘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