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簡介
小鷗屬鳥綱、鷗形目、鷗科。拉丁學名為Larusminutus。在中國主要分布於北部的內蒙古、新疆、河北以及東部的江蘇等省區。體長29~31厘米。頭部為絨黑色。頸後部、尾上覆羽和尾羽為白色。胸部、下體及兩面三刀脅呈白色。初級飛羽為灰色,並具有白色的端斑,初級飛羽內側為灰黑色。棲息於河流、湖泊和沼澤附近地帶。主要以各種昆蟲為食。是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二級,棲息地在河流、湖泊、水塘、海岸和沼澤等地帶。食物以昆蟲、甲殼動物和軟體動物等為主。
形態特徵
小鷗為小型水禽,體長為28~31厘米,體重108~150克。它的形態也與遺鷗差不多,嘴細而窄,呈暗紅黑色,腳為紅色。夏羽頭部為黑色,後頸、腰部和尾羽為白色,肩部、背部和翅上的覆羽以及飛羽為淡灰色,翅膀尖端沒有遺鷗所具有的黑斑。翅膀的下面為暗灰黑色,與其他鷗類明顯不同。飛羽的末端為白色,形成明顯的白色翅膀後緣,飛翔時極為顯著。冬羽頭部為白色,頭頂至後枕部為暗色,眼睛的後面具一個暗色斑,其餘與夏羽相似。虹膜暗褐色。生長習性
小鷗主要棲息於森林和開闊平原上的湖泊、河流、水塘和附近的沼澤地帶,非繁殖期主要棲息于海岸、河口和附近的湖泊與沼澤中,尤其喜歡有水生植物的水域。常成群活動。多數時候部在水面的上空飛翔。飛行輕快、敏捷,兩翅煽動很輕。主要以昆蟲、昆蟲幼蟲、甲殼類和軟體動物等無脊推動物為食。覓食主要在水面上,也在飛行中捕食飛行的昆蟲,有時也在陸地上覓食。小鷗的叫聲為叫聲為一連串響亮的鼻音kep,不斷重複。炫耀時發出ke-KAY ke-KAY ke-KAY……同時兩翼極力往下拍打。生態分布
小鷗在國外繁殖於歐洲、俄羅斯,越冬於地中海、黑海和日本海等。在國內繁殖於內蒙古東北部額爾根河,據報導遷徙時經過新疆西部天山、河北(北戴河)、江蘇(鎮江)。香港有一記錄。部分夏候鳥,部分旅鳥。生育繁殖
繁殖期為5~6月。常成群在一起繁殖,有時也和浮鷗等其他鷗類混在一起繁殖。通常營巢於有水生植物的湖邊,河岸和附近的沼澤地上。巢主要由枯草,蘆葦莖葉等植物構成。每窩產卵通常2~3枚,也有多至4~5枚的。卵的顏色為褐色或橄欖綠色,被有褐色斑點。第一枚卵產出後即開始孵卵,由雄鳥和雌鳥輪流承擔。保護等級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二級生效年代:1989
瀕危野生動物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鳥綱
角、赤頸、鵜鶘(所有種)、鰹鳥(所有種)、海鸕鶿、黑頸鸕鶿、黃嘴白鷺、岩鷺、海南虎斑(開鳥)、小葦(開鳥)、彩鸛、彩䴉、白琵鷺、黑臉琵鷺、紅胸黑雁、白額雁、天鵝(所有種)、鴛鴦、其他鷹類、隼科(所有種)、黑琴雞、柳雷鳥、岩雷鳥、鐮翅鳥、花尾榛雞、雪雞(所有種)、血雉、紅腹角雉、藏馬雞、藍馬雞、黑鷳、白鷳、原雞、勺雞、白冠長尾雉、錦雞(所有種)、灰鶴、沙丘鶴、白枕鶴、蓑羽鶴、長腳秧雞、姬田雞、棕背田雞、花田雞、銅翅水雉、小杓鷸、小青腳鷸、灰燕鴴、小鷗、黑浮鷗、黃嘴河燕鷗、黑嘴端鳳頭燕鷗、黑腹沙雞、綠鳩(所有種)、黑頦果鳩、皇鳩(所有種)、斑尾林鴿、鵑鳩(所有種)、鸚鵡科(所有種)、鴉鵑(所有種)、灰喉針尾雨燕、鳳頭雨燕、橙胸咬鵑、藍耳翠鳥、鸛嘴翠鳥、黑胸蜂虎、綠喉蜂虎、犀鳥科、白腹黑啄木鳥、闊嘴鳥科(所有種)、八色鶇科(所有種) |
鳥綱鷗形目的所有種類
鷗形目是鳥綱的1目,嘴細而側扁;翅尖長;尾短圓或長而呈叉狀;腳短,前趾間具蹼,雄性不具交接器。世界有4科24屬115種,中國有4科15屬37種。多系海洋鳥類,有些見於內陸江河湖沼。本目鳥類食魚和其他水生動物。有的種(如賊鷗)掠奪其他海鳥的食物、甚至卵和幼雛。企鵝是賊鷗的最大受害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