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紅腿小隼(學名:Microhieraxcaerulescens/CollaredFalconet),為隼科小隼屬的鳥類。多見於森林邊緣以及很可能築巢於樹洞。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孟加拉國。 紅腿小隼幾乎與麻雀一樣大,是世界上最小的猛禽之一。
形態特徵
紅腿小隼雖然也屬於猛禽,體長14~16厘米,與其他兇猛雄壯的猛禽相比,顯得十分纖小。它的前額為白色,眼睛上有一條寬闊的白色眉紋,往後經耳覆羽與上背的白色領圈相連,頰部和耳覆羽為白色,從眼睛前面開始有一條粗著的黑色貫眼紋經過眼睛斜向下到耳部。上體包括翅膀和尾羽都是黑色,並且具有藍綠色的金屬光澤。前額、眉紋和上背的領圈為白色,貫眼紋為黑色。喉部為暗棕色,胸部和腹部為暗棕色,兩脅、尾下覆羽和覆腿羽都是暗棕色,飛翔的時候翼下為白色,飛羽的下面具有黑色的橫帶,尾羽的下面為黑色並且具有白色的橫帶。虹膜為褐色,嘴為石板藍色,尖端有時為綠黑色,腳和趾黑色。分布範圍
喜馬拉雅山脈東部山麓及東南亞。 分布狀況:在中國極為稀少,主要分布於西南部雲南省的盈江地區。亞種burmanicus為雲南西部(盈江)的留鳥。指名亞種為印度東北部的留鳥,有高海拔2000米的記錄,可能亦見於西藏東南部。國外分布於印度,緬甸,泰國和中南半島等地,共分化為2個亞種,中國僅產緬甸亞種,但極為罕見,1980年才首次報導,僅記錄於雲南盈江,為留鳥。
生活習性
紅腿小隼棲息於開闊的森林和林緣地帶,尤其是林中河谷地帶,有時也到山腳平原和林緣地帶活動。常單獨活動,或是快速地煽動兩翅在樹林間進行鼓翼飛翔,間或穿插著滑翔,或是靜靜地棲息在枯樹的樹梢之上。性較膽怯。叫聲纖細而高亢。主要以小型鳥類、蛙、蜥蜴和昆蟲為食。捕食方式主要通過在空中飛翔,不斷地覓找和追捕各種昆蟲和小型鳥類,以及站在開闊地區的樹上,觀察地面動物的活動,發現後立刻飛下捕獵。叫聲為尖厲叫聲及低聲吱叫。
生育繁殖
繁殖期為4—6月,營巢於腐朽的樹洞中,每窩產卵4一5枚,卵的形狀為卵圓形,顏色為污黃白色,具紅色斑點。親鳥有較強的護巢性。
瀕危等級
1、《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Ⅱ
生效年代:1997;
2、《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4年鳥類紅色名錄;
3、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二級
生效年代:1989。
4.是世界瀕危物種其中一種。
5.是聯合國《瀕危野生動物名錄》其中之一。
分化亞種
英文名 | 亞種 | 分布 | |
01 | Microhieraxcaerulescenscaerulescens | 紅腿小隼指名亞種 | 喜馬拉雅山東部、尼泊爾和印度東北 |
02 | Microhieraxcaerulescensburmanicus | 紅腿小隼雲南亞種 | 緬甸東部和中國南部 |
瀕危野生動物
隼形目百科(二)
隼形目(學名:Falconiformes)包括鴞形目以外的所有猛禽,是白天活動的猛禽。隼形目多為單獨活動,飛翔能力極強,也是視力最好的動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