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爪哇野牛,體形與家黃牛很相似,體重500~800公斤,比在中國西雙版納也有分布的印度野牛小而輕捷,且其臀部有一獨特的、大的圓盤狀白斑,“白臀野牛”也因之得名;成年公牛在兩角基部由角質塊相連。以上這些特徵,足可以與印度野牛相區別,然而這兩種野牛的四肢下部都染有白色,狀如“白襪子”一般。
生活習性
一般獨居或2-3頭同棲,有時會組成有20-30隻的大群。以草、竹子、野果、樹葉和樹枝為食。
爪哇野牛分部在印度爪哇、婆羅門、蘇門答臘,向北至馬來半島、中南半島和我國南端(僅記錄於雲南勐臘縣)。它們是典型的熱帶森林動物,平時獨居或2~3頭同棲,有時雌牛、幼牛和亞成體組成10多頭的小群一同生活。每年春末夏初產崽,每胎1崽;哺乳期約10個月;5歲性成熟。爪哇野牛在我國的確切分部範圍及其生態學特徵,迄今仍知之甚少,所以急待加強保護,以利日後開展科學研究。
亞種
爪窪亞種 (B. j. javanicus)
婆羅洲亞種 (B. j. lowi)
緬甸亞種 (B. j. birmanicus)
生長繁殖
孕期7-8個月。每年春末夏初產崽,每胎1崽;哺乳期6-9個月;2-3歲性成熟。壽命20年。
分布區域
爪哇野牛分部在緬甸、泰國、高棉、寮國、越南、婆羅洲、爪哇島和巴厘島、中國西雙版納勐臘縣。1849年被引入北澳大利亞。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瀕危(EN)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CITES)Ⅱ。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ChinaKeyList—Ⅰ級。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極危(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