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型特徵
中型鳥類,體長為28—33厘米,體重160—260克。雄鳥的頭部、頸部為亮黃綠色,頭頂綴有橙棕色,背部、肩部為灰色,微沾栗紅色,下背至尾上覆羽為暗綠色至橄欖綠色。尾羽也同其他綠鳩類明顯不同,呈楔形,較長,中央尾羽為橄欖綠色,外側尾羽為灰綠色至灰黑色,最外側2對尾羽上具有寬闊的黑色次端斑以及形較窄狹的灰色端斑。翅膀上有大塊的紫紅栗色斑。下體的頦部、喉部為亮黃綠色,胸部為橙黃色,微沾綠色,羽基沾橙粉紅色,其餘下體均為亮橄欖色。體側、尾下覆羽以及覆腿羽為綠黑色而具有黃色羽端或羽緣。尾下覆羽甚長,有寬的黃色或棕黃色羽緣,長的尾下覆羽幾乎到達尾端。雌鳥上體的綠色部分較雄鳥晦暗,沒有栗色而代之以暗綠色,頭頂和胸部為淡黃綠色而沒有橙色,其餘部分與雄鳥相似。虹膜的內圈為藍色,外圈為紅色,眼周的裸皮為淺藍色。嘴的基部為淺藍色,端部灰色沾有橙色,腳紅色。分布範圍
楔尾綠鳩在國外分布於喜馬拉雅山地區,以及緬甸、印度東北部、克什米爾、泰國、寮國、越南、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地;在我國分布於湖北、廣西、四川、雲南、西藏等地。生活習性
楔尾綠鳩是留鳥,主要棲息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山地闊葉林或混交林中。常單個、成對或成小群活動。尤以早晨和傍晚活動較頻繁,主要在樹冠層活動和覓食。叫聲非常悅耳動聽,富有簫笛的音韻。主要以樹木和其他植物的果實與種子為食。覓食主要在樹上和灌木叢之間。常抓住懸垂的小樹枝取食野果。叫聲:深沉哨音koo轉變成奇特的嘟噥聲。繁殖方式
繁殖期為4一7月。雄鳥的求偶行為有點頭、挺胸、張翅、展尾和圍繞雌鳥跳來跳去,同時發出“咕咕”的叫聲,並且不時地佯作在地面上啄食狀,雌鳥則以同樣的動作和叫聲來應答。營巢於森林中高大的樹上。巢呈平盤狀,甚為簡陋,僅用少量枯枝堆集而成。每窩產卵2枚,卵的顏色為白色。孵化期為13一14天。雛鳥為晚成性,經過親鳥12天的撫育後即可離巢。
亞種分化
序號 | 中文名 | 拉丁屬名 |
1 | 楔尾綠鳩越南亞種 | Treronsphenuraannamensis |
2 | 楔尾綠鳩馬來亞種 | Treronsphenurarobinsoni |
3 | 楔尾綠鳩指名亞種 | Treronsphenurasphenura |
4 | 楔尾綠鳩雲南亞種 | Treronsphenurayunnanensis |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瀕危野生動物
瀕危野生動物
鳩鴿科、果鳩亞科、綠鳩屬鳥類
鳩鴿科(學名:Columbidae)的鳥類在分類學中隸屬於鳥綱鴿形目。果鳩亞科(Treroninae)有10屬128種。綠鳩屬(Treron)有23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