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湄公河大鯰(拼音:méigōnghédànián)又名湄公巨鯰(Mekonggiantcatfish,Pangasianodongigas)是目前記錄在案的最大的淡水魚,被世界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IUCN)列入到嚴重瀕臨絕滅物種的名單中,這意味著該物種在野生環境中面臨著極高的滅絕危險。
湄公河巨鯰魚常年受過度捕撈的威脅。由於修築水壩和清理洞里薩湖附近的洪溢林,湄公河巨鯰魚的棲息地被嚴重破壞,它們的遷徙、產卵、覓食和繁殖習性也受到影響。
目前的科學資料表明,為了產卵,巨型鯰魚會從高棉的洞里薩湖出發,沿湄公河北上,抵達泰國和寮國南部地區。任何建於這些河流主幹的水壩都將成為它們前進路線上的阻礙。
雖然已有法律限制湄公河巨鯰魚的捕撈,但卻很少實施。從1985年起就開始向湄公河投放人工魚苗,而人工培育(依靠野生巨鯰魚苗)也於2001年開始進行。因為最近的研究顯示,在不採取有效適應措施的情況下,如果在主流建成兩個或者更多的水壩,那么所有的遷徙性巨鯰魚將會在整個流域消失。
特徵
湄公河大鯰可以生長達3米。它們生長極快,只有6歲就已經達150-200公斤重。在泰國發現最大的湄公河大鯰,就是長達2.7米及重263公斤的雌魚。這條雌魚是於2005年捕獲的,且相信是最大的淡水魚。它所產的卵成為保育計畫的一部份,泰國政府原意將它放生,但它卻在飼養下死亡,且被賣予當地村民作為食物。湄公河大鯰呈灰色至白色,沒有斑紋。它們差不多完全沒有觸鬚及牙齒
生存狀況
湄公河大鯰分布在湄公河的下游。由於過度捕漁、水質污染及上遊興建水壩而接近滅絕。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它們列為極危。不過它們野外的數量不明,從捕獲的數量估計在過去14年間,其數量下降了80%。它們也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的保護,禁止國際貿易。
在泰國、寮國及高棉漁獵湄公河鯰是非法的,但控制卻不怎么有效。於2006年慶祝蒲美蓬·阿杜德登基泰王60周年,近60個漁民就承諾停止捕捉湄公河鯰。泰國是唯一容許私人捕捉湄公河鯰的地方,目的是要鼓勵購買政府繁殖的魚苗,以保育它們。
湄公河鯰並不帶有攻擊性及非常強壯,可以在大浪的湄公河生活。它們也有在湄南河出沒。
湄公河鯰要到50-70公斤才能夠繁殖,但不會在湖泊繁殖。
保護狀況
是世界瀕危物種其中之一,為聯合國《瀕危野生動物名錄》其中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