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厚嘴綠鳩](/img/8/170/nBnauM3X3UjN5QTO5kDN1QTNzMTM3cTN4QjMxADMwAzMxAzL5QzLw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概述
![厚嘴綠鳩](/img/5/be2/nBnauM3X2YDM0kjN3YDN1QTNzMTM3cTN4QjMxADMwAzMxAzL2QzLx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厚嘴綠鳩體長22~28厘米,體重約0.17~0.2公斤。通體羽毛為綠色,嘴基部呈紅色,頭頂略呈灰色,背部為暗栗紅色。飛羽為黑色,大部分覆羽和次級飛羽外緣沾有黃色,中央尾羽呈橄欖綠色,並具有灰色先端,尾羽羽乾為黑色。兩脅、覆腿羽和肛周均為暗綠色,並雜有白斑。尾下覆羽呈肉桂色。雌鳥背部為暗橄欖綠色,下體較雄鳥羽色略淺,尾下覆羽為暗綠色,並雜有白色斑塊。
厚嘴綠鳩通常棲息於陰暗潮濕的丘陵、山地原始密林或次生灌叢地帶,喜集群活動。常在樹葉叢生或樹枝交錯的枝條上築巢,巢穴以樹枝、稻草堆聚而成,十分簡陋。每年4~9月進入繁殖期,孵化主要由雌鳥承擔,孵化期為18天左右。主要以榕樹的果實和各種漿果為食。
形態
![厚嘴綠鳩](/img/a/0b6/nBnauM3X3cjMxEDN0ATN1QTNzMTM3cTN4QjMxADMwAzMxAzLwUzL3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分布
分布於尼泊爾、印度、孟加拉國、緬甸、泰國、菲律賓、中南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等地。在中國分布於海南五指山、廣西龍州和天等、雲南西雙版納等地。
習性
厚嘴綠鳩是留鳥,喜歡棲息於熱帶和亞熱帶山地丘陵帶陰暗潮濕的原始森林、常綠闊葉林和次生林中,大多在早晚活動,喜歡棲息於枯立樹枝的頂上。由於嗜食榕樹的果實,所以經常出現在果樹林中,特別是榕樹林中。在老榕樹豐富的地方往往招致大量的厚嘴綠鳩,甚至在該林地中定居。在一棵榕樹上常聚集數十隻甚至上百隻厚嘴綠鳩,其中往往也混有針尾綠鳩、黃腳綠鳩,甚至八哥、絲光椋鳥和烏鶇等愛吃樹果的鳥類。厚嘴綠鳩吃食的時候常常發出喧鬧的叫聲,或“咕,咕”地像小孩啼哭,或似富有鏇律的吹哨聲。在村寨附近和山丘的常綠闊葉林等沒有榕樹的地方,它們也吃其他植物的果實與種子。飽餐之後就在樹上隱伏休息,黃昏時才離開覓食地到密林深處去過夜。
繁殖
每年4—9月進行繁殖,雄鳥求偶時鼓起喉部和胸部,兩翅下垂,在雌鳥的前後徘徊不停,或急速地連連點頭,輕輕地發出哨音似的鳴叫。這時雌鳥也非常興奮,隨著雄鳥跳起了舞步。雄鳥和雌鳥共同營巢,但雌鳥負擔的工作較多,雄鳥則常常為雌鳥外出覓食。巢建在林中小樹、灌叢或竹林中的樹葉叢生的地方或樹枝相互交叉的枝條上,有的巢也建在藤枝纏繞的密叢中,一般離地面有2—3米高,但也有更低和高達9米以上的巢。它們的巢主要由細的枯枝或稻草堆積而成,非常簡陋,甚至從下面都可以看到巢中的卵,但親鳥和孵出的雛鳥卻不會從巢中跌落下來。厚嘴綠鳩的護巢性極強,營巢期間常常發生爭鬥,所以很少能見到兩個巢挨得很近的現象。對於入侵巢區的其它鳥類,厚嘴綠鳩更是堅決地給予痛擊。它們每窩通常產2枚白色、光滑的卵。孵化期為14天左右,由雄鳥和雌鳥輪流進行孵卵和育雛。
瀕危等級
1.國家重點保護等級: 二級;生效年代: 1989
2.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 易危;生效年代: 1996
3.世界瀕危物種其中一種
4.聯合國《瀕危野生動物名錄》其中之一
亞種
1、厚嘴綠鳩海南亞種(學名:Treroncurvirostrahainana),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海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海南五指山。
2、厚嘴綠鳩雲南亞種(學名:Treroncurvirostranipalensis)。分布於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各國、南抵印度至中南半島以及中國的雲南、廣西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尼泊爾。
3、厚嘴綠鳩指名亞種(學名:Treroncurvirostracurvirostra)
瀕危野生動物
鳩鴿科、果鳩亞科、綠鳩屬鳥類
鳩鴿科(學名:Columbidae)的鳥類在分類學中隸屬於鳥綱鴿形目。果鳩亞科(Treroninae)有10屬128種。綠鳩屬(Treron)有23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