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體長約560mm。嘴土白色沾綠,跗跖黃白色。額、上背、頭側棕黃色,具黑色縱紋;下背至尾上復羽色較淡,具黑色羽乾紋和淡棕白色橫紋。尾暗褐色,有6條灰褐色而具暗褐斑點的橫帶斑。翅黑褐色。頦、喉、前額白色,具淡黑色縱紋。下體餘部淡黃褐色,具黑色縱紋,跗跖前緣被羽過半。
分布
褐漁鴞在國外分布於亞洲中部、印度、斯里蘭卡、緬甸、泰國、中南半島和馬來西亞等地,在我國分布於北京、內蒙古、湖北、廣東、廣西、海南和雲南等地,但各地均極罕見, 而且內蒙古、北京以及雲南騰衝的記錄也可能有誤,尚待進一步證實。
習性
![褐漁鴞](/img/c/eec/nBnauM3X1QDM4YzN5kDN0QTNzMTM3IDO1gzMxADMwAzMxAzL5QzL1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褐漁鴞棲息於水源附近的森林中,特別是開闊的林區河流地帶,也出現於海岸、湖泊、漁塘附近的森林或叢林。常單獨活動。有時也成對棲息在森林中的枝葉稠密處,但通常保持一定的距離。它是半晝行性的鳥類,常在下午就出來活動,大多站立在水邊的樹樁上、枯枝上或其他較高的地方,也常在水面上飛翔,同時密切地注視著水面,一旦發現魚類,就迅速地掠過水麵,直接從水面上獵取食物。它雖然主要以魚、蛙、水生昆蟲等為食,有時也吃小型哺乳類、鳥類、蛇、蜥蜴和昆蟲。為了捕食,它還能象涉禽一樣,在淺水地帶悠閒地漫步,使人感到非常地滑稽有趣。
由於捕魚為食的生活並不需要仔細傾聽獵物活動的聲響,所以褐漁鴞的臉盤並不發達,聚集聲音的功能也較差。翅膀上也沒有柔軟的鋸齒狀邊緣以消除噪聲,所以飛行時的聲音比其他鴞類大得多,但這並影響它捕捉在水中漫遊的魚類。而與之相適應的是,它的跗跖裸露而光滑,不象其他 類那樣覆蓋著柔軟的羽毛,所以更便利於在溪流中捕捉魚類,不會被水弄濕,也免得被魚鱗等污物弄髒。腳趾下有很多粗糙的突起,可以幫助牢固地抓住捕獲的魚類。
繁殖
褐漁鴞的繁殖期為6一8月,也有的為12月至翌年3月。這時它一反常態,常常鳴叫不停,使清水漣漣的河溪和岸邊變得喧鬧不已。營巢於懸崖、岸邊岩洞或樹洞中,也利用鷹和其它鳥類舊巢,或者在大樹的樹杈間產卵。每窩產卵通常2枚,偶爾少至1枚和多至3枚。
亞種
![褐漁鴞](/img/a/f36/nBnauM3XxgDNwkTOzczMwQTNzMTM5kjM5ADMxADMwAzMxAzL3MzLy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現時接受的褐魚鴞亞種有3-4個,包括:
B.z.zeylonensis:指名亞種,分布在斯里蘭卡,體型細小及顏色較深;
B.z.leschenault:分布在印度次大陸至緬甸及泰國。可能包含了B.z.orientalis,體型較大及顏色較淺;
B.z.semenowi:分布在小亞細亞西南部及累范特經美索不達米亞至巴基斯坦。顏色較B.z.leschenault淺色;及
B.z.orientalis::分布在緬甸東北部、越南及中國東南部。可能與B.z.leschenault是同一亞種,但顏色較深。
褐魚鴞可能在史前就已經生存在地中海盆地中部及東部,尤其是在海島之上。更新世晚期的Buboinsularis一般相信包含了Ophthalmomegaslamarmorae的碎片遺骸,這些遺骸最初與大獼猴(Macacamajori)的化石混在一起而多年沒有被研究。這些化石骨頭顯示是一隻像斑點雕鴞大小的鳥類,只較褐魚鴞小些許。以雕鴞屬來說,它明顯細小,雙翼的比例也有不同。從另一方面看,其腳骨則較為像雕鴞屬。一些學者認為它是褐魚鴞的古亞種:
B.z.insularis:最古老的遺骸可以追溯至500萬年前的上新世早期,一般認為它們生存於12萬年前。在末次冰期開始後,它們先從西部消失,而東部的群落可能歸納入了中東的B.z.semenowi內。中新世晚期至上新世早期的"Strix"perpasta似乎並不屬於此林鴞屬,有時更會被包含在B.z.insularis之中。
生態
在巴基斯坦經印度至中國南部及東南亞等南亞地區的褐魚鴞全年都是留鳥。在累范特北部及小亞細亞西南部的群落主要棲息在低地,由開放的林地至密林也有它們的蹤影。在喜瑪拉雅山山腳的群落棲息在高達海拔1500米的地方。無論在甚至棲息地,它們也很少會遠離水源,如河流及湖泊。
褐魚鴞是夜間活動的。它們主要吃魚類、青蛙及水生的甲殼類。它們很少會吃羊膜動物(尤其是陸生的)。若缺乏食物供應,它們甚至會吃屍體。若B.z.insularis真的是褐魚鴞的古亞種,從其腳像雕鴞屬來看,它們可以是由獵食陸生動物轉而獵食水生生物的。其中一種獵物有可能是義大利鼠兔。
褐魚鴞於11月至3月間繁殖。每次會生1-2隻蛋。鳥巢多是其他鳥類的舊巢,也會在石縫等地方生蛋。孵化期為38日,幼鳥要到星期大才換羽。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並不認為褐魚鴞受到威脅。棲息地的破壞嚴重影響著它們,而在以色列可能已經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