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短角水牛是世界瀕危的哺乳動物之一。在我國的河南,四川等到地發現過短角水牛的化石。
水牛的化石在中國的南方和北方均有分布,在中國北方更新世以來的地層中已有七種不同的水牛化石,從年代來看,有最早的短角水牛(Bubalusbrevicornie,Young),散見於河南、山西、山東和四川等地的更新世中期。短角水牛是世界瀕危的哺乳動物之一,為聯合國《瀕危野生動物名錄》之一。
分布
河南水牛,屬於短角水牛,可能是中國最古老的化石水牛。在四川萬縣發現的水牛化石被鑑定為是短角水牛。從短角水牛到聖水牛,中國北部地區均有分布,從而可以斷定,水牛的馴化不一定與這一地區一點關係都沒有。
研究歷史
美國1930年至1961年用海福特、短角牛和婆羅門牛雜交,培育出了肉牛王(Beefmaster),含1/2婆羅門牛血液;1910年至1940年用婆羅門牛和短角牛雜交,培育了聖格特魯牛(Sata Gertrud
is),含3/8婆羅門牛血液;1936年起,用婆羅門牛與夏洛來牛雜交,育成了夏白雷牛(Chabray),含1/8-3/8婆羅門牛血液;用夏洛來牛、海福特牛與婆羅門牛雜交選育出夏福特牛(Charford),含1/8婆羅門牛。
澳大利亞20世紀30年代,採用短角牛與婆羅門牛雜交,培育出抗旱王(Droughtmaster),含3/8-1/2婆羅門牛血液;採用海福特牛與婆羅門牛雜交,選育出婆羅福特(Braford),含3/8婆羅門牛血液;採用安格斯牛與婆羅牛雜交,培育了婆羅格斯(Brangus),含3/8婆羅門牛血液。這些品種的育成,帶來了美國、澳大利亞肉牛業的繁榮與發展,也推動了世界肉牛業的發展。
特徵
角心異常短,但很粗壯,兩角向後斜伸。三角形的角心以上面為最寬且較平坦,近尖端處稍向下彎,前面最窄處也較平直;下面(復面)微微凸出,寬度近於上面;角心橫切面近似於一等腰三角形。
頭骨也很粗狀,枕部不很突出;兩角心間的額骨略隆起,但在上眼窩處微向下凹,且微微收縮;上枕骨擴大,枕骨略傾斜。穎頹窩窄而收縮。
產地及層位
赤峰三眼井公社;中更新統。背景資料
分類學
水牛(Bubalus)在分類學上屬於哺乳類,偶蹄目,牛科,水牛屬。水牛屬下可以分為兩個亞屬,分別是亞洲水牛屬和非洲水牛屬。研究表明,野生的非洲水牛雖然能夠或者可能被馴化和在圈養的情況下繁殖,但是還沒有被馴化。現在世界上所有的馴化的水牛都是亞洲水牛屬的後代。
起源問題
要追述家水牛的起源問題,有必要先看看水牛的化石資料。水牛化石在中國的南方與北方都有分布,在中國北方更新世以來的地層里就有七種不同的水牛的化石,從年代來看,有最早的短角水牛。繼之,在北京猿人發現地周口店地層中發現的有德氏水牛(Bubalusteihardi,Young),其生活時代與北京猿人接近,其與現代水牛的特徵較為相似;在大致相同的地質時代,山西境內發現了丁氏水牛(BubalustingiBohlin)、在更新世晚期的地層中還發現了楊氏水牛(Bubalusyoungi,ChowetHsu);在周口店猿人發現所在地的另一地點,出土了旺氏水牛(BubaluswansijockiBouli);到了歷史時期的安陽殷墟遺址,發現了一種聖水牛(BubalusMephistopheles)的遺骨。中國東北和內蒙等地也有水牛化石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