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鹰鵰](/img/3/442/nBnauM3X4IjN4EDMwATN2IDMwMTMxczN3gDMxADMwAzMxAzLwUzL2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分布範圍
![鹰鵰分布圖](/img/0/114/n5GcuM3XyczNxcTOwETN2IDMwMTMxczN3gDMxADMwAzMxAzLxUzL0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鹰鵰國外分布於印度、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日本和中南半島一帶,在我國已知的分布地點有內蒙古、遼寧、黑龍江、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廣東、廣西、台灣、四川、雲南、西藏、海南等地。鹰鵰全世界共分化為5個亞種,其中我國分布有4個亞種,其中指名亞種見於西南地區,東方亞種見於東北地區,福建亞種見於東南和華南地區,海南亞種僅見於海南島。大多數為留鳥,少數在繁殖期後到處遊蕩,但都極為罕見,有些甚至只有早期的記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在中國已知的分布地點有內蒙古、遼寧、黑龍江、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廣東、廣西、台灣、四川、雲南、西藏、海南等地。鹰鵰全世界共分化為5個亞種,其中中國分布有4個亞種,其中指名亞種見於西南地區,東方亞種見於東北地區,福建亞種見於東南和華南地區,海南亞種僅見於海南島。大多數為留鳥,少數在繁殖期後到處遊蕩,但都極為罕見,有些甚至只有早期的記錄。
棲息環境
![鹰鵰](/img/0/0b6/nBnauM3X3MDN3ITO1QTN2IDMwMTMxczN3gDMxADMwAzMxAzL0UzL4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繁殖方式
鹰鵰繁殖營巢于山地森林中高大的喬木樹上。巢由樹枝構成,結構較為龐大。通常位於樹上部靠近主桿的枝杈上。繁殖期為1—6月。每窩產卵2枚,也有少至1枚和多至3枚的。卵的顏色通常為淡灰白色或白色,沒有斑點或者僅有不清晰的淡紅色斑點。卵的形狀為卵圓形。孵化由雌鳥承擔,護巢性很強。
亞種分化
中文名稱 | 學 名 | |
---|---|---|
1 | 鹰鵰福建亞種 | Nisaetus nipalensisfokiensis |
2 | 鹰鵰指名亞種 | Nisaetus nipalensisnipalensis |
3 | 鹰鵰東方亞種 | Nisaetus nipalensisorientalis |
4 | 鹰鵰海南亞種 | Nisaetus nipalensiswhiteheadi |
5 | 鹰鵰南亞亞種 | Nisaetus nipalensiskelaarti |
物種現狀
據2004年動物學家考證估計,大約只有50對菲律賓雕倖存,砍伐森林和偷獵是菲律賓雕滅絕的主要原因。已經開始放養計畫,重新在附近的各島嶼進行,以確保這一物種的生存。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3.1:2010年鳥類紅色名錄。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二類保護動物名錄。隼形目百科(二)
隼形目(學名:Falconiformes)包括鴞形目以外的所有猛禽,是白天活動的猛禽。隼形目多為單獨活動,飛翔能力極強,也是視力最好的動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