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鵜鶘鵜鶘的嘴下面有個大皮囊。鵜鶘的嘴長30多厘米,大皮囊是下嘴殼與皮膚相連線形成的,可以自由伸縮。它的身長150厘米左右,全身長有密而短的羽毛,羽毛為桃紅色或淺灰褐色。
特徵為大而具有彈性的喉囊。某些種體長可達180厘米(70吋),翅展可達3公尺(10呎),體重可達13千克(30磅),是現存鳥類中個體最大者之一。
鵜鶘是鳥類中體魄強壯的一族。成年的鵜鶘身體長約1.7米。展開的翅膀有2米多寬。它的翅膀強壯有力,能夠把龐大的身軀輕易送上天空。
鵜鶘擁有一張又長又大的嘴巴。嘴巴下面還有一個大大的喉囊。成年鵜鶘的嘴巴都能長到40厘米。巨大的嘴巴和喉囊使鵜鶘顯得頭重腳輕。當鵜鶘在地上走路的時候總是搖搖擺擺步履蹣跚。這是因為鵜鶘的大嘴十分礙事。尤其是當它捕到獵物的時候,大嘴和喉囊里裝滿了海水,使它浮出水面的時候很困難。人們見到鵜鶘浮出水面的時候,總是尾巴先露出水面,然後才是身子和大嘴。而且,鵜鶘一定要把嘴中的海水吐出來,才能從水面起飛。
種群分布
世界分布
廣布全球溫暖水域,大多分布在亞洲,歐洲,非洲,以及澳大利亞。
中國分布
中國的鵜鶘共有2種,分別為:斑嘴鵜鶘和白鵜鶘。斑嘴鵜鶘,鳥如其名,在它的嘴上布滿了藍色的斑點,頭上被覆粉紅色的羽冠,上身為灰褐色,下身為白色。而白鵜鶘主要分布在我國新疆、福建一帶,它們通體為雪白色。二者均為我國的二級保護動物。
生活習性
鵜鶘鵜鶘是一種喜愛群居集的鳥類。喜歡成群結隊地活動。每當鵜鶘集體捕魚的時候,在海面上人們可以看到鵜鶘此起彼伏的從空中跳水的壯觀場面。
鵜鶘,在野外常成群生活,每天除了游泳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岸上曬曬太陽或耐心的梳洗羽毛。鵜鶘的目光十分銳利,善於游水和飛翔。即使在高空飛翔時,漫遊在水中的魚兒也逃不過它們的眼睛。如果成群的鵜鶘發現魚群,它們便會排成直線或半圓形進行包抄,把魚群趕向河岸水淺的地方,這時張開大嘴,鳧水前進,連魚帶水都成了它的囊中之物,再閉上嘴巴,收縮喉囊把水擠出來,鮮美的魚兒便吞入腹中,美餐一頓。
它們的捕食方式非常奇特。從山崖上起飛後,鵜鶘在距海面不遠的空中向海里偵察。一旦發現獵物,鵜鶘就收攏寬大的翅膀,從15米高的空中象炮彈一樣直射進水裡抓捕獵物。巨大的擊水聲在幾百米以外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鵜鶘鵜鶘在它那短小的尾羽跟部有個黃色的油脂腺,能夠分泌大量的油脂,閒暇時它們經常用嘴在全身的羽毛上塗抹,使羽毛變得光滑柔軟,游泳時滴水不沾的鵜鶘,兩性孵卵並餵雛。剛出蛋殼的小鵜鶘灰黑,不久就生出以半消化的魚肉來喂,等雛鳥長大後,把頭伸進親鳥張開的嘴巴的皮囊里,啄食帶回的小魚。肩羽、翅上的大覆羽、背羽和尾上覆羽的羽軸均黑色;初級飛羽黑色。成群棲息於大湖中。常在海灘上捕食魚類,先把捕到的食物儲存於嘴下的喉囊中,然後徐徐吞下。游泳時雙翅緊閉於背上。叫聲沙啞。飛行時頭部向後緊縮,大嘴向前直伸,速度快。遷徙時多集群成列飛行。
鵜鶘從水面起飛的時候,它先在水面快速的扇動翅膀,雙腳在水中不斷划水。在巨大的推力作用下,鵜鶘逐漸加速,然後,慢慢達到起飛的速度,脫離水面緩緩地飛上天空。有的時候,吃得太多,顯得非常笨重,就不能順利的起飛,只能浮在海面了。
繁殖方式
鵜鶘鵜鶘的繁殖生活也很有趣。配對後終生不換。雌鳥在選擇雄鳥時,還要進行一系列求偶動作。雄鳥在接近配偶時,常常揮翼起舞,並且不斷用嘴廝磨和梳理撫弄雌鳥羽毛,以討得伴侶的歡心。從此,便開始過儷影雙雙的共宿同飛的生活了。
鵜鶘通常成群繁殖於島嶼,在一個島上可能有許多小群鵜鶘。結群的北美白鵜鶘繁殖於北美中北部和西部湖泊中的島上。任何時期任何種群中的成對鵜鶘都處於繁殖周期的同一階段。就如某些其他種一樣,北美的鵜鶘有遷徙習性。褐鵜鶘繁殖於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的熱帶和亞熱帶海濱。
每到了繁殖季節,鵜鶘便選擇人跡罕至的樹林,在一棵高大的樹木下用樹枝和雜草在上面築成巢穴。小鵜鶘的孵化和育雛任務,由父母共同承。當小鵜鶘孵化出來後,鵜鶘父母將自己半消化的食物吐在巢穴里,供小鵜鶘食用。小鵜鶘再長大一點時,父母就將自己的大嘴張開,讓小鵜鶘將腦袋伸它們的入喉囊中,取食食物。
物種分類
鵜鶘科(Phaethontidae)僅1屬8種。中國有3種:白鵜鶘(Pelecanusonocrotalus)、斑嘴鵜鶘(Pelecanusphilippensis)和卷羽鵜鶘(Pelecanuscrispus)。
中文名稱 | 英文名稱 | 拉丁名稱 | 命名人及時間 |
---|---|---|---|
白鵜鶘 | Great White Pelican | Pelecanus onocrotalus | Linnaeus, 1758 |
粉紅背鵜鶘 | Pink-backed Pelican | Pelecanus rufescens | J. F. Gmelin, 1789 |
斑嘴鵜鶘 | Spot-billed Pelican | Pelecanus philippensis | J. F. Gmelin, 1789 |
卷羽鵜鶘 | Dalmatian Pelican | Pelecanus crispus | Bruch, 1832 |
澳洲鵜鶘 | Australian Pelican | Pelecanus conspicillatus | Temminck, 1824 |
美洲鵜鶘 | American Pelican | Pelecanus erythrorhynchos | J. F. Gmelin, 1789 |
秘魯鵜鶘 | Peruvian Pelican | Pelecanus thagus | Molina, 1782 |
褐鵜鶘 | Brown Pelican | Pelecanus occidentalis | Linnaeus, 1766 |
常見種類
卷羽鵜鶘鵜鶘學名:Pelecanusonocrotalus大型水禽。體長160~180厘米。嘴鉛灰色,長而粗,上下嘴緣的後半段均為黃色,前端有一個黃色爪狀彎鉤。下頜上有一個橘黃色或淡黃色大型皮囊。體羽主要為銀白色,並有灰色。飛羽為黑色,有白色羽緣。頭上的冠羽呈捲曲狀。頰部和眼周裸露的皮膚均為乳黃色或肉色。頸部較長。翅膀寬大。尾羽短而寬。腿較短,腳為藍灰色,四趾之間均有蹼。
體羽灰白,眼淺黃,喉囊橘黃或黃色。翼下白色,僅飛羽羽尖黑色(白鵜鶘翼部的黑色較多)。頸背具捲曲的冠羽。額上羽不似白鵜鶘前伸而是成月牙形線條。
虹膜-淺黃,眼周裸露皮膚-粉紅;嘴-上顎灰色,下顎粉紅;腳-近灰。叫聲:繁殖期發出沙啞的嘶嘶聲。
卷羽鵜鶘分布於歐洲東南部、非洲北部和亞洲東部一帶。棲息於內陸湖泊、江河與沼澤,以及沿海地帶等。喜歡群居。鳴聲低沉而沙啞。善於飛行和游泳,也善於在陸地上行走。頸部常彎曲成“S”形,縮在肩部。以魚類、甲殼類、軟體動物、兩棲動物等為食。
棲息於湖泊、江河、沿海水域,喜群居和游泳,但不會潛水。以魚為主食。成年鵜鶘一般配對生活,在地面營巢產卵。每窩產卵1~3枚。兩性孵卵並餵雛。剛出蛋殼的小鵜鶘體色灰黑,不久就生出一身淺淺的白絨毛。親鳥以半消化的魚肉餵雛鳥,等雛鳥長大後,把頭伸進親鳥張開的嘴巴的皮囊里,啄食帶回的小魚。
婚配為一雄一雌。繁殖期為每年4~6月。營巢於近水的樹上。每窩產卵3~4枚,卵為淡藍色或微綠色。由親鳥輪流孵卵。
白鵜鶘白鵜鶘中文正名:白鵜鶘拉丁學名:Pelecanusonocrotalus
白鵜鶘的體形比卷羽鵜鶘小,體長為140~175厘米,體形粗短肥胖,頸部細長。與卷羽鵜鶘不同的是嘴雖然也是長而粗直,但呈鉛藍色,嘴下有一個橙黃色的皮囊,黑色的眼睛在粉黃色的臉上極為醒目,腳為肉紅色。另外它的尾羽為24枚,比卷羽鵜鶘多2枚。它全身的羽毛都是雪白的顏色,稍微綴有一些橙色,頭的後部有一束長而狹的懸垂式冠羽,胸部有一束淡黃色的羽毛,翼下的飛羽為黑色,與白色的翼下覆羽形成明顯的對照。
虹膜-紅色;嘴-鉛藍;裸露喉囊-黃色;臉上裸露皮膚-粉紅;腳-粉紅。
叫聲:通常無聲,但能發出帶喉音的咕噥聲。
白鵜鶘主要棲息於湖泊、江河、沿海和沼澤地帶。常成群生活,善於飛行,善於游泳,在地面上也能很好地行走。飛行時頭部向後縮,頸部彎曲靠在背部,腳向後伸,兩翅鼓動緩慢而有力,也能像鷹一樣在空中利用上升的熱氣流來回翱翔和滑翔,但通常沒有鷹飛得高。在水中游泳時,頸常曲成“S”形,並不時地發出粗啞的叫聲。它主要以魚類為食,覓食時從高空直扎人水中。
繁殖期為4~6月,結成大群一起在湖中小島、湖邊蘆葦淺灘,以及河流岸邊和沼澤地等處營巢。通常將巢築於蘆葦叢中的淺水處或者湖邊的泥地上,也有的築於樹上。巢的結構較為龐大,主要由樹枝、枯草和水生植物等構成。每窩產卵2~3枚,偶爾為4枚。卵剛產出時為白色,孵化後變為黃褐色,大小為95×60毫米。
白鵜鶘春季於3~4月,秋季於9~10月在越冬地和繁殖地之間遷徙,其種群數量較為稀少,在1990年和1992年國際水禽研究局組織的亞洲隆冬水鳥調查中,我國境內連1隻都未記錄到,但1992年在亞洲其他地區共記錄到5666隻。
它曾經是中國西北地區的常見鳥類,但近年來由於生態環境的惡化,野外數量已經十分稀少。雖對漁業生產有一定影響,但在我國境內數量極為有限。系大形水禽,可在動物園飼養供觀賞。
斑嘴鵜鶘鵜鶘拉丁學名為Pelecanusphilippensis在中國主要繁殖於西北部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遷徙及越冬時見於新疆、河北、山西、江蘇、浙江、福建、台灣、廣東等省區。
斑嘴鵜鶘體長140~160厘米,體重約10~12公斤。喙長而寬大,有藍黑色斑點,上喙尖端呈鉤狀,下喙具有發達的暗紫色皮膚質喉囊。頸部較長,呈白色,枕部具有粉紅色羽冠,後頸部有一條粉紅色翎羽。體背羽為灰褐色,初級和次級飛羽及大覆羽為黑褐色,腹羽呈白色,胸部羽呈矛狀。尾部比較短,呈銀灰色。後肢短,生於腹部靠後,趾間有全蹼。
斑嘴鵜鶘棲息於沿海、湖泊及江河水域中。喜成群活動,善於游泳,常在島嶼地面上築巢。其雙翼巨大,飛翔能力強,速度快。主要以魚類為食,也吃甲殼類、兩棲類動物和鳥類。斑嘴鵜鶘常在淺灘捕捉獵物,有時也從空中直衝入水捕食魚類。繁殖期間由雌鳥和雄鳥共同孵卵,孵化期在35天左右。
歷史記載
鵜鶘《莊子·外物》 :“魚不畏網,而畏鵜鶘。”
《三國志·魏志·文帝紀》 :“夏五月,有鵜鶘鳥集靈芝池。”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一·鵜鶘》:“鵜鶘處處有之,水鳥也。似鶚而甚大,灰色如蒼鵝。喙長尺餘,直而且廣,口中正赤,頷下胡大如數升囊。好羣飛,沉水食魚,亦能竭小水取魚。”
鵜鶘文化
寓言
一天,仙鶴請鵜鶘吃茶點。
“您真是太好了!”鵜鶘對仙鶴說,“哪兒也不會有人請我吃飯。”
“我是非常高興請您的。您的茶里要放糖嗎?”仙鶴遞上一缸糖給鵜鶘。
“謝謝,”鵜鶘邊說邊把半缸糖倒進了他的杯子,另一半都撒在地上了。
“我幾乎沒有朋友!”鵜鶘又說
“您茶里要放牛奶嗎?”仙鶴問道。
“謝謝,”鵜鶘說著又倒了一半牛奶在杯子裡,其餘的全潑在桌子上了,把桌子搞得一塌胡塗。
“我等啊等啊,沒有一個人來請我。”鵜鶘又接著說。
“您要小甜餅嗎?”仙鶴又問道。
“謝謝。”鵜鶘說著拿起小甜餅就往嘴裡填,餅的碎屑撒了一地。
“我希望下次您再請我來。”鵜鶘又說。
“或許我會再請您的,不過這幾天我太忙了。”仙鶴說。
“那么下次見。”鵜鶘說著又吞了幾個小甜餅,然後用餐巾擦了擦嘴走了。
鵜鶘走了以後,仙鶴又是搖頭又是嘆氣。他無可奈何地叫女僕來打掃這狼藉的餐桌。
可見,當一個人失去一切朋友的時候,就該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