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猛隼(拼音:měngsǔn)(學名:Falcoseverus)體形大小與燕隼差不多,是小型猛禽。猛隼棲息於有稀疏林木或者小塊叢林的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但很少在茂密的森林中。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尤其是在清晨和黃昏最為活躍。該物種被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Ⅱ保護物種。
猛隼體長25—30厘米,體重180—249克。頭部和飛羽為黑色,其餘上體均為石板灰色,頰部、喉部和頸部的側面等均為棕白色或皮黃白色,其餘下體包括翅膀下面為暗栗色,沒有斑紋。虹膜褐色,嘴灰色,蠟膜黃色,腿及腳黃色。叫聲類似“kekeke”。似大型的燕。休息時多在樹枝上。叫聲:似黃爪隼的哭叫聲kekekeke。
分布
猛隼在國外分布於印度、緬甸、中南半島、菲律賓、紐幾內亞及索羅門群島等地,在我國僅分布於廣西、海南、雲南和新疆的少數地點。各地均極罕見,其中在雲南為夏候鳥或留鳥,而海南東方的記錄僅是早期文獻的記載,新疆的記錄也可能是鑑定有誤,或者是偶見的迷鳥。習性
猛隼為小型猛禽。棲息在有稀疏林木或者小塊叢林的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但很少在茂密的森林中。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尤其是在清晨和黃昏最為活躍。主要以鞘翅目昆蟲、小鳥和蝙蝠為食,也吃老鼠和蜥蜴等。主要在空中一邊飛行,一邊追捕獵物,捕到後直接帶到樹上去啄食。一般生活於多樹的山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尼西亞爪哇。
繁殖
繁殖期為4一6月。通常利用位於陡峭懸崖邊上的高大樹木上的烏鴉以及其他鳥類的舊巢,偶爾也在懸崖的岩石邊自己築巢,但巢極為簡陋而粗糙。每窩產卵3—4枚。由親鳥輪流孵卵,孵化期為25天。
保護級別
1、《華盛頓公約》CITES瀕危等級:附錄Ⅱ生效年代:1997
2、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二級生效年代:1989
3.世界瀕危物種其中之一
4.聯合國《瀕危野生動物名錄》其中一種
亞種
猛隼指名亞種(學名:Falcoseverusseverus)。在中國大陸,分布於雲南、廣西、海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尼西亞爪哇。
瀕危野生動物
隼形目百科(二)
隼形目(學名:Falconiformes)包括鴞形目以外的所有猛禽,是白天活動的猛禽。隼形目多為單獨活動,飛翔能力極強,也是視力最好的動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