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體特徵
大硨磲,殼最寬處可達1.3米,重約300公斤以上,是一種最大的貝類。一扇大的貝殼,可作嬰兒浴盆。兩扇貝殼的閉合力量大得驚人,據說可以輕而易舉地將船錨的鐵鏈折斷。
貝殼很厚,略呈三角形,兩殼相同。殼表面白色,十分粗糙,具有5條粗大的覆瓦狀放射肋,生長輪脈明顯,在貝殼表面形成彎曲重疊的皺褶。貝殼內面也為白色,但富有光澤,有與放射肋相應的肋間溝,鉸合部狹長,兩殼都有主齒和後齒各一個。主齒短,後側齒弱。大硨磲的外貌並不漂亮,但在海里張開貝殼時,體內色彩艷麗,不但有孔雀藍、粉紅、翠綠、棕紅等鮮艷的顏色,而且還有形形色色的花紋。
大硨磲殼頂前方有一足絲孔。幼體時,其殼頂前方凹入的部分有強壯的足絲伸出,成體時足絲孔封閉。外韌帶狹長,為棕褐色,幾乎與貝殼後部等長。背緣較平,腹緣為波浪式的波紋,雙殼不能完全閉合。
庫氏硨磲的兩殼等大但兩側不對稱,前端較短,殼頂前方有一足絲孔。幼體時,其殼頂前方凹入的部分有強壯的足絲伸出,成體時足絲孔封閉。足絲孔脊無緊鎖的齒褶。外韌帶狹長,為棕褐色,幾乎與貝殼後部等長。背緣較平,腹緣為波浪式的波紋,雙殼不能完全閉合。殼面為白色,有5條強大的覆瓦狀放射肋。生長輪脈明顯,在殼面形成彎曲重疊的皺褶。殼內呈白色,有光澤。有與放射肋相對立的肋間溝。鉸合部狹長,兩殼各有一個主齒和一個後側齒。前閉合肌消失,後閉合肌發達,位於中部。
種群分布
分布範圍
大硨磲棲息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熱帶淺水區。泰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密克羅尼西亞均有發現。在中國分布於南部南海諸島海域。種群現狀
瀕危原因過度捕撈:容易捕得,漁民過度打撈。種內生物學特徵:該物種生長緩慢,種群數量少。
棲息地破壞:海區環境污染嚴重,嚴重破壞了硨磲的生存條件。
生活習性
庫氏硨磲生活於熱帶珊瑚礁淺海區,是高鹽度狹鹽性貝類,喜棲息於低潮線附近的珊瑚礁間。幼體時殼頂伸出強有力的足絲,藉以固著於珊瑚礁或砂質海底。成體雖不再固定,但仍然殼口朝上。它的外套膜發達,其中有一種特殊結構,能聚合陽光,使共生的蟲黃藻得以大量繁殖,而蟲黃藻產生的碳水化合物又能為庫氏硨磲所吸收,成為其主要的營養來源,形成兩種生物互惠共生的現象。
庫氏硨磲棲息在熱帶海洋中珊瑚礁間的淺水環境里,以堅硬的足絲固著在珊瑚礁上,依靠海水把浮游生物帶進體內,作為食物消化吸收。它與一種蟲黃藻有共生關係。它的外殼膜邊緣有一種特殊的叫玻璃體的結構,能夠聚合光線,使一種叫做蟲黃藻的藻類大量繁殖,而蟲黃藻又可以為硨磲提供一部分養料。這種蛤——藻的特殊關係稱為互惠共生。庫氏硨磲在夏季繁殖,每年大約長5厘米,幼時生長較快,壽命也很長,據說可以活到幾百年。硨磲的外貌醜陋,但在海里張開貝殼時,體內的色彩卻很艷麗,不但有孔雀藍,粉紅,翠綠,棕紅等鮮艷的顏色,而且還有形形色色的花紋,在千姿百態的珊瑚的襯托下,更顯得絢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