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拼音:hóngtóuyǎojuān
體大(33厘米)而頭紅的咬鵑。雄鳥以紅色的頭部為特徵。背部頸圈缺失,紅色的胸部上具狹窄的半月形白環。雌鳥與其他雌咬鵑區別在腹部紅色,胸部具半月形白環;而與所有雄咬鵑的區別在頭黃褐色。 虹膜-褐色;眼周裸皮藍色;嘴-近藍;腳-偏粉。
叫聲:重複的圓潤tiaup聲,也作tewirrr的連聲。分布地區
喜馬拉雅山脈至中國南部、東南亞及蘇門答臘。 罕見留鳥,於熱帶及亞熱帶森林,高至海拔2400米。亞種yamakanensis於四川南部至貴州、廣東北部及福建;helenae於西藏東南部至雲南極西部;指名亞種在雲南南部怒江及瀾滄江之間;intermedius於雲南東南部,hainanus於海南島。
習性
由密林的低樹枝上獵取食物。 棲息於熱帶雨林及次生常綠闊葉林內,以野果以及蝗蟲、螳螂等昆蟲為主食,善於飛捕昆蟲。鳴聲似貓叫的“shiu”聲。4~7月繁殖,在樹洞內產卵3~4枚。雌雄參與孵卵及育雛。
國家保護等級
二級《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鳥類》列為易危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是世界瀕危物種其中之一,是聯合國《瀕危野生動物名錄》其中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