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灰翅鷗](/img/e/dd4/nBnauM3X1MTM3MDO1ITMxgDOzMTM5kjM5ADMxADMwAzMxAzLyEzL3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冬羽和夏羽相似,但頭和頸具淡褐色縱紋,有時擴展至上胸。
幼鳥上體煙褐色,具赭白色橫斑,其中以頭部較暗,初級飛羽褐色,從第3或第4枚起具白色尖端;次級飛羽灰褐色,具淡色尖端,尾煙渴色,微具淡色斑紋;下體灰褐色,具不甚明顯的淡色斑。頸白色而具暗色縱紋。第2年冬羽背、肩和兩翅變得像成鳥。
虹膜黃色,眼瞼紅色,幼鳥虹膜褐色;嘴黃色,下嘴先端具紅斑;幼鳥嘴黑色。腳粉紅色。
大小量度為:體長雄性626-770毫米,雌性603毫米;嘴峰50-65毫米;翅雄性414-455毫米,雌性405-443毫米,尾160-185毫米,跗跖60-75毫米。
分布範圍
分布範圍:繁殖於阿留申群島及阿拉斯加沿海和加拿大西部沿海。越冬於美國西部沿海。
分布狀況:迷鳥。春季在福建沿海有過記錄。自1985年後時有第一冬鳥出現於香港,但可能是混交型。
生活習性
![灰翅鷗](/img/b/c19/nBnauM3X4IDO1MTMxMTMxgDOzMTM5kjM5ADMxADMwAzMxAzLzEzLw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灰翅鷗棲息于海岸:懸岩,海濱沙灘於近海海島上。常成對或成小群活動。多在海面和岩礁上空飛翔。有時也在海面上遊蕩。休息時多成群站在懸岩岩石或沙灘上。
灰翅鷗主要食魚、蝦、甲殼類、軟體動物等水生脊椎和無脊椎動物,也捕食雛鳥、鳥卵、昆蟲以及海上的廢物和動物屍體,特別是漁船、捕鯨船扔下的動物內臟等廢棄物均吃。食性較雜。
灰翅鷗為冬候鳥。秋季於9-10月遷來,翌年3-5月遷走。
生育繁殖
![灰翅鷗](/img/f/6ec/nBnauM3X4IjN5EzM5YTMxgDOzMTM5kjM5ADMxADMwAzMxAzL2EzLw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現狀與保護
灰翅鷗不常見,數量不普遍,需要嚴格保護。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鳥綱鷗形目的所有種類
鷗形目是鳥綱的1目,嘴細而側扁;翅尖長;尾短圓或長而呈叉狀;腳短,前趾間具蹼,雄性不具交接器。世界有4科24屬115種,中國有4科15屬37種。多系海洋鳥類,有些見於內陸江河湖沼。本目鳥類食魚和其他水生動物。有的種(如賊鷗)掠奪其他海鳥的食物、甚至卵和幼雛。企鵝是賊鷗的最大受害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