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鴞

鷹鴞

鷹鴞(學名:Ninox scutulata)共有11個亞種。夜行猛禽。體長22-32厘米,體重212-230克。無明顯的臉盤和領翎,眼先具黑須。遷徙。眼大,深色,似鷹,故名。喙堅強而鉤曲。嘴基蠟膜為硬須掩蓋。翅的外形不一,第五枚次級飛羽缺。尾短圓,尾羽12枚。腳強健有力,常全部被羽,第四趾能向後反轉,以利攀緣。爪大而銳。尾脂腺裸出。無副羽。耳孔周緣具耳羽,有助於夜間分辨聲響與夜間定位。棲息于山地闊葉林中,喜歡在夜間和晨昏活動,飛行迅捷無聲,捕食昆蟲、小鼠和小鳥等。營巢於樹洞或岩隙中。雛鳥晚成性。分布於中國、俄羅斯東部、日本、朝鮮、印度、斯里蘭卡、中南半島、馬來半島、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鷹鴞鷹鴞
鷹鴞屬中型猛禽。由於它的外形似鷹,故得名,這種體形也有利於它在白天活動。與這種習性相適應,它也沒有主要用於收集音波的顯著的面盤、翎領和耳羽簇。上體為暗棕褐色。前額為白色,肩部有白色斑,喉部和前頸為皮黃色而具有褐色的條紋。其餘下體為白色,有水滴狀的紅褐色斑點,尾羽上具有黑色橫斑和端斑。
虹膜黃色,嘴灰黑色,嘴端黑褐色,跗蹠被羽,趾裸出,為肉紅色,具稀疏的淺黃色剛毛,爪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212-220g,♀230g;體長♂290-313mm,♀280-313mm;嘴峰♂14-20mm,♀12-17mm;翅♂226-234mm,♀230-240mm;尾♂125-140mm,♀121-140mm;跗蹠♂28.5-33mm,♀27-31mm。(註:♂雄性;♀雌性)

生活習性

鷹鴞白天大多在樹冠層棲息,黃昏和晚上活動,有時白天也活動。除繁殖期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大多單獨活動,另外雛鳥離巢後至遷徙期間則大多呈家族群活動。飛行迅速而敏捷,而且沒有聲響。在向入侵者攻擊時飛行速度更快有而力。常從棲息處突然飛出。
繁殖期常在黃昏和晚上鳴叫,並常常反覆鳴叫不止。叫聲圓潤,升調假嗓哨聲pung-ok,第二音短促而調高,每一兩秒鐘重複一次,鳴聲多變,有時發出“蹦蹦,蹦蹦,蹦蹦”的短促而低沉的叫聲,有時持續很長時間,通常於晨昏時分。
主要以鼠類、小鳥和昆蟲等為食。追捕獵物有時竟會闖入居民住室中。
在中國北方為夏候鳥,在南方為留鳥。活躍,黃昏前活動於林緣地帶,飛行追捕空中昆蟲。有時以家庭為群圍繞林中空地一起覓食。

棲息地

棲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針闊葉混交林和闊葉林中,尤其喜歡森林中的河谷地帶,也出現於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樹林、林緣灌叢、果園以及農田地區的高大樹上。

繁殖方式

鷹鴞鷹鴞
繁殖期為5-7月。通常營巢於大青楊、春榆等樹木上的天然洞穴中,也利用鴛鴦和啄木鳥等利用過的樹洞。營巢的樹洞均較寬闊,其闊度和深淺變化均比較大。巢洞口的直徑為9-30厘米,洞深為18-64厘米,洞內的直徑為10-43厘米。巢內沒有鋪墊,或僅有樹洞中腐朽的木屑。如果是鴛鴦的舊巢,其中則有少量遺留的絨羽。每年繁殖1窩,每窩產卵3枚。卵近球形,為乳白色,表面光滑無斑。孵卵完全由雌鳥承擔,雄鳥則在巢的附近警戒。護巢時極為兇猛,特別是在孵卵的後期和育雛期間,遇到危險時,雄鳥和雌鳥會輪番向入侵者發動猛烈的攻擊,直到將入侵者趕出領域。孵卵期25-26天。雛鳥為晚成性,剛孵出時兩眼緊閉,全身被有白色的絨毛,皮膚為肉紅色,嘴為灰黑色,蠟膜和爪為鉛灰色,至30日齡時陸續離巢。

分布範圍

世界分布

鷹鴞鷹鴞
分布於孟加拉國、不丹、汶萊、高棉、中國、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韓民國、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菲律賓、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越南。
旅鳥:澳大利亞、哈薩克斯坦。產地不確定:帛琉
分布範圍:印度次大陸、東北亞、中國、東南亞、蘇拉威西、婆羅洲、蘇門答臘及爪哇西部。

中國分布

鷹鴞鷹鴞
主要省份:北京、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陝西、甘肅、台灣、香港。
保護區:牛姆林、武夷山(福建)、董寨鳥類、雞公山、涼水、興凱湖、後河、長白山、鄱陽湖、武夷山(江西)、雙台河口、榮城天鵝湖、縉雲山、金佛山、哀牢山、大圍山、金平分水嶺、高黎貢山、清涼峰、天目山(浙江)、瓦屋山、安溪雲山。
山脈湖泊:長白山、大別山、桐柏山、天目山、秦嶺。
在中國留鳥及夏季繁殖候鳥均有,但都不常見。於中低海拔高度,上至海拔1500米。亞種西伯利亞亞種繁殖於中國東北至華中及華東,南遷越冬;華南亞種為中國南方及海南島的留鳥;日本亞種為台灣包括蘭嶼及澎湖列島的留鳥;印度亞種為西藏東南部的留鳥。

亞種分化

鷹鴞(11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1. 鷹鴞婆羅洲亞種 Ninox scutulata borneensis
2. 鷹鴞華南亞種 Ninox scutulata burmanica
3. 鷹鴞斯里蘭卡亞種 Ninox scutulata hirsuta
4. 鷹鴞日本亞種 Ninox scutulata japonica
5. 鷹鴞爪哇島亞種 Ninox scutulata javanensis
6. 鷹鴞印度亞種 Ninox scutulata lugubris
7. 鷹鴞安達曼亞種 Ninox scutulata obscura
8. 鷹鴞巴拉望亞種 Ninox scutulata palawanensis
9. 鷹鴞菲律賓亞種 Ninox scutulata randi
10. 鷹鴞指名亞種 Ninox scutulata scutulata
11. 鷹鴞西伯利亞亞種 Ninox scutulata ussuriensis

種群狀況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

瀕危野生動物

銀帶魚
皇領蜂鳥
鉤喙蜂鳥
彩毛腿蜂鳥
四川哲羅魚
瘦小齒蒙
中澳粗尾鼠
白胸狐蝠
紅嘴官鳥
帶斑傘鳥
綠彩蛙
火冠蜂鳥
佩里輝尾蜂鳥
西太平洋卡洛島狐蝠
馬達加斯加大頭側頸龜
叉扇尾蜂鳥
金色曼蛙
綠喉毛腿蜂鳥
鹿羚
棉頂狨
馬島草鴞
西里伯斯野水牛
紅頭咬鵑
短角水牛
考布利牛
雙色獠狨
智利駝鹿
佛氏黃額長尾鸚鵡
普通鴞
喀拉米豚鹿
草原猯豬
白耳狨
褐漁鴞
辛氏蜥
獺狸貓
金狐蝠
楔尾綠鳩
瑪利安娜狐蝠
澳洲短頸龜
婆羅洲孔雀雉
愛德華雉
鳴官鳥
黑胸鳴官鳥
蒙面彩蛙
角官鳥
東方白背禿鷹
白腿小隼
西班牙帝雕
金色箭毒蛙
黃冠葉猴
錫爾河擬鏟鱘
林鵰
欖蠵龜
納吉夫陸龜
沙漠袋貂
大䴉
紅面吼猴
柴棺龜
蘇拉威西葉龜
巴拉望龜
大鼻羚
細角瞪羚
黑冠黃雀
白胸繡眼鳥
魯克氏仙鶲
科茲美鶇鳥
斑嘴犀鳥
紫喉輝尾蜂鳥
波斯鱘
金線䰾
長鬚鯨
雙辮八色鶇
綠喉蜂虎
鶴嘴翠鳥
猛鴞
長尾林鴞
烏林鴞
褐林鴞
黃嘴角鴞
縱紋角鴞
恆河江豚
鷹鴞
黃腳漁鴞
阿薩密兔
花頭鵂鶹
斑頭鵂鶹
林鵰鴞
烏鵰鴞
塔那河紅疣猴
縱紋腹小鴞
短耳鴞
草鴞
松雀鷹
黑冠鵑隼
棕翅鵟鷹
紅腿小隼
紅腳隼
猛隼
鷹鵰
漁鵰
靴隼鵰
白腹海鵰
捲毛蜘蛛猴
白腹鷂
烏灰鷂
白頭鷂
大鵟
印度鱉
菲律賓果蝠
短鼻大袋鼠
黑頭白䴉
黑䴉
尖尾兔袋鼠
條紋袋狸
菲律賓鱷
原麝
湄公河大鯰
庫氏硨磲
穗須原鯉
奧利諾科鱷
虹雉
太平洋鱘
紋背鱉
倉鴞
栗鴞
小鴉鵑
褐翅鴉鵑
花頭鸚鵡
紅帶箭毒蛙
紫紅頭鸚鵡
大紫胸鸚鵡
短尾鸚鵡
紅翅綠鳩
黃腳綠鳩
灰頭綠鳩
紅頂綠鳩
厚嘴綠鳩
橙胸綠鳩
針尾綠鳩
斑尾鵑鳩
棕頭鵑鳩
山皇鳩
綠皇鳩
小鷗
猞猁
星叢龜
印度陸龜
馬來西亞巨龜
百色閉殼龜
黃額閉殼龜
黑星額蜂鳥
栗腹蜂鳥
深藍吸蜜鸚鵡
窩瑪蟒
黃耳長尾鸚鵡
角鸚鵡
紅藍吸蜜鸚鵡
藍金剛鸚鵡
李爾金剛鸚鵡
灰綠金剛鸚鵡
紅冠亞馬遜鸚哥
帝鸚鵡
紅肛鳳頭鸚鵡
細嘴杓鷸
羅德哈威秧雞
白翅冠雉
白翼木鴨
夏威夷鴨
馬島麻斑鴨
藍岩鬣蜥
紐西蘭海燕
螺角山羊
爪哇野牛
侏儒野豬
安第斯山貓
長島長尾狸貓
達爾文狐
地龜
領角鴞
毛腿漁鴞
鵰鴞
白背兀鷲
雀鷹
蒼鷹
密蘇里鏟鱘
細嘴松雞
紅領綠鸚鵡
金肩鸚鵡
朱鷺
紅犁足蛙
蘇眉魚
褐耳鷹
白頭䴉鸛
斑羚
古巴鱷
金斑喙鳳蝶
達氏鱘
巨蜥
四川山鷓鴣
光面狐猴
鬣羚

鴞形目的鳥類(三)

鴞形目Strigiformes有2科27屬205種。夜行猛禽。喙堅強而鉤曲。嘴基蠟膜為硬須掩蓋。翅的外形不一,第五枚次級飛羽缺。尾短圓,尾羽12枚,有時僅10枚。腳強健有力,常全部被羽,第四趾能向後反轉,以利攀緣。爪大而銳。尾脂腺裸出。無副羽,間或留存。耳孔周緣具耳羽,有助於夜間分辨聲響與夜間定位。營巢於樹洞或岩隙中。雛鳥晚成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