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智利馬駝鹿(學名:Hippocamelusbisulcus),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臨滅絕物種危急清單中被列為“瀕危”物種。智利馬駝鹿曾廣泛分布在安第斯山脈南部和巴塔哥尼亞,但現在它們僅分布在阿根廷南部和智利一帶。
駝鹿是鹿科駝鹿屬的唯一1個種,因背部明顯高於臀部,狀如駝峰而得名。分2個亞種。是鹿科中體型最大的種類,體長約2.5米,肩高近2米,體重可達500公斤;頭大頸粗,吻部突出,鼻孔較大,鼻形如駝;背部平直,臀部傾斜;四肢高大;尾較短;雄獸頭上長著大角,角的枝杈間互相融合,形成側扁掌狀或葉狀,雌獸雖不長角,但在相應部位略有突起;喉部具1個懸垂體,上面生有束狀長毛;主蹄大,呈橢圓形,側蹄細長觸地面;全身的毛在冬天為黑棕色,夏天為灰棕色,頸背具有深棕色的鬃毛。
分布
分布在智利及阿根廷。
生活習性
它們是群居的,群落數量視乎情況而定,一般為2-3頭,有時多達11頭,但以往可以超過100頭。群落主要為雌鹿及幼鹿,雄鹿是獨居的。夏天時,它們會棲息在高海拔的地方,隨著冬天的來臨而逐步下移至森林河谷。它們是草食性動物,主要吃草本植物、莎草科及地衣等。
瀕危原因
包括過度捕獵,在其棲息地過度放牧,棲息地轉為農業用地以及建築、伐木、偷獵和疾病等本土因素在內的一系列原因造成了智利馬駝鹿數量的下降。適宜智利馬駝鹿生存的冬季棲息地已幾乎完全消失,然而非法狩獵在許多地區仍然存在。目前剩餘的小量種群分布極其分散,總數量可能不足1500隻。
現狀
智利馬駝鹿,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臨滅絕物種危急清單中被列為“瀕危”物種。智利馬駝鹿曾廣泛分布在安第斯山脈南部和巴塔哥尼亞,但現在它們僅分布在阿根廷南部和智利一帶。
儘管智利馬駝鹿在智利和阿根廷受到全面保護,但是大部分的智利馬駝鹿分布在保護區之外。而且就算在保護區內,法律也很少被執行。對此,人們也採取了緊急保護措施,包括提高人們對於智利馬駝鹿困境的認識、促進私有保護區域的建立、轉移在國家公園的牲畜以及圈養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