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中等體型(27厘米)的紅褐色鴞。其心形臉龐及時而豎起的“耳朵”與倉鴞甚似。上體紅褐而具黑白點斑,下體皮黃偏粉具黑點,臉近粉色。虹膜-深色;嘴-褐色;腳-污褐色
。
栗鴞,小型鳥類,體長約29cm,體重311~360克。額、面盤、頦和喉淺葡萄紅色
,眼先和內側眼緣深栗色。頸側至胸圍以一道白色而雜有褐色和栗色的項翎,後頭及後頸深栗色。上背、肩和翅上內側復羽棕黃色而具栗色羽緣和近端黑色斑點;下背淺栗色,亦雜有黑色斑點。兩翅大都棕栗色而具黑色橫斑,第一枚初級飛羽外翱和小復羽均緣以白色,第二枚初級飛羽近端處綴有3個白點,尾淺栗色,亦具多道黑色橫斑。下體和復腿羽葡萄紅色。亦綴黑色斑點。上胸沾橙黃色,下腹中部及肛周羽色較淺。幾近白色。翅下復羽和腋羽淺棕色或栗色,近翼緣處有一栗色斑塊。虹膜深褐色,嘴乳黃色,腳黃褐色,爪黃色,中爪內緣具櫛狀突。
棲息環境
栗鴞屬於留鳥,棲息于山地常綠闊葉林、針葉林和次生林中。
生活習性
白日坐姿平展,如蟆口鴟。夜行性,主要在晚上、黃昏和黎明前活動。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有時亦見2~3隻的小群。主要以鼠類、小鳥、蜥蜴、蛙、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
繁殖方式
繁殖期為3—7月。營巢於樹洞中。每窩產卵3~5枚。卵白色、光滑無斑,卵為橢圓形,大小為33~37mm×28~31mm,平均35mm~30mm,雌雄親鳥輪流孵卵。
分布範圍
栗鴞主要分布在中國廣西、雲南西雙版納和海南島;以及印度、
、錫金、緬甸、泰國和中南半島。
亞種分化
全世界共有五個亞種,中國僅有華南亞種P.b.saturatus,分布於廣西、雲南和海南。其餘四種為:P.b.parvus分布於印度尼西亞勿里洞島;P.b.badius分布於緬甸中部到馬來西亞、西門達臘和爪哇;P.b.assimilis分布於斯里蘭卡;P.b.arixuthus分布於奔格安島。
保護級別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CITES附錄:Ⅱ。
種群現狀
中國: 極為罕見
。
全球: 全球種群數量未知,但在多數分布區內非常罕見,種群處於穩定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