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爾金剛鸚鵡

李爾金剛鸚鵡

李爾金剛鸚鵡(讀音:lǐěr jīn gāng yīng wǔ)又名青藍金剛鸚鵡,是巴西的一種鸚鵡,生境局限於非常狹小的範圍。李爾金剛鸚鵡得名是與著名詩人及鸚鵡插畫家Edward Lear有關。屬於脊索動物門,鳥綱,鸚形目,是世界瀕危物種其中一種,為聯合國《瀕危野生動物名錄》其中之一。

基本信息

拼音

李爾金剛鸚鵡李爾金剛鸚鵡
lǐěrjīngāngyīngwǔ

整體概述

李爾金剛鸚鵡李爾金剛鸚鵡
李爾金剛鸚鵡是金剛鸚鵡家族中共有四種如鑽石般美麗與珍貴的種類之一。另外的三種是藍紫金剛鸚鵡斯皮克斯金剛鸚鵡和灰藍金剛鸚鵡。十八世紀時首由詩人EdwardLear命名,斯皮克斯金剛鸚鵡在野外已絕跡,灰藍金剛鸚鵡基本上已經絕種,而李爾金剛鸚鵡是現今的稀有度僅次於斯皮克斯的金剛鸚鵡,其外表與藍紫金剛鸚鵡與灰藍金剛鸚鵡相似,早期常被誤認為是藍紫金剛鸚鵡或是上述兩者的混種,但在1978年時由鳥類學者漢莫特希克將其歸類為獨立種類,且相當稀少,所以受到很多國際間珍禽收集者的注意,讓走私、非法買賣李爾金剛鸚鵡的情況發生在如法國英國新加坡等國家,他們外表和體型與藍紫金剛鸚鵡最相似,相較之下,李爾金剛鸚鵡體型較小些,羽毛較不如藍紫金剛鸚鵡般呈亮藍紫色而是有點淡灰藍帶點藍綠色,其嘴部旁裸面部份也不同,藍紫金剛鸚鵡呈半月長條形,李爾金剛鸚鵡裸面面積較大呈水滴狀,受巴西政府與華盛頓公約保護。

很難想像,在七八零年代時因為棲地與主食的流失,加上人為捕獵買賣,李爾金剛鸚鵡的數量竟然僅剩70多隻瀕臨絕種邊緣,處境極為極為艱難與緊急,更成為許多富有的收藏者覬覦的目標,也因為國際間保育團體努力不懈的保育措施與行動,再加上國際法條和巴西政府的明訂嚴格保護,九零年代野外數量上升至一百多隻,根據報導,時至今日由於保育行動的落實與嚴禁盜捕與買賣的政策,再加上保育團體爭取擴大保護區的範圍,讓李爾金剛鸚鵡的數量復育到估計有700多隻的數量,這是個非常鼓舞人心的數據與案例!一度為世界上最瀕危的鳥類之一的李爾金剛鸚鵡得到了重生的機會,更是給人們一個正面的教育與觀念,即便數量上升,李爾金剛鸚鵡的籠養數量依舊非常稀少。

李爾金剛鸚鵡的棲息地是乾燥、像沙漠般的沙地地區,該地區無雨林里的高大茂盛植物,而主要是零散的矮灌木叢,主要食物是利科瑞棕櫚樹(LicuriPalm)的果實為主,其食物來源中有百分之九十都是利科瑞棕櫚果實,是相當特別的飲食習慣,但這種高度依賴單種食物的特性也導致李爾金剛鸚鵡的生存困難,棲地破壞與利科瑞棕櫚樹的脆弱生長環境造成這種棕櫚果實一直沒有充分的供給李爾金剛鸚鵡,所以保護利科瑞棕櫚樹也是李爾氏金剛鸚鵡保育的重要一環;由於棲息地地形的關係,李爾金剛鸚鵡主要築巢於岩洞中,繁殖期通常是利科瑞棕櫚樹果實盛產的時期,大約為1-5月較潮濕的季節,牠們偶爾也會到玉米田中覓食,活動時通常成群,儘管群體活動數量都相當少。

地理分布

李爾金剛鸚鵡李爾金剛鸚鵡
僅生存位於巴西東北部內陸,巴希亞州的一小塊棲息地。

外形特徵

李爾金剛鸚鵡李爾金剛鸚鵡
外型和藍紫金剛鸚鵡(Hyacinth Macaw)非常相似,惟體型沒有紫藍金剛這么龐大。李爾氏金剛身長約75厘米,身體為亮麗的深藍色,頸胸和下腹部為帶有點深綠的藍色,鳥喙為灰色,翅膀內側以及尾羽內側為帶點黑色的深藍,眼部外圈有黃色的裸皮,靠近下顎的地方有半月型黃色的裸皮。

環境習性

青藍金剛鸚鵡目前只棲息於巴西東北部的砂岩峭壁,這樣可以讓它們在晚上免於天敵的侵害,它們清晨在天還沒亮就離開峭壁覓食,黃昏才會回來。它們尖銳刺耳的大叫聲往往響徹整個峽谷,也因此很容易被人類和掠食者發現。

它們通常不成對活動,一般是一群8到30隻集體行動,它們和藍紫金剛一樣喜愛棕櫚樹,在樹上進食完畢後,會成對理毛社交一番。

喜食棕櫚樹的果實,尤其是一種名為licuri棕櫚樹的果實。有時候會尋找牧地上被牛羊反芻過或是排泄出來的licuri棕櫚樹的果實,因為這樣果實會變的比較軟。同時也以其它樹上的水果、堅果和灌木叢的漿果、蔬菜為食。

飼養摘要

如上述所言,李爾氏金剛鸚鵡的籠養數量相當相當地稀少,且有許多是在特定合法機構與動物園裡,所以其人工圈養的信息相當有限,但與其表親藍紫金剛相差不遠,強而有力的喙部需要堅固的籠舍與巢箱,飲食上宜提供多一些高能量的堅果與各類穀物、種子,各類蔬果也是日常必備食品,籠舍需寬敞且通風。

人工繁殖

李爾氏金剛鸚鵡的繁殖因其籠養數量極低的原因所以很少見,其中著名的成功案例發生在美國佛羅里達州,也是第一次人為繁殖成功的案例,由布許花園 (Busch Gardens)在1982年繁殖成功,他們的種鳥當時均超過二三十歲,使用的籠舍不大,巢穴入口由水泥造成相當堅固,一次約產下3-4顆蛋,孵化期大概 28天左右,幼鳥羽毛長成需3個月,待其斷奶需更久時間。

現狀及保護

1.屬《華盛頓公約》I 級保護的極瀕危物種。

2.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2009年名錄 ver 3.1。

3.瀕危(IUCN3.1)

4.世界瀕危物種其中一種

5.聯合國《瀕危野生動物名錄》其中之一

背景資料

第一個關於李爾氏金剛鸚鵡外型的描述早在超過一個世紀前出現,但其野外的群族依然無人知曉。直至1978年,於巴西東北部內陸的Licurí棕櫚樹上被發現。Licurí的果仁為其主要的食糧,Licurí本來遍布當地達250,000平方公里的面積,但放牧活動破壞了絕大部份的Licurí。現時正計畫種植50,000棵Licurí。李爾氏金剛鸚鵡棲息及築巢於砂岩峭壁,當地的峭壁亦已被保護。

瀕危野生動物

銀帶魚
皇領蜂鳥
鉤喙蜂鳥
彩毛腿蜂鳥
四川哲羅魚
瘦小齒蒙
中澳粗尾鼠
白胸狐蝠
紅嘴官鳥
帶斑傘鳥
綠彩蛙
火冠蜂鳥
佩里輝尾蜂鳥
西太平洋卡洛島狐蝠
馬達加斯加大頭側頸龜
叉扇尾蜂鳥
金色曼蛙
綠喉毛腿蜂鳥
鹿羚
棉頂狨
馬島草鴞
西里伯斯野水牛
紅頭咬鵑
短角水牛
考布利牛
雙色獠狨
智利駝鹿
佛氏黃額長尾鸚鵡
普通鴞
喀拉米豚鹿
草原猯豬
白耳狨
褐漁鴞
辛氏蜥
獺狸貓
金狐蝠
楔尾綠鳩
瑪利安娜狐蝠
澳洲短頸龜
婆羅洲孔雀雉
愛德華雉
鳴官鳥
黑胸鳴官鳥
蒙面彩蛙
角官鳥
東方白背禿鷹
白腿小隼
西班牙帝雕
金色箭毒蛙
黃冠葉猴
錫爾河擬鏟鱘
林鵰
欖蠵龜
納吉夫陸龜
沙漠袋貂
大䴉
紅面吼猴
柴棺龜
蘇拉威西葉龜
巴拉望龜
大鼻羚
細角瞪羚
黑冠黃雀
白胸繡眼鳥
魯克氏仙鶲
科茲美鶇鳥
斑嘴犀鳥
紫喉輝尾蜂鳥
波斯鱘
金線䰾
長鬚鯨
雙辮八色鶇
綠喉蜂虎
鶴嘴翠鳥
猛鴞
長尾林鴞
烏林鴞
褐林鴞
黃嘴角鴞
縱紋角鴞
恆河江豚
鷹鴞
黃腳漁鴞
阿薩密兔
花頭鵂鶹
斑頭鵂鶹
林鵰鴞
烏鵰鴞
塔那河紅疣猴
縱紋腹小鴞
短耳鴞
草鴞
松雀鷹
黑冠鵑隼
棕翅鵟鷹
紅腿小隼
紅腳隼
猛隼
鷹鵰
漁鵰
靴隼鵰
白腹海鵰
捲毛蜘蛛猴
白腹鷂
烏灰鷂
白頭鷂
大鵟
印度鱉
菲律賓果蝠
短鼻大袋鼠
黑頭白䴉
黑䴉
尖尾兔袋鼠
條紋袋狸
菲律賓鱷
原麝
湄公河大鯰
庫氏硨磲
穗須原鯉
奧利諾科鱷
虹雉
太平洋鱘
紋背鱉
倉鴞
栗鴞
小鴉鵑
褐翅鴉鵑
花頭鸚鵡
紅帶箭毒蛙
紫紅頭鸚鵡
大紫胸鸚鵡
短尾鸚鵡
紅翅綠鳩
黃腳綠鳩
灰頭綠鳩
紅頂綠鳩
厚嘴綠鳩
橙胸綠鳩
針尾綠鳩
斑尾鵑鳩
棕頭鵑鳩
山皇鳩
綠皇鳩
小鷗
猞猁
星叢龜
印度陸龜
馬來西亞巨龜
百色閉殼龜
黃額閉殼龜
黑星額蜂鳥
栗腹蜂鳥
深藍吸蜜鸚鵡
窩瑪蟒
黃耳長尾鸚鵡
角鸚鵡
紅藍吸蜜鸚鵡
藍金剛鸚鵡
李爾金剛鸚鵡
灰綠金剛鸚鵡
紅冠亞馬遜鸚哥
帝鸚鵡
紅肛鳳頭鸚鵡
細嘴杓鷸
羅德哈威秧雞
白翅冠雉
白翼木鴨
夏威夷鴨
馬島麻斑鴨
藍岩鬣蜥
紐西蘭海燕
螺角山羊
爪哇野牛
侏儒野豬
安第斯山貓
長島長尾狸貓
達爾文狐
地龜
領角鴞
毛腿漁鴞
鵰鴞
白背兀鷲
雀鷹
蒼鷹
密蘇里鏟鱘
細嘴松雞
紅領綠鸚鵡
金肩鸚鵡
朱鷺
紅犁足蛙
蘇眉魚
褐耳鷹
白頭䴉鸛
斑羚
古巴鱷
金斑喙鳳蝶
達氏鱘
巨蜥
四川山鷓鴣
光面狐猴
鬣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