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學名: 原雞英文名: Red Junglefowl
同物異名: Phasianus gallus Linnaeus, 1758,
中文俗名: 茶花雞 紅原雞 野雞 山雞 燭夜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雞形目 Galliformes
科: 雉科 Phasianidae
屬: 原雞屬 Gallus
種: 原雞 G.gallus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 (Linnaeus, 1758)
瀕危等級: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二級(生效年代1989)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 易危(生效年代1996)
形態特徵
體型近似家雞。頭具肉冠,喉側有一對肉垂,是本屬獨具的特徵。雌雄異色。雄性羽色很像家養的公雞,最顯著的差別是頭和頸的羽毛狹長而尖,前面的為深紅色,向後轉為金黃色。這些狹尖的長羽 ,從頸向後延伸,覆於背的前部,比家雞更為華麗。尾羽和尾上覆羽均黑,並具金屬綠色反光,羽基白色,飛時特別明顯。雌性與家養的母雞相似,體形較雄性小,尾亦較短。頭和頸項黑褐綴紅;頸羽亦特長,軸部黑褐而具金黃色羽緣。尋常略大(雄鳥70厘米,雌鳥42厘米)的家雞野生祖先。雄鳥上體力具金屬光澤的金黃、橙黃或橙紅色,並具褐色羽乾紋。臉部裸皮、肉冠及肉垂紅色,且大而顯著。飛羽褐黑色,具栗色外緣。尾羽黑色具金屬綠色光澤,中央兩枚尾羽最長,下垂如鐮刀狀。下體褐黑色。腳藍灰色。
雌鳥上體大部黑褐色,上背黃色具黑紋,胸部棕色,往後漸變為棕灰色。 虹膜-紅色;嘴-角質色;腳-藍灰色。 叫聲:只在春季繁殖季節鳴叫。雄鳥叫聲如ge ge--ge ge中間有一明顯停頓,最後的ge 非常短,如家養公雞縮短的叫聲。
分布範圍
雞形目雉科原雞屬的一種。又名茶花雞。為家雞的始祖,現產於中國的雲南、廣西壯族自治區及海南省。東南亞、印度、馬來半島及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等也有分布。印度次大陸北部、東北部及東部,中國南部,東南亞,蘇門答臘及爪哇。中國西南部(spadiceus)及中國南部並海南島(jabouillei)的熱帶常綠帶灌叢及次生林。
中國國內分布於雲南的潞西、永德、鎮康、耿馬、雙江、西盟、景洪、勐海、勐臘、思茅、景東、綠春、金平、河口與富寧,廣西的靖西、百色、那坡、巴馬、崇左、龍州、寧明、憑祥、大新、天等、防城、上思、武鳴、邕寧、上林、膝縣、岑溪、馬山、田林以及博白、紅水河等地,廣東的徐聞,海南的霸王嶺、吊羅山、文昌、瓊海、白沙、萬寧、樂東、瓊中、鸚哥嶺、尖峰嶺、東方、保亭和陵水,均為留鳥。
生活習性
棲於熱帶和亞熱帶山區的密林中,常至林緣的田野間覓食植物種子、嫩芽、穀物等,兼吃蟲類及其他小形動物。巢營於地面稍凹隱處,鋪以落葉和雜草等。在雲南南部2月開始產卵,3~5月為高潮期,有的持續到10月。是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棲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熱帶森林、次生竹林中,集群生活。以植物的果實、種子、嫩竹、樹葉、各種野花瓣為食,也吃白蟻、白蟻卵、蠕蟲、幼蛾等。雄鳥獨處,或與眾雌鳥配偶,或其他雄鳥群棲。取食於地面但飛行能力強,夜棲樹上。
原雞雄鳥在繁殖季節為保衛自己的地盤和爭奪雌鳥經常互相打鬥。野生的原雞能飛善跑,異常機警。在雲南一些山區,原雞雄鳥常跑到家雞群中,把家公雞趕跑,和母雞交配。孵出的雜種小雞野性十足,稍稍長大就跑到森林裡去了。家雞的各個品種都是由原雞馴化培育而來。中國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將原雞馴化。
生長繁殖
繁殖期2~3月。進入繁殖期後雄鳥叫聲頻繁。主要營巢於林下灌木發達而干擾較少的茂密森林中。巢多置於樹腳旁或灌叢與草叢中地上,巢甚簡陋,通常為地面的小凹坑,內墊以樹葉和羽毛即成每窩產卵6~8枚。卵的顏色為淺棕白色或土黃色,光滑無斑。
卵的形狀為橢圓形,長徑4.2~4.8厘米,短徑3.1~3.6厘米。卵產齊後開始孵卵,孵化期19~21天,孵化由雌鳥承擔。雄雞覓食飼餵雌雞。雛鳥早成性,孵出後不久即能隨親鳥活動。
瀕危因素
中國馴化原雞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中,就已發掘到雞骨的化石,馴化歷史至少也有三千年。由於森林無計畫的砍伐,破壞了原雞的棲息環境,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它們繁殖,加之亂捕濫獵,導致數量減少。為了保住家雞的祖先,原雞已列入國家二類保護動物。
棲息地破壞:熱帶雨林的大面積消失是導致原雞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過度捕獵:過度狩獵也是導致原雞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中醫傳統理論認為原雞除去內臟和羽毛,取肉鮮用,有補腎、益氣血、清虛熱的功效。
人工飼養
原雞,屬鳥綱,矮科。聞名於中國西南邊疆地區,產於西雙版納周邊地區的深山老林。由野生紅色原雞經長期馴化選育而成,故名原雞,其羽毛鮮艷美麗,公雞體重1.25~1.5公斤,3月齡開啼。全身羽毛鮮紅色,長長的尾羽猶如鳳凰一般,金黃色的頸羽艷麗奪目,母雞體重1~1.25公斤,5月開產,年產蛋量150枚。全身麻褐色,體型嬌小,人見人愛。(一)飼養特點
(1)適應性強:原雞不僅適應於熱帶、亞熱帶地區飼養繁衍,而且對高寒地區也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全年各個季節全國各地均可飼養。
(2)飼養粗放:其抗病能力強,病害少,對1月齡以上的原雞即可散放在田邊田角,讓其自由覓食。對外界環境要求不高,各種糧食類作物均可飼喂,並可配以青綠植物。
(3)採食量少:原雞體重輕小,採食量少,從初生到2月齡,平均每隻日採食量不足30克,肉料比為1:2.5。
(4)成活率高:原雞種蛋受精率為89%~95%,受精蛋孵化率為90%,種蛋孵化期21天,育雛成活率在98%左右。
(二)雛雞的飼養
雛雞出殼後應採用保溫棚育雛,材料可因地制宜,飼養方法可採用平地養殖。育雛應重點做好以下幾點:
(1)溫度:第1~3天育雛室溫度為33~34℃,以後逐日下降,每週下降1~2℃,以雛雞均勻分布不堆迭為宜。溫度過低,雞則堆迭於熱源邊,造成壓死;溫度太高,雞則遠離熱源,張口呼吸、出汗。保溫熱源可用紅外線燈、電熱管等。
(2)飼餵:開食前先用萬分之一的高錳酸鉀飲水。2~3小時再投餵全價小雞料,敞開投料,供足清水,讓其自由採食飲水。
(3)密度:按每平方米60隻,隨著日齡的增加逐步降低。如墊料潮濕,則要及時更換。
(4)防病:主要預防白痢和球蟲,可用千分之二的土黴素拌料或每隻2000單位的青黴素和鏈黴素飲水,3天一交換。
(三)中成雞的飼養
脫溫後的雞可採用常規圈養和野外散養兩種方法,圈養即利用雞舍配以運動場飼養,餵以飼料並配以青綠植物。因原雞仍保留野生原雞喜歡上樹的習慣,故應在雞舍及運動場上搭建一些棲架供雞隻跳躍棲息。另一種方法是野外散養,據上海奉賢莊行新興珍禽養殖場的飼養實踐表明,利用果園、樹林地將雞放養其中,適當搭建一些簡易棚,供雞隻避風擋雨,遮蔭避寒。採用這種方法,雞隻除適當補飼外,讓其在內覓食昆蟲、野草,將大大提高商品雞的品質和銷售價,同時可大大減少果林地的病蟲病,雞糞又成了林地很好的有機肥料。(四)種雞的飼養
種雞必須選擇個體健康、品種特別突出、體形強健的雞隻,並在百日齡後限量飼喂,每天用粗蛋白含量13%的雞料只餵一次,至5月齡進入產蛋期時逐步改用種雞料投喂,讓其自由採食,每隔3天添加適量的蛋雞多維,服用3天,另添加氯化膽鹼、礦物質等,多餵青飼料。調整密度為5~7隻/平方米,公母比例1:6~8,並逐步補充人工光照,每週增加半小時,直到光照時數為16~18小時。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二級
雞形目百科
雞形目在生物分類學上是鳥綱中的一個目。人們通常把這一目的鳥中體形較大種的統稱為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雞”,體形較小的一些種類稱為“鶉”。 |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鳥綱
角、赤頸、鵜鶘(所有種)、鰹鳥(所有種)、海鸕鶿、黑頸鸕鶿、黃嘴白鷺、岩鷺、海南虎斑(開鳥)、小葦(開鳥)、彩鸛、彩䴉、白琵鷺、黑臉琵鷺、紅胸黑雁、白額雁、天鵝(所有種)、鴛鴦、其他鷹類、隼科(所有種)、黑琴雞、柳雷鳥、岩雷鳥、鐮翅鳥、花尾榛雞、雪雞(所有種)、血雉、紅腹角雉、藏馬雞、藍馬雞、黑鷳、白鷳、原雞、勺雞、白冠長尾雉、錦雞(所有種)、灰鶴、沙丘鶴、白枕鶴、蓑羽鶴、長腳秧雞、姬田雞、棕背田雞、花田雞、銅翅水雉、小杓鷸、小青腳鷸、灰燕鴴、小鷗、黑浮鷗、黃嘴河燕鷗、黑嘴端鳳頭燕鷗、黑腹沙雞、綠鳩(所有種)、黑頦果鳩、皇鳩(所有種)、斑尾林鴿、鵑鳩(所有種)、鸚鵡科(所有種)、鴉鵑(所有種)、灰喉針尾雨燕、鳳頭雨燕、橙胸咬鵑、藍耳翠鳥、鸛嘴翠鳥、黑胸蜂虎、綠喉蜂虎、犀鳥科、白腹黑啄木鳥、闊嘴鳥科(所有種)、八色鶇科(所有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