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學名: 綠皇鳩
同物異名: Columba aenea Linnaeus, 1766,
中文俗名: 綠南鳩 大綠鳩 大青咖追
拉丁文目名: COLUMBIFORMES
拉丁文科名: Columbidae
拉丁文屬名: Ducula
拉丁文種名: aenea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 (Linnaeus, 1766)
英文俗名: Green Imperial Pigeon
物種形態
綠皇鳩又叫綠南鳩、大綠鳩,體形比綠鳩類和果鳩類大,體長36一38厘米,體重508—600克。嘴也較大,嘴基擴張,身體上的雜色通常較少。頭部、頸部和下體為鴿灰色,微綴粉葡萄紅色,尾下覆羽為暗栗色。前額和額為白色,背部、肩部、腰部、尾上覆羽和翅上覆羽均為亮金屬銅綠色或墨綠色,上背和兩肩有時還帶有紫紅色的紅銅色光澤,背部和腰部有時還具有黑色的羽端。有的個體的頭頂至後頸、以及面頰和耳覆羽呈棕灰色、紫灰色或棕栗色。尾羽的顏色和背部相似,也是金屬銅綠色,但缺少金屬光澤和具有更多的藍色。虹膜為紅色。嘴為鉛褐色至鉛黑色,端部象牙白色,有時沾橙紅色。腳暗紫紅色或褐橙色。叫聲:響亮的單音oom,洪亮的kruk-kroorr,以及由數種咯咯叫聲組成的全響叫聲,最後以囀音收尾。
分布範圍
綠皇鳩在國外分布於印度、緬甸、泰國、巴基斯坦、中南半島、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中國有2亞種,雲南亞種分布於雲南,廣東亞種分布於廣東和海南。這2個亞種的區別主要是體形大小不同,其中雲南亞種較大,翅膀的長度為238一252毫米,廣東亞種較小,翅膀的長度為215一233毫米。
生活習性
綠皇鳩為留鳥,棲息於平原、河谷和丘陵地帶的闊葉林和次生林中,也出現於居民點附近的小塊叢林及榕樹和橄欖樹上。常單個或成對活動,冬天也成群活動。常在樹冠層活動,特別是早晨和黃昏,常棲於大樹頂端的枯枝上,一般很少下地,通常僅在需要啄食泥上和沙粒時才下地。飛行快速而有力,多在高空中,但拍翼並不頻繁。叫聲為“咕,咕,咕,……”,比較深沉,即使在附近鳴叫,聽起來也好象是從遠處傳來的聲音,終止前的一聲比較延長,聲音也很特別,很象是人類竊笑的聲音。主要以榕果等植物果實為食,特別是烏欖,即使體積大於它的頭部,也能被它全部吞下。偶爾也吃昆蟲。常與其他鳩鴿類在一起覓食,但種類卻隨著取食場所的不同而有差異,例如在榕樹等結小形樹果的樹上大多與綠鳩類在一起,而在橄欖樹以及結大形無花果的樹上則大多與山皇鳩等大形鳩鴿類在一起。
繁殖方式
繁殖期為4—7月。雄鳥求偶時頻頻向雌鳥挺胸、點頭、鬆開頸部的羽毛進行炫耀,並且繞著圈子走等。營巢於森林中的樹木枝杈上。巢主要由枯枝構成,呈淺盤狀,較為簡陋,巢內也沒有鋪墊物。每窩產卵1一2枚。卵的顏色為白色,大小為41一51×31一37毫米。由雄鳥和雌鳥輪流孵卵。
瀕危等級
國家重點保護等級: 二級
生效年代: 1989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易危
生效年代: 1996
瀕危因素
棲息地破壞:森林過度砍伐,破壞了其賴以生存的棲息環境。
亞種
綠皇鳩廣東亞種(學名:Ducula aenea kwantungensis)。在中國大陸,分布於廣東、海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廣東羅浮山一帶。
綠皇鳩雲南亞種(學名:Ducula aenea sylvatica)。分布於尼泊爾、孟加拉、印度、緬甸、泰國、寮國、越南、高棉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
瀕危野生動物
鳩鴿科、果鳩亞科、皇鳩屬鳥類
鳩鴿科(學名:Columbidae)的鳥類在分類學中隸屬於鳥綱鴿形目。果鳩亞科(Treroninae)有10屬128種。皇鳩屬(Ducula)有37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