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線䰾

金線䰾

金線䰾(學名:Sinocyclocheilus grahami )屬於鯉形目鯉科,是金線䰾屬的統稱。體長,側扁,頭後背部顯著隆起呈弧形,有些通體透明。金線䰾多生活於水面較開闊的靜水湖泊中,平時多分散棲居於湖泊的出口或積水較深處,生殖季節集中在湖邊或湖出口的淺水區有泉水的溶洞中產卵孵化。金線䰾為中國特有種,常見於雲南。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金線䰾(圖1) 金線䰾(圖1)

金線䰾體長,側扁,頭後背部顯著隆起呈弧形,體重約0.1~0.25公斤。頭細長,背面平直,稍下彎。吻尖細,口端位,上唇薄而下唇厚。須2對,發達;吻須短,頜須伸達眼後緣的下方。鱗細小,沿側線鱗則比較大,側線鱗61-69,側線略下彎。背鰭外緣稍內凹或平截,背鰭刺較細,基部粗硬,後緣鋸齒細弱,頂端柔軟分節,起點位於腹鰭稍後。全身呈淡黃色,頭側與背部略帶青灰色,體側近背部有許多淡灰色圓斑;腹部白色各鰭均為金黃色。

有的金線䰾全身通體半透明,呈粉紅色,可見血管和尾椎骨,鴨嘴狀,小眼,口須粗長。金線䰾因終年生活在暗無天日的環境中,退化為僅存眼痕的盲魚。它的存在對於生物物種基因庫的完整及多樣性有著重要的意義,對喀斯特地區地下暗河生物物種多樣性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實物依據。

棲息環境

金線䰾(圖2) 金線䰾(圖2)

金線䰾多生活於水面較開闊的靜水湖泊中,平時多分散棲居於湖泊的出口或積水較深處,生殖季節集中在湖邊或湖出口的淺水區有泉水的溶洞中產卵孵化。

生活習性

金線䰾幼魚以浮遊動物、水生昆蟲為主食,也食少量藻類和高等植物碎片;成魚轉食小蝦和小魚,也食浮遊動物。

分布範圍

金線䰾為中國特有種,常見於雲南東部的各湖泊中,其中以陽宗海和滇池為最多。在廣西巴馬(長壽之鄉)溶洞中也發現了小眼金線䰾,這是因為這裡環境適宜其生長,並且喀斯特地貌並不受限於行政規劃,因此被細心的科研人員發現。該報導於2010年6月29日見於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20點30分播出的“走進科學”。

繁殖方式

金線䰾生殖期為12月至翌年2月間,卵產於石礫之中。

人工繁殖

滇池金線䰾(Sinocyclocheilusgrahami)是滇池湖泊生態系統的指示物種和特有種。因水質污染和外來物種入侵等因素的影響,該魚類自1986年起就從湖體中消失,僅有湖周圍的少數龍潭中尚保存有少量滇池金線䰾。至2007年3月初,有兩次繁殖試驗取得了成功。先後試驗了5尾雌魚和6尾雄魚,獲得魚卵約1600粒,並實施乾法受精。約有1320粒受精,平均受精率為73%。孵化出魚苗約480尾,平均孵化率為36%。經10天飼養,約有95%以上的魚苗存活,體長達8-12mm。滇池金線䰾人工繁殖成功的意義有三點:能有效保護該物種免於滅絕;繁殖的魚苗放歸湖泊合適水域,將有助於恢復滇池的土著生物多樣性;有助於推動當地水產養殖業從非土著魚類養殖向土著魚類養殖的方向轉變。

種群現狀

金線䰾(圖3) 金線䰾(圖3)

由於圍湖造田、水質污染、引種不慎、酷漁濫捕等原因,原有沿湖的魚洞大都被圍堵,生境的破壞致使其種群資源衰竭,在滇池等湖泊中很少能見到。

亞種分化

金線䰾屬是中國鯉科魚類的一個特有屬,原稱金線魚屬,這個名稱導源於模式種在產地的俗稱,因與以往魚類學文獻早已沿用而系海產的金線魚屬Nemipterus Swainson同名,曾改稱波羅魚屬(王幼槐1979;武雲飛、呂克強1983),但未被廣泛接受,現稱系《中國魚類系統檢索》所重擬,既考慮到習慣原稱,又表明了亞科的隸屬,故而較為合理可用。 過去本屬只記載1種,分化為3個亞種,分別分布在雲南東部的三個湖泊中。

保護級別

金線䰾(圖4) 金線䰾(圖4)

1.極危(IUCN 3.1)

2.中國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等級:二級

3.世界瀕危物種其中一種

4.聯合國《瀕危野生動物名錄》其中之一

科學研究

盲魚謎底

金線䰾(圖5) 金線䰾(圖5)

透明金線䰾還未絕跡,依然能尋覓到它的蹤跡,但數量稀少,處於瀕危狀態。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加強宣傳保護,禁止在洞內放生其他魚類及生物,讓大自然千百年來留給人類的這一寶貴自然遺產、珍稀的魚類物種,能夠永遠存活下去。

洞穴魚類的食物往往是極其匱乏的,關於金線䰾的一系列問題一直困擾著動物學專家們,作為科學探索的一個方向還在苦苦尋覓。

同時作為透明金線䰾的棲息地,雲南阿廬古洞同樣散發著神秘的色彩。阿廬古洞是個非常發達的石灰岩溶洞系統,它由“三洞一暗河”組成了一個錯綜複雜的地下溶洞系統。三洞分別是瀘源洞、玉柱洞和碧玉洞,一暗河為玉筍河,河水最終流出洞外,注入南盤江,屬南盤江水系。透明金線䰾生活阿廬古洞地下暗河中,該魚是何時進入暗河已經難於考證,不過從其適應性性狀變化序列來看,這裡無疑是一種高度特化的典型洞穴魚類,它伴隨洞穴演變的進化歷程是十分漫長。

解譯基因組

2016年1月4日, bmcbiology線上發表了該雜誌新年開篇的第一篇論文——來自中國的洞穴魚類金線䰾全基因組研究。該研究主要由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楊君興團隊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教授石瓊團隊合作完成。中科院昆明動物所楊君興團隊與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石瓊團隊合作,選取了三種金線䰾屬魚類為對象,分別是地表種類——滇池金線䰾(sinocyclocheilusgrahami)、半洞穴種類——犀角金線䰾(sinocyclocheilusrhinocerous)、洞穴種類——安水金線䰾(sinocyclocheilusanshuiensis)。利用高通量測序技術,研究者們對三種金線䰾魚類的全基因組進行了解析,三種金線䰾的全基因組大小分別為1.75、1.73和1.68gb。文章通過對基因組雜合度的計算對三種金線䰾的種群歷史進行了重建,發現三種魚類的種群動態與上新世以來青藏高原隆起的幾次大的地質運動均具有密切的相關性,青藏高原的隆升在很大範圍內影響了高原面和周邊的物種形成。文章通過對三種魚類全基因組的對比,發現了洞穴種類許多重要的遺傳變化,例如:基因丟失(如視蛋白基因)、假基因化(如晶狀體蛋白基因)、突變(如色素相關基因)、片段缺失(如鱗片相關的基因)以及基因表達量下調(如節律通路基因等)等。這些改變可能是其典型退化性性狀(如眼睛退化、皮膚白化、鱗片退化、節律丟失等)的重要遺傳機制。與之相對的是,有一些與味覺相關的轉錄因子拷貝數發生了增加,這可能是其補償性進化性狀的一種反應,因為洞穴種類味蕾數目比地表或半洞穴種類均要多。文章還對洞穴魚類眼睛結構、頭部神經丘、耳石三維結構、味蕾數目等形態特徵進行了研究和展示。洞穴適應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些性狀的退化通常會伴隨著一些性狀的增強。在終年黑暗的洞穴環境中,洞穴魚類展現出了與地表種類在極端環境適應中不一樣的智慧。

瀕危野生動物

銀帶魚
皇領蜂鳥
鉤喙蜂鳥
彩毛腿蜂鳥
四川哲羅魚
瘦小齒蒙
中澳粗尾鼠
白胸狐蝠
紅嘴官鳥
帶斑傘鳥
綠彩蛙
火冠蜂鳥
佩里輝尾蜂鳥
西太平洋卡洛島狐蝠
馬達加斯加大頭側頸龜
叉扇尾蜂鳥
金色曼蛙
綠喉毛腿蜂鳥
鹿羚
棉頂狨
馬島草鴞
西里伯斯野水牛
紅頭咬鵑
短角水牛
考布利牛
雙色獠狨
智利駝鹿
佛氏黃額長尾鸚鵡
普通鴞
喀拉米豚鹿
草原猯豬
白耳狨
褐漁鴞
辛氏蜥
獺狸貓
金狐蝠
楔尾綠鳩
瑪利安娜狐蝠
澳洲短頸龜
婆羅洲孔雀雉
愛德華雉
鳴官鳥
黑胸鳴官鳥
蒙面彩蛙
角官鳥
東方白背禿鷹
白腿小隼
西班牙帝雕
金色箭毒蛙
黃冠葉猴
錫爾河擬鏟鱘
林鵰
欖蠵龜
納吉夫陸龜
沙漠袋貂
大䴉
紅面吼猴
柴棺龜
蘇拉威西葉龜
巴拉望龜
大鼻羚
細角瞪羚
黑冠黃雀
白胸繡眼鳥
魯克氏仙鶲
科茲美鶇鳥
斑嘴犀鳥
紫喉輝尾蜂鳥
波斯鱘
金線䰾
長鬚鯨
雙辮八色鶇
綠喉蜂虎
鶴嘴翠鳥
猛鴞
長尾林鴞
烏林鴞
褐林鴞
黃嘴角鴞
縱紋角鴞
恆河江豚
鷹鴞
黃腳漁鴞
阿薩密兔
花頭鵂鶹
斑頭鵂鶹
林鵰鴞
烏鵰鴞
塔那河紅疣猴
縱紋腹小鴞
短耳鴞
草鴞
松雀鷹
黑冠鵑隼
棕翅鵟鷹
紅腿小隼
紅腳隼
猛隼
鷹鵰
漁鵰
靴隼鵰
白腹海鵰
捲毛蜘蛛猴
白腹鷂
烏灰鷂
白頭鷂
大鵟
印度鱉
菲律賓果蝠
短鼻大袋鼠
黑頭白䴉
黑䴉
尖尾兔袋鼠
條紋袋狸
菲律賓鱷
原麝
湄公河大鯰
庫氏硨磲
穗須原鯉
奧利諾科鱷
虹雉
太平洋鱘
紋背鱉
倉鴞
栗鴞
小鴉鵑
褐翅鴉鵑
花頭鸚鵡
紅帶箭毒蛙
紫紅頭鸚鵡
大紫胸鸚鵡
短尾鸚鵡
紅翅綠鳩
黃腳綠鳩
灰頭綠鳩
紅頂綠鳩
厚嘴綠鳩
橙胸綠鳩
針尾綠鳩
斑尾鵑鳩
棕頭鵑鳩
山皇鳩
綠皇鳩
小鷗
猞猁
星叢龜
印度陸龜
馬來西亞巨龜
百色閉殼龜
黃額閉殼龜
黑星額蜂鳥
栗腹蜂鳥
深藍吸蜜鸚鵡
窩瑪蟒
黃耳長尾鸚鵡
角鸚鵡
紅藍吸蜜鸚鵡
藍金剛鸚鵡
李爾金剛鸚鵡
灰綠金剛鸚鵡
紅冠亞馬遜鸚哥
帝鸚鵡
紅肛鳳頭鸚鵡
細嘴杓鷸
羅德哈威秧雞
白翅冠雉
白翼木鴨
夏威夷鴨
馬島麻斑鴨
藍岩鬣蜥
紐西蘭海燕
螺角山羊
爪哇野牛
侏儒野豬
安第斯山貓
長島長尾狸貓
達爾文狐
地龜
領角鴞
毛腿漁鴞
鵰鴞
白背兀鷲
雀鷹
蒼鷹
密蘇里鏟鱘
細嘴松雞
紅領綠鸚鵡
金肩鸚鵡
朱鷺
紅犁足蛙
蘇眉魚
褐耳鷹
白頭䴉鸛
斑羚
古巴鱷
金斑喙鳳蝶
達氏鱘
巨蜥
四川山鷓鴣
光面狐猴
鬣羚

鯉形目百科(二)

鯉形目是魚綱中很多種淡水魚的通稱,一般具有圓鱗,包括三個亞目15科。
厚唇裸重唇魚
黑體雲南鰍
黑斑雲南鰍
紅唇薄鰍
黑尾近紅鮊
黃河雅羅魚
黃河鮈
花斑裸鯉
黃尾鯝
黃河高原鰍
黑龍江花鰍
紅鰭方口䰾
忽吉圖高原鰍
厚唇魚
花斑副沙鰍
黃線薄鰍
黃皮鯉
河口光唇魚
黑鰭鰁
黑龍江鰟鮍
橫紋南鰍
河口華鯪
後鰭薄鰍
黃河裸裂尻魚
黑龍江泥鰍
花尾纓口鰍
海南原纓口鰍
厚唇原吸鰍
橫斑原纓口鰍
黃果樹爬岩鰍
卷口魚
尖頭金線䰾
尖裸鯉
金線䰾
寬紋南鰍
寬鰭鱲
寬頭雲南鰍
遼寧棒花魚
鱗頭鰍
瀘溪直口鯪
路南金線䰾
亮銀鮈
裸腹肓䰾
鄭氏間條鰍
中國結魚
中華倒刺䰾
壯體沙鰍
林氏細鯽
凌源鮈
綠鰭魚
隆頭高原鰍
卵形白甲魚
瀾滄江華平鰍
練江擬腹吸鰍
犁頭鰍
裸腹原纓口鰍
墨脫四須䰾
美麗沙鰍
縣高原鰍
墨脫裂腹魚
麥氏波魚
蒙古紅鮊
南方白甲魚
擬赤梢魚
南方鮈
擬鯰高原鰍
南定南鰍
南方裂腹魚
擬硬刺高原鰍
擬平鰍
擬腹吸鰍
怒江爬鰍
平鰭鰍鮀
平頭鰍
片唇鮈
平口鮈
潘氏鰍鮀
盆唇華鯪
葡萄條鰍
平舟原纓口鰍
彭氏間吸鰍
彭氏爬鰍
埔里華吸鰍
平鰭裸吻魚
青海湖裸鯉
泉水魚
邛海白魚
奇額墨頭魚
犬首鮈
翹嘴紅鮊
三角魴
散鱗鏡鯉
少鱗白甲魚
中華花鰍
穗唇須鰍
四川白甲魚
三角鯉
雙江條鰍
雙須葉須魚
斯氏高原鰍
嵩明白魚
四川華鯿
四須盤鮈
似鱤
雙孔魚
條鰍
條紋沙鰍
圖們江中鮈
條紋墨頭魚
透明金線䰾
台細鯿
吐魯番鱥
條紋似白鮈
泰國南鰍
唐魚
原鯉
無須鱊
武昌副沙鰍
須鱲
小鰁
細紋似鱤
小眼高原鰍
新疆大頭魚
稀有鮈鯽
西昌白魚
稀有南鰍
興凱銀鮈
銀刺䰾
圓吻鯝
雲南沙鰍
異鰾鰍鮀
隱鱗裂腹魚
岩原鯉
銀飄魚
異鱲
宜昌鰍鮀
雲南鯝
雲南四須䰾
雲南華鯪
直口鯪
錐吻南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