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紅肛鳳頭鸚鵡(學名:Cacatuahaematuropygia)是典型的攀禽,對趾型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鸚鵡的嘴強勁有力,可以食用硬殼果。身有著白色羽毛,靠近耳羽部份有些許黃色,鳥喙為灰白色。公鳥成熟後的虹瞙為暗棕色,而母鳥則為紅棕色。以種子、堅果、漿果和水果為主食。分布於菲律賓島的巴拉望以及拉薩島。體形特徵
身長31厘米,全身有著白色羽毛,靠近耳羽部份有些許黃色,頭部冠毛的部分有著淡淡的桃紅以及黃色,乍看之下不甚明顯,在尾羽內側接近肛門的地方有明顯的橘紅色羽毛,鳥喙為灰白色。公鳥成熟後的虹瞙為暗棕色,而母鳥則為紅棕色。地理分布
分布於菲律賓島的巴拉望以及拉薩島,目前這兩處已經宣布列為野生動物保護區,也是世界上僅存野生紅肛鳳頭鸚鵡最後兩處棲息地。生活習性
紅肛鳳頭鸚鵡主要生活在比較低緯度的樹林、靠近河岸的附近,以及紅樹林等地,但是在樹林的外圍、開闊的田野和比較高的山地偶爾也可以看見他的們蹤跡。他們一小群大約8隻,有時候會聚集30隻甚至更多集體行動。紅肛鳳頭鸚鵡的叫聲很特別,有時候就像小羊般發出咩咩聲,當然他們也像其它種類的鳳頭鸚鵡一樣會發出尖叫聲和口哨聲,和其它種類的鳳頭鸚鵡比起來,他們算是比較安靜的種類。
繁殖方式
卵生。籠養的紅肛鳳頭鸚鵡數量很少,繁殖難度也很高,很容易罹患PBFD等疾病,紅肛鳳頭鸚鵡一次約產下2到4枚卵,孵化期約28天。
物種現狀
1.極危(IUCN3.1)
2.世界瀕危物種其中一種
3.聯合國《瀕危野生動物名錄》其中之一
4.紅肛鳳頭鸚鵡為華盛頓公約所列的一級保護類,也是全球瀕臨絕種前50名的珍稀鳥類。
背景資料
1992年菲律賓巴拉望當地開始著手保護此種稀有鳥類的最後族群,當局祭出最嚴密的保護措施,任命之前的盜獵者和野生動物巡邏人員全年無休的巡視加以保護,此行動成效良好,此後的四年數量增加了一倍。截至2002年總共增加了80隻紅肛鳳頭鸚鵡。
瀕危動物鳥類及其他分類導航
瀕危動物是指所有由於物種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類活動或自然災害的影響,而有滅絕危險的野生動物物種。從廣義上講,瀕危動物泛指珍貴、瀕危或稀有的野生動物。從野生動物管理學角度講,瀕危動物是指《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所列動物,以及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