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疾病別名:妄想症疾病分類:精神科
在20世紀初有些精神病患者,從臨床表現來看既非精神分裂症,亦不是情感性障礙更不能考慮為腦器質性病變在診斷上學者們之間也不一致。在這些患者中以一種或以系統妄想症狀為主要的臨床表現則稱為偏執性精神障礙(paranoiddisorders)這是一組疾病的名稱,而不是一個疾病單元。
偏執性精神障礙的病因可能是異質性的遺傳、人格特點及生活環境在起病中的相對作用尚不能確定。臨床特點為意識清楚其妄想結構較為系統妄想的內容變異很大,很少或不伴有幻覺人格保持相對完整病情雖遷延甚至可持續終生,但較少有精神衰退本組疾病在分類學上存在不同的見解有人認為偏執性精神障礙是精神分裂症的變異形式也有人支持作為一個獨立的診斷。《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二版修訂本中(CCMD-2-R,1994)將偏執性精神障礙列入“精神分裂症,其他精神病性障礙”一大類內偏執性精神障礙究竟包括哪些疾病迄今尚無統一認識。本章則以較為傳統公認的論述,如偏執狂、偏執狀態和急性妄想發作予以重點介紹。這也符合ICD-10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的內容(范肖冬1993)。
偏執狂(paranoia)是一種罕見的精神病其妄想系統化,不動搖思維清晰有條理。
“偏執狂”是古希臘的一個精神病名詞,其意義是精神不正常有“靈魂出竅”的含義。1863年被Kahlbaum重新用於描述一種精神病,其表現為理智活動受到損傷,而其他精神功能相對完整(KendllR.E,1993)。隨後克雷丕林在他的分類學中將這一名詞具體化,用以概指一組精神病其特點為“逐漸發展的一種來自內部原因持久而不可動搖的系統妄想其思維過程清晰而有條理,意向活動保持良好”(克雷丕林1921)。患者的妄想可有被害、誇大和嫉妒等內容。克雷丕林的概念已被精神病學界所接受,偏執狂一詞也確立於精神病學之中在早些時候,法國Magnan也提出了類似的概念,稱作“系統發展的慢性妄想”,他指出偏執狂的進展有4個階段:①臆想階段或主觀分析階段;②被害妄想階段;③人格轉變階段特徵是誇大妄想的出現;④偶見精神衰退階段。
關於偏執狂的概念也存在不同的觀點有的學者提出這些有慢性系統妄想症狀,而無認知或情感等其他表現的患者,是否總是如此,會不會轉為精神分裂症。德國Kolle(1931)隨訪了66例偏執狂,其中包括克雷丕林診斷的19例患者,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少患者出現了原發性妄想(KendllR.E1993)。這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狀之一所以,對那些發病在中年以上有系統妄想而無幻覺和情感平淡的患者,必須嚴格掌握診斷標準不可輕易診斷為偏執狂並要進行隨訪研究。
病因
觀點一:偏執狂病因不明,與下列因素有一定關係:①遺傳傾向;②具有特殊的個性缺陷,表現為主觀、固執、敏感多
疑、易激動、自尊心強、自我中心、自命不凡、自我評價過高、好幻想等;③精神因素誘發。偏執狂的發生機理,按巴甫洛夫的意見,偏執狂是強而不可遏制型的人所發生的,這類人的神經系統具有抑制過程不足,興奮過程占優勢的特點。當他們受到挫折時,神經系統的興奮過程便過度緊張,在大腦皮質形成了病理性惰性興奮灶,這個“孤立性病灶”。
與異常牢固的情感體驗和意圖有關,並且由於它的興奮性異常強烈,通過負誘導機理在其周圍出現廣泛的抑制,阻滯了大腦皮質其他部分對它的影響,因而患者對自己的狀態缺乏控制。
觀點二:偏執狂的發病原因尚不明了,屬於內因性精神障礙。可能與下列因素相關:
1.個性特點當對某些患者的個性特點發展過程進行研究時,顯示其個性有不健康的表現。患者病前個性往往有主觀、固執、敏感多疑、對他人懷有戒心、不安全感、好爭論、不能接受別人的批評、自我中心、自命不凡、對人吹毛求疵、對自己百般原諒、強詞奪理、自我評價過高、野心勃勃、愛空想、遇事專斷、情緒易激動、不能冷靜面對現實等素質特點。這些個性缺陷,並不一定是發病的必備條件,可能當遭遇某種心理社會因素或內在衝突,自己不會妥善應付,而將事實加以曲解或長期耿耿於懷,則有可能逐漸形成偏執觀念,導致發病。
2.遺傳因素Krafft-Ebing和Kolle均認為偏執狂有遺傳傾向。Miller調查400例具有明顯偏執觀念患者的親屬,約有2%曾患有偏執性精神病。但也有持相反意見者。可見遺傳因素有待進一步探索。
3.文化背景有人認為,在某些少數民族中,偏執性精神障礙並非罕見。MargaretMead在紐幾內亞多波(Dobu)少數民族中,觀察到偏執人格似乎是當地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因之,文化背景與偏執性精神障礙之間有不可忽視的關係(夏鎮夷,1984)。
症狀
偏執狂的臨床特點為發病緩慢且以系統妄想為主要症狀,開始以被害妄想為主,後來可出現誇大妄想。這兩種妄想是彼此影響的,互為因果。並伴有相應的情感和意向活動,人格保持較完整。如果病人隱瞞妄想內容,則與正常人無差異。所謂系統妄想,系指妄想建立在與患者人格缺陷有關的一些錯誤判斷或病理思考的基礎上,妄想的結構有層次,條理分明,其推理過程有一定的邏輯性,內容不荒謬,有的與患者經歷及處境有密切聯繫,並根據現實情況賦予一種新的解釋,妄想不泛化,本病始終不出現幻覺,患者堅信不疑,難以聽從他人的分析和勸告,雖病已久仍無人格的衰退。所以Esquirol(1838)曾提出“單狂”。(monomania)一詞。臨床上分為以下類型:
1.訴訟狂(LitigiousParanoia)這是偏執狂中較為多見的一個類型。患者認為受到人身迫害,名譽被玷污,權力被侵犯等,得不到公正的解決,而訴諸法庭。所以訴訟狂往往與被迫害意念有內在聯繫。患者的訴狀有邏輯性,敘述詳盡而層次分明。從字面上看不出有什麼破綻。在訴訟過程中若遇到阻力,患者毫不後退,反而增強其必勝決心。一旦訴狀被法院駁回,則採取迂迴對策,千方百計公諸於世,請求社會上的聲援。可謂不屈不撓,為公正而鬥爭。訴訟狂患者病前個性多有自負、敏感、強硬的特點。
2.色情狂(Erotomania)患者似乎以女性多見。患者堅信某一男性對自己流露愛慕之情,可是礙於客觀情況,如雙方均已婚配,或年齡相差較大,對方社會地位較高,不敢公開表明戀愛心境,而採取以眉目傳情或調情方式表示心意。當患者大膽進行試探遭到對方拒絕時,反認為是在考驗自己的忠貞,毫無悔恨,更堅信自己的推斷是正確的。
3.誇大狂(GrandioseParanoia)患者自命不凡,才華出眾。聲稱有驚人的發明或創造,不久即成為國內首富。或自感精力充沛,智慧型超群,有敏銳的洞察力,能預見未來,是當代的諸葛孔明。
4.嫉妒狂(JealousParanoia)患者對自己的配偶不信任,認為其另有新歡。妄想常伴隨強烈的情感和相應的行為。當質問對方得不到滿意的答覆時,往往採取跟蹤尾隨,偷偷檢查配偶的提包和信件等。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限制其活動,不許其一個人單獨外出,尤其在周末或晚間。嚴重者可發生暴力行為。
臨床表現
偏執狂的臨床表現開始以被害妄想為主,以後可出現誇大妄想,這兩種妄想可以彼此影響互為因果。病人常感到
自命不凡、才華出眾、精力充沛,逐漸發展到自己是“發明家”、“音樂家”、“預言家”等,因此別人會產生嫉妒心理而對其進行迫害。偏執狂的人格一般是完整的,無衰退情況,如果病人隱瞞妄想內容,則與正常人無差異,本病始終不會出現幻覺。
偏執狂有獨特的臨床特徵,診斷並不困難,但須與偏執型精神分裂症、偏執狀態和偏執型病態人格相鑑別。
關於偏執狂的治療,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當病人出現衝動興奮症狀時可予對症處理。本病可長年不愈,到了晚年,妄想觀念可隨體弱年邁逐漸平靜,但病人至始至終不會出現衰退。
病理
偏執狂的發病機制,按照巴甫洛夫學派的觀點,認為本病以強而不可遏止型的人為多見。這類人的神經系統具有抑制過程不足,興奮過程占優勢的特點。當遇到挫折時,神經系統的興奮過程就過度緊張,在大腦皮質形成了病理惰性興奮灶。這個“孤立性病灶”與異常牢固的情感體驗和意圖有關,並且由於它的興奮性非常強烈,通過負誘導的機制在其周圍出現廣泛的抑制,阻滯了大腦皮質其他部分對它的影響,因而患者對自己的精神狀態缺乏批判,這就是系統妄想形成的由來。
診斷檢查
偏執狂具有獨特的臨床特徵,偏執狂的診斷以系統妄想為突出症狀,其妄想具有高度的系統性,內容比較固定,不荒誕,無明顯的不合邏輯,主題明確,且與患者處境有一定聯繫,即具有現實性。若不經深入了解,難以辨別其真偽。妄想不可動搖,持續至少6個月。內容始終沒有幻覺。病情雖遷延,社會功能良好,無精神衰退。病程標準:至少持續6個月(CCMD-2-R)。
為了便於診斷,《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中將偏執型人格的特徵描述為:
1.廣泛猜疑,常將他人無意的、非惡意的甚至友好的行為誤解為敵意或歧視,或無足夠根據,懷疑會被人利用或傷害,因此過分警惕與防衛。
2.將周圍事物解釋為不符合實際情況的“陰謀”,並可成為超價觀念。
3.易產生病態嫉妒。
4.過分自負,若有挫折或失敗則歸咎於人,總認為自己正確。
5.好嫉恨別人,對他人道錯不能寬容。
6.脫離實際地好爭辯與敵對,固執地追求個人不夠合理的“權利”或利益。
7.忽視或不相信與患者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觀證據。因而很難以說理或事實來改變患者的想法。
患者的症狀至少要符合上述項目中的三項,方可診斷為偏執型人格障礙。
鑑別
本病主要應與精神分裂症偏執型相鑑別。
1.精神分裂症偏執型精神分裂症以原發性妄想為主,內容既不系統而又荒誕,且往往牽連較廣,有泛化現象。常出現各種幻覺、被害觀念以及其他精神分裂症特點。社會功能嚴重受損。隨著病程的遷延晚期往往導致精神衰退。
2.心因性妄想症本病是由於應激源長期存在或長時間處於困境中而誘發的症狀。且妄想的內容常與應激源有一定聯繫,具有現實性和容易暴露的特點。從預後來講,心因性妄想症明顯良好。
3.偏執狀態其妄想沒有偏執狂那樣系統化,程度也較輕,預後也較好。
4.偏執型病態人格雖有敏感多疑等個性特徵,但不形成妄想,可與偏執狂鑑別。
治療
對偏執狂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當病人興奮激動時,可採用小劑量抗精神病藥物,如氯丙嗪、氯氮平等。有些也可參照精神分裂症治療。
1.認知提高法
由於患者對別人不信任、敏感多疑,不會接受任何善意忠告,所以首先要與他們建立信任關係,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交流情感,向他們全面介紹其自身人格障礙的性質、特點、危害性及糾正方法,使其對自己有一正確、客觀的認識,並自覺自愿產生要求改變自身人格缺陷的願望。這是進一步進行心理治療的先決條件。
2.交友訓練法
鼓勵患者積極主動地進行交友活動,在交友中學會信任別人,消除不安感。交友訓練的原則和要領是:
(1)真誠相見,以誠交心。本人必須採取誠心誠意、肝膽相照的態度積極地交友。要相信大多數人是友好的和比較好的,可以信賴的,不應該對朋友,尤其是知心朋友存在偏見和不信任態度。必須明確,交友的目的在於克服偏執心理,尋求友誼和幫助,交流思想感情,消除心理障礙。
(2)交往中儘量主動給予知心朋友各種幫助。這有助於以心換心,取得對方的信任和鞏固友誼。尤其當別人有困難時,更應鼎力相助,患難中知真情,這樣才能取得朋友的信賴和增強友誼。
(3)注意交友的“心理相容”原則。性格、脾氣的相似和一致,有助於心理相容,搞好朋友關係。另外,性別、年齡、職業、文化修養、經濟水平、社會地位和興趣愛好等亦存在“心理相容”問題。但是最基本的心理相容條件是思想意識和人生觀價值觀的相似和一致,所謂“志同道合”。這是發展合作、鞏固友誼的心理基礎。
3.自我療法
具有偏執型人格的人喜歡走極端,這與其頭腦里的非理性觀念相關聯。因此,要改變偏執行為,偏執型人格患者首先必須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觀念。
每當故態復萌時,就應該把改造過的合理化觀念默念一遍,以此來阻止自己的偏激行為。
4.敵意糾正訓練
偏執型人格障礙患者易對他人和周圍環境充滿敵意和不信任感,採取以下訓練方法,有助於克服敵意對抗心理。
(1)經常提醒自己不要陷於“敵對心理”的鏇渦中。事先自我提醒和警告,處世待人時注意糾正,這樣會明顯減輕敵意心理和強烈的情緒反應。
(2)要懂得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尊重的道理。要學會對那些幫助過你的人說感謝的話,而不要不疼不癢地說一聲“謝謝”,更不能不理不睬。
(3)要學會向認識的所有人微笑。可能開始時你很不習慣,做得不自然,但必須這樣做,而且努力去做好。
(4)要在生活中學會忍讓和有耐心。
預後及預防
預後:本病是1種以緩慢發展的系統而牢固的妄想為臨床特徵的罕見精神病,其病程長,預後不良。可長年不愈,到了晚年,妄想觀念可隨體弱年邁逐漸平靜,但病人症狀自始至終不會出現衰退。由於妄想的長期存在,患者的社會功能可明顯受損。目前尚無根治療法。預防:人類在預防精神疾病的工作中已邁出了歷時數10年的艱巨歷程,許多精神障礙,通過治療與康復措施是可以達到治癒的目標的。歷史上被認為預後不良的精神分裂症,在80年代中已被社會精神病學家認為系可治之症(SyuzoNaka,1985)。但這只是在社會和臨床實踐水平中進行探索的一個可喜的但也只是較原始的一個開端。由於精神病學在整個醫學中發展較晚,也由於本專業自身基礎理論的複雜性,有相當多的常見精神疾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至今尚未闡明。再加上舊觀念的影響,精神病的病因長時期地被認為是神秘莫測的而受到忽視,從而妨礙了精神病預防工作的開展。實際上,精神病人一人患病往往累及家庭和集體,無可避免地影響到勞動生產。有些病人還會給社會上增添長期負擔,甚至造成危害。因此,預防精神疾病的發生不單單是醫學科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而且也是發展社會文化和辦好社會福利事業的一項重要工作。迄今為止,精神疾病的預防工作基本上還處於探索階段。至於建立在現代自然科學基礎之上完善的預防措施還遠遠沒有被人們所認識和掌握。然而值得強調的是,探討病因和揭露內在的發病規律,恰恰是科學的預防工作的最終目標。
相關內容
在中國有關本病的有代表性的流行病學資料尚匱缺。有報導本病男性多於女性,多見於中年人,職業以腦力勞動者多見。
精神科病症
精神病科疾病
精神疾病主要是一組以表現在行為、心理活動上的紊亂為主的神經系統疾病。目前研究所得到的結果認為主要是由於家庭、社會環境等外在原因,和患者自身的生理遺傳因素、神經生化因素等內在原因相互作用所導致的心理活動、行為、及其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為主要特徵的病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