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疾病別名:軀體感染所致精神障礙所屬部位:頭部
就診科室:精神病科
症狀體徵:發熱出汗異常其他症狀
軀體感染所致精神障礙常在某些感染或傳染性疾病的極期或者感染後恢復期發病,其精神症狀多變,而不固定,在兒科臨床較為常見,且容易發生誤診。由病毒細菌、螺鏇體真菌感蟲或其他微生物、寄生蟲等所致的腦外全身性感染如敗血症梅毒、傷寒、斑疹傷寒惡性瘧疾血吸蟲病、人類免疫缺陷性病毒(HIV)感染等所致的精神障礙。
病因
病因:為外界病毒細菌、螺鏇體真菌原生蟲及寄生蟲侵入機體引發疾病。
併發症:免疫功能低下者可感染各種疾病身體器官消耗性衰竭感染症狀重者可有中毒性休克搶救不及時可死亡。
發病機制
精神障礙的發生與上述病原體進入機體發生作用有關但尚有其他因素參與。以下諸點具有重要意義:
1.病毒、細菌的毒素對腦細胞造成直接的損害。
2.由於疾病而使代謝亢進造成中間代謝產物在腦內蓄積。
3.急性感染時造成暫時性腦水腫和腦缺氧。
4.由於感染引起機體高熱、大量出汗,患者不能正常進食而致體力消耗、營養缺乏衰竭能量供應不足以及酸鹼失衡,電解質紊亂,影響腦功能活動
5.個體差異,如高齡者兒童、即往體質不強者在軀體感染時易發生精神障礙。
在上述諸因素綜合作用中,感染的性質(如病原體對大腦細胞的親和力)程度、速度、病原體的數量作用時間以及抗感染措施是否得力對精神障礙的發生有著關鍵性的作用。
症狀
感染所致精神障礙的臨床表現根據急性感染還是慢性感染而定急性感染多導致急性精神障礙,以意識障礙為主,慢性感染則多見慢性精神障礙,如類精神分裂症狀態、抑鬱狀態、類躁狂狀態人格改變以及智慧型障礙。幾種常見的感染疾病所見的精神障礙:
(一)流行性感冒所致精神障礙
為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性呼吸道疾病。由於流感染病毒對中樞神經系統具有很強的親和力多導致精神障礙。有報導,其發病率為25%~35%。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前驅症狀為頭痛、衰弱無力疲勞、睡眠-醒覺節律紊亂繼之表現有嗜睡感知障礙、非真實感。高熱時或重症病例可出現意識障礙如意識朦朧甚或譫妄。隨著病情好轉而進入恢復期此時主要表現可見抑鬱狀態和腦衰弱綜合徵少數病例可發生腦炎症狀。病期較短一般預後良好。
(二)肺炎所致精神障礙
急性肺部感染在疾病高峰可以出現意識障礙,多見意識模糊,有時發生譫妄慢性肺部感染如肺結核則主要表現抑鬱狀態伴記憶減退、注意力集中困難及思維遲鈍。
(三)瘧疾所致精神障礙
普通型在其高熱階段可出現意識恍惚、定向力障礙及感知障礙。惡性瘧疾,或稱腦型瘧疾其瘧原蟲具有毒力強親神經的特點可形成腦部病理變化如灶性壞死出血和腦水腫等見於瘧疾流行區或免疫力差的患者。精神症狀表現:劇烈頭痛伴噁心、嘔吐,煩躁不安繼之表現意識障礙如朦朧或譫妄狀態甚至昏迷此時神經系統可查出明顯的病理征或表現有抽搐或癱瘓患者表情淡漠恢復期時患者表現為抑鬱狀態或腦衰弱綜合徵。重症病例在後期可發生智慧型障礙。
流行性出血熱為一種流行於秋冬季節的爭性傳染病病原可能是病毒其發病機制尚未不清楚主要表現為發熱出血。臨床分為發熱期、低血壓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復期。有研究報導在173例出血熱患者中53例(占30.6%)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全部表現有精神障礙。病理解剖可見腦表面和腦實質內有充血及血管擴張和坯死灶精神症狀多發生於低血壓期和少尿期主要表現為錯睡譫妄、錯迷;或興奮、躁動不安持續1~2周。同期可出現明顯的神經系統症狀和病理征。
(五)狂犬病所致精神障礙
病因為狂犬病毒,通過帶病毒的狗或其他動物咬傷或抓傷人體而侵入機體。在大腦實質和基底神經節可發現Negri小體臨床表現分猛烈型及癱瘓型2種。初期患者感頭痛、不安低熱癒合的傷口出現痛癢或麻木等異常感覺。2~3天后猛烈型者表現恐水恐風恐光。水、風光均可激惹反射性咽喉痙攣發作。患者緊張不安、恐懼煩躁病情逐漸加重並有全身痙攣、頸強直、唾液分泌增多高熱出現心力衰竭、呼吸麻痹。治療無效可突然死亡。癱瘓型主要表現為肢體癱瘓、昏迷而死亡。
(六)愛滋病所致精神障礙
愛滋病亦稱獲得性色免疫缺陷綜合徵(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病因為人嗜T淋巴細胞病毒Ⅲ型(HILV-Ⅲ)或淋巴結病相關病毒(LAV)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染也可由血液和母嬰傳播。若病毒侵及中樞神經系統可出現神經精神症狀約有30%~40%的愛滋病患者出現中樞神經病理學改變:神經元減少、腦萎縮神經膠質結節和小灶性脫髓鞘。疾病初期患者多受社會心理因素影響而表現為焦慮抑鬱狀態隨著病情的惡化,患者表現痴呆狀態,如健忘、遲緩注意不集中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降和閱讀困難,表情淡漠、主動性差社會退縮。軀體症狀表現為昏睡,厭食和腹瀉並導致體重明顯下降有的患者出現癲癇發作緘默和昏迷。愛滋病目前已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尚無很好的治療辦法可試用抗病毒劑和免疫增強劑。關鍵是普及有關科學知識嚴格管理血液製品和嚴肅性生活以作到預防為主
診斷
診斷要點為確定感染依據鑑別診斷著重於與非感染性器質性精神病及伴發的功能性精神病鑑別
治療
查出病原針對病原進行系統的積極的抗感染治療和中西醫結合治療支持治療包括:1.保證營養水分維持電解質及酸鹼平衡
2.改善腦循環
3.促進腦細胞功能的恢復如給予能量合劑等。
根據臨床症狀可給予小劑量副作用輕的抗精神病藥、抗抑鬱藥及抗焦慮藥。如為意識障礙則以支持療法為主,如表現明顯的躁動不安可適當給予非那根注射或口服治療。
護理是至關重要的,環境和心理護理有助於消除患者的恐懼、焦慮情緒對於有意識障礙的患者要特別注意安全護理,以防其自傷、摔倒、衝動的意外發生。對有抑鬱心境的患者應警惕其自殺企圖,給予預防
預後
取決於感染性質、軀體疾病的嚴重度和有效治療要是防止身體上的各種原發病
愛滋病目前已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尚無很好的治療辦法可試用抗病毒劑和免疫增強劑關鍵是普及有關科學知識嚴格管理血液製品和嚴肅性生活以作到預防為主
對於瘧疾腎綜出血熱等流行病注意環境衛生清理污水雜物堆積地防蚊滅蚊及防鼠滅鼠等措施可以在預防上有一定效果
狂犬病伴發的精神障礙可在被帶病毒犬物咬傷後及時進行免疫接種
護理是至關重要的環境和心理護理有助於消除患者的恐懼焦慮情緒對於有意識障礙的患者要特別注意安全護理以防其自傷摔倒衝動的意外發生對有抑鬱心境的患者應警惕其自殺企圖給予預防。
相關內容
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是指內臟、內分泌、代謝、營養、血液、膠原等疾病過程中所表現的精神障礙,又稱症狀性精神病。
一、評估
採用觀察、身體檢查、查閱病歷記錄及檢驗報告、交談等方式,對急性軀體疾病伴發精神障礙、慢性中毒或代謝營養疾病伴發精神障礙或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恢復期病人,收集有關其目前健康的主、客觀資料。
1·軀體感染所致精神障礙病人,著重收集病人體溫變化情況;檢查病人有無因不能正常進食和飲水而致體力消耗、營養缺乏和脫水、衰竭、能量供應不足之體徵;查閱病歷記錄及檢驗報告有無酸鹼失衡、電解質紊亂之影響腦功能活動的因素。
2.內臟器官疾病所致精神障礙病人,著重收集重要內臟器官心、肺、肝、腎等病變影響機體循環、代謝障礙、水與電解質紊亂和酸鹼不平衡之生理功能情況。通過檢查病人脈率、心率、血壓;呼吸道是否通暢、有無缺氧;有無肝大、腹水、黃疸;有無少尿、無尿、水腫現象等體徵和檢驗報告結果。這些主、客觀資料異常者,可因腦供血、供氧不足或代謝產物蓄積等因素導致精神障礙。
3.甲狀腺機能異常等內分泌疾病、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營養不良或維生素缺乏疾病、水及電解質紊亂、系統性紅斑狼瘡所致精神障礙病人,根據其原發疾病不同,針對性地收集病人有關主、客觀資料。著重在疾病損害影響或累及中樞神經系統功能而發生精神障礙的相關體徵、病理生理改變等。主要通過觀察、體檢、病人主訴、家屬提供病史、翻閱病歷和檢驗報告等方式來完成。
4.評估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病人的意識水平、精神症狀、腦衰弱綜合徵、人格改變、情感障礙、記憶和智慧型情況不僅重要,且不能遺漏。
二、診斷、計畫、措施及評價
(一)常見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病人的護理診斷及合作性問題下述護理診斷及合作性問題在常見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病人中較常見,可參見(現代護理診斷手冊)及(標準護理計畫內科手冊中有關相關因素、計畫、護理措施及評價等方面內容。
即:A清理呼吸道無效、B氣體交換受損、C不能維持自主呼吸。潛在的併發症:呼吸困難、D心輸出量減少、心律失常、心絞痛、急性心功能不全、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潛在的併發症:充血性心力衰竭/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栓塞/心房纖顫,室性早搏/快速型心律失常/緩慢型心律失常/心臟驟停/碎死、E舒適的改變:疼痛/心悸/氣促、F營養失調:低於機體需要量、G有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危險、H口腔黏膜改變。潛在的併發症:出血/腹壓增加/水電解質失衡、I排尿異常;硒軀體移動障礙、J活動無耐力、K疲乏、L自理缺陷、M不合作、哈預感性悲哀、N急性意識障礙、O慢性意識障礙、狗焦慮、P恐懼、Q腹瀉、R便秘、S睡眠型態紊亂、T執行治療方案無效、U個人應對無效。
(二)感知改變
1.相關的心理因素
①因注意力過於集中或分散,而對軀體的症狀刺激反應誇大或減弱。
②因感知覺或思維障礙,在沒有軀體症狀刺激的情況下,病人感知到疼痛、不適等,即虛幻的或歪曲的感覺。
③病理生理方面的改變。
2.預期目標病人能夠不被精神症狀影響而正確地感知軀體疾病的症狀;或病人表現為接受護理人員的解釋,軀體疾病所致感知改變減輕或去除。
護理
①評估相關因素:採用觀察、體檢、查閱病歷記錄和檢驗報告、聽取病人主訴等途徑認真了解由於軀體疾病所致病人外表、功能改變。仔細分析病人自我概念改變(自我尊重、角色表現、個人認同等)與病理生理、心理方面因素的關係,特別應掌握精神障礙的表現。②減輕或去除相關因素:執行治療和護理措施;向病人和照顧者解釋與精神障礙有關的自我形象概念紊亂知識,以澄清誤解。並教給病人如何適應和應對等。
③建立互相信任的治療性人際關係:鼓勵病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要、給予他們發泄感情和悲傷的機
會,協助病人接受別人的幫助,要求病人多參與病房活動和社會交往。使病人為重獲自己保持健康能力的責任而信賴於護理人員。
④有關可因軀體疾病所致殘疾或對已存殘疾的康復護理、功能訓練內容從略。
4.評價經護理措施後,病人不能現實地或更加脫離現實地評價自己情境、並不能較好地執行應對措施時,需再行評估相關因素及修定護理措施。特別應注意健康教育內容,如通過醫學理論和類似經歷病人的實例的運用,可以逐漸縮小病人從理想軀體與現實軀體認識的差距。
(四)語言溝通障礙
1.相關因素
①病理生理方面因素:除外因軀體疾病所致局部功能障礙或意識障礙之外,尚有與疼痛、不適、疲乏等有關因素。
②心理方面因素:與病人處於焦慮、恐懼、抑鬱等情緒有關。
③文化與情境方面因素:如文化差異、缺乏知識、不適應環境及人際關係等。
2.預期目標除意識障礙和智慧型障礙狀態病人外,能夠以語言或非語言方式表達其需要、理解護理人員的解釋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