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獸癖

戀獸癖

戀獸癖是專以動物為性對象,獲取性滿足的一種性變態。人與獸的性交稱獸奸。但獸奸或與動物性交並非僅見於戀獸癖者,歷史上某些宗教傳統或儀式中可見到這種活動。在無法取得正常性生活的人群中也時有發生,其中大部分人並非性變態。獸奸也並非戀獸癖的唯一性行為,男性戀獸癖者常以對動物有明顯施虐色彩的非性交性行為獲得性滿足;女性戀獸癖者則多從與動物摩擦或令其舐外生殖器而獲得性滿足。西方某些老年人的動物寵愛癖與戀獸癖有密切關係,這種人對某種動物有不正常的喜愛癖好。

歷史記載

戀獸癖戀獸癖
獸交的現象幾乎在各個朝代都有記載,而從漢時期記載就多了起來。

清褚人獲《堅瓠續集》(卷一)引(文海披沙》說:“盤瓠之妻與狗交。漢廣川王裸宮人與羝羊交。靈帝於西園弄狗以配人。真寧一婦與羊交。沛縣磨婦與驢交。杜修妻薛氏與犬交。宋文帝時,吳興孟慧度婢與狗交。利州婦與虎交。宜黃袁氏女與蛇交。臨海鰥寡與交。章安史悝女與鵝交。突厥先人與狼交。衛羅國女配瑛與鳳交。陝右販婦與馬交。宋王氏婦與猴交。”

現實生活中怪事不少

該書又引《耳談》說:“臨安有婦與狗奸。京師有婦與驢淫。荊楚婦人與狐交。”結語說:“乃知天下之大,何所不有?”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怪事不少,但以上所述也肯定有虛訛成分。例如,“鳳”本是神話中的生物,“與鳳交”是不可能的。其它如與“蛇”交,“與魚交”也都有些“匪夷所思”了。其中,杜修妻與狗交一則,是根據唐李隱的《瀟湘錄》,不過《瀟湘錄》中杜修為杜修己:“杜修己者,越人也,著醫術,其妻即趙州富人薛贇之女也,性淫逸。修己家養一白犬,甚愛之,每與珍饌。食後修己出,其犬突入室,欲齧修己妻薛氏,仍似有奸私之心;薛因怪而問之曰:‘爾欲私我耶?若然則勿齧我。’犬即搖尾登起床,薛氏懼而私焉;其犬略不異於人。爾後每修己出,必姦淫無度……。”後薛氏終於被出,歸家,而犬仍往來不置,其它下文便是一派神話了。

在歷史上

不論獸交情況如何,總是不恥於人的事。清人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二)或《槐西雜誌》(卷二)中的一段敘述,表現出當事人的心理狀態和一些社會評價,“烏魯木齊多狎邪,小樓深巷,方響時聞,自譙鼓初鳴,至寺鐘欲動,燈火恆熒熒也;冶盪者唯所欲為,官弗禁,亦弗能禁。有寧夏布商何某,年少美風姿,資累千金,亦不甚吝,而不喜為北里游;惟畜牝豕十餘,飼極肥,濯極潔,日閉戶而沓淫之,豕亦相摩相倚,如昵其雄;仆隸恆竊窺之,何弗覺也。忽其友乘醉戲詰,乃愧而投井死。迪化廳同知木金泰曰:‘非我親鞠是獄,雖司馬溫公以告我,我弗信也。’余作是地雜詩,有曰:‘石破天驚事有無,從來好色勝登徒。何郎甘為風情死,才信劉郎愛媚豬。’即詠是事。人之性癖有至於是者,乃知以理斷天下事,不盡其變;即以情斷天下事,亦不盡其變也。”紀昀的最後這幾句話,說明了一個道理:天下之大,無奇不有,是不能以一般的情理所能衡量的,獸交是如此,一切性變態都是如此。

臨床表現

1、典型的戀獸癖者一般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就對家畜或某種動物特別親愛,常有認為自己是動物的心理趨向,在接觸其所喜愛的動物,尤其在撫摸它們時,可在明顯的性情緒或性衝動。

2、具有獸交行為的戀獸者稱為獸交(奸)型戀獸癖,此型戀獸癖者一般都伴有智力方面或精神方面的某種問題,或是智慧型低下,或是性情孤僻,不善交際。

3、由動物口舌與人生殖器接觸的口淫性行為在兩性人獸性接觸行為中均可見,但最常見是男性利用動物手淫和女性與動物進行蹭淫。實際上,戀獸癖者的性興趣主要在動物身上而並非在性交行為上,其真正的性交行為比假性戀獸癖者的性交行為要少得多。

4、男性戀獸癖者對動物的性行為常帶有施虐的成分,往往從折磨動物中獲得性快感和性滿足,這是其對正常性關係潛意識憂慮或敵意的某種發泄;而女性戀獸癖者則主要使動物摩擦或舔其外生殖器而獲得性快感。傳統觀念中認為的戀獸癖者專嗜與動物性交的觀念是錯誤的,在某種程度上,專嗜與動物性交是假性或境遇性獸奸行為的特點,並由此可部分區別於真性戀獸癖。

5、戀獸癖者通常喜與其所戀動物獨處一室,而拒絕一般人際交往,尤其是與異性交往。

病因

1、社會環境因素作用的結果。
在與動物關係特別密切的人群中,戀獸行為很常見。他們常與動物居於一室,這可使他們產生動物比人更親近的意識。一旦發生性接觸獲得性快感,就可固定為某種習慣性行為,出現戀獸癖。金賽的人類性行為調研資料顯示,在農場成長起來的男孩戀獸行為發生率遠高於一般人群,其中27%在青春期後都有過獸交行為,並有1次以上獲得性快感的經歷。
2、社會、法律和習俗等對獸交持寬容態度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促使戀獸癖者增多,而對獸交持嚴厲態度的社會戀獸癖者的出現就會少一些。
3、異性接觸較少或缺失的環境中,戀獸行為相當普遍,受監禁的人或軍隊士兵中往往可見到獸交行為;孤獨的人、單身男女在與動物同居一室時,獸交行為也很常見。
4、戀獸癖者一般在意識或潛意識中均存在著一種對正常男、女性交的憂慮或敵意。懼怕與異性性接觸在戀獸癖的發生中也有重要意義,如懼怕性病,恐懼異性或害怕與異性發生性關係的後果等,可在某些條件下把患者的性興趣或性對象引導到他們認為更安全或更方便發泄性慾的動物身上,從而產生性偏離。
5、智力缺陷或意識障礙在戀獸癖的發生中常是基礎性因素,這種人通常在獲得異性性夥伴方面有著較大的困難,再加上智力方面的缺陷或意識障礙,常把自己等同於某種動物,從而易發戀獸癖。
6、兒童和青少年階段受到環境誘惑造成性心理異常是日後戀獸癖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

預防與治療

兒童

戀獸癖的糾正比較困難,故在該病的防治中應強調預防為主,防止孩子單獨與動物過分親密,並給以適合其年齡的科學性教育,不把涉及狐、狗、貓等與人愛戀結合的神話迷信故事當成真事向孩子講述,在看到動物交尾時給孩子以科學解釋或讓其迴避等可有助於防止戀獸癖產生。

對於從小就顯示對動物有特殊喜愛並伴有性情緒的兒童,應嚴肅地採取糾正措拖,如制止其與有關動物單獨處於一室,不允許孩子與動物同床玩耍,必要時調整兒童環境等。一般兒童即使有某種戀獸癖趨向,只要在青春期以前採取措施,都是不難糾正的。

成人

對成年人的戀獸癖可試用精神分析療法,幫助患者解除對正常性關係的憂慮或敵意,使之在正常人際之間,尤其在與異性交往中能糾正自己的異常性行為,使其適應正常性關係。

對某些戀獸癖者也可考慮厭惡行為療法,在其與所戀動物相處時給以痛苦性身心刺激,也可望有較好的糾正效果,但一般戀獸癖者有拒醫傾向,且其戀獸行為有一定隱秘性,常難以發現,故適當的社會壓力和法紀懲處是有意義的,這些常有助於提高患者就醫的主動性或為治療提供某種方便。

病例

印男子強姦受傷母牛被拘印男子強姦受傷母牛被拘

2013年10月,印度55歲的男子穆圖在該國南部泰米爾納德邦的一個火車站旁邊強姦了一頭受傷的母牛,並試圖逃離現場,但被志願者扣押。警察趕到後,受傷母牛被送往動物醫院接受檢查,已證實被性侵。但這頭牛因受火車撞擊,傷勢過重,已死於醫院。該名男子已認罪,並因非正常性犯罪行為被警方拘留。

對成年人的戀獸癖

可試用精神分析療法,幫助患者解除對正常關係的憂慮或敵意,使之在正常人際之間,尤其在與異性交往中能糾正自己的異常性行為,使其適應正常性關係。對某些戀獸癖者也可考慮厭惡行為療法,在其與所戀動物相處時給以痛苦性身心刺激,也可望有較好的糾正效果,但一般戀獸癖者有拒醫傾向,且其戀獸行為有一定隱秘性,常難以發現,故適當的社會壓力和法紀懲處是有意義的,這些常有助於提高患者就醫的主動性或為治療提供某種方便。

精神科病症

精神科疾病是指在各種生物學、心理學以及社會環境因素影響下,大腦功能失調,導致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等精神活動出現不同程度障礙為臨床表現的疾病。精神活動包括:認識活動(由感覺、知覺、注意、記憶和思維等組成)、情感活動及意志活動這些活動過程相互聯繫,緊密協調,維持著精神活動的統一完整。
窺陰癖
戀老人癖
戀獸癖
戀童癖
戀物癖
夢戀症
偏執狂
偏執狀態
品行障礙
適應障礙
嗜睡症
性臣服
性虐待症
性上癮症
性羞澀
異裝癖
易性癖
自戀癖
抽動障礙
性幻想
性羞澀
性變態
失歌症
驚恐障礙
性罪惡感
童年孤獨症
麻痹性痴呆
強迫性障礙
神經性嘔吐
出軌後遺症
反應性精神病
更年期精神病
急性妄想發作
急性應激反應
皮克病性痴呆
童年情緒障礙
軀體形式障礙
老年期抑鬱障礙
偏執性精神障礙
情感性精神障礙
情感性心境障礙
帕金森病性痴呆
創傷後應激障礙
癲癇性精神障礙
恐怖性焦慮障礙
分裂情感性障礙
雙相情感障礙
廣泛性焦慮障礙
亨廷頓病性痴呆
延遲性應激反應
氣功所致精神障礙
感應性妄想性障礙
酒精所致精神障礙
童年社會功能障礙
中毒所致精神障礙
癲癇伴發的精神障礙
阿爾茨海默病性痴呆
言語和語言發育障礙
多發腦梗塞性精神障礙
顱腦損傷伴發精神障礙
非依賴性物質伴發依賴
腦外傷所致精神障礙
腦腫瘤伴發的精神障礙
特殊學習技能發育障礙
硬皮症伴發的精神障礙
圍術期伴發的精神障礙
高血壓病伴發的精神障礙
肝豆狀核變性伴發的精神障礙
呼吸系統疾病伴發的精神障礙
各類貧血伴發的精神障礙
腎臟疾病伴發的精神障礙
其他類精神活性物質依賴
人格解體-現實解體綜合徵
散發性腦炎伴發精神障礙
軀體疾病伴發的精神障礙
糖代謝異常伴發的精神障礙
性功能異常伴發的精神障礙
散發性腦炎伴發的精神障礙
染色體異常伴發的精神障礙
系統性紅斑狼瘡所致精神病
消化系統疾病並存精神障礙
心血管疾病伴發的精神障礙
貝赫切特病伴發的精神障礙
營養代謝疾病伴發的精神障礙
多發性肌炎和皮肌炎伴發的精神障礙
甲狀旁腺功能異常伴發的精神障礙
水、電解質紊亂伴發的精神障礙
甲狀腺功能異常伴發的精神障礙
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精神障礙
克羅伊茨費爾特-雅各布病性痴呆
腦垂體功能異常伴發的精神障礙
腦動脈硬化伴發的精神障礙
腎上腺皮質功能異常伴發的精神障礙
系統性紅斑狼瘡伴發的精神障礙

精神病科疾病

精神疾病主要是一組以表現在行為、心理活動上的紊亂為主的神經系統疾病。目前研究所得到的結果認為主要是由於家庭、社會環境等外在原因,和患者自身的生理遺傳因素、神經生化因素等內在原因相互作用所導致的心理活動、行為、及其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為主要特徵的病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