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感應性妄想性精神障礙即感應性精神病(inducedpsychosis),是一種以系統妄想為突出表現的疾病,往往發生於同一環境或家庭中長期相處密切接觸的親屬或摯友中,如母女姐妹、或夫妻和師生等一般為兩例患者,其精神症狀極為相似1例患者為原發者,另1例為被感應者故Lasegue和Falret以“二聯性精神病”(folieàdeux)的名稱首先作了報導(1877)偶有報導可超過兩例患者,稱作三聯性精神病(folieàtrois)或四聯性精神病(folieàquatre)等感應性精神病為Lehman於1883年提出的(於清漢1985)。關於感應性精神病的分類學問題國際上看法也不全一致。ICD-10分類中將感應性妄想性障礙列入“精神分裂症,分裂型(schizotypal)障礙及妄想性障礙”一大類。在CCMD-2-R中,接近ICD-10的分類在“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礙”一大類中列出短暫精神病性障礙一欄,感應性精神障礙為其中一條。還有的分類列入“非典型精神障礙”中。
病因
本病病因不十分明確,相關發病因素有:原發者同被感應者之間關係;文化和環境因素;患者病前個性特點和遺傳素質。發病機制:
1.關於原發者同被感應者之間關係大家公認,原發者和被感應者長期生活在一起表現不尋常的密切人際關係,互相關懷同情體貼,相親相愛甚至相依為命,有深厚的感情基礎兩例患者不僅有共同的生活體驗背景而且還有共同的需要和願望原發者多為年齡較高受過良好的教育和有較好的智慧,並具有堅強的人格特徵。被感應者則處於順從和依賴的位置,因而易被感應引起共鳴在其心目中原發者具有較高的威信和尊嚴。
2.文化和環境因素被感應者的文化程度多偏低,兩者共處的環境與外界交通阻隔且為偏僻地區因之文化科普知識難以傳人有的還保留某些迷信觀念。
3.病前個性特點被感應者表現個性內向具有脆弱性或易感素質,也可能有人格異常傾向。
4.遺傳素質總的來講遺傳成分不太明顯但某些病例提示,被感應者的家屬成員中可有精神分裂症或抑鬱症病史約占1/3。
症狀
臨床表現:該病是受精神病人感應而產生的精神病,以系統妄想為突出症狀,並明顯妨礙病人的社會功能臨床主要特點為:①原發病例或感應者與繼發病例或被感應者之間往往存在密切的血緣關係或婚姻關係。如發生於同一環境或家庭中兩個關係極為密切的親屬或摯友(如母女姐妹夫妻、師生等)之間,偶爾可為主僕關係。故又稱為二聯性精神病②“感應”或“分享”的主要精神病性症狀是妄想內容怪異當處於支配地位和有威信的一方患精神病時,由於雙方有思想情感上的共鳴,使受感應的一方接受其病態思想影響二人表現出基本相同的妄想內容被感應者多為女性,文化程度低生活在相對封閉的家庭環境裡,與外界少交往具有順從、依賴的人格特點。③原發病例的診斷多為精神分裂症但也可以是偏執性障礙或有精神病性特徵的心境障礙。④繼發病例除妄想外行為通常無明顯異常或怪異病情也不如原發病例嚴重⑤當首先發病者的症狀消失,或將受感應者與之分離後,則後者的妄想可以很快隨之消失,一般預後良好。
該症的妄想常具有可能性內容不荒謬容易被人理解談吐也大致合乎邏輯而不像精神分裂症那樣離奇;以被害多見,如被追蹤、被監視等也可見關係妄想、物理影響妄想或鬼神附體妄想妄想較固定且常支配患者的行為並伴有相應的情緒流露少數患者在妄想的背景上可出現片斷幻聽,但很少見偶爾可見有短時間的運動性興奮癔症樣痙攣發作或異常行為。
感應性精神病不包括偶然同時或先後發病但彼此沒有明顯影響的病例感應性精神病屬於心因性精神障礙範疇頗為少見。
診斷
1.患者病前與具有妄想症狀的一例原發患者長期生活,兩者關係互為親屬或密友,且同情體貼極易產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2.臨床症狀以較系統的妄想為主該人的妄想內容與患妄想者的患者的內容基本類似,並影響到社會功能。
3.患者生活在相對隔絕或封閉的家庭環境中,與外界極少接觸患者對原發者有思想情感上的共鳴原發者處權威地位,患者具有馴服、依賴等人格特點。
4.病程多為慢性,患者與原發者分開後,症狀有緩解趨勢。
5.社會功能嚴重受損。偶爾一位存在妄想症狀的精神病人,可導致多個與之長期相處、關係密切的親人發生類似病症。
鑑別診斷:
1.精神分裂症偏執型本病多有前驅症狀妄想多不系統內容荒誕離奇且有泛化現象;思維和行動之間不協調。病程有遷延傾向可殘留人格缺損。
2.偏執性精神病起病無任何誘因,妄想雖較系統但無原發者的影響,且內容距現實較遠預後欠佳。
3.癔症集體發作可有原發者和繼發者先後起病,但原發者不占優勢位置且患者之間相處環境不那么密切;臨床症狀極少有系統妄想。往往是意識障礙、痙攣發作轉換性症狀等多樣化表現集體發作例數較多病程短暫有反覆發作病程對暗示治療有較好效果。
4.物質濫用在這些患者中有時可見類似感應性症狀但從物質濫用史中可作鑑別系統妄想少見。
檢查
實驗室檢查:
本病目前尚無特異性實驗室檢查,當出現其他病症如感染等實驗室檢查顯示其他病症的陽性結果。
其它輔助檢查:
本病目前尚無特異性輔助實驗室檢查,當出現其他病症輔助實驗室檢查顯示其他病症的陽性結果。
治療
治療措施治療首先將患者與原發病例分開,即將雙方隔離轉換環境,避免互相影響防止妄想加劇,患者的妄想便可很快或逐漸消失原發病例的治療則視其診斷而定。有興奮激動的給予抗精神病藥治療和心理療法相結合治療必要時採用電抽搐治療。
1.將被感應者與原發者隔離開來防止相互影響,症狀可自行緩解。
2.若症狀在1~2周內未見好轉,針對妄想內容可選用適宜的抗精神病藥物劑量不宜過大。
3.考慮到發病因素對患者家庭成員還要進行家庭治療;在環境方面也要適當安排,鼓勵患者參加某些有益的社會活動,以消除環境隔離狀態。
特點分析
A.並不怪異的妄想(即涉及現實生活中所發生的情境,例如被人跟蹤、被投毒、被感染、被愛戀、被配偶或情人欺騙、或患有某種疾病),至少1月。B.不符合精神分裂症的A標準。註:妄想性精神障礙可有與妄想主題有關的觸或嗅幻覺。
C.除了妄想或其有關情況外,功能沒有明顯缺損,行為並不明顯古怪或怪異。
D.如與妄想同時發生情感(心境)發作,其持續時期比妄想的時期短。
E.此障礙並非由於某種物質(例如某種濫用藥物,或某種治療藥品),或由於一般軀體情況所致之直接生理效應。
可註明類型(依據明顯突出的妄想主題):
色情狂型:妄想認為另一人(往往有較高地位者)在與患者談戀愛。
誇大型:妄想認為自己有很大價值、權力、知識、身份、或與一神仙或名人有特殊關係。
被害型:妄想認為自己(或與自己有密切關係的某人)正被用某種方式陷害。
軀體型:妄想認為自己具有某種軀體缺陷或一般軀體情況。
混合型:妄想具有上述一種以上類型的特點,但都不特別突出。
預後
原發者往往為慢性過程病程有遷延趨勢被感應者病程相對較短(一般6~12個月)當原發者症狀緩解後被感應者亦可逐漸痊癒。若將被感應者與原發者隔離被感應者症狀可隨之減輕或消失總的來講預後良好不遺留人格改變或精神衰退。
預防
作為家屬親友須注意的是,不要過多看望而干擾他的休息;無須出於好心而提及事情的經過及看法;不要沒完沒了的開導;儘量避免與事件有關的人與患者接觸,減少或避免對事件的聯想。重要的是創造一個寧靜的環境讓患者感悟和休息若有尋死輕生、害人等危險意念急送專科醫生就診或住院,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