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指由於氣功操作不當,如每日練習次數過多,處於氣功態時間過長而不能收功的現象,表現為思維、情感和行為障礙,失去自我控制能力。 氣功是我國傳統醫學中健身治病的一種方法。通常做法是維持一定體位、姿勢,或做某些動作,使注意集中於某處,沉思、默念、鬆弛,及調節呼吸等,可出現某些自我感覺和體驗。氣功所致精神障礙系指由於氣功操練不當(如每日練習過多),處於氣功態時間過長而不能收功的現象,表現為思維、情感,及行為障礙,並失去自我控制能力,俗稱“走火入魔”。
歷史概況
傳統的中國氣功鍛鍊氣功起源於東方哲學和傳統中醫文化,中國文學和中醫文獻早已有“走火入魔”的記載。
50年代,中國曾報導氣功鍛鍊反應的文化心理現象的討論,尚無有關氣功所致精神障礙研究報導。中國氣功於1966-1978中斷,暫時結束了氣功文化與心理現象的討論。
自1978年中國政府改革開放後,中國氣功鍛鍊重新興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鍊氣。由於歷史和社會等方面的原因,氣功鍛鍊在發展中,缺乏科學的管理和引導,氣功偏差相關心身障礙報導增多。單懷海等(1987)首次在中華神經精神科雜誌和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誌上報導氣功偏差所致精神障礙。此後,全國各地已有相同報導,在精神醫學、心理學和中醫學界引起了廣泛的討論。至1997年底,全國已有20篇文獻報導近千例氣功所致精神障礙住院患者。儘管對這一分類和診斷標準仍有些不同看法,但氣功所致精神障礙作為一種與氣功文化相關綜合徵,已被大多數學者所接受。1989年列入CCMD民間健身術引起的精神障礙分類中,CCMR-2-R(1994)進一步明確為氣功所致精神障礙,在全國精神科臨床廣泛使用。氣功相關綜合徵的概念與定義也被收入DSM-IV詞典。針對氣功所致精神障礙的現象,精神醫學專家提出了氣功鍛鍊的心理衛生問題,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對全國氣功科學的發展和減少氣功偏差反應的發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相關內容
國外雖然也有超極冥想所致精神障礙的報導,但是文化環境不同,氣功的理論基礎是中國傳統醫學。Lazarus(1976)報導超極冥想訓練後出現的自殺觀念,嚴重抑鬱和精神分裂樣發作。Carrinpton認為是開始的過度冥想所致。由於這種現象在西方國家報導很少,因此缺乏這方面的流行病學資料。雖然氣功訓練不當或過度訓練導致氣功偏差反應在中國中醫文獻早有記載,但沒有統計學資料。80年代初開始用現代精神醫學理論分析和研究氣功偏差的軀體障礙和心理障礙,本文作者提出了氣功偏差反應綜合徵的概念,這種氣功偏差反應綜合僅發生在中國文化環境,美國華人也有個別報導。作者曾對上海氣功研究所氣功偏差門診207例氣功偏差患者進行調查發現,62%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
目前缺乏氣功所致心身障礙或精神障礙的流行學資料,主要與社會中氣功鍛鍊人群比較分散使研究出現困難,以及與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和醫學對氣功偏差反應的判斷存在不同的觀點和標準。近十年文獻報導的病例主要是住院患者,雖然目前還沒有條件進行大規模的流行病學研究,但從住院患者也能反映流行學情況。根據各醫院情況分析,在1985年-1995年處於高峰期,可能也與1989以後全國開始使用CCMD有關。
上海某精神衛生中心1983-1988氣功所致精神障礙不到10例,而1989-1997年經CCMD診斷的氣功所致精神障礙患者達75例。北京市安定醫院1987-1995出院診斷氣功所致精神障礙133 氣功所致精神障礙例,經隨訪維持診斷120例。天津市某精神病醫院1987-1989間收治17例,而1990和1991每年收治30例,分別占年入院患者比率的2.32%和2.93%。侯氏(1992)報導1989年2例,1990年15例。程氏(1995)報告1990-1992收治30例。本文作者分析了國內18種期刊(1986-1997)所有報導氣功所致精神障礙住院患者共853例,這些病例來自全國大約30家左右精神病院,估計實際住院患者超過千例以上。
如果將門診患者和氣功門診患者統計在內可能還會增加。吳氏(1993)認為氣功所致精神障礙患者占住院病人總數比例不像精神分裂症那樣穩定,可因該地區氣功文化變化而有所變化。據悉,近年來氣功偏差病例有下降趨勢,這可能與精神醫學對氣功偏差所致精神障礙的研究,並提出的氣功鍛鍊的心理衛生問題,對減少氣功偏差的發生有積極作用,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並對氣功愛好者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國家氣功管理部門和衛生部門加強了對氣功醫療的管理和宣傳,但目前尚無患病率研究的報導。
影響因素
氣功所致精神障礙與其它文化外源性精神障礙一樣,發病原因並不完全清楚,影響發病的可能因素是:
1.練功者在氣功訓練開始渴望得到心身的高水平境界和治療效果即存在急於求成和刻意追求的心理狀態,而得不到正確的心理輔導。
2.易感者或心身疾病患者練功缺乏指導。特別是練功前已有明確的心理障礙、神經性障礙和人格障礙容易誘發精神障礙。
3.過度練功,即練功者每天練功次數過多或練功時間過長,結果心理壓力過大而不能完成氣功訓練全過程。
4.練功者盲目自練而得不到氣功醫師的正確指導,不能掌握訓練的正確要領。
臨床表現
氣功偏差綜合徵臨床表現比較複雜,傳統中醫將其分為四種類型。按照西醫或精神醫學,根據病情嚴重程度的不同,將氣功偏差反應稱之為氣功偏差所致心身障礙、氣功所致心理障礙和氣功所致精神障礙。因此,氣功偏差的臨床表現有三種表現形式:1.單純軀體型;這種類型僅有與氣功相關的特殊軀體症狀而沒有精神障礙。這種軀體 症狀是指患者感覺有“氣”在體內行竄所致的各種內感不適。這種類型比較常見,但一般不去心理門診或精神科門診,而在氣功門診或求助於私人氣功師。2.軀體障礙型繼發精神障礙或合併精神障礙;即心身障礙型。3.精神障礙首發並為主,而軀體症狀並不明顯,即精神醫學描述的氣功所致精神障礙,精神障礙又可以分為精神病性和非精神病障礙。但在CCMD-2-R中關於氣功所致精神障礙主要指精神病性精神障礙,這種分類還不能為中醫和氣功學所接受。中國近年文獻報導主要以精神障礙為主的綜合徵有四種類型。
1.分裂樣精神障礙:大多數病人練功後表現為急性發病,臨床表現比較複雜,可以出現妄想、幻覺、言語錯亂,也常有言語增多:情緒興奮和行為障礙,也可見一級症狀,但並非每人均有。
2.神經症性精神障礙:臨床表現可分為軀體障礙和精神障礙,軀體障礙患者主訴,“氣體在體內行竄,氣沖頭部”或氣滯留身體某部位,引起各種軀體症狀,常見的有頭痛、頭暈、胸腹脹痛、丹田鼓脹、四肢發麻和肢體不自主運動;如四肢抖動和肌肉顫動,與所練動功有關。精神障礙主要指神經症性心理障礙,表現為睡眠障礙和情緒障礙,如焦慮、緊張、恐懼、易激動、抑鬱、疑病觀念、消極悲觀和動作減少等。
3.癔症性精神障礙:氣功誘發的癔症性精神障礙主要表現為急性發病,但在DSM-IV和ICD-10已取消了癔症精神障礙,而用分離性和轉換性的機制不能解釋氣功所致精神障礙的現象。4.情感性精神障礙:近年也有氣功所致躁狂發作的報告。
診斷標準
單氏(1987)提出的臨床研究診斷標準已在全國作為科研使用。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1994)編制的CCMD-2-R在與文化相關的精神障礙下列出氣功所致精神障礙(41.21)診斷標準如下:1.由氣功直接引起;2.症狀與氣功書刊或氣功師所說的內容有密切聯繫。這些現象通常只在做氣功時出現而結束氣功(“收功”)時迅即消失,但在病人卻持續或反覆出現,無法控制。3.有下述情況之一者不能視為精神障礙:(1)以類似表現作為自己或別人治病的手段;(2)以類似表現作為獲取財物或達到其他目的之手段;(3)可以隨意自我誘發或自我終止者。4.不能診斷為其他任何一種精神障礙。採用氣功所致精神障礙的分類和診斷標準已有十年,據臨床觀察和使用反應良好。由於缺乏發病時間的限制和症狀學的標準,有時與宗教迷信所致的精神障礙區別診斷有困難,特別是有些所謂的“氣功”具有宗教的色彩。治療
由於中醫學、氣功學和精神醫學對氣功偏差心身反應或氣功所致精神障礙有不同的觀點,所以對氣功偏差反應的處置也有不同的方法。因為練氣功中出現一些軀體不適症狀或表現以神經症性障礙為主的輕度氣功偏差反應,而沒有精神病性障礙,大多數先去找氣功師諮詢。在氣功偏差門診的糾偏治療,主要採取中藥調理,氣功師繼續採取適當 的氣功方法進行輔導和導引等方法給於糾偏治療。但在社會上的私人氣功師也可能給氣功偏差患者發放“外氣”糾偏,甚至採用不正確的方法,目前尚無經過嚴格科研設計的有關氣功糾偏治療的研究報導。但大多數的臨床心理醫生和精神科醫生認為,氣功師的糾偏治療具有心理暗示的性質。當這些氣功偏差反應的神經性症狀或情感性症狀經氣功師糾偏無效時,甚至明顯影響工作和生活,患者再去心理諮詢門診或精神科門診。心理醫生給於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但目前能夠對氣功偏差患者進行心理治療的機構並不多。對有國家許可承認而從事氣功醫療的專業人員來說,對氣功偏差出現明顯的精神病性症狀,必須經精神科治療,意見比較一致。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出現精神病性障礙不去精神科治療,影響了治療效果的評估。是否有些患者表現短暫的或一過性精神病性障礙未經精神科治療而自動緩解?目前難以確定。根據精神科的臨床報導,氣功所致分裂樣精神障礙和癔症性精神障礙的治療,一般應該停止氣功糾偏治療。精神科主要採用抗精神病藥物和電休克治療,能夠有效的控制精神病性症狀,症狀緩解比較快,預後也比較好。預防
根據祖國醫學關於醫學氣功的理論,氣功療法或養生氣功在醫學心理學和精神醫學被認為是一種具有中國文化特殊的心理生理治療技術,也有稱為放鬆療法。正確地氣功鍛鍊可以強身健體,甚至可以治療某些心身疾病。所謂氣功鍛鍊可以有病治病,無病防病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氣功療法在我國推廣和管理的問題應該由衛生部門管理,不能由體育部門和氣功管理部門來管理,因為他們沒有真正認識到氣功訓練的心理衛生問題。另外,氣功治療心身疾病的療效和如何預防氣功所致精神障礙也可作為心理諮詢的研究課題。例如,根據練功者不同的情況,採用合適的氣功方法,因為不同的功法適合不同的病人,一種功法不能適合所有的病人。為提高心身健康水平,應提倡科學練功。應有規範的氣功訓練的適應徵和禁忌征。氣功偏差
近年來,由於氣功熱的出現,練氣功者日益增多,但在練氣功過程中一部分人往往會出現精神障礙。這類病人往往有明確的練氣功史,一般起病比較急,症狀表現為明顯的幻覺,如見到了仙境,聽到鬼神的聲音,其中以被害妄想和被控制感最多,往往認為氣功師將自己身上的真氣抽掉了,氣功師在用無線電遙控自己。總之這些內容與氣功感受,超凡意念以及氣功師、鬼神等有關。還有的表現為癔病樣發作或表現明顯的情緒低落,甚至出現自傷、自殺行為。氣功偏差反應是在氣功鍛鍊不當和在特殊人體素質基礎上誘發,機體產生了氣功法不常出現的異常反應,可以表現為對人體健康有不利影響的精神和軀體症狀,臨床表現複雜,輕重不一,其概念和標準目前尚缺乏統一的認識。60年代,祖國醫學文獻記載的“氣功病”即指這種現象。“氣功走火入魔”則是氣功偏差的嚴重表現。但是氣功偏差反應從未在精神醫學中進行系統的研究,國外的心理學家通過對與氣功相似的冥想訓練、瑜珈、禪宗訓練中發現,過度的冥想訓練會使原有心身症狀加重,誘發幻覺,情感障礙和精神分裂樣障礙。近年來,氣功盛行,成為中國人民的健康活動之一,臨床也收治了一些因氣功而導致的精神障礙病人,中國的心理學和精神醫學工作者開始對氣功偏差反應現象發生興趣,這類精神障礙可有多種表現形式,如躁狂、焦慮和抑鬱發作、幻覺,妄想與氣功文化有關,以氣功師或動物附身感,被氣功師捉弄,被偷“氣”等被害觀念和誇大觀念多見。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二版),已有民間健身術引起的精神障礙這一診斷,故事實證明,練氣功不當是可引發精神障礙的。
氣功所致精神障礙多於練功後(時)發生,其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類。
(1)神經症樣精神障礙:患者表現為軀體不適、多夢、焦慮、胸悶、氣短、易激惹,有的表現為“氣滯、氣串、漏氣”等現象。有的患者表現為癔症樣精神障礙,發作時手舞足蹈,哭笑無常,抓發捶胸,呼喊吵鬧。也有的僵臥昏睡,不語不動,意識不清等。此類患者自知這些症狀與練功有關,迫切要求治療。
(2)精神分裂症樣精神障礙:表現為精神運動性興奮,言語零亂,喃喃自語,伴有幻覺、妄想及被控制感。幻覺內容多與氣功有關。
(3)躁鬱症樣精神障礙: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喪失,抑鬱、悲觀厭世,有自殺念頭和行為等,亦有興奮話多的表現。
氣功所致精神障礙如能及時治療,一般愈後良好。對興奮話多,自語自笑,言語內容雜亂,伴有幻覺妄想的患者,經用氯丙嗪或氯氮平配合心理治療,精神症狀可逐漸消失。對有胸悶氣短,心慌多汗,易激惹,哭笑無常,行為做作的患者,可給予安定,佳樂定及谷維素配合心理治療,用逍遙散加減治之,也能取得良好效果。對有情緒低落、抑鬱、悲觀厭世、有尋死念頭及行為的患者,用阿密替林或丙咪嗪等藥物治療。在用藥之前,應停練氣功。使用藥物時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遞增至能控制症狀的劑量,待病情穩定後,可按此時藥量鞏固治療20天左右,然後,逐漸減藥至小劑量以維持治療。此間要定期到精神病院複查。
接軌國際
中國精神醫學的診斷分類,一開始就是引進的,原本不存在與國際接軌問題。WHO動員了大量人力物力,集中了各國的經驗與智慧,制定了ICD供國際上使用。只不過美國倚仗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和人才優勢,另起爐灶,自行制定了DSM標準,導致了國際上精神疾病診斷分類的“雙軌制”,其結果如何暫且不論。就中國而言,由於受冷戰時期思維模式及前蘇聯的影響,於五十年代末提出了自已粗線條的分類方案,以後經廣大精神衛生工作者的努力,結合中國的歷史沿革和使用習慣,幾經修改而建立起CCMD,因而與ICD就有了差距。就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看,我們的CCMD還是較簡略的。已有不少專家呼籲,為便於國際交流,應儘量向國際靠隴。在ˊ99深圳CCMD-3研討會上,似乎有這樣一種見解:CCMD-3是我國分類的最後一個版本,希望在ICD-11出版時直接引用其中文版或中文簡化版。屆時,“氣功所致精神障礙”肯定會消失了。醫學資料是一個有連續性的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