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物癖

戀物癖

戀物癖指在強烈的性慾望與性興奮的驅使下,反覆收集異性使用的物品。所戀物品均為直接與異性身體接觸的東西,如乳罩、內褲等,撫摸嗅聞這類物品伴以手淫,或在性交時由自己或要求性對象持此物品,可獲得性滿足(即所戀物體成為性刺激的重要來源或獲得性滿足的基本條件)。對刺激生殖器官的性器具的愛好不屬戀物症。

基本信息

概述

疾病別名:戀物癖
所屬部位:頭部
就診科室:精神病科,精神心理科
症狀體徵:其他症狀

戀物癖是指以某些非生命物體作為性喚起及性滿足的刺激物且以其作為屢用的偏愛的或唯一的手段。戀物對象多為女人的頭髮、毛絨織品女式鞋子、手套、內衣褲乳罩、月經帶之類的東西,且多半是用過的髒的東西。該症的患病率尚未見報導。

狹義的戀物癖主要指通過接觸異性穿戴和使用的服裝、飾品來喚起性的興奮,獲得性的滿足。廣義的戀物癖所戀的對象不僅僅包括異性穿戴的那些無生命的物品,而且還包括異性身體的某一部分。通過接觸身體的某一部位獲得性滿足,戀物癖者以男性為多。他們對異性本身或異性的性器官沒有興趣,而把興趣集中在女性的內衣、內褲、乳罩、頭巾、衣服或異性的頭髮、手、足、臀部等部位來取代正常的性活動以激起性興奮,獲得性滿足,他們常常通過對這些物品撫摸、玩弄、吸吮、齧咬等方式激起性興奮,同時伴以手淫來獲得性滿足。

病因

1是一種習得的結果大部分患者都與環境影響和性經歷有關最初性興奮出現時與某種物品偶然聯繫在一起但經過幾次反覆形成一種條件反射有時只一次深刻的印象也可造成心理上的固定陰影,這類情況多是在青春期出現。如曾有一男青年在地上躺著,一位風韻十足的女性將一隻腳放在他身上這一偶然的動作競激發起他的性慾後來此男子成為一個終身的戀足癖者。

2.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在初高中階段,男女接觸較少特別是在國中階段男女生連話都很少講,這樣便使他們將自身的性衝動向一些異性的象徵物發泄起初他們是偶然得到異性的物品,性興奮也是偶然引起的,但經過幾次反覆便成為一種習慣。

3.由性心理發育異常所引起。患者一般都有性心理異常的特點他們在潛意識中多有對自己生殖器的憂慮害怕被閹割。從而促使某些人去尋求較安全較容易獲得的性行為對象,或產生把異性身體的某一部分及飾物當作性器官的潛意識以緩解內心的不安。

4.性知識缺乏、好奇和意識方面的某些問題也是形成戀物癖的原因。

誤區

1、認識誤區:“戀物癖”沒有被社會大眾正確認識,甚至不乏有的醫生也缺乏相應的科學的理解。諸如戀物癖、露陰癖、偷窺癖等性偏好障礙,最早的時候被認為是流氓行為,後來被稱之為性變態行為,現在醫學界認識到這是一類性偏好障礙,與道德水平和意志力無關。此類疾病的原因很複雜,多和個人成長經歷、家庭、社會文化環境、壓力、性教育不當等有關。國內成癮醫學專家何日輝建議不再使用“戀物癖”這個名稱來稱呼這種疾病,因為“癖”這個詞包含著歧視,應該換成“成癮”這箇中性詞語,即“戀物成癮”。這樣讓老百姓知道,這個病同酒癮、菸癮等類似,都是一種成癮行為,與道德水平和意志力無關,只是一種身心疾病。

2、治療誤區:關於“戀物成癮”的治療,國記憶體在很多誤區。有些醫生認為這是精神問題,需要服用抗精神病藥和鎮靜安眠藥,給患者和家屬帶來很大壓力,而且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帶來不少副作用,如安眠藥成癮;有些醫生認為這是意志力的問題,通過增強意志力就可以了,他們並不理解患者的痛苦;也有醫生單純的認為這只是壓力所致,在成年結婚後往往會得到緩解,錯失了治療的最佳時機;也有心理醫生認為這是心理問題,一味地強調心理治療反對藥物治療,結果短時間內無法見效而讓患者喪失信心,導致患者無法堅持治療。

特點

戀物癖患者的特徵表現為:
1.乾方百計地收集其偏愛的異性的物體。不惜冒偷竊、名譽掃地、前途黯淡的危險,不住地到處尋找若拿不到這些東西,便會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如有一個大學生先後偷過一百多條女性的內褲。在戀物癖初期偶有偷竊現象每隔一段時間偷一次,趁著天黑無人之際到晾衣繩上取下就走。當戀物癖發展到嚴重程度時,偷竊行為便變成經常化了每隔一兩就要去偷一次,不然就覺得渾身難受。最後競發展到失去理智大白天闖人女生宿舍抓過幾條內褲就走結果被抓住了他將偷來的女內褲都編上了號碼,並在中間剪一個小洞在旁邊寫上淫穢的文字。

2.戀物癖患者對異性本身毫無興趣把性慾專門指向物品至於這些物品是什麼人的則無關緊要。而正常的戀物心理則與此相反是一種“愛屋及烏”的心理。

3.患者是一邊摸著看著聞著這些物品一邊以各種方式達到性樂高潮。如有的患者在手淫或性交時也帶著這些物品。

4.戀物癖是一種習慣性的行為。而且患者在偷竊戀物的前後心理也是相當複雜矛盾重重的沒有得手之前,往往感到焦慮、緊張和不安,一旦得手,雖然性心理得到了滿足,但常常又會因憎恨自己的這種行為而產生自責、悔恨憂鬱痛苦自卑等心理衝突。因此經常是有改過之心,無改過之舉。

可成為戀物癖者的戀物種類很多包括身體的各部分以及身上各種元生命的物品常見的異常戀物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器物包括衣著及隨身所戴物品如內衣、內褲乳罩手套鞋襪手帕裙子、外衣月經紙、月經帶、發卡項鍊等,以及雕像畫像等;一類為身體各部分及有關物體包括正常的部分如頭髮腳、手、乳房、臀分泌物排泄物和非正常部分如破足斜眼、麻面六指等廣義的戀物癖還包括某些視覺性和嗅覺性性對象異常,如情景戀和臭戀前者在某一特定場合產生性興奮,後者則多為體臭產生性興奮反應戀物癖有正反之分上面講的都是正戀物還有一種反戀物即由於兩性關係的原因而對某種物品產生了強烈的憎恨感。比如一對青年男女戀愛了幾年後因女的變心而分手。男的發現,他們分手後,女的很快就交上新男朋友,而且過去不喜歡穿紅衣服,現在經常穿紅衣服。男的由此對紅衣服產生了深深的仇恨,見到紅衣服就要想辦法弄到手並弄壞以發泄心中的怨恨

診斷

臨床表現如下:

盜竊異性貼身用品

戀物癖以男性居多他們不是通過性接觸達到性滿足的目的而是通過與異性穿戴或配帶的物品相接觸而引起性的衝動和性的滿足或同時進行手淫以達到性慾高潮這些物品多是直接接觸女性體表的物品如內衣內褲胸罩衛生帶等

很多戀物癖患者對用過的異性的物品有著特殊興趣因此常常不是通過購買這些物品而是通過偷竊獲得據Gopla研究對自己性幻想的對象以及母親等能夠給他帶來安全感的人的貼身用品往往能夠獲得最大的心理滿足

CCMD-2-R有關戀物癖的診斷標準為:①符合性變態的診斷標準;②至少在半年的時間內反覆出現使用某種非生命性物件以滿足強烈的性慾望和性興奮的聯想所戀物件是性刺激的重要來源或獲得性滿足的基本條件;③曾經付諸行為。

治療

治療戀物癖主要用心理治療的方法一般來說治療效果都較好:

1.疏導療法心理醫生根據患者的病情程度用準確生動、親切的語言分析其戀物癖產生的根源和形成的過程以及戀物癖的本質和特點,使患者對自己的病症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從而提高治療的決心和信心,達到治療的目的。

2認知領悟療法通過患者對疾病過程的回憶,醫生找出其根源,然後幫助患者分析解釋戀物癖行為的危害。

3.厭惡療法當患者產生了戀物的慾念時便給他一個惡性刺激如拉彈橡皮圈去彈擊患者的手腕,使之感到疼痛從而控制這種慾念直到病態現象消失為止。

預防

戀物癖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有的學者認為這與下丘腦中樞神經介質分泌失調有關;也有人認為這是由於對異性肉體的原始欲望和渴求所致;比較肯定的一點是由於童年環境與性意識混亂對人格發展所起的阻礙作用導致戀物癖。據臨床了解,一些患者童年就習慣於抱著母親的衣物、頭巾睡覺,否則就不易入眠。這類情況如不及時糾正,長大後就容易形成戀物癖這種性倒錯。

對戀物癖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治療,但可施行心理治療,配合環境教育與約束,能夠矯正大多數戀物癖者的行為。對於戀物癖的防治要從幼兒教育開始,重視環境對幼兒人格的影響。在不同年齡階段要根據兒童與少年的心理特徵進行必要的性教育,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兩性生理和心理的差異,消除對異性的過分神秘感,鼓勵他們努力學習,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尤其是自制力、果斷性和品德修養。這些措施都有助於預防戀物癖

戀物癖者一定要有矯正自己異常行為的堅定決心和信心,不要因為自己的行為難於糾正和易復發而自卑,要加強道德修養,主動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社會交往活動,少接觸易引起性衝動和性挑逗的情境和物品,少看帶有色情內容的文藝作品和影視節目。戀物癖者一般沒有反社會、攻擊、不合作或偏執等嚴重人格異常行為,大多是願意接受治療的。因此,家庭成員、教師和其他人應該耐心疏導和教育有這種行為的人,讓他們學習性科學知識,了解正常的性生理和性心理反應,認識戀物癖行為對社會、對自己心理健康所造成的危害,告訴他如何建立正常的兩性友誼與愛情關係。如果能與一個理解、同情、體貼他的女性建立戀愛關係,這個女性對矯治他的異常性行為會起到重要作用。

對戀物癖者可採用厭惡療法和疏導談話療法進行矯治。疏導談話療法是由心理醫生或在患者心目中有權威的教師、家長或其他人跟患者進行談話,在心理醫生或其他談話者耐心引導下,逐步克服錯誤的性觀念,形成對性問題的正確認識。厭惡療法則是由心理醫生運用各種令人不快或厭惡的刺激作為強化物對患者實施行為矯正。當患者注視女性衣物用品,產生性快感時,即予以電擊(或給予其他厭惡刺激),令其感到痛苦,產生迴避反應。如此反覆多次治療(約1-2),患者注視女性衣物時產生性興奮和快感的次數就越來越少,直至消除。厭惡療法與思想品德教育、行政處罰、個人修養和談話療法等措施相配合,可以對戀物癖收到較好的矯治效果。

精神科病症

精神科疾病是指在各種生物學、心理學以及社會環境因素影響下,大腦功能失調,導致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等精神活動出現不同程度障礙為臨床表現的疾病。精神活動包括:認識活動(由感覺、知覺、注意、記憶和思維等組成)、情感活動及意志活動這些活動過程相互聯繫,緊密協調,維持著精神活動的統一完整。
窺陰癖
戀老人癖
戀獸癖
戀童癖
戀物癖
夢戀症
偏執狂
偏執狀態
品行障礙
適應障礙
嗜睡症
性臣服
性虐待症
性上癮症
性羞澀
異裝癖
易性癖
自戀癖
抽動障礙
性幻想
性羞澀
性變態
失歌症
驚恐障礙
性罪惡感
童年孤獨症
麻痹性痴呆
強迫性障礙
神經性嘔吐
出軌後遺症
反應性精神病
更年期精神病
急性妄想發作
急性應激反應
皮克病性痴呆
童年情緒障礙
軀體形式障礙
老年期抑鬱障礙
偏執性精神障礙
情感性精神障礙
情感性心境障礙
帕金森病性痴呆
創傷後應激障礙
癲癇性精神障礙
恐怖性焦慮障礙
分裂情感性障礙
雙相情感障礙
廣泛性焦慮障礙
亨廷頓病性痴呆
延遲性應激反應
氣功所致精神障礙
感應性妄想性障礙
酒精所致精神障礙
童年社會功能障礙
中毒所致精神障礙
癲癇伴發的精神障礙
阿爾茨海默病性痴呆
言語和語言發育障礙
多發腦梗塞性精神障礙
顱腦損傷伴發精神障礙
非依賴性物質伴發依賴
腦外傷所致精神障礙
腦腫瘤伴發的精神障礙
特殊學習技能發育障礙
硬皮症伴發的精神障礙
圍術期伴發的精神障礙
高血壓病伴發的精神障礙
肝豆狀核變性伴發的精神障礙
呼吸系統疾病伴發的精神障礙
各類貧血伴發的精神障礙
腎臟疾病伴發的精神障礙
其他類精神活性物質依賴
人格解體-現實解體綜合徵
散發性腦炎伴發精神障礙
軀體疾病伴發的精神障礙
糖代謝異常伴發的精神障礙
性功能異常伴發的精神障礙
散發性腦炎伴發的精神障礙
染色體異常伴發的精神障礙
系統性紅斑狼瘡所致精神病
消化系統疾病並存精神障礙
心血管疾病伴發的精神障礙
貝赫切特病伴發的精神障礙
營養代謝疾病伴發的精神障礙
多發性肌炎和皮肌炎伴發的精神障礙
甲狀旁腺功能異常伴發的精神障礙
水、電解質紊亂伴發的精神障礙
甲狀腺功能異常伴發的精神障礙
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精神障礙
克羅伊茨費爾特-雅各布病性痴呆
腦垂體功能異常伴發的精神障礙
腦動脈硬化伴發的精神障礙
腎上腺皮質功能異常伴發的精神障礙
系統性紅斑狼瘡伴發的精神障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