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甫洛夫[行為主義學派先驅]

巴甫洛夫[行為主義學派先驅]
巴甫洛夫[行為主義學派先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伊萬·彼德羅維奇·巴甫洛夫(俄文: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英文:Ivan Petrovich Pavlov,1849年9月26日—1936年2月27日),俄國生理學家、心理學家、醫師、高級神經活動學說的創始人,高級神經活動生理學的奠基人。條件反射理論的建構者,也是傳統心理學領域之外而對心理學發展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1904年榮獲諾貝爾生理學獎,是第一位在生理學領域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基本信息

生平事跡

巴甫洛夫[行為主義學派先驅] 巴甫洛夫[行為主義學派先驅]

1849年9月26日,巴甫洛夫(Pavlov)出生在俄國中部小城梁贊,他的父親是位鄉村牧師,母親是一位牧師的女兒,有時在富人家做女傭以貼補家用。巴甫洛夫是父母5個子女中的長子,自幼養成負責的個性。從國小習勤奮,興趣廣泛。當時,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頒布法令,允許家庭貧困但有天賦的孩子免費上學。由於他父親喜歡看書,家中有許多像赫爾岑,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人的進步著作,在父親的影響下,他一有空就爬到閣樓上,讀父親的藏書。1860年進入梁贊教會中學,1864年畢業後進入梁贊教會神學院,準備將來做傳教士。19世紀60年代,俄國一些偉大的革命民主主義者赫爾岑、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等與社會生活和科學上的反動思想進行著艱苦卓絕的鬥爭。在此期間從皮薩列夫(Dmitri Ivanovitch Pisarev)的文章《動植物世界的進步》中,他知道了達爾文的進化論,並受到當時蘇俄著名生理學家謝切諾夫(Ivan Mikhailovich Sechenov)1863年出版《腦的反射》一書影響,對自然科學發生興趣,逐漸放棄神學,這些革命先驅的思想,深深影響了巴甫洛夫,儘管巴甫洛夫出身於宗教家庭,但他本人既不想像父親一樣一輩子當一個牧師,也不相信上帝的存在。

21歲即1870年他和弟弟一起考入聖彼得堡大學,先入法律系,後轉到物理數學系自然科學專業。謝切諾夫當時正是這裡的生理學教授,而年輕的門捷列夫則是化學教授。巴甫洛夫在大學的前兩年表現平凡,在大學三年級時上了齊昂(Ilya Cyon)教授所開授的生理學,對生理學和實驗產生了濃厚興趣,找到了所要主修的學科從此投入生理學的研究。為了使實驗做的得心應手,他不斷練習用雙手操作,漸漸地相當精細的手術他也能迅速完成,齊昂老師很欣賞他的才學,常常叫他做自己的助手。在齊昂的指導下,1874年,他和同學阿法納西耶夫(Afanasyev)完成了第一篇科學論文《論支配胰腺的神經》,獲得研究金質獎章。

大學期間

大學期間他和弟弟儘管在大學裡學習優異並且年年獲得獎學金,但是生活還是比較清貧,需要給別人做家庭教師才能維持日常生活。為了節省車費他們每天都要步行走很遠的路。巴甫洛夫在大學裡以生物生理課為主修課,學習十分刻苦,巴甫洛夫不懂就問,每次手術都做的又快又好,漸漸的有了名氣。巴甫洛夫四年級時在老師的指導下和另一個同學合作,完成了關於胰腺的神經支配的第一篇科學論文,獲得了學校的金質獎章。

因為在生理學上投入時間太多,大學最後一年,他主動要求留級,1875年,巴甫洛夫獲得了生理學學士學位。再進外科醫學學院攻讀醫學博士學位,以使將來有資格去主持生理學講座。此期間成為了自己老師的助教。1878年,他應俄國著名臨床醫師波特金教授的邀請,到他的醫院主持生理實驗工作,實驗室聽起來好聽,其實就是一間破屋子,它既像看門人的住房,又像一間澡堂,巴甫洛夫卻在這裡工作了十餘年。在這裡,他主要研究血液循環、消化生理、藥理學方面的有關問題。1879年從醫學院畢業並獲四年的獎學金,31歲的他和教育系的女學生謝拉菲瑪(Seraphima Vasilievna)結婚,婚後妻子把他們的生活料理得井然有序,巴甫洛夫不僅能安心工作也能好好地休息。

重點研究

1878年至1890年,巴甫洛夫重點研究血液循環和神經系統作用的問題,當時,神經系統對於許多器官的支配作用和調節作用還沒有被人們清楚地認識。在極為惡劣的工作條件下,巴甫洛夫堅持研究。他發現了胰腺的分泌神經。不久,他又發現了溫血動物的心臟有一種特殊的營養性神經,這種神經只能控制心跳的強弱,而不影響心跳的快慢。科學界人士把這種神經就稱為“巴甫洛夫神經”。巴甫洛夫自此開闢了生理學的一個新分支——神經營養學。1883年寫成“心臟的傳出神經支配”的博士論文。獲得帝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博士學位,講師職務和金質獎章。

做實驗,1913年 做實驗,1913年

1884-1886年期間,赴德國萊比錫大學路德維希研究室進修,繼續研究心臟搏動的影響機制。此時,他提出心臟跳動節奏與加速是由兩種不同的肌肉在進行,而且是由兩種不同的神經在控制。1886年,他自德國歸來後重回大學實驗室,繼續進行狗的“心臟分離手術”。1887年,他逐漸將研究的方向轉向人體的消化系統。從1888年開始,巴甫洛夫對消化生理進行研究。他發明了新的實驗方法,不是用被麻醉的動物做急性實驗(每次實驗完了,動物也就死掉了)而是用健康的動物做慢性實驗,從而能夠長期觀察動物的正常生理過程。他還創造了多種外科手術,把外科手術引向整個消化系統,徹底搞清了神經系統在調節整個消化過程中的主導作用。他還發現分布在胃壁上的第十對腦神經迷走神經與胃液的分泌有關。用同樣的方法分泌胃液,迷走神經切斷,就不再分泌。但如果不假飼,只刺激迷走神經,也能分泌胃液。是什麼東西對迷走神經產生了刺激?原來味覺器官感受到了食物刺激,便會通過神經傳給大腦,通過大腦傳給迷走神經讓胃液分泌。這就是條件反射學說。為此他領取了“諾貝爾獎”的生理學醫學獎。他是第一個享受的這個榮譽的俄國科學家。巴甫洛夫因在消化生理學方面的出色成果而榮獲1904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金,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生理學家。從1903年起,巴甫洛夫連續30多年致力於高級神經活動的研究。通過長時間的研究,他發現了大腦皮層機能的活動規律。巴甫洛夫創立的動物和人類高級神經活動的學說,給唯心主義心理學以致命的打擊,為創立科學的唯物主義心理學奠定了基礎。晚年的巴甫洛夫轉向精神病學的研究,認為人除了第一信號系統(即對外部世界直接影響的反應)外,還有第二信號系統,即引起了人的高級神經活動發生重大變化的語言。巴甫洛夫的第二信號系統學說解釋了人類所特有的思維生理基礎。

十月革命的初期,俄國人民生活極端貧困,但巴甫洛夫並未停止研究。

巴甫洛夫之墓 巴甫洛夫之墓

巴甫洛夫是專心投入學術研究的典型學者,只專心研究,不注意衣食住行生活細節。他結婚時即同他妻子約定,妻子不干涉他的研究,他不負責家庭事務,並向妻子承諾,不飲酒、不打牌、不應酬,每年9月至次年5月,每周工作7天,只有暑假陪妻子到鄉下度假。70歲以後,巴甫洛夫每天仍乘電車上班,有次電車尚未停穩,就從車上跳下來,跌倒在地,路旁一位老婦人驚叫說:“天啊!看這位天才科學家連電車都不會搭!”巴甫洛夫的工作熱忱一直維持到逝世為止,最後他在病中掙紮起床穿衣時,因體力不支倒在床上逝世。

梁贊的巴甫洛夫紀念館 梁贊的巴甫洛夫紀念館

巴甫洛夫逝世後,蘇聯政府在他的故鄉梁贊建造了巴甫洛夫紀念館,並設立紀念碑。

消化道

巴甫洛夫[行為主義學派先驅] 巴甫洛夫[行為主義學派先驅]

巴甫洛夫關於消化道的研究是首先把狗的食道經過手術切斷,把切斷的食道兩端縫在狗脖子的皮膚上,然後讓狗餓上一天以後,把這隻飢餓的狗拉到了實驗室,在狗的面前放一盤鮮肉,狗一見鮮肉,便貪饞地吞了起來,咀嚼了幾下就咽下去了。可是不一會兒,咽下去的肉又掉到了食盤裡,這是因為食道已被切斷,肉根本進不了胃裡,狗依然貪婪地吃著,盤子裡的肉始終是那么多。這隻狗徒勞地吃了四五分鐘後,奇怪的現象出現了,在通向狗胃的一根像皮管里流出了大量的胃液。胃液不斷分泌,是狗的第十對腦神經——迷走神經的衝動引起的。巴甫洛夫對這隻狗的迷走神經也動過手術,已在上面引出一根絲線。現只要他稍微提動一下絲線,就切斷了腦與胃之間的聯繫。結果狗儘管還是在不斷地吞咽鮮肉,但胃液卻停止分泌了。這就是著名的“假飼”實驗,它可以使人們觀察到狗的消化腺的分泌情況。

在他的研究實驗中,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即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發現當狗只要一看見食物,唾液分泌量就增加,在實際吃到食物以前就已經分泌唾液了,他把這種現象叫做“心因性分泌”。同事們為此提出了在當時的心理學界比較通行的“內省法”來研究狗的唾液分泌現象(站在狗的立場思考),但這並沒有真正解決疑問。這種現象同時引起了巴甫洛夫的興趣,開始了他對條件作用的研究。他又給一條狗動了手術,在狗的腮幫子上開個小孔,用一根細細的導管安在它的一個唾液腺上。當狗吃東西流唾液的時候,一部分唾液就通過導管流到了外面。巴甫洛夫通過實驗發現,只要食物落到狗的口中,它就會泌出唾液,如果食物是濕的,分泌的唾液就少些,食物是乾的,分泌的就多些。這種反射活動是狗和其它一切動物生來就有的,巴甫洛夫稱它為非條件反射。但後來的實驗中,他又發現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除了食物刺激口腔會引起狗的唾液分泌以外,其他的刺激,比如光、聲音等的刺激,也能引起狗的唾液分泌。1903年,巴甫洛夫在馬德里的國際醫學年會上宣讀了他的實驗和研究報告,認為條件反射是高等動物和人類對環境作出反應的生理機制,1904年,諾貝爾獎基金會該年度的生理學和醫學獎金,授予了巴甫洛夫,巴甫洛夫是世界生理學家中第一個享有這種榮譽的科學家。

條件反射

巴甫洛夫做了一個相當著名的實驗,他利用狗看到食物或吃東西之前會流口水的現象,在每次餵食前都先發出一些信號(一開始是搖鈴,後來還包括吹口哨、使用節拍器、敲擊音叉、開燈……等等),連續了幾次之後,他試了一次搖鈴但不餵食,發現狗雖然沒有東西可以吃,卻照樣流口水,而在重複訓練之前,狗對於“鈴聲響”是不會有反應的。他從這一點推知,狗經過了連續幾次的經驗後,將“鈴聲響”視作“進食”的信號,因此引發了“進食”會產生的流口水現象。這種現象稱為條件反射,這證明動物的行為是因為受到環境的刺激,將刺激的訊號傳到神經和大腦,神經和大腦作出反應而來的。

條件反射的情境涉及四個事項,兩個屬於刺激,兩個屬於機體的反應。一個是中性刺激,它在條件反射形成之前,並不引起預期的、需要學習的反應。這是條件刺激(CS),在巴甫洛夫的實驗中就是鈴響。第二個刺激是無條件刺激(UCS)。它在條件反射形成之前就能引起預期的反應:條件反射形成之前,出現了肉,即UCS,就引起唾液分泌。對於無條件刺激的唾液分泌反應叫作無條件反應(UCR)。這是在形成任何程度的條件反射之前就會發生的反應。由於條件反射的結果而開始發生的反應叫作條件反應(CR),即沒有肉,只有鈴響的唾液分泌反應。當兩個刺激緊接著(在空間和時間上相近),反覆地出現,就形成條件反射。通常,無條件刺激緊跟著條件刺激出現。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刺激相隨出現數次後,條件刺激就逐漸引起唾液分泌。這時,動物就有了條件反應。

主要貢獻

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羅維奇研究成果 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羅維奇研究成果

巴甫洛夫在學術上的貢獻,主要在於三方面:

1、心臟的神經功能;

2、消化腺的生理機制(獲諾貝爾獎);

3、條件反射研究。

對以後心理學發展影響最大的是由他的條件反射研究所演變成的經典條件作用學習理論。

1、條件反射

條件反射是巴甫洛夫研究狗的消化腺分泌時意外發現的。用開刀手術在狗的腮部唾腺位置連線一導管,引出唾液,並用精密儀器記錄唾液分泌的滴數。實驗時給狗食物,並隨時觀察其唾液分泌情形。在此實驗過程中,巴甫洛夫意外地發現,除食物之外,在食物出現之前的其他刺激(如送食物來的人員或其腳步聲等),也會引起狗的唾液分泌。巴甫洛夫根據謝切諾夫《腦的反射》理論,在 1901 年將狗對食物之外的無關刺激引起的唾液分泌現象,稱之為條件反射。所謂條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是指在某種條件下,非屬食物的中性刺激也與食物刺激同樣引起腦神經反射的現象。從 1901 年起,巴甫洛夫專心從事條件反射實驗研究,直到 1936 年逝世為止,長達 35 年之久。

2、 經典條件性作用

巴甫洛夫發現條件反射現象之後,他原本有意稱條件反射現象為精神反射(psychic reflex),後來改稱為條件反應。他以後的實驗研究,繼續採用與食物無關的各種刺激(如燈光、鈴聲、拍節聲等),實驗觀察狗的唾液分泌,並分別定出四個名稱:

1、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指食物)稱為無條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UCS);

2、食物引起的唾液分泌稱為無條件反應(unconditioned response);

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羅維奇研究成果 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羅維奇研究成果

3、食物之外的刺激稱為條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4.食物之外刺激引起的反應稱為條件反應(conditionedresponse)。

他發現,有些狗對條件反射任務的反應方式和其他狗不一樣,因而他開始對狗進行分類,後來又按同樣的規律將人劃分為4種類型,並和古希臘人提出的人的4種氣質類型對應起來,由此,他又向心理學領域邁進了一步。

中性刺激與無條件刺激在時間上的結合稱為強化,強化的次數越多,條件反射就越鞏固。條件刺激並不限於聽覺刺激。一切來自體內外的有效刺激(包括複合刺激、刺激物之間的關係及時間因素等)只要跟無條件刺激在時間上結合(即強化),都可以成為條件刺激,形成條件反射。一種條件反射鞏固後,再用另一個新刺激與條件反射相結合,還可以形成第二級條件反射。同樣,還可以形成第三級條件反射。在人身上則可以建立多級的條件反射。

當條件刺激不被無條件刺激所強化時,就會出現條件反射的抑制,主要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條件反射建立以後,如果多次只給條件刺激而不用無條件刺激加以強化,結果是條件反射的反應強度將逐漸減弱,最後將完全不出現。例如,對以鈴聲為條件刺激而形成唾液分泌條件反射的狗,只給鈴聲,不用食物強化,多次以後,則鈴聲引起的唾液分泌量將逐漸減少,甚至完全不能引起分泌,出現條件反射的消退。

巴甫洛夫認為,消退是因為原先在皮質中可以產生興奮過程的條件刺激,變成了引起抑制過程的刺激,是興奮向抑制的轉化。這種抑制稱為消退抑制。巴甫洛夫指出,消退抑制是大腦皮質產生主動的抑制過程,而不是條件刺激和相應的反應之間的暫時聯繫已經消失或中斷。因為如果將已消退的條件反射放置一個時期不做實驗,它還可以自然恢復;同樣,如果以後重新強化條件刺激,條件反射就會很快恢復,這說明條件反射的消退不是原先已形成的暫時聯繫的消失,而是暫時聯繫受到抑制。消退發生的速度,一般是,條件反射愈鞏固,消退速度就愈慢;條件反射愈不鞏固,就愈容易消退。

在條件反射開始建立時,除條件刺激本身外,那些與該刺激相似的刺激也或多或少具有條件刺激的效應。例如,用500赫的音調與進食相結合來建立食物分泌條件反射。在實驗的初期階段,許多其他音調同樣可以引起唾液分泌條件反射,只不過它們跟500赫的音調差別越大,所引起的條件反射效應就越小。這種現象稱為條件反射泛化。以後,只對條件刺激(500赫的音調)進行強化,而對近似的刺激不給予強化,這樣泛化反應就逐漸消失。動物只對經常受到強化的刺激(500赫的音調)產生食物分泌條件反射,而對其他近似刺激則產生抑制效應。這種現象稱為條件反射的分化。

巴甫洛夫所做工作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他的研究公布以後不久,一些心理學家,如行為主義學派的創始人華生,開始主張一切行為都以經典性條件反射為基礎。雖然在美國這一極端的看法後來並不普遍,但在俄國以經典性條件反射為基礎的理論在心理學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曾占統治地位。無論如何,人們一致認為,相當一部分的行為,用經典性條件反射的觀點可以作出很好的解釋。

著作

《心臟的傳出神經》 (1883)、

《主要消化腺機能講義》 (1897)、

《消化腺作用》 (1902)、

《動物高級神經活動(行為)客觀研究20年經驗:條件反射》 (1923)、

《大腦兩半球機能講義》 (1927)等。

家庭

巴甫洛夫通過實驗發現了條件反射的原理,這為他贏得了國際聲譽。在他最著名的實驗中,他通過訓練,讓狗聽到鈴鐺的聲音就不由自主地大量分泌唾液。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經在自己親弟弟身上做過類似的實驗。這次實驗的具體細節剛剛被披露,實驗本身以及它悲劇性的進展進一步激化了人們對在動物或自己親屬身上進行科學實驗倫理問題的爭論,反對進行人體克隆實驗的人們也開始以此作為例證。

1903年春季的一天,巴甫洛夫和父母、弟弟一起參加一次午宴。弟弟尼古拉是一個帽子設計師,但當時正失業在家。兄弟倆感情並不好,弟弟對大名鼎鼎的學者哥哥已經由嫉妒演變成赤裸裸的厭惡。午宴上,巴甫洛夫說起他正在進行的研究,說要在狗身上進行唾液分泌的條件反射實驗。當時,他正覺得弟弟喝紅菜湯的“呼嚕”聲無法忍受,所以惡狠狠地把“狗”說成了“髒狗”。還沒等他說完自己的計畫,媽媽打斷了他。

“你和那些混蛋一起研究還不如找你的弟弟和你一起去,你弟弟最饞嘴了,誰的口水也沒有他多。”

“媽媽,我知道自己該怎么工作。”巴甫洛夫回答道。

“但是你的決定會讓你失業的弟弟繼續閒在家裡,而把工作機會讓給那些你甚至根本不認識的髒狗!”

面對夾雜不清的母親,巴甫洛夫只好向父親投去求助的目光。但這個可憐的老實人已經和夫人共同度過了太長的歲月,他的臉上是和往常一樣順從的諂媚微笑。“我覺得這主意挺好,你們兄弟倆正好可以多花點時間在一起,在工作中還可以互相幫助。”

老兩口的好意顯然沒有任何效果,踏入實驗室的大門,兄弟倆就氣呼呼地對視著,助手們都看得出他們之間已經僅剩下憎恨,絲毫沒有一點兄弟的情誼了。尼古拉不想被當作一隻小白鼠,但巴甫洛夫覺得他連一個合格的實驗動物都算不上,連一條狗都不如。

在選一個能讓尼古拉有食慾、流口水的盤子時,他們就吵得不可開交。然後,在討論選什麼食物作為實驗的輔助材料時,他們再一次爭吵起來。尼古拉堅持說除了上好的魚子醬,別的東西不能讓他馬上流口水。巴甫洛夫氣炸了肺,他生氣地說,科學家的研究是為了崇高的理想,不是為了賺錢,他自己都吃不起魚子醬,怎么能拿這么貴重的東西餵“狗”。爭吵了幾天,魚子醬飛出了實驗室,取而代之的是烤麵包片。

實驗開始的頭兩天,巴甫洛夫一次又一次地先搖響鈴鐺,然後給弟弟一盤麵包片。他在實驗日誌中寫道:“我弟弟就像屁股上的膿包一樣讓人討厭,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分泌唾液的反射非常好,是個合適的實驗品。”

但在第三天,意外發生了。巴甫洛夫像往常一樣搖動鈴鐺,但卻沒有拿出麵包片。尼古拉的反應並不是止不住地流口水,而是掄圓了胳膊,打得哥哥鼻血長流,把巴甫洛夫打進了醫院。

母親到醫院看望兒子,但絲毫沒有同情的意思。“你在搞什麼狗屁實驗,搖了鈴鐺但不給尼古拉吃的,”她質問道,“你知道你弟弟肚子餓的時候就像個瘋子一樣。”

巴甫洛夫躺在醫院裡,尼古拉可沒閒著。他流連於聖彼得堡的各個酒吧和咖啡屋,隨便逮著一個人,就跟他說“自己”進行的實驗多么令人驚奇。尼古拉的誇誇其談達到了頂峰,他在接受《聖彼得堡日報》周末版的採訪時,讓自己完全替代了巴甫洛夫在實驗室里的地位。“他只是我的書記員”,他對記者們吹噓道,“我才是整個實驗的指導者,我在仔細地流口水的時候他就知道在一邊傻呵呵地搖鈴鐺。”在病床上讀到這篇報導,巴甫洛夫再也忍受不住了,他不顧還打著石膏的鼻子,重新回到了實驗室。

這次,巴甫洛夫找了一隻公牧羊犬代替自己的弟弟。實驗者和實驗品終於不用再說話,兄弟倆也再沒有說過話,只有一次巴甫洛夫收到一封辱罵自己的電報,他覺得這是弟弟發的。

在獲得諾貝爾獎的致謝辭中,他感謝了上帝、他的助手們,還有那隻牧羊犬,但沒有提及尼古拉。

尼古拉折騰了一陣後,漸漸在人們的視野里消失了。他後來進入聖彼得堡的橡皮廠當會計。那些曾經聽說過他輝煌的過去、並一直到他平庸的晚年還認識他的人,都承認在他身上絲毫找不到曾經扮演過科學史上如此重要角色的印記,當然,在電話鈴聲響起的時候除外。

生活

巴甫洛夫很忙

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羅維奇 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羅維奇

“巴甫洛夫很忙……”,這話不是別人說的,是巴甫洛夫對別人說的。“巴甫洛夫很忙……”是巴甫洛夫在生命的最後一刻說的,當時有人敲門,想進來看看他。

巴甫洛夫將自己關在屋子裡忙什麼呢?忙著寫遺囑、分財產、交代後事嗎?忙著向萬能的主祈禱嗎?忙著過電影一樣回顧一生中那些精彩的瞬間嗎?忙著哀求醫生不惜一切代價用最好的藥嗎?

都不是。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巴甫洛夫一直密切注視著越來越糟糕的身體情況,不斷地向坐在身邊的助手口授生命衰變的感覺,他要為一生至愛的科學事業留下更多的感性材料。對於人們的關心、探望,他只好不近人情地加以拒絕:“巴甫洛夫很忙……巴甫洛夫正在死亡。”來人被拒之門外,只好心情複雜地走了。

巴甫洛夫在生與死的較量瀕臨高潮時所表現出來的勤奮、豁達、超然、鎮靜、無私、無畏,令人深深折服。對一切生命有機體來說,生與死是一對矛盾,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在巴甫洛夫的眼裡,死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生命的升華。一句“巴甫洛夫很忙……巴甫洛夫正在死亡”,不是詩篇,勝似詩篇。

與巴甫洛夫相比,在我們周圍,有多少生命力旺盛的人從早到晚同樣很忙啊,一心一意忙著票子、房子、位子、車子等等,視庸俗為潮流,視利己為高尚。這樣的生命像是被白蟻蛀蝕一空的長堤,只能給歷史的長河帶來諸多意想不到的不幸和災難。

與心理學

與其他心理學家不一樣的是,巴甫洛夫並不願意做一名心理學家,相反,作為一名嚴謹的自然科學家。巴甫洛夫十分反對當時的心理學,反對過分強調“心靈”、“意識”等看不見、摸不著的僅憑主觀臆斷推測而得的東西。他甚至威脅說,如果有誰膽敢在他的實驗室里使用心理學術語,他將毫不留情的開槍將他擊斃。然而,這樣一個如此鄙視心理學的人,卻在心理學研究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雖然那並不是他的初衷! 巴甫洛夫在心理學界的盛名首先是由於他關於條件反射的研究,而這種研究卻始於他的老本行——消化研究。正是狗的消化研究實驗將他推向了心理學研究領域,雖然在這一過程中他的內心也充滿了激烈的鬥爭,但嚴謹的治學態度終於還是使他冒著被同行責難的威脅,將生理學研究引向了當時並不那么光彩的心理學領域,而後來,該項研究的成果——條件反射理論又被行為主義學派所吸收,並成為制約行為主義的最根本原則之一。

巴甫洛夫對心理學界的第二大貢獻在於他對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的劃分,而這同樣始於他對狗的研究。後來他又向心理學領域邁進了一步。

到老年的時候,巴甫洛夫對心理學的態度有了鬆動,他認為:“只要心理學是為了探討人的主觀世界,自然就有理由存在下去”,但這並不表明他願意把自己當作一位心理學家。直到彌留之際,他都念念不忘聲稱自己不是心理學家。但儘管如此,鑒於他對心理學領域的重大貢獻,人們還是違背了他的“遺願”,將他歸入了心理學家的行列,並由於他對行為主義學派的重大影響而視其為行為主義學派的先驅。

個人語錄

決不要陷於驕傲。因為一驕傲,你就會拒絕別人的忠告和友誼的幫助;因為一驕傲,你就會在應該同意的場合固執起來;因為一驕傲,你就會喪失客觀方面的準繩。

要學會做科學的苦工。其次,要謙虛。第三要有熱情。記住,科學需要人的全部生命。

爭論是思想的最好觸媒。

無論什麼時候也不要以為自己已經知道了一切,不管人家對你評價多么高,你總要有勇氣地對自己說:“我是個毫無所知的人”。

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有國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