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貿市場

農貿市場

農貿市場是農副產品生產者與消費者雙方直接進行買賣活動的場所。其作用是:(1) 在農業生產者個人或集體間互通有無、調劑餘缺,為農村居民提供副食品供應;(2) 彌補國營商業不足,滿足城鎮居民的“菜籃子”需求;(3) 縮短上市時間,保持 商品鮮度;(4) 農副產品生產者直接獲取產品信息。農貿市場所售商品價格,是在國家政策法令允許範圍內,由買賣雙方議定。對於民眾生活必需的某些商品,國家實行最高限價。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農貿市場

農貿市場農貿市場
Farmer's market、Open fair、Farm produce fair。

農貿市場是指用於銷售蔬菜、瓜果、水產品、禽蛋、肉類及其製品、糧油及其製品、豆製品、熟食、調味品、土特產等各類農產品和食品的以零售經營為主的固定場所。

也指農村中臨時或定期買賣農副業產品和小手工業產品的市場。到農貿市場去趕集。

自由市場

Free marke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農貿自由市場又稱農貿市場,或自由市場,是指在城鄉設立的可以進行自由買賣農副產品的市場。如今的農貿自由市場是中國80年代改革開放的產物。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在農村和城市恢復了曾被視為“資本主義尾巴”的農貿自由市場。飽受短缺經濟困擾和國營菜店冷落的老百姓,以一種欣喜的心情接受農貿自由市場的到來。 在農貿自由市場上,可以買到新鮮的農副產品,允許顧客自己挑選偏好的農副產品,可以議價;在攤販之間形成了競爭關係,價格可以隨行就市。隨著農貿自由市場在全國的發展,很快就把國營的蔬菜店和副食店擠垮了。

特點

農貿市場具有明顯的經濟屬性,作為城鄉居民“菜籃子”商品供應的主要場所,它也具有社會性和很強的公益性。

就其社會地位而言,農貿市場與其他商業業態的功能相比,社會價值的取向更能體現政府形象,政府通常將其作為“民生工程”、“再就業工程”、“三農問題”等工作的平台,以此促進城市發展,展示城市形象,構建和諧社會。

制約因素

農貿市場農貿市場

農貿市場作為一種傳統的商業業態,存在很多制約其健康穩定發展的因素,有硬體的因素,也有軟體的因素。這些因素無論在大城市發展成熟的市場還是在中小城鎮發展滯後的市場都具有很多共性,主要制約因素如下:

1、市場基礎設施陳舊:很多農貿市場建設年限已久,建築物顯得十分陳舊,場內攤檔位破舊,有的甚至是臨時搭建的台位;市場的水電設施和排污設施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市場經營的需要,它已經成為影響市場形象的關鍵因素。

2、市場業種配置和布局不合理:這因素屬於制約市場發展的硬體因素。很多市場自從建立以來,其業種配置和布局就很少根據市場消費環境變化而進行科學有效的調整,有的市場更是因此顯得經營慘澹。

3、市場收益率低:農貿市場帶有很大部分公益性質,為實現政府所要求的“菜籃子”工程建設,市場建設的資金投入往往是投入大、收入小,致使市場日漸破敗,甚至改造升級後其經濟效益不升反降。農貿市場盈利模式單一,其經營收入以租金收入為主,由於市場租金提升有限,市場經營規模難以擴大,成為其運行利潤低下的主要原因。

4、市場競爭加劇,新型商業業態分走客源:隨著城市的大型超市、購物廣場、連鎖專賣店、生鮮超市、便利店的增加,以及部分農貿市場實行 “農改超”,它們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優質的服務,整潔的環境,齊全的商品吸引著大批經營戶和消費群體,這對傳統農貿市場,特別是購物環境較差的市場造成很大的衝擊。

5、人才制約農貿市場行業的發展:有一流的人才才有一流的經營管理。一直以來,人們認為農貿市場行業是一個“夕陽”行業,對農貿市場的認識是很低層次的行業、環境髒亂差、發展前景有限,導致農貿市場長期以來吸引不了專業的人才。沒有了一流的人才,一方面使市場的經營缺乏戰略性規劃,另一方面使市場管理人員難以正確理解落實公司的發展措施,執行力不夠。

發展趨勢

農貿市場農貿市場

隨著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在經濟發達的地區或城市傳統農貿市場將逐步退出市場舞台。目前,深圳、廣州、上海等地區在城市商業發展規劃中已不再規劃新的農貿市場,而以其他新型業態取而代之,對已有的農貿市場都要求進行升級改造,比如:新型街市、社區服務中心和農改超等等。
在短暫的時間內,農貿市場在城市裡仍將發揮其獨特的作用,而在城鎮、市郊等區域發揮主導作用。從長遠看,農貿市場升級、轉型、甚至退出歷史舞台是不可避免的,過去七、八年國內經濟發達的城市和地區已經在新型農貿市場的構建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嘗試,而這些有益的經驗很值得其他市場借鑑。
縱觀國內農貿市場的歷史演變,總結先進地區品牌市場、創新型市場的做法,農貿市場未來的發展主要表現為:多元化主權主體、複合化混業經營、專業化特色彰顯、連鎖化品牌擴張、綜合化市場服務、電子化交易方式、地區化兼併重組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