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勛

黃仁勛

黃仁勛(譯:黃健生、黃健森),美籍華人,1993 年創辦NVIDIA (全球最大顯示卡晶片廠商之一)。2001年黃仁勛在《財富》“40歲以下最富40人”排名第12位。黃仁勛為人不張揚,國內很少有人知道這位傑出華人的成功之路。其實他的成績已經足夠與王嘉廉和楊致遠等華人IT精英並駕齊驅。同時,他經常被用戶親切地叫作“老黃”。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台北出生

黃仁勛 於1963年2月17在中國台灣省台北市出生,

黃仁勛 黃仁勛

1972年與家人遷往美國,後來被送往美國肯塔基州一間基督教學校就讀,完成課程後遷往俄勒岡州,15歲時參加美國桌球公開賽,在青年組雙打賽事中奪得季軍。

1984年於俄勒岡州立大學取得電機工程學位,其後在史丹福大學取得碩士學位。

黃仁勛曾在AMD(1983年-1985年)及LSI Logic(1985年-1993年)工作,

1993年創立NVIDIA。 黃仁勛是圈子裡有名的工作狂,他曾經解釋自己為何如此狂熱:為了我們的孩子們,讓他們的將來更好一些。

回顧黃仁勛的歷史,總覺得這個答案另有原因——他的童年頗為坎坷。

美國求學

黃仁勛 黃仁勛

黃仁勛是幼童留美。9歲那年和比自己大一歲的哥哥,被父親送到了華盛頓州的舅舅家。據他說,當工程師的父親這樣做,主要是出於教育考慮。

到美國後,舅舅家經濟非常困難,很快把小哥倆送到了肯塔基州的一所鄉村寄宿學校。黃仁勛後來回憶說:這個學校其實更像一所少年教養院,每個孩子都有刀.而同學更是全身刺青。

多年以後,黃仁勛回憶起這段生活時承認,自己也參與了許多淘氣活動,比如爬牆上樹、偷吃東西甚至抽菸。但“這危險的一課”並沒有讓自己變壞,反而學會了堅強和適應環境,他認為這對自己的一生都有好處。

面向全球

幸好這樣的生活只持續了兩年,黃仁勛的父母就來到了美國,他也得以進入正規學校讀書。似乎是中國人的專利,黃仁勛的成績非常優異,並且在桌球上顯示了過人的天賦,讓他幾乎成為職業選手,而他個人的最好成績則是全美雙打第三名。

但黃仁勛說,因為自己“更熱愛技術”,所以在高中聯考後就立即從愛好中抽身出來,進入俄勒岡州立大學的電子專業讀書,這年他16 歲。在大學時他的職業規劃就是宏大的,他立志要成為全球的圖形皇帝。

矽谷之路

黃仁勛 黃仁勛

黃仁勛講中文很有意思,嚴格意義上講他不太會說中文。在別人講的時候,他總是很努力地側耳細聽。然後,他會作出簡單的回答。不過僅僅幾句話之後,他就仿佛泄了氣一般,臉上浮起不好意思的笑容,接著開始講流利的英語。同時很抱歉地說,自己的中文實在是不到家。但當你已經把他當成一個老外的時候,他卻又會講出幾句中文。

如果說語言是一種文化標誌,從這個角度去看黃仁勛可能會了解到,他在本質上更是一個美國人。那么,對於一個1983年大學電子專業畢業的美國青年,他最好的或者說是必然的選擇,顯然是去矽谷。那時候的矽谷,英特爾和AMD還僅僅是眾星璀璨的半導體公司中的兩個小字輩,而微軟也才剛剛把自己的MS-DOS賣給IBM ,遠遠還沒有顯出明星像。而王安的公司則如日中天,為華人青年樹立了一個榜樣。

不過,黃仁勛直到10年後才創辦自己的公司。黃仁勛對他的妻子Lori曾經承諾,自己一定在30歲的時候擁有自己的公司。

黃仁勛 黃仁勛

黃仁勛矽谷之路的第一步,是加盟AMD公司並成為一名晶片設計師,這為他後來創辦NVIDIA打下了最初的技術基礎。兩年之後,他跳槽到LSI Logic。這也是一家晶片公司,但主打業務並不是CPU,而比較傾向於晶片的圖形處理。不過在當時無論是CPU還是圖形晶片,都沒有出現如今天這樣一兩家企業壟斷市場的局面,而是群雄逐鹿的格局。與格局相對明朗的行業相比,在這類創業型的公司里,更容易學會如何把握機會,也更容易嘗到何為失敗。

在LSI Logic的另一件事情對黃仁勛也很有意義,他在設計部門呆了兩年後就要求調到銷售部門,並最終成為集成晶片(類似於今天的SOC,即一塊晶片上集成多重功能)部門的總經理。

對於這一轉變,黃仁勛說:“從工程部轉到銷售部,這是我曾經作出的最佳職業選擇,我逐漸學會了產品的設計開發如何與市場結合。因為我意識到,消費者並不關心你從哪家商學院畢業,他們只關心一件事,你的產品對他有什麼好處。”

新聞資料

NVIDIA公司的創始人黃仁勛先生是一位極具個性的科技大佬,每年的台北電腦展他都會拿出一些有趣的東西。在COMPUTEX 2013開幕的第一天,黃仁勛先生接受了亞太媒體的群訪。基於雲端的虛擬化技術以及多屏遊戲分享是他這次內容介紹的重點。

職業道路

1992 年底,兩位曾經在SUN工作過的技術人員克里斯和普雷艾姆把黃仁勛拉進NVIDIA的創業團隊。因為既有技術背景又懂銷售和管理,黃仁勛被推舉擔任總裁兼CEO,這兩個職務他一直擔任至今。而他上班的第一天則是1993年的2月17日,是他30歲的生日,也正好兌現了他對妻子的承諾。

一個有趣的插曲是,黃仁勛在創辦公司時曾經給一位Bay Area公司的分析師打電話,想聽聽對自己準備在圖形晶片領域創業的建議。這位叫喬恩的分析師後來回憶說:“當時黃仁勛還專門打電話,諮詢關於圖形晶片市場與未來的走勢,我告訴他,這個市場還沒起步且已經亂成一團了,現在已經有將近30家公司,你最好別幹這個。”

黃仁勛 黃仁勛

NVIDIA的第一次選擇,恰好反映了幾位創業者以往的技術經歷所給予他們的影響——喜歡另闢蹊徑。他們選擇了當時並不被人看好的正方形成像技術;重視晶片的多功能性,因此選擇了集成遊戲手柄、音效卡等多重功能的思路。

但這款名為NV1的產品並不成功,而且花光了NVIDIA籌措來的第一筆投資,黃仁勛只得勸非核心的員工離職,並許諾將來公司情況好轉了,再聘他們回來。公司的規模也從100多人,一下子變成30多人。

在危難時刻,挽救黃仁勛的是世嘉公司的700萬美元訂金,這家日本遊戲機公司看好NVIDIA晶片對於遊戲的良好集成,請他們開發土星遊戲機的顯示晶片。不幸的是,由於繼續固執於正方形技術,NV2晶片還沒有開發完成就被世嘉放棄。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這700萬美元幫助NVIDIA撐到了Win95時代的到來。

Win95 時代的第一個驕子並不是黃仁勛,而是開發大名鼎鼎Voodoo顯示卡的3DFX公司。但隨著電腦圖形化時代的到來,顯示晶片成為PC系統中被注目的焦點,市場需求空前強烈。而在這個時間點上,諸多的圖形卡公司卻對微軟的D3D API接口不以為然,堅持各自開發自己的接口。

黃仁勛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他果斷地決定全面支持微軟的接口。與此同時,他提出了和摩爾定律並稱的顯示卡晶片領域的“黃氏定律”,即顯示卡晶片每6個月性能提升一倍。

找對了方向的黃仁勛,在沉默了近3年之後推出了NV3,即Riva 128,並大膽採用當時仍處於試驗階段的AGP概念。而不久後的Riva 128zx,則是國人都非常熟悉的“小影霸”。並且,報據黃氏定律,他在1998年秋和1999年2月分別推出了TNT和TNT2,從此一舉占據了顯示卡晶片市場的主流位置,把所有的競爭對手都擠到邊緣領域。同樣在6個月後,1999年底,黃仁勛又出人意料地推出全新架構的顯示晶片。即GeForce256,率先將顯示晶片業帶入GPU時代。

黃仁勛 黃仁勛

從推出GPU 概念開始,在此期間雖然經過若干次起伏,但時至今日,黃仁勛仍一直扮演顯示卡晶片的領跑者角色並從未掉隊。

說到這其中的感受,他又對記者引用了自己打桌球的心得:“你要分析對手,還要分析自己。同時,每一天的遊戲規則都不一樣,你還要分析你目前這個位置的優缺點是什麼,你競爭對手的缺點是什麼,你要保護增強你的優勢,攻擊對方的弱點。”

很久以來,人們都預測CPU 的發展會取代GPU 這一專用的圖形硬體,就如同許多被CPU 取代的專用功能--從硬體漢卡到硬體音效卡。

那么,NVIDIA 會從一家圖形晶片公司變成CPU 公司嗎?

對於這一問題,他並沒有否認這種猜想,只是含蓄地說:“一個公司很重要的特點就是要應對市場上一些變化來調整自己。英特爾一開始只是生產存儲器的公司。NVIDIA 現在的產品是GPU,將來完全有可能根據客戶的需要來調整自己的產品。”

年少有為

1983年,黃仁勛20歲,還在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工程實驗室做普通工程師的他就“大言不慚”地對第一位女朋友Lori許諾,自己會在30歲的時候擁有一家自己的公司。不久之後,Lori成了他的妻子。而黃仁勛在自己30歲生日之前的一個多月,與兩位志同道合的工程師一起成立了英偉達(NVIDIA),為了兌現自己的諾言,他還有意將第一天上班的日子定在了生日那天。

黃仁勛 黃仁勛

1999年,英偉達推出了全球第一個圖形處理器(GPU);此後,GPU成為計算機中獨立於CPU(中央處理器)的另一個重要的計算單元。第二年,在公司推出第二代GPU的時候,黃仁勛又大膽地提出了自己的“黃氏定律”:英偉達的核心戰略就是產品每6個月升級一次,功能翻一番。而在當時業界已經有了另一個更著名的定律,那就是由英特爾公司創始人摩爾創立的“摩爾定律”:晶片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每隔18個月增加一倍,性能提升一倍。與“摩爾定律”相比,“黃氏定律”的技術更新速度快了2倍。

他的“大嘴”又一次得到了驗證:此後,英偉達持續不斷地推出更高性能的GPU,逐漸擊敗了眾多競爭對手,成為視覺計算領域的NO.1,而黃仁勛也成了矽谷最年輕的億萬富翁。

如今,英偉達已經成長為一家34億美元營收、73億美元市值的“大”公司,而黃仁勛說起話來仍然是口無遮攔,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他絲毫不講究大公司所謂的公關策略,也不怕由此激怒比自己強大很多倍的競爭對手。2007年4月的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上,英特爾公司副總裁基辛格宣布英特爾即將推出CPU與GPU相融合的Larrabee架構,並宣稱顯示卡將在兩三年內消失。聽到這個訊息之後,黃仁勛嗤之以鼻,並在不久之後的英偉達分析師大會上發表長時間的演講,將英特爾的這個計畫“定義”為笑話。“即使英特爾能夠在2010年將圖形計算能力提高10倍,仍然無法與目前英偉達的產品相匹敵。”他對自己的領域始終充滿信心。

人物生活

黃仁勛 黃仁勛

小時候,他的桌球打得相當不錯。13歲的時候,他第一次參加美國桌球錦標賽,結果輸得一塌糊塗。回去之後他不停地反思,發現自己輸在不專註上面:剛到拉斯維加斯的他被城市的美景所吸引,在比賽前一天晚上仍然在商業街上閒逛。此後,他開始以專注的態度對待桌球,結果在兩年後獲得了美國桌球公開賽的雙打第三名。

創業之後的他對於工作也是非常的專注。在他看來,工作(Work)是一個不正確的詞。他每天早上6點15分起床,鍛鍊一個小時之後開始吃早飯,然後去上班,一直工作到晚上才回到家裡。陪家人吃完晚飯之後,他會接著工作,直到累得不行了才去睡覺。他很少打高爾夫,也很少跟朋友出去玩,下班後基本上都待在家裡,仍然在“玩”。在他的兩個孩子上大學之前,他的家到了晚上會是這樣的場景:4個人每個人抱著一台筆記本電腦做自己的工作,雖然都在家裡,有事通過電子郵件來溝通。他也一直非常“享受”這種生活狀態,“我每天就做四件事情:工作、思考、幫助別人、創造新的東西”。

10年之後,他希望英偉達走向何方?“我希望我們的員工能夠像孩子一樣去看待這個世界,這樣十年後我們還是能夠像現在這么有創新,有創意。”

盤點美國知名企業家

提姆·奧萊理
約翰·皮爾蓬·摩根
大衛·葛芬
里歐·梅拉梅德
肯尼士·阿諾德
毛昭寰
傑西·李佛摩
羅蘭·馬克
文達德
麥晉桁
鮑伯·帕森斯
梅長錡
喬治·芒羅
史蒂夫·巴爾默
陳庭丈
阿蘭·庫珀
亞提·莫雷諾
高登·摩爾
查爾斯·古德伊爾
孟懷縈
約翰·柏格
安吉·穆洛茲
瑪麗·蓋茨
蒂夫·福塞特
格倫·盧瑟·馬丁
史蒂芬·凱斯
亨利·路思義
傑弗里·皮特森
提姆·庫克
拉里·H·米勒
徐詠芫
貝蒂·查爾斯·福布斯
常瑞華
山繆·亨利·卡瑞斯
陸宏亮
李錄
拉里·奧古斯丁
穆罕默德·埃里安
卡文·克萊
埃茲拉·康乃爾
唐納德·川普
史提芬·艾倫·永利
愛德華·雅各布森
約翰·霍普金斯
湯米·席爾菲格
湯姆·希克斯
費尼爾司·泰勒·巴納姆
阿莫德·哈默
奧花·雲費
傑克·威爾許
托馬斯·J·沃森
瑪德琳·李·潘恩·鄧納姆
德威特·華萊士
黃桑希蘭
詹姆斯·哈羅德·杜立德
喬治·威斯汀豪斯
泰德·透納
胡安·特里普
麥克·哈靈頓
瑪莎·史都華
邁克·大衛·丁曼
狄伊·哈克
喬治·史坦布瑞納
羅伯特·艾倫·斯坦福
山姆·史匹格
威廉·克萊頓
赫伯特·亨利·道
塞繆爾·斯萊特
雅各布·希夫
肯尼思·布賴恩·埃德蒙
哈蘭德·桑德斯
鮑伯·古喬內
里洛易·格魯門
史蒂夫·傑克遜
威爾伯·羅斯
艾琳·羅森費爾德
老詹姆斯·羅斯福
亨利·羅傑斯
李·艾科卡
白賴仁·基沙
詹姆士·雷迪
小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
史丹利·隆堡
柯蒂斯·詹姆斯·傑克遜
凱特·蕭邦
嘉貝麗·吉佛斯
威廉·佩利
阿爾夫·蘭登
潘妮·普利茨克
查爾斯·道
李摩西
莫尼卡·萊文斯基
王恆
約翰·李利
雷·克羅克
卡莉·費奧麗娜
張濟民
桑福德·華萊士
陳偉良
勞倫斯·貝爾
楊依寧
西恩·帕克
約翰·諾斯洛普
斯蒂夫·沃茲尼亞克
喬治·埃勒里·海耳
大衛·沙諾夫
威廉·愛德華·波音
塞繆爾·柯爾特
納爾遜·洛克菲勒
約翰·沃納梅克
安迪·魯賓
麥可·戴爾
亞歷山大·黑格
詹姆斯·西蒙斯
迪克·切尼
里德·哈斯廷斯
加布·紐維爾
丹尼斯·蒂托
諾蘭·布希內爾
裴熙亮
尼克·貝爾格
林敏俐
彼得·諾頓
喬治·伊士曼
雷倩
彭博[彭博社創始人]
史蒂夫·賈伯斯
謝爾蓋·布林
吉姆·坎塔盧波
威廉·休利特
霍華德·舒爾茨
霍華德·斯金格
拉里·桑格
約翰·保爾森
彭日成
陳士駿
威廉·伯恩巴克
拉里·佩奇
馬克·扎克伯格
莊思浩
馬丁·庫珀
凱文·米特尼克
菲利普·費雪
亞歷山大·貝爾
威廉·江恩
彼得·林奇
雅詩·蘭黛
山姆·沃爾頓
埃里克·施密特
安德魯·卡耐基
吉米·威爾斯
大衛·斯特恩
喬治·索羅斯
艾爾弗雷德·P·斯隆
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
查理·芒格
威廉·赫斯特
黃仁勛
休·海夫納
安迪·葛洛夫
班傑明·格雷厄姆
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
沃倫·巴菲特
高民環
謝爾登·阿德爾森
吉姆·羅傑斯
楊致遠
魯迪·朱利安尼
比爾·蓋茨
亨利·福特
保羅·艾倫

美國百人會名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