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南音拍板,由五塊板組成。用荔木製作,板長約26厘米。中間三塊板平整,外側兩塊板稍長稍厚,一面平整,一面削成半圓形。上端用繩穿系在一起,繩端有彩穗為飾。演奏時,雙手持拍板,三塊握在左手,兩塊握在右手,互相撞擊發音。
南音拍板形制和演奏方法,均保留著古代拍板之遺制,與成都五代前蜀王建墓樂舞浮雕中的擊拍板圖象相同(《中國音樂史圖鑑》Ⅲ—58)。
南音拍板,由五塊板組成。用荔木製作,板長約26厘米。中間三塊板平整,外側兩塊板稍長稍厚,一面平整,一面削成半圓形。上端用繩穿系在一起,繩端有彩穗為飾。
演奏時,雙手持拍板,三塊握在左手,兩塊握在右手,互相撞擊發音。
南音拍板形制和演奏方法,均保留著古代拍板之遺制,與成都五代前蜀王建墓樂舞浮雕中的擊拍板圖象相同(《中國音樂史圖鑑》Ⅲ—58)。
拍板含有多重意思,常用的有打拍子自己唱。自己拍板:比喻主事的人作出某種決定。打擊樂器。拍板,中國碰奏體鳴樂器。拍板簡稱“板”,古時多用檀木製作,又名“檀...
詞語概念 樂器南音也稱“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古音樂。兩漢、晉、唐、兩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樂文化帶入以泉州為中心的閩南地區,並與當地民間音樂融...
歷史淵源 藝術特色 代表作品 傳承意義 發展南音,發源於福建泉州,用泉州閩南語演唱,又稱“南曲”、“南管”、“南樂”、“弦管”、“郎君樂”、“郎君唱”等,各地名稱不一。素有中國音南音樂“活化石”之...
歷史 發展 特點 現狀 作用福建南音:又稱“南曲”,“南樂”、“南管”、“弦管”,被稱為音樂文化的“活化石”,唐代琵琶普遍用撥子,且是橫抱姿勢,福建南音至今保持這一遺制。南音中所用...
簡介紫檀拍板,清,板六片,每板均長40.5cm 上寬8cm 下寬8.4cm 故宮博物院藏 清宮舊藏,用於宮廷丹陛大樂。拍板在隋唐燕樂中已使用。五代王建墓伎樂...
泉州南音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漢族古樂。起源於唐,形成於宋,主要流行於閩南及台灣、南洋群島華僑居住地區。 泉州南音:又稱“南曲”,“南樂”、“南管”、“弦管...
歷史 傳承 特點 文化地水南音,即廣東南音,是流行於珠江三角洲一帶的說唱曲種。常用的伴奏樂器有箏、簫、椰胡、秦琴、洋琴與拍板等,而伴奏樂器的數量通常不多於五件。伴奏樂手多為失明人。
南音說唱是用廣州方言演唱的說唱形式,也是粵劇、粵曲常用曲牌,有說它是在木魚、龍舟的基礎上吸收揚州彈詞(吳聲)等曲種的曲調發展而成的,為了與廣東以外的吳聲...
歷史淵源 藝術特色 傳承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