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文
孔子有言:「觚不觚?觚哉!觚哉!」蓋傷觚之不復舊觚也。所謂削方為圓,斫朴為凋者,茲之謂矣。又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有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其作春秋脫左驂而賻,蓋皆寓微旨焉。余自舞象而小識人事,逾冠登朝,數躓數起,以至歸田,今垂六十矣。高岸為谷,江河下趨。觚之不為觚,幾何可辯識?閒居無事,偶臆其事而書之。大而朝典,細而鄉俗,以至一器一物之微,無不可慨嘆。若其今是昔非,不觚而觚者,百固不能二三也。既成,而目之曰觚不觚錄。國朝邊帥,無加宮保以上者,其官至左都督而止。或斬級功多則加錄賜蔭;又多則封流伯;又多則於流伯加歲祿;其又多則許世襲,或至伯而後加宮保。嘉靖中,閣臣不諳典故,始以太子太保加大同總兵梁震,繼以太保加大同總兵罔尚文,而錦衣緹帥,亦薦加少保以致太保矣。夫總兵一兜鍪將也,緹帥三衙杖士也。而冒燮理陰陽之寄,不亦重辱哉。是可厘而正也。
隆慶即位,恩詔文職五品以上以禮致仕者,進階一級。於是致仕尚書左右都御史,皆腰玉。侍郎至按察使,皆腰犀。僉御史至知府知腰花金。而僉事郎中府同知皆腰金戴褐。蓋事稍稍聞於內。一時八座諸公尤不平,謂我輩未滿九載尚不得王,而彼坐不稱而退者,乃玉耶。於是言官申明其事,謂尚書未滿初考進一階,止當曰資政大夫。滿考授資政者,止當曰資德大夫。授資德者,方可曰榮祿大夫,得換服色。以下皆彷此。因通行天下裁正,而腰玉與犀金之徒如故也。余竊不敢以為然。以為階者,所稱大夫也。級者品級也。必隔品而謂之級。若只在本階,則所謂升一級與升俸一級者,當何處也。且考之祖宗恩典皆然。間與故相華亭公及三公即草是詔者,答曰公言是也。當時實以為國家曠盪之恩,第所謂被彈劾考察致仕者不當援耳。自後新鄭草赦詔,第雲進本一階,則林下之臣被恩者無幾。而諸公之自相貴者,復自若也,一南兵部署員外主事以考察去者,一知州被革者,忽兩進其階曰朝列大夫。一府同知後恩詔半歲而考察去者,亦署曰朝列大夫。金紫塞途,見者扼腕而無如之何。所謂知州者,以進階高會,其乃弟亦大僚也。忽筦然曰:「恨世宗不數赦,而吾兄且腰玉也」。又聞舊一輸粟指揮使凡四睹恩詔,輒刻一牙章,最後曰特進光祿大夫柱國,此二事可為進階者助捧腹。
又國家於大計京察尤重,其責貪官尤深。故每遇恩詔,於冠帶閒住致仕為民復官冠帶者,必曰不系朝覲考察。而壬午詔草,當事者,矯前人之刻而收人心,遂除此語。而橐金如山,草芥人命者,擁冠蓋揚揚閭裡間矣。
南京六部都察院之長,嘉靖以前,有乞休及起用而辭者,往往奉旨不允,而稱卿以留之。惟下吏部議覆,不得不斥姓名為去留耳。嘉靖之末,迨於近世,惟林尚書雲同一次稱卿,且有褒語為異恩。其他則吳萬二公,皆故大宗伯。吳又位少保為三孤,而皆下之吏部直斥姓名,反以為故事,殊不知其非故事也。
成化以前,諸邊掛印總兵,雖都督僉事,未有不稱卿者。正德以前,侯伯為總兵,亦未有不稱卿者。近年則以李寧遠之開邑,封戚將軍之位三孤,直斥姓名,重者僅稱爾,恐亦非故事也。
嘉靖遺詔恤錄言事,得罪諸臣,雖彷改元詔旨,最為收拾人心機括。惜乎吏部奉行之臣未諳典故,倉卒奏請,不能無舛。如熊太宰浹之加少保,少保三孤也,非部所宜定議也,此一舛也。得罪之臣,當酌其事理之切,直心之赤誠與否而後劑之。今但以得禍輕重為主,致郭豐城之恤反優於楊富平,此二舛也。翰林春坊,自有本等階職可贈,今擬贊善修撰皆為光祿少卿,是外之也,此三舛也。都給事御史,止贈通忝大理丞,其有遺誤而撫按題請者超二級。大常少卿致仕官,亦如之,此四舛也。自後言官所舉,尤為掛漏,如石文介瑤,本以少保致仕而稱太子太保。彭襄毅澤,本以致仕加少保,而亦稱太子太保,以故復贈少保。林貞肅俊以致仕加太子太保,而止稱刑部尚書,以故復贈太子少保。今獨林公改正而已。楊文忠一品十二年滿加太傅,固辭而止。又與蔣文定俱封伯,亦固辭而止。楊不當僅加太保,蔣不當僅加少師,此則執政之誤也。閣臣兼掌部院,非舊規也。焦泌陽掌吏部不過數日,李餘姚亦不數過日而已。嚴常熟以候郭安陽得兩月矣。嚴分宜徐華亭之掌禮部,亦以候代,故張永嘉之掌都察院,未嘗不推代也。惟高新鄭托掌吏部,起而入與閣務赴內江亦遂兼掌都察院,而局體大壞矣。高以吏部為鳳池,至進首輔亦不忍捨出而斥涉入。而報允真足寒心,雖勉起故吏部楊蒲坂以塞人口,不還其置之兵部,亦可怪也,此袒荊之大變也。
作者
王世貞(1526年-1590年)字元美,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漢族,太倉(今江蘇太倉)人,明代文學家、史學家。“後七子”領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卒贈太子少保。好為古詩文,始於李攀龍主文盟,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明代筆記目錄(一)
明代筆記包括小說故事類的筆記、歷史瑣聞類的筆記、考據辨證類的筆記等多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