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坡異纂》

《高坡異纂》是明代筆記小說,作者是楊儀。

基本信息

選文

周顛仙不知其名,自言建昌人,年十四。忽患心疾,突入南昌府。長身奇貌,持瓢乞食市中。每新官至,必進謁曰:告太平。人習知之,不甚異也。高皇帝定南昌,顛仙謁於道旁,左右扶之去。帝歸建業,顛仙亦來,隱語嫚詞,為帝所厭。又自言入火不熱,入水不溺。上命以巨缸覆之,束壚炬五尺,圍緣缸舉火,蘆盡不死。益至一束半,又不死。益至二束半,火滅發缸視之,煙在缸底,若張綿狀,顛仙端坐凜然。若在冰雪中終不能傷。嘗以手畫地成圈,日破一桶,成一桶,乃令寄食蔣山寺中。月余,主僧奏顛仙與沙彌爭食,因不食半月矣。帝親往察之,顛仙廣步來迎,殊無飢色。帝具饌於翠微亭,召賜同燕。將還,密詔主僧絕其飲食。積二十三日,帝又往賜之食,則復食。未幾,將西征陳友諒,問之。顛仙仰面上視,良久,正色搖手曰:“天命不在,友諒可征也。”已而舉杖導帝馬前,奮迅疾行,為壯士揮戈之勢,以示必勝。因令從征,師抵小孤山,見江豚戲水中,忽出謬說,言水怪見損人多。帝惡之,命將士引去,棄湖口水中,不能溺。明日復從諸卒至,求食於帝。食既,整裝而行,自是不復來見矣。更數年,顛仙遣天池寺赤腳僧至京師求見帝,帝以詩二首寄之。又四年帝偶不豫,赤腳僧復至,言天眼尊者及顛仙從廬山竹林寺遣送藥來。帝強起視藥,一曰溫良藥兩片,一曰溫良石一塊。令置金盒中,揩背上。帝如法並服之,其夜疾良愈。赤腳僧復言,前上寄詩。二神俱有和篇,書山中石上。帝命錄二詩呈覽(天眼尊者詩曰:聖主祥瑞合天基,如影隨形總是痴。奉天門下洪福大,生靈有難不肯□。非非想處方出定,金輪即位四海居。明君有道乾坤廣,等閒一智聲如雷。周顛仙詩曰:初見聖主廣天基,一時風來一時痴。逐片俱來箍一統,浩大乾坤正此時。人君自此安邦定,齊天洪福謝恩馳。我王感得龍顏喜,大興佛法當此時)。帝大喜,御製賜赤腳僧詩曰:“跣足慇懃事有秋,空苦顛際孰為儔。愆銷累世冤魂斷,幻脫富時業海愁。方廣昔聞仙委跡,天池今見佛來由。神憐黔首增吾壽,丹餌來臨久疾瘳。”御製周顛仙人傳,刻石匡廬白鹿異仙台。是歲洪武二十六年癸酉九月也。赤腳僧,湖口人,姓沈氏,幼名住得,法名覺顯。早孤出家,洪武初居蓮花寺。跣足不食五味。雲遊各寺,後入廬山天池寺修道。

張三豐,遼東懿州人,張仲安第五子也。有仙術,所言時事,悉徵驗,由是人多崇信之。元末居寶雞金台觀,忽留頌而逝。土民楊軏山買棺斂之,臨窆,覺棺中層動有聲,發視之,乃復生。以小鼓一腔,留其家。去入秦游蜀,登武當山。時至襄鄧間,洪武二十四年,詔求之,不得。永樂中,上遣禮科都給事中胡濙、道錄任一愚、岷州指揮楊永吉,遍詣天下名山訪之。又敕正一道士孫碧雲,建宮武當候之,終不遇。天順三年,誥贈為通微顯化真人。天順末,或隱或見,有親■問以大道者,專以仁義勸人。事皆先見,叩之回響。後往來鶴鳴山中,將半載,竟失所在。常至甘州張指揮家,遣一中袖,及葫蘆。天順間,鎮守甘肅總兵官王敬患中滿疾。諸醫不能療,以中袖火煅服之愈。成化初,定西侯蔣琬為總兵官。宴守臣於幕下,集伶人搬演三度城南雜劇。時座客有談及三豐者,因出葫蘆傳玩之。忽自震碎所留楊氏小鼓,雖戛大鏞,不能混其聲,後亦亡去。嘗游揚州瓊花觀,有題瓊花詩曰:“璚枝玉樹屬仙家,未識人間有此花。清氣不沾凡雨露,高標猶帶古煙霞。歷年既久何曾老,舉世無雙莫漫夸。便欲載回天上去,擬從博望借仙槎。”語意清曠,若自況也。

余書三豐事,乃是懿州志中舊傳。因其詞近鄙拙,稍為刪潤入錄。初疑邋遢張別是一人,子業又持靈濟宮道士所藏刻本文皇御書示予。但稱玄玄子,而不稱三豐先生。其時有張舉人維,乃尚質之弟也。自海南內徙當塗,其人酷慕神仙,亦云,不能知,故不敢入並邋遢張亦不復別出。近讀《玉堂漫筆》載其說,晉蜀荊湘,皆文裕公,宦遊之地,所知必真,續錄於左。其中但曰:天師之後,與懿志不合,豈仲安即其苗裔耶?存疑可也。

《玉堂漫筆》雲,相傳永樂初,遣胡忠安公巡行天下,以訪邋遢張仙人。即張三豐,名通,號玄玄子。天師之後,寓居鳳翔寶雞縣之金台觀修煉。洪武壬申,常應蜀獻王之召,辭還山,金時人也。都太僕玄敬嘗為予言,蘇城人家有三豐手筆,蓋與太保劉秉中,冷協律起敬,同學於沙門海雲者。南陽張朝用嘗記三豐遺蹟雲,三豐陝西寶雞人,元時於鹿邑之太清宮學道,與朝用高祖毅相識,往來其家為親密。亦愛朝用之父叔廉,元末兵亂,叔廉避地寶雞。洪武中,三豐亦來寶雞,與西關李道士白雲先生交契相厚。朝用時方年十三,三豐見之,問曰:“汝誰家子?”答曰:“吾父杜城張叔廉也,兵亂徙家於此。”三豐曰:“我張玄玄也,昔祏城時多擾汝家名毅者為誰?”答曰:“吾高祖也。”三豐曰:“吾曾見其始生時,童子其勉力讀書。後當官至三品。”越月,朝用與李白雲送之北去。見其行足不履地雲,朝用官詹事府,主簿。忠安公以其常識三豐。薦之為均州知州。與同往尋訪,竟無所遇而還。十五年,文皇再遣寶雞。醫官蘇欽等,齋香書遍訪名山求之。又遣龍虎山道土奉書云:皇帝致書真仙張三豐足下,朕久仰真仙,渴思親承儀范,嘗遣使致香奉書,遍詣名山虔請。真仙道德崇高,超乎萬有,體合自然,神妙莫測。朕才質疏庸,德行菲薄,而至誠願見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龍虎山道士,謹至香奉書虔請,拱候雲車夙駕,惠然降臨。以副朕拳拳仰慕之懷。敬奉書,或雲,此舉實托之以別有所為。忠安固別有密敕雲,又淮安王宗道,字景雲,學仙,嘗與三豐往來游從。永樂三年,國子助教王達善以宗道識三豐薦。文皇召見文華殿,賜金冠鶴氅。奉書香遍訪於天下名山,越十年足跡滿天下,竟無所遇,而還復命。

冷謙,字啟敬,湖湘人。國初為協律郎,郊廟樂章,多所撰定。謙有故人貧不能自存,知謙得異術,求濟于謙。謙曰:“汝命薄,吾指汝一所,有贏金二錠,可以資助。但勿過取,不聽吾戒,吾與汝皆不利也。”乃於壁間,畫一門,一鶴守之。令其人敲門,門忽自開。入其室,金玉爛然盈目,其人恣取以出,而不覺遺其引。他日內庫失金,守藏吏獲引以聞。執其人訊之,詞及謙,因並逮謙。謙將至城門,謂逮者曰:“吾死矣,安得少水以救吾渴。”守門者以瓶汲水與之,謙遽以足插入瓶中,其身漸隱。守者懼罪遂攜瓶至御前,上問之,輒於瓶中奏對。上曰:“汝出見朕,朕不殺汝。”謙自言臣有罪,不敢出。上怒碎其瓶片片皆應,終不知所在(與左慈事總相類)。上按籍錄庫中金,果餘二錠。張三豐嘗跋謙畫蓬萊仙弈圖,有所謂畫鶴之誣者,即此事也。並錄其辭曰:蓬萊仙弈圖者,龍陽子湖湘冷君所作。君武陵人,名啟敬,龍陽其號也。中統初與刑台劉秉忠仲晦從沙門海雲,書無不讀,尤遂於易。及邵氏經世天文地理律歷,以至眾技多通之。至元中,秉忠恭預中書省事,君乃棄釋從儒游�川與故宋司戶參軍趙孟頫於昂,於四明史衛王彌遠府,睹唐李思訓將軍畫頃然發之胸臆,遂效之不月余,其山水人物窠石等,無異將軍。具筆法傅彩尤加纖細,人品幻出,由此以丹青鳴。當時隸淮陽,遇異人授中黃大丹,出示平叔悟真之旨,穎然而悟,如已作至至正間,則百數歲矣。其綠髮童顏,如方壯不惑之年。時值紅巾之暴,君避地金陵,日以濟人利物,方藥如神。天朝維新,君有畫鶴之誣,隱壁仙逝,則君之墨本絕跡矣。此卷乃至元六年五月五日為余作也,吾珍藏之。吾將訪冷君於十洲三島,恐後人不知冷君胸中丘壑三昧之妙,不識其奇仙異筆混之凡流,故識此。特奉遺元老太師淇國丘公,覽此卷則神清氣爽,飄然意在蓬瀛之中。幸珍襲之,且以為後會雲,時永樂壬辰孟春三日,三豐遁老書。

明代筆記目錄(一)

明代筆記包括小說故事類的筆記、歷史瑣聞類的筆記、考據辨證類的筆記等多種。
《玉笑零音》
《春雨逸響》
《泉南雜誌》
《朱良叔猶及編》
《三餘贅筆》
《續婆羅館清言》
《婆羅館清言》
《見聞雜記》
《碧里雜存》
《珍珠船》
《江上雜疏》
《皇明紀略》
《淞故述》
《夷俗記》
《濟南紀政》
《雲間據目抄》
《願豐堂漫書》
《病榻寤言》
《長水日抄》
《耄餘雜識》
《召對錄》
《窺天外乘》
《野記》
《二酉委譚摘錄》
《奇聞類記》
《病榻遺言》
《嘉靖東南平倭通錄》
《皇明典故紀聞》
《方洲雜言》
《金台紀聞》
《都公譚纂》
《同異錄》
《機警》
《君子堂日詢手鏡》
《制府雜錄》
《西征日錄》
《賢識錄》
《沂陽日記》
《風月堂雜識》
《天潢玉牒》
《談輅》
《平濠錄》
《燕對錄》
《北窗瑣語》
《苹野纂聞》
《蘇談》
《醫閭漫記》
《枝山前聞》
《世緯》
《新倩籍》
《百可漫志》
《清暑筆談》
《滇載記》
《琅琊漫抄》
《病逸漫記》
《國琛集》
《今言》
《賢弈編》
《半村野人閒談》
《雲南機務抄黃》
《晏林子》
《炎徼紀聞》
《巳瘧編》
《鳳凰台記事》
《原李耳載》
《湖西遺事》
《石田雜記》
《玉堂漫筆》
《廣客談》
《縣笥瑣探摘抄》
《春雨堂隨筆》
《筆麈》
《秋涇筆乘》
《談氏筆乘》
《山左筆談》
《大駕北還錄》
《偶譚》
《桑榆漫志》
《倖存錄》
《木幾冗談》
《赤雅》
《停驂錄摘抄》
《西堂日記》
《吳乘竊筆》
《勝朝彤史拾遺記》
《寒夜錄》
《閩小記》
《兩粵夢遊記》
《玉堂薈記》
《守鄖紀略》
《蓬窗類記》
《先撥志始》
《耳新》
《東江始末》
《玉鏡新譚》
《酌中志》
《天變邸抄》
《南中紀聞》
《詔獄慘言》
《梅花草堂筆談》
《東谷贅言》
《庚申紀事》
《見只編》
《飛鳧語略》
《崔鳴吾紀事》
《益部談資》
《譯語》
《豫志》
《汝南遺事》
《狂夫之言》
《書蕉》
《讀書鏡》
《北虜紀略》
《雨航雜錄》
《花里活》
《西南夷風土記》
《大同平叛志》
《晉錄》
《東朝紀》
《民抄董宦事實》
《戲瑕》
《瓶花齋雜錄》
《涇林續記》
《革除逸史》
《星槎勝覽》
《殊域周咨錄》
《菽園雜記》
《水東日記》
《涌幢小品》
《老乞大》
《海槎餘錄》
《讀書止觀錄》
《涉異志》
《高坡異纂》
《雲中紀變》
《雲中事記》
《大同紀事》
《北平錄》
《舊京遺事》
《皇明本紀》
《畜德錄》
《謇齋瑣綴錄》
《震澤紀聞》
《庚巳編》
《林泉隨筆》
《繼世紀聞》
《治世余聞》
《西湖夢尋》
《平蠻錄》
《閒情偶寄》
《前聞紀》
《撫安東夷記》
《青溪暇筆》
《東征紀行錄》
《天順日錄》
《復辟錄》
《復齋日記》
《寓圃雜記》
《北使錄》
《瀛涯勝覽》
《北征後錄》
《北征錄》
《致身錄》
《姜氏秘史》
《北巡私記》
《新知錄摘抄》
《徐襄陽西園雜記》
《倭變事略》
《否泰錄》
《近峰紀略》
《武宗外紀》
《廣志繹》
《皇明異典述》
《皇明奇事述》
《皇明盛事述》
《元故宮遺錄》
《松窗夢語》
《翦勝野聞》
《烈皇小識》
《七修續稿》
《雲蕉館紀談》
《聽雨紀談》
《吳中故語》
《明朝小史》
《西軒客談》
《山行雜記》
《巫娥志》
《讀書偶見》
《秋園雜佩》
《彭文憲公筆記》
《後渠雜識》
《閒中今古錄摘抄》
《意見》
《客座贅語》
《金陵瑣事》
《馬氏日抄》
《備倭記》
《燕閒錄》
《溪山餘話》
《蜀都雜抄》
《閩部疏》
《蒹葭堂雜著摘抄》
《兩湖麈談錄》
《丘隅意見》
《觚不觚錄》
《堯山堂偶雋》
《堯山堂外紀》
《會仙女志》
《世說舊注》
《正統臨戎錄》
《說聽》
《北征事跡》
《佑山雜說》
《廣右戰功》
《文昌旅語》
《冥寥子游》
《餘冬序錄》
《筆記》
《宛署雜記》
《雙溪雜記》
《五雜俎》
《玉堂叢語》
《四友齋叢說》
《七修類稿》
《蓬窗日錄》
《古穰雜錄摘抄》
《投瓮隨筆》
《慎言》
《古今風謠》
《萬曆野獲編補遺》
《萬曆野獲編》
《谷山筆麈》
《陶庵夢憶》
《蜀碧》
《正統北狩事跡》
《古今諺》
《焚書》
《明夷待訪錄》
《畫禪室隨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