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槎勝覽》

《星槎勝覽》

《星槎勝覽》的作者費信曾隨鄭和四下西洋,在鄭和使團中擔任通事教諭。到過占城國、童龍國、靈山、崑崙山、交欄山、暹邏國等二十二個國家和地區。他每到一地,抓緊公務之餘“伏几濡毫,敘綴篇章,標其山川夷類物候風習,諸光怪奇詭事,以儲採納,題曰《星槎勝覽》。”於明正統元年定稿。《星槎勝覽》原本,“文學蕪俚”,“詞多鄙蕪”。後經崑山周復俊“稍加刪析,錄一淨本,六梅齋中。”刪析本文字雅潔,分成四卷,被陸深父子收入《古今說海》,以後輾轉採錄,又見於《歷代小史》、《紀錄彙編》、《百名家書》等,流傳甚廣。

基本信息


簡介

明代著作,其寫的是鄭和下西洋及出使海外諸國的事。
《星槎勝覽》,明代記述15世紀中外交通的史籍。著者費信,字公曉,曾以通事(翻譯)之職,於永樂七年(1409)、十年、十三年﹑宣德六年(1431)四次隨鄭和等出使海外諸國。該書即其采輯二十餘年曆覽風土人物,圖寫而成,約成書於正統元年(1436)。

前集

該書分前後集。
前集所記占城國(今越南南部)﹑賓童龍國(今越南南部)﹑靈山(今越南中部)﹑崑崙山(今越南崑崙島)﹑交欄山(今印度尼西亞格蘭島)﹑暹羅國(今泰國)﹑爪哇國﹑舊港(今印度尼西亞巨港)﹑滿剌加國(今馬來西亞的馬六甲)﹑九洲山(今馬來半島霹靂河口外)﹑蘇門答剌國﹑花面國(今蘇門答臘北部)﹑龍牙犀角﹑龍涎嶼(今蘇門答臘西北海面的布臘斯島)﹑翠蘭嶼(今尼科巴群島中的大尼科巴島)﹑錫蘭山國(今斯里蘭卡)﹑小喃國(今印度奎隆)﹑柯枝國(今印度柯欽)﹑古里國(今印度科澤科德)﹑忽魯謨斯國(今伊朗阿巴斯附近)﹑剌撒國(今葉門木卡拉附近)﹑榜葛剌國(今孟加拉國及印度孟加拉邦地區)為其親歷的國家和地區。

後集

後集所記真臘國(今高棉)﹑東西竺(今馬來西亞的奧爾島)﹑淡洋﹑龍牙門﹑龍牙善提(今馬來西亞的凌加衛島)﹑吉里地悶(今帝汶島)﹑彭坑(今屬馬來西亞)﹑琉球國﹑三島(今菲律賓群島)﹑麻逸國﹑假裡馬丁國(今印度尼西亞的卡里馬塔)﹑重迦邏﹑渤泥國(今加里曼丹島)﹑蘇祿國(今菲律賓南部諸島)﹑大喃國﹑阿丹國(今亞丁)﹑佐法兒國(今阿曼西部沿岸的多法爾)﹑竹步國(今索馬里的準博)﹑木骨都束國(今索馬里摩加迪沙)﹑溜洋國(今馬爾地夫)﹑卜剌哇國(今索馬里的布臘瓦)﹑天方國(今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阿魯國(今蘇門答臘島日裡河流域)等國家和地區﹐為采輯舊說傳聞而成﹐其中有些內容采自元汪大淵的《島夷志略》

記載

所記四十餘國對其位置﹑沿革,重要都會﹑港口﹑山川地理形勢,社會制度和政教刑法,人民生活狀況﹑社會風俗和宗教信仰,以及生產狀況﹑商業貿易和氣候﹑物產﹑動植物等,作了扼要的敘述。該書補充了《瀛涯勝覽》所未收錄的若干亞非國家。對於研究15世紀初亞非各國,特別是鄭和使團出訪的幾個非洲國家的基本狀況,極有價值。書中對鄭和等訪問各國時的一些情況,也作了比較翔實的記述,是研究鄭和下西洋和中西交通史的基本史籍之一。

版本

原本今可見者有《國朝典故》本、羅以智校傳抄明抄本、羅振玉影印天一閣本。1938年馮承鈞據羅以智本為底本,參校以一﹑三兩本,成《星槎勝覽校注》商務印書館列入“史地小叢書”內出版,1954年中華書局重印。
除上述原本之外,《星槎勝覽》還有一種改訂本。據前引馮氏《星槎勝覽校注》“序”,改訂本可考者共有八本,曰古今說海本,曰歷代小史本,曰紀錄彙編本,曰百名家書本,曰格致叢書本,曰學海類編本,曰借月山房匯鈔本(澤古齋叢鈔本同),曰遜敏堂叢書本。另據向達《關於三寶太監下西洋的幾種資料》一文及《中國叢書綜錄》,可將該書版本分為如下兩類:一類為二卷(或前後集)原本,有天一閣兩卷本(即天一閣藏明鈔本,《六經堪叢書初集》本或“東方學會排印本”或“東方學會復刻天一閣兩卷本”或富晉書社民國據天一閣藏明鈔本鉛印一冊本同)、國朝典故本(朱當■〈氵眄〉、鄧士龍本相同)、羅以智校傳抄明抄本、上虞羅振玉景印天一閣本(廣州中山大學印本或“廣州中山大學覆刻者”或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文史研究所“史料叢刊”本同)、馮承鈞校注商務印書館“史地小叢書”本(即馮承鈞著《星槎勝覽校注》,1938年初版,1939年再版,1954年12月中華書局用此商務印書館原版重印)四種版本;另一類為四卷(或合為一卷)本,有古今說海本(清道光年間邵松年單刻本和中華書局1985年“叢書集成初編”本同)、歷代小史本(“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本或“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歷代小史》本”同)、紀錄彙編本(“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本或“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錄彙編》本”同)、百名家書本、格致叢書本、學海類編本、借月山房匯鈔本(澤古齋叢鈔本同)、遜敏堂叢書本八種版本。因此,《星槎勝覽》共有十二種版本。

明代筆記目錄(一)

明代筆記包括小說故事類的筆記、歷史瑣聞類的筆記、考據辨證類的筆記等多種。
《玉笑零音》
《春雨逸響》
《泉南雜誌》
《朱良叔猶及編》
《三餘贅筆》
《續婆羅館清言》
《婆羅館清言》
《見聞雜記》
《碧里雜存》
《珍珠船》
《江上雜疏》
《皇明紀略》
《淞故述》
《夷俗記》
《濟南紀政》
《雲間據目抄》
《願豐堂漫書》
《病榻寤言》
《長水日抄》
《耄餘雜識》
《召對錄》
《窺天外乘》
《野記》
《二酉委譚摘錄》
《奇聞類記》
《病榻遺言》
《嘉靖東南平倭通錄》
《皇明典故紀聞》
《方洲雜言》
《金台紀聞》
《都公譚纂》
《同異錄》
《機警》
《君子堂日詢手鏡》
《制府雜錄》
《西征日錄》
《賢識錄》
《沂陽日記》
《風月堂雜識》
《天潢玉牒》
《談輅》
《平濠錄》
《燕對錄》
《北窗瑣語》
《苹野纂聞》
《蘇談》
《醫閭漫記》
《枝山前聞》
《世緯》
《新倩籍》
《百可漫志》
《清暑筆談》
《滇載記》
《琅琊漫抄》
《病逸漫記》
《國琛集》
《今言》
《賢弈編》
《半村野人閒談》
《雲南機務抄黃》
《晏林子》
《炎徼紀聞》
《巳瘧編》
《鳳凰台記事》
《原李耳載》
《湖西遺事》
《石田雜記》
《玉堂漫筆》
《廣客談》
《縣笥瑣探摘抄》
《春雨堂隨筆》
《筆麈》
《秋涇筆乘》
《談氏筆乘》
《山左筆談》
《大駕北還錄》
《偶譚》
《桑榆漫志》
《倖存錄》
《木幾冗談》
《赤雅》
《停驂錄摘抄》
《西堂日記》
《吳乘竊筆》
《勝朝彤史拾遺記》
《寒夜錄》
《閩小記》
《兩粵夢遊記》
《玉堂薈記》
《守鄖紀略》
《蓬窗類記》
《先撥志始》
《耳新》
《東江始末》
《玉鏡新譚》
《酌中志》
《天變邸抄》
《南中紀聞》
《詔獄慘言》
《梅花草堂筆談》
《東谷贅言》
《庚申紀事》
《見只編》
《飛鳧語略》
《崔鳴吾紀事》
《益部談資》
《譯語》
《豫志》
《汝南遺事》
《狂夫之言》
《書蕉》
《讀書鏡》
《北虜紀略》
《雨航雜錄》
《花里活》
《西南夷風土記》
《大同平叛志》
《晉錄》
《東朝紀》
《民抄董宦事實》
《戲瑕》
《瓶花齋雜錄》
《涇林續記》
《革除逸史》
《星槎勝覽》
《殊域周咨錄》
《菽園雜記》
《水東日記》
《涌幢小品》
《老乞大》
《海槎餘錄》
《讀書止觀錄》
《涉異志》
《高坡異纂》
《雲中紀變》
《雲中事記》
《大同紀事》
《北平錄》
《舊京遺事》
《皇明本紀》
《畜德錄》
《謇齋瑣綴錄》
《震澤紀聞》
《庚巳編》
《林泉隨筆》
《繼世紀聞》
《治世余聞》
《西湖夢尋》
《平蠻錄》
《閒情偶寄》
《前聞紀》
《撫安東夷記》
《青溪暇筆》
《東征紀行錄》
《天順日錄》
《復辟錄》
《復齋日記》
《寓圃雜記》
《北使錄》
《瀛涯勝覽》
《北征後錄》
《北征錄》
《致身錄》
《姜氏秘史》
《北巡私記》
《新知錄摘抄》
《徐襄陽西園雜記》
《倭變事略》
《否泰錄》
《近峰紀略》
《武宗外紀》
《廣志繹》
《皇明異典述》
《皇明奇事述》
《皇明盛事述》
《元故宮遺錄》
《松窗夢語》
《翦勝野聞》
《烈皇小識》
《七修續稿》
《雲蕉館紀談》
《聽雨紀談》
《吳中故語》
《明朝小史》
《西軒客談》
《山行雜記》
《巫娥志》
《讀書偶見》
《秋園雜佩》
《彭文憲公筆記》
《後渠雜識》
《閒中今古錄摘抄》
《意見》
《客座贅語》
《金陵瑣事》
《馬氏日抄》
《備倭記》
《燕閒錄》
《溪山餘話》
《蜀都雜抄》
《閩部疏》
《蒹葭堂雜著摘抄》
《兩湖麈談錄》
《丘隅意見》
《觚不觚錄》
《堯山堂偶雋》
《堯山堂外紀》
《會仙女志》
《世說舊注》
《正統臨戎錄》
《說聽》
《北征事跡》
《佑山雜說》
《廣右戰功》
《文昌旅語》
《冥寥子游》
《餘冬序錄》
《筆記》
《宛署雜記》
《雙溪雜記》
《五雜俎》
《玉堂叢語》
《四友齋叢說》
《七修類稿》
《蓬窗日錄》
《古穰雜錄摘抄》
《投瓮隨筆》
《慎言》
《古今風謠》
《萬曆野獲編補遺》
《萬曆野獲編》
《谷山筆麈》
《陶庵夢憶》
《蜀碧》
《正統北狩事跡》
《古今諺》
《焚書》
《明夷待訪錄》
《畫禪室隨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