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郎瑛(1487--1566) 明文學家。字仁寶,仁和(今浙江杭州)人。讀書廣博, 撰有筆記《七修類稿》。另有《萃忠錄》、《青史袞鉞》,已不傳。選文
游閱古泉記
少嘗借人《癸辛雜識》、《齊東野語》二書,見其彼此出入,莫知孰先著也。第以《野語》大事多於《雜識》,而《雜識》卷帙又繁,因止錄其《野語》。今見《雜識》,比舊四分之一,若似道喪師江上等事,皆缺之,且無刻板,懊恨未錄。茲以原錄《閱古泉》一記附入《七修》,他日得梓,使人知宋末元初,吾杭紫陽、重陽,皆韓侂胄之園,而侂胄之宅,正今太廟巷地;而韓之園宅,自南而北沿西繞於二庵觀。今文內古蹟,歷歷可考焉,文曰,丁亥九月,余偕錢菊泉至天聖觀訪褚伯秀,遂同道士王盤隱游寶蓮山韓平原故園。山環皆秀石,絕類香林、冷泉等處;石多穿透,山斬絕,互相附麗,其石有如玉色者,聞匠者取為環珥之類;中有石谼,杳而深,泉涓涓自內流出。疑此即為閱古泉也,谼旁有開成元年六月南嶽道士邢令開、錢塘令錢華題名,道士諸葛鑒元書,鐫之石上。又南石壁上,鐫佛像及大字《心經》,甚奇古,不知何時為火所毀,佛多殘缺。又一洞甚奇,山頂一大石墜下,旁一石承之如餖飣然。又前一巨石,不通路,鑿一門,門上橫石樑。又有一枯池,石壁間皆細波紋,不知何年水直至此處,然則今之城市,皆當深在水底數十丈矣,深谷為陵,非寓言也。其餘磴道、石池、亭館遺蹟,歷歷皆在,雖草木殘毀殆盡,而山秀潤可愛。大江橫於前,正見潮上如練然,其下俯視太廟及執政府在焉。山頂更覺奇峭,必有可喜可愕者,以足憊不往。且聞近多虎,往往白晝出沒不常,遂不能盡討此山之勝。故書之以諗好游者。右記乃周密公謹所撰,周為宋末元人,閱古泉即今青衣泉也,記雲丁亥,至元廿四年也;雲下視太廟執政府,此宋官舍,見前祀典官署考。想初元元軍既北,宋之官舍遺址尚在耳。
山水名數
《山海經》禹曰:“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居地六萬四千五十六里,出銅之山四百七十六,出鐵之山三千六百九十。”與《管子》同。《管子地數》篇:“地之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其出水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予意移流開掘,古今應少更也,然而大略相去無何,非此則有望洋之嘆矣。故於諸書拈出之。丹霄絳河
天之色蒼蒼也,《翰林志》曰紫霄。唐有丹霄樓,何也?銀漢天河,白色也,而曰絳河,何也?蓋觀天者以北極為標準,仰觀而見者,皆在北極之南,故稱之曰丹、曰紫、曰絳,借南之色以為喻耳。吳會
吳會,《韻府》、《滕王閣序》皆指松江,《困學紀聞》指吳興、會稽二郡,且有范石湖之辯為據,是也。星石氣之母
昔聞先輩云:金生水,五金豈能生水乎?蓋金即天星,凡見天星即晴,不見天星即雨,是以星應金,金生水也。余獨謂未盡。夫金生水者,金為氣母,在天為星,在地為石;天垂象,地賦形,故石生雲而星降雨;天地氣交,星者氣之精,石者氣之形,精形合而水生焉。又按天文志,以星動搖而為風雨之候,石津潤而為雨水之應,此非金生水,乃氣化之義歟?五行以氣為主,是以五行之序,以金為首也。諸井
世有火山,出西南夷,《水經注》謂似火出地中有焰。近楊升庵載火井於《丹鉛餘論》,以其泉如油,爇之然,人家取為燈燭。正德間,方顯於蜀之嘉定、犍為。予考嘉定之志,雖古有其名,不如是也;犍為則志所無。楊以乃積陽之氣所產,然則火山亦積陽而發之為火矣。世有鹽井,見於四川等地。近聞有墨井,出河南彰德府南郭村,井中產石墨,故名之。因思井乃人力甃成,古曰鑿井是也,恐墨石不能生於井中。若《中山經》所載天井,如處州南明山山隙間,不施人力,形圓如井。萊州天井山亦然,如此則石墨可生於中。故朱子解井為穴地出水之處,孫子之兵法曰:“地陷曰天井。”是皆雲天生之井也,惜未深究彰德者。明代筆記目錄(一)
明代筆記包括小說故事類的筆記、歷史瑣聞類的筆記、考據辨證類的筆記等多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