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山堂偶雋》

《堯山堂偶雋》,是明代筆記小說,蔣一葵撰,七卷。

基本信息

簡介《堯山堂偶雋》·七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蔣一葵編。一葵有《堯山堂外紀》,已著錄。是書取前人比偶之文,自六朝迄宋、元,凡制誥、箋表、賦序、啟?中名雋之句,及尋常應對俳語,次而錄之。蓋王釒至《四六話》之類。然摭拾未廣,所采亦不盡工。

選文

晉魏間,尚未知聲律對偶。荀鳴鶴(隱)、陸士龍(雲)二人會張茂先(華)
坐,張以其並有大才,可勿作常語,陸舉手曰:“雲間陸士龍,”荀答曰:“日
下荀鳴鶴。”張撫掌大笑。(笑許多意思)後釋道安自北來荊州,與習鑿齒相見,
道安因自通曰:“彌天釋道安,”習答曰:“四海習鑿齒。”此四公相謔之辭,
當時指為的對,乃知此體自然,不待沈約而能也。(舊不解“四海”“彌天”為
何語,因讀《高僧傳》,《鑿齒與道安書》云:“天不終朝而雨六合者,彌天之
雲也;弘淵源而潤八極者,四海之流也。”兩人摘其語以為戲耳。)
晉前鋒都督《平兗青州露布》,相傳為謝玄作,然殊不類晉人口吻,疑後人
擬撰。其略曰:“徐方既同而來庭,宣王復古;齊地悉平而振旅,世祖重光。恭
惟皇帝陛下,凝江寧神璽之祚,至於萬年;開吳分歲星之祥,綏以多福。有方行
海表之略,無晏安江沱之心。惟氏鞠凶,至堅孔熾。吞燕涼而薦食介鱗,易我衣
裳;闖荊益以長驅蟊賊,荒我居圉。敢行稱亂,不戢自焚。師克在和,雖武騎無
所用;天助者順,聞風鶴皆為兵。一戰成淝水之勛,三捷取壽陽之境。匹馬<角奇>
輪無反,乃滅而亡;簟食壺漿以迎,曰予後?臣安請乘破竹之機,分命採薇之
率。辟四方,徹我土,誕將天威;獎三軍,定中原,翦此朝食。齊變至魯,魯變
至道,載戢干戈(兗青事語妙在天然);汶達於濟,濟達於河,底謹財賦。斯皆
帝德廣運,聖武布昭。歸鄆歡田,用儒無敵,揚文武烈,圖功攸終。於以正六龍
御天之居,豈止保五馬浮江之緒。臣等共武之服,賴天之靈。洛邑朝諸侯,望翠
華之回軫;營丘發嘉號,俟玉牒之修封。”通篇緝經史如綴狐白裘,燦然一色,
不見痕縫,非胸中包藏萬卷、兼之天才駿發不及此。最妙處在“徐方既同”、
“江寧神璽”、“匹馬<角奇>輪”、“齊變至魯”數聯,字字是當時境界。
《宋史》稱劉穆之目覽辭訟,手答箋書,耳行聽受,口並酬應,不相參涉
悉皆贍舉。嘗判《恩賜綾錦出關》,其辭云:“某就日輸琛,占風削衽,既逾蔥
嶺,便集藁街。頻承湛露之恩,幾荷油雲之施。至若綾開翥鶴,映睢浦以成文
(語語見景生情);錦縟翔鴛,艷江波而濯色。近九重之厚錫,充萬里之輕齎。
關司以寄重咽喉,任光襟帶。物皆違樣,既生非馬之疑;事乃出蕃,須計鳴雞之
失。既緣恩賜,有異常途,勘責不虛,固難留滯。”觀此判則穆之決斷如流,信
有倍萬恆品者矣。
孝武帝文章華敏,其《祈晴文》略云:“幸輟霖而吐景,權停風而斂翳。昭
鸞輅於天郊,光龍旗于田際。耒耨得施,黍稷獲藝。增高廩於嘉年,登十千於茲
歲。”古帝王遇災而懼,皆自責以答天譴,此文殊無自責之意,然格調音響卻俱
在漢魏上。
元嘉中,南平王獻赤鸚鵡,普詔群臣為賦。太子左衛率袁淑文冠當時,賦畢,
齎示謝侍中莊,時莊賦亦竟,其文云:“慧性昭和,天機自曉。審國音於中寰,
達方聲於遐表。乃其雲移霞峙,霰委雪翻,陸離漸,容與鴻軒。躍林飛岫,煥
若輕雷激銀漢(極其形容,是才人之致);集場棲圃,曄若夭桃被玉園。”又云:
“月圓光於綠水,雲瀉影於青林。逆還風而聳翮,沾清露而調音。”袁見而嘆曰:
“江左無我,卿當獨秀。(語意俊爽而事亦奇)我若無卿,亦一時之傑也。”遂
隱其賦。

作者

蔣一葵,字仲舒,號石原,明代江蘇武進(今江蘇常州)人。早年家貧無書,四處借閱,並刻苦抄錄。萬曆二十二年(1594)舉人,歷官靈川知縣、京師西城指揮使,四處訪問古蹟,並一一記錄,官至南京刑部主事。有書齋曰“堯山堂”,萬曆二十五年(1597)刻有王崇慶《山海經釋義》。作品有《堯山堂外紀》、《堯山堂偶雋》、《長安客話》。有人稱他“其所著撰,琳琅膾炙人口”,是當世負有重名的騷人墨士

明代筆記目錄(一)

明代筆記包括小說故事類的筆記、歷史瑣聞類的筆記、考據辨證類的筆記等多種。
《玉笑零音》
《春雨逸響》
《泉南雜誌》
《朱良叔猶及編》
《三餘贅筆》
《續婆羅館清言》
《婆羅館清言》
《見聞雜記》
《碧里雜存》
《珍珠船》
《江上雜疏》
《皇明紀略》
《淞故述》
《夷俗記》
《濟南紀政》
《雲間據目抄》
《願豐堂漫書》
《病榻寤言》
《長水日抄》
《耄餘雜識》
《召對錄》
《窺天外乘》
《野記》
《二酉委譚摘錄》
《奇聞類記》
《病榻遺言》
《嘉靖東南平倭通錄》
《皇明典故紀聞》
《方洲雜言》
《金台紀聞》
《都公譚纂》
《同異錄》
《機警》
《君子堂日詢手鏡》
《制府雜錄》
《西征日錄》
《賢識錄》
《沂陽日記》
《風月堂雜識》
《天潢玉牒》
《談輅》
《平濠錄》
《燕對錄》
《北窗瑣語》
《苹野纂聞》
《蘇談》
《醫閭漫記》
《枝山前聞》
《世緯》
《新倩籍》
《百可漫志》
《清暑筆談》
《滇載記》
《琅琊漫抄》
《病逸漫記》
《國琛集》
《今言》
《賢弈編》
《半村野人閒談》
《雲南機務抄黃》
《晏林子》
《炎徼紀聞》
《巳瘧編》
《鳳凰台記事》
《原李耳載》
《湖西遺事》
《石田雜記》
《玉堂漫筆》
《廣客談》
《縣笥瑣探摘抄》
《春雨堂隨筆》
《筆麈》
《秋涇筆乘》
《談氏筆乘》
《山左筆談》
《大駕北還錄》
《偶譚》
《桑榆漫志》
《倖存錄》
《木幾冗談》
《赤雅》
《停驂錄摘抄》
《西堂日記》
《吳乘竊筆》
《勝朝彤史拾遺記》
《寒夜錄》
《閩小記》
《兩粵夢遊記》
《玉堂薈記》
《守鄖紀略》
《蓬窗類記》
《先撥志始》
《耳新》
《東江始末》
《玉鏡新譚》
《酌中志》
《天變邸抄》
《南中紀聞》
《詔獄慘言》
《梅花草堂筆談》
《東谷贅言》
《庚申紀事》
《見只編》
《飛鳧語略》
《崔鳴吾紀事》
《益部談資》
《譯語》
《豫志》
《汝南遺事》
《狂夫之言》
《書蕉》
《讀書鏡》
《北虜紀略》
《雨航雜錄》
《花里活》
《西南夷風土記》
《大同平叛志》
《晉錄》
《東朝紀》
《民抄董宦事實》
《戲瑕》
《瓶花齋雜錄》
《涇林續記》
《革除逸史》
《星槎勝覽》
《殊域周咨錄》
《菽園雜記》
《水東日記》
《涌幢小品》
《老乞大》
《海槎餘錄》
《讀書止觀錄》
《涉異志》
《高坡異纂》
《雲中紀變》
《雲中事記》
《大同紀事》
《北平錄》
《舊京遺事》
《皇明本紀》
《畜德錄》
《謇齋瑣綴錄》
《震澤紀聞》
《庚巳編》
《林泉隨筆》
《繼世紀聞》
《治世余聞》
《西湖夢尋》
《平蠻錄》
《閒情偶寄》
《前聞紀》
《撫安東夷記》
《青溪暇筆》
《東征紀行錄》
《天順日錄》
《復辟錄》
《復齋日記》
《寓圃雜記》
《北使錄》
《瀛涯勝覽》
《北征後錄》
《北征錄》
《致身錄》
《姜氏秘史》
《北巡私記》
《新知錄摘抄》
《徐襄陽西園雜記》
《倭變事略》
《否泰錄》
《近峰紀略》
《武宗外紀》
《廣志繹》
《皇明異典述》
《皇明奇事述》
《皇明盛事述》
《元故宮遺錄》
《松窗夢語》
《翦勝野聞》
《烈皇小識》
《七修續稿》
《雲蕉館紀談》
《聽雨紀談》
《吳中故語》
《明朝小史》
《西軒客談》
《山行雜記》
《巫娥志》
《讀書偶見》
《秋園雜佩》
《彭文憲公筆記》
《後渠雜識》
《閒中今古錄摘抄》
《意見》
《客座贅語》
《金陵瑣事》
《馬氏日抄》
《備倭記》
《燕閒錄》
《溪山餘話》
《蜀都雜抄》
《閩部疏》
《蒹葭堂雜著摘抄》
《兩湖麈談錄》
《丘隅意見》
《觚不觚錄》
《堯山堂偶雋》
《堯山堂外紀》
《會仙女志》
《世說舊注》
《正統臨戎錄》
《說聽》
《北征事跡》
《佑山雜說》
《廣右戰功》
《文昌旅語》
《冥寥子游》
《餘冬序錄》
《筆記》
《宛署雜記》
《雙溪雜記》
《五雜俎》
《玉堂叢語》
《四友齋叢說》
《七修類稿》
《蓬窗日錄》
《古穰雜錄摘抄》
《投瓮隨筆》
《慎言》
《古今風謠》
《萬曆野獲編補遺》
《萬曆野獲編》
《谷山筆麈》
《陶庵夢憶》
《蜀碧》
《正統北狩事跡》
《古今諺》
《焚書》
《明夷待訪錄》
《畫禪室隨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