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變邸抄》

《天變邸抄》是專門報導明熹宗六年5月初六(1626年5月30日)北京"天變"情況的邸報。所謂"天變"就是發生在北京內城的特大災異事件。《天變邸抄》對這次災異的報導,具體詳實,涉及面廣,採訪了不少目擊者和當事人,在寫法上非常類似現代新聞的"倒金字塔"。可能出自民間報房,臨時發刊。

簡介

天變邸抄》是保留下來的只有某些明人書籍當作附錄保存的當時邸報的翻印件。《天變邸抄》表明當時的新聞採訪、寫作水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出現了類似今天的導語和“倒金字塔”結構,新聞要素比較齊全。

原文

天啟丙寅五月初六日巳時,天色皎潔,忽有聲如吼,從東北方漸至京城西南角,灰氣湧起,屋宇動盪。須臾大震一聲,天崩地塌,昏黑如夜,萬室平沉。東自順城門大街,北至刑部街,長三、四里,周圍十三里盡為齏粉,屋以數萬計,人以萬計。王恭廠一帶,糜爛尤甚,殭屍層迭,穢氣熏天,瓦礫盈空而下,無從辨別街道門戶。傷心慘目,筆所難述。震聲南自河西務,東自通州,北自密雲、昌平,告變相同城中。即不被害者,屋宇無不震裂,狂奔肆行之狀,舉國如狂。象房傾圮,象俱逸出。遙望雲氣,有如亂絲者,有五色者,有如靈芝黑色者,沖天而起,經時方散。合科道意火藥局失火,緝拿奸細而報,傷甚多,此真天變大可畏也。
欽天監占語曰:「候得五月初六日巳時地鳴,如霹靂之聲從東北艮位上來,行至西南方,有雲氣障天,良久未散。占曰:「地鳴者,天下起兵相攻,婦寺大亂。」又曰:「地中洶洶有聲,是謂凶象。其地有殃,地中有聲混混,其邑必亡。」魏忠賢謂妖言惑眾,杖一百,乃死。
後宰門火神廟棟宇殊巍煥,初六日早,守門內侍忽聞音樂之聲,一番粗樂過,又一番細樂,如此三迭,眾內侍驚怪。巡緝其聲,出自廟中,方推殿門跳入,忽見有物如紅球從殿中滾出,騰空而上,眾共矚目,俄而東城震聲發矣。
哈噠門火神廟廟祝,見火神颯颯行動,勢將下殿,忙拈香跪告曰:「火神老爺,外邊天旱,切不可走動。」火神舉足欲出,廟祝哀哭抱住,方在推阻間,而震聲鏇舉矣。張家灣亦有火神廟,積年扃錮不開,此曰鎖鑰俱斷。
有一喬老兒,騎一馬行至泊子街,地動墮馬,此老頭鏇眼暗,自疑痰暈曰:「不好了,我中風也。」急覓路旁一酒櫃靠定,少頃明亮,抬頭見左右伏兩人,一人紗帽無翅,一人紗帽蓋眉,細看之俱是豸補,各面面相覷而散去,此老方知不是痰暈。
屯院何廷樞全家,覆入土中,長班俱死。屯院內書辦雷該相與持鍬钁,立瓦礫上,呼曰:「底下有人可答應?」忽應聲救我。諸人問曰:「你是誰?」曰:「我是小二姐。」書辦知是本官之愛妾,急救出,身無寸縷,一書辦脫大褦裹之,身無裙褲,騎驢而去,不知所之。
前門上一賣棺店,初七日有一人買棺二十四口,訝其多。又有一人至曰:吾要買五十二口。主人曰:「沒有許多。」其人曰:「沒有便小的也搭上幾口罷。」主人曰:「你要幾口大幾口小?」其人曰:「你不要管,只與我五十二口,我回去自配。」
皇上此時方在乾清宮進膳,殿震急奔交泰殿,內侍俱不及隨,止一近侍掖之而行,建極殿檻鴛瓦飛墮,此近侍腦裂,而乾清宮御座御案俱翻倒。
有一紹興周吏目之弟,殊貧因,兄榮選思做公弟,到京才兩日,從蔡市口買一藍紗褶搖擺,途遇六人拜揖,尚未完,頭忽飛去,其六人無恙。
有一部官,家眷於私宅中因天黑地動,椅桌傾翻,舉家驚惶無措,妻妾抱柱而泣,隨仆於地亂相擊觸,逾時天漸明,俱蓬跣泥面若病也。
大殿做工之人,因是震而墜下者約有二千人,俱成肉袋。
潘雲翼夫人,雖同來京已十年,夫妻不相見,夫人獨住後房一帶,日事持齋誦佛。變起之時,夫人抱一銅佛跪於中庭,其房片瓦不動,前房十妾俱壓重土之下。
北城察院,此日進衙門,馬上仰面,見一神人赤冠赤發,持劍坐一麒麟,近在頭上,大驚墮馬傷額,方在喧嚷間,東城忽震。
嘉興項氏寓,不損牆屋,壓死一兒,養一駿馬,騰空而去。客來唁者,問其仆曰:「你家無傷損否?」仆曰:「一個官官,一個媽媽。」
有一人王姓者,在寓臨池,忽心動出位,一聲響亮,椅桌進碎,拾一鐵彈丸,大如鶴卵,稱重三斤四兩
粵西會館路口,有蒙師開學童子三十二人,一響之後,師徒俱無蹤跡。
初六日五鼓時,東城有一赤腳僧沿街大呼曰:「快走!快走!」
草廠在東城,巡更邏卒見一白須老人忽出忽入,知是草場土地也。
所傷男婦俱赤體,寸絲不掛,不知何故?有一長班於響之時,鬃帽衣褲鞋襪一霎俱無,生者如此,死者可知。
有一人,因壓傷一腿,臥於地,見婦人赤體而過,有以瓦遮陰戶者,有以半條腳帶掩者,有披半邊褥子者,有牽一幅被單者,頃刻得數十人,是人又痛又笑。
屋宇至東華門坍頹稍緩,聞內閣格窗傾毀殊甚。
宣府新推總兵拜客,行至圓宏寺街,一響連人和馬同長班共七人並無蹤影,聞其馬買以千金者。
一相公夫人,單褲走出街心,相公從閣內步奔回來,親救得免,家中古董毀傷殆盡。
都城隍廟中道士,初五夜,聞殿中喧嚷叫呼,絕似唱名之聲。
王恭廠一小太監,初五日給假城外省親。初六日早至廠,見團團軍馬圍住,聽得內邊云:來一個,縛一個。疑是駕上拿人,此太監飛奔回家。行出城,響聲大震。
大轎在路打壞者薛鳳翔,房壯麗吳中偉,縉紳傷者甚多。而董可威、邱兆麟、牟志夔、蕭命官為甚,但無致死者。其壓死家眷者,難以枚舉。嗟乎!此變幸出白日間,倘若發於暮夜寤寐中,當無噍類矣
五月初一日,山東濟南知府往城隍廟行香,及廟門,忽然官吏輿從俱各昏迷。有一皂隸之妻來看其夫,見其前夫死已多年,乃在廟管門。前夫曰:廟裡進去不得,天下城隍在此造冊。
四月廿七日午後,有雲氣似旗,又似關刀見,在東北角上。其長亘天,光彩初白色,後變紅紫,經時而滅。五月初三日,又見於東北方,形如絛,其色紅赤。初四日,又見類如意,其色黑。占者曰:「此太白蚩尤旗之變幻,總一物也。五月初二夜,鬼火見於前門之樓角,青色熒熒,如數百熒火,俄而合併,大如車輪。」
紹興周姓者,同數人夜飲歸,共見正陽門上有人,呵曰:「小鬼輒敢如此。」
京師鬼車鳥晝夜叫,及月余,其聲甚哀,更聚鳴於觀象台,尤異。
長安街一帶,時從空飛墮人頭,或眉毛和鼻,或連一額,紛紛而下。大木飛至密雲石駙馬街,有五千斤,大石獅子飛出順城門外。
承恩寺街,有女轎八肩來過,震後止見轎俱打壞在街心,婦女輿人都不見。
圓宏寺街有女轎過,一響掀去轎頂,女人衣飾盡去,赤體在轎,竟亦無恙。
新選陳州吏目紀姓者,寓石駙馬街,與一陳姓者相交好。初五夜陳忽得一夢,為金甲神呼去,至一大衙門,繫纍者相屬,紀吏目亦在其內。聞內呼曰:「無腳的俱斬。」忽點名至陳,旁一人曰:「此人無罪。」堂上主者曰:「可放去。」陳行數步,忽呼轉曰:「便宜了他,與他腰下著二鎖。」鬼卒把鎖訖,夢醒。明日,陳正與紀同飯,地動,陳憶昨夢,急走出戶外,房倒紀已壓死矣。陳無恙,二鎖之故尚未驗也。
震後有人來告,衣服俱飄至西山,掛於樹梢。昌平州教場中衣服成堆,人家器皿、衣服、首飾、銀錢俱有。戶部張鳳達使長班往驗,果然。
德勝門外墮落人臂、人腿更多。
蘇州城東角,震坍壞屋數百間。是州離京一百八十里,初十日地中掘出二人尚活,問之云:如醉夢。又掘出一老兒,亦活。
以上俱天啟丙寅五月初六一日事。

明代筆記目錄(一)

明代筆記包括小說故事類的筆記、歷史瑣聞類的筆記、考據辨證類的筆記等多種。
《玉笑零音》
《春雨逸響》
《泉南雜誌》
《朱良叔猶及編》
《三餘贅筆》
《續婆羅館清言》
《婆羅館清言》
《見聞雜記》
《碧里雜存》
《珍珠船》
《江上雜疏》
《皇明紀略》
《淞故述》
《夷俗記》
《濟南紀政》
《雲間據目抄》
《願豐堂漫書》
《病榻寤言》
《長水日抄》
《耄餘雜識》
《召對錄》
《窺天外乘》
《野記》
《二酉委譚摘錄》
《奇聞類記》
《病榻遺言》
《嘉靖東南平倭通錄》
《皇明典故紀聞》
《方洲雜言》
《金台紀聞》
《都公譚纂》
《同異錄》
《機警》
《君子堂日詢手鏡》
《制府雜錄》
《西征日錄》
《賢識錄》
《沂陽日記》
《風月堂雜識》
《天潢玉牒》
《談輅》
《平濠錄》
《燕對錄》
《北窗瑣語》
《苹野纂聞》
《蘇談》
《醫閭漫記》
《枝山前聞》
《世緯》
《新倩籍》
《百可漫志》
《清暑筆談》
《滇載記》
《琅琊漫抄》
《病逸漫記》
《國琛集》
《今言》
《賢弈編》
《半村野人閒談》
《雲南機務抄黃》
《晏林子》
《炎徼紀聞》
《巳瘧編》
《鳳凰台記事》
《原李耳載》
《湖西遺事》
《石田雜記》
《玉堂漫筆》
《廣客談》
《縣笥瑣探摘抄》
《春雨堂隨筆》
《筆麈》
《秋涇筆乘》
《談氏筆乘》
《山左筆談》
《大駕北還錄》
《偶譚》
《桑榆漫志》
《倖存錄》
《木幾冗談》
《赤雅》
《停驂錄摘抄》
《西堂日記》
《吳乘竊筆》
《勝朝彤史拾遺記》
《寒夜錄》
《閩小記》
《兩粵夢遊記》
《玉堂薈記》
《守鄖紀略》
《蓬窗類記》
《先撥志始》
《耳新》
《東江始末》
《玉鏡新譚》
《酌中志》
《天變邸抄》
《南中紀聞》
《詔獄慘言》
《梅花草堂筆談》
《東谷贅言》
《庚申紀事》
《見只編》
《飛鳧語略》
《崔鳴吾紀事》
《益部談資》
《譯語》
《豫志》
《汝南遺事》
《狂夫之言》
《書蕉》
《讀書鏡》
《北虜紀略》
《雨航雜錄》
《花里活》
《西南夷風土記》
《大同平叛志》
《晉錄》
《東朝紀》
《民抄董宦事實》
《戲瑕》
《瓶花齋雜錄》
《涇林續記》
《革除逸史》
《星槎勝覽》
《殊域周咨錄》
《菽園雜記》
《水東日記》
《涌幢小品》
《老乞大》
《海槎餘錄》
《讀書止觀錄》
《涉異志》
《高坡異纂》
《雲中紀變》
《雲中事記》
《大同紀事》
《北平錄》
《舊京遺事》
《皇明本紀》
《畜德錄》
《謇齋瑣綴錄》
《震澤紀聞》
《庚巳編》
《林泉隨筆》
《繼世紀聞》
《治世余聞》
《西湖夢尋》
《平蠻錄》
《閒情偶寄》
《前聞紀》
《撫安東夷記》
《青溪暇筆》
《東征紀行錄》
《天順日錄》
《復辟錄》
《復齋日記》
《寓圃雜記》
《北使錄》
《瀛涯勝覽》
《北征後錄》
《北征錄》
《致身錄》
《姜氏秘史》
《北巡私記》
《新知錄摘抄》
《徐襄陽西園雜記》
《倭變事略》
《否泰錄》
《近峰紀略》
《武宗外紀》
《廣志繹》
《皇明異典述》
《皇明奇事述》
《皇明盛事述》
《元故宮遺錄》
《松窗夢語》
《翦勝野聞》
《烈皇小識》
《七修續稿》
《雲蕉館紀談》
《聽雨紀談》
《吳中故語》
《明朝小史》
《西軒客談》
《山行雜記》
《巫娥志》
《讀書偶見》
《秋園雜佩》
《彭文憲公筆記》
《後渠雜識》
《閒中今古錄摘抄》
《意見》
《客座贅語》
《金陵瑣事》
《馬氏日抄》
《備倭記》
《燕閒錄》
《溪山餘話》
《蜀都雜抄》
《閩部疏》
《蒹葭堂雜著摘抄》
《兩湖麈談錄》
《丘隅意見》
《觚不觚錄》
《堯山堂偶雋》
《堯山堂外紀》
《會仙女志》
《世說舊注》
《正統臨戎錄》
《說聽》
《北征事跡》
《佑山雜說》
《廣右戰功》
《文昌旅語》
《冥寥子游》
《餘冬序錄》
《筆記》
《宛署雜記》
《雙溪雜記》
《五雜俎》
《玉堂叢語》
《四友齋叢說》
《七修類稿》
《蓬窗日錄》
《古穰雜錄摘抄》
《投瓮隨筆》
《慎言》
《古今風謠》
《萬曆野獲編補遺》
《萬曆野獲編》
《谷山筆麈》
《陶庵夢憶》
《蜀碧》
《正統北狩事跡》
《古今諺》
《焚書》
《明夷待訪錄》
《畫禪室隨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