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湖麈談錄》

《兩湖麈談錄》

《兩湖麈談錄》是明代筆記小說,許浩撰。

基本信息

選文

唐世藩鎮之禍,有識者憤之,要當究其建置之始,指其疆域之分,計其統屬之地,則當時事宛然在目,可以垂永戒。觀史之暇,因概括其大凡使有考焉。當安史甫平,僕固懷恩欲幸禍植黨,於是請以河北地封三降將,其後遂為魏博、盧龍、成德,是謂河朔三鎮也。又有淄、青、橫海、宣武、彰義、昭義,皆黠將悍卒,尤而效之,相與蔑視王人,署置官吏,連衡以抗天子,或以子繼父,以下叛上,則朝廷不得已姑賜節鉞,雖在中國,實如戎狄。蓋是八鎮之土地民人不復為朝廷有,聲教所不及也。按魏博有州七,貝博魏衛相澶磁也,今大名府並東昌衛輝彰德之地。成德有州四,恆冀深趙也,今真定府之地。盧龍有州九,幽涿瀛營莫平薊媯檀也,今順天府並衡州永平河澗之地。淄青有州十二,淄青齊海登萊沂密曹濮兗鄆也,今皆山東之地。橫海有州四,滄景德棣也,今滄州景州並德州之地。宣武有州四,汴宋潁亳也,今開封歸德潁州並亳州之地。彰義有州三,申光蔡也,今皆河南之地。昭義有州五,澤潞邢沼慈也,今澤州潞州順德府之地。蓋舉天下要害地而瓜分之,府庫充實,士馬強壯,隱然戰國之勢也,寧不可憤也乎?然亦乘人君之暗懦、宰相之凡庸耳,有君如憲宗武宗,相如裴度李德裕,則剪殪而芟劉之不遺餘力矣。後之人君覽此,其亦拔禍本,攬權綱,任賢輔,惜名器,庶不成此厲階也。嗚呼!萬世之炯鑒哉!

我朝職官雖革中書省,而特置內閣,亦隱然宰相也。六部則六卿分職也。公孤不常置,加於內閣則為三公,加於六部則六卿兼三公也。都察院,則御史台也。通政司,則銀台通進司也。大理寺,則廷尉也。太常寺,則奉常也。太僕寺,則太僕也。鴻臚寺,則大鴻臚也。行人司,則大行也。尚寶司,則符寶郎也。六科,則給事謁者與給事中也。翰林院,則翰林也。國子監,則太學也。欽天監,則太史令也。府尹,則京兆也。但司徒古典教民,而後世則戶部司錢穀。太僕古掌天子車馬鹵簿,而今則專司馬政。至於光祿,古掌宿衛宮殿門戶,至唐宋,始掌祭祀朝會酒醴膳羞,而今則止司供御飲膳。中書舍人古蒞中書省,掌行命令撰制辭,而今則官善書之士以繕寫內制。若祭酒之官,前代多設,故有軍諮祭酒,侍中祭酒,京兆祭酒等名,而今惟國子監。按古禮賓客,得主人饌則老者一人舉酒以祭於地,示有先也,故謂祭酒,蓋尊重之稱也。大抵我朝官法古制,其不用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尤遠過前代。其餘職任事權稍有不同,而亦無大相遠,惟國史總於翰林,而不立日曆所,不設起居注,深有未安。嘗考典籍,洪武中猶修日曆,猶有起居注,而其後遂廢,誠缺典也。比讀官制,故為考序而紀其大略。

國家財賦仰給東南,而吳郡恆多水患。蓋東南諸水鹹匯太湖,太湖由三江入海。而三江久失故道,東江不可復尋,獨婁江尚在,吳淞江雖在,而多湮。其別出一支,分從常熟白茅港入海,最大且駛,而海沙閼塞,久成平陸。以大勢論之,太湖吞納眾流猶人之腹,白茅吳淞則尾閭也,陽城昆承華亭諸處,猶脈絡也。尾閭不泄,腹且飽脹為病,四支百脈無不病者。故宜興湖州諸閼水歸太(湖無)礙,則常之宜興武進,湖之烏程歸安,淞之華亭可無水患。浚吳淞白茅之淤,湖之水入江海無礙,則蘇之長洲常熟崑山可無水患。永樂夏忠靖公治之,正統中周文襄公治之,景泰中李侍郎敏治之,弘治中徐侍郎貫治之,嘉靖中李尚書充嗣治之。夫忠靖文襄不可尚已,其餘雖互有得失。然凡其施為之品式,舉行之次第,抉剔之蠹弊,往跡具在,有志經國者所當一一究心者也。

作者

許浩,(約公元一四八八年前後在世)字復齋,餘姚人。生卒年均不詳,約明孝宗宏治初前後在世。宏治中,以貢生官桐城縣教諭。浩嘗記敘明初以來朝野事跡,為復齋日記二卷,又著有宋史闡幽及元史闡幽,(均四庫總目)並傳於世。

明代筆記目錄(一)

明代筆記包括小說故事類的筆記、歷史瑣聞類的筆記、考據辨證類的筆記等多種。
《玉笑零音》
《春雨逸響》
《泉南雜誌》
《朱良叔猶及編》
《三餘贅筆》
《續婆羅館清言》
《婆羅館清言》
《見聞雜記》
《碧里雜存》
《珍珠船》
《江上雜疏》
《皇明紀略》
《淞故述》
《夷俗記》
《濟南紀政》
《雲間據目抄》
《願豐堂漫書》
《病榻寤言》
《長水日抄》
《耄餘雜識》
《召對錄》
《窺天外乘》
《野記》
《二酉委譚摘錄》
《奇聞類記》
《病榻遺言》
《嘉靖東南平倭通錄》
《皇明典故紀聞》
《方洲雜言》
《金台紀聞》
《都公譚纂》
《同異錄》
《機警》
《君子堂日詢手鏡》
《制府雜錄》
《西征日錄》
《賢識錄》
《沂陽日記》
《風月堂雜識》
《天潢玉牒》
《談輅》
《平濠錄》
《燕對錄》
《北窗瑣語》
《苹野纂聞》
《蘇談》
《醫閭漫記》
《枝山前聞》
《世緯》
《新倩籍》
《百可漫志》
《清暑筆談》
《滇載記》
《琅琊漫抄》
《病逸漫記》
《國琛集》
《今言》
《賢弈編》
《半村野人閒談》
《雲南機務抄黃》
《晏林子》
《炎徼紀聞》
《巳瘧編》
《鳳凰台記事》
《原李耳載》
《湖西遺事》
《石田雜記》
《玉堂漫筆》
《廣客談》
《縣笥瑣探摘抄》
《春雨堂隨筆》
《筆麈》
《秋涇筆乘》
《談氏筆乘》
《山左筆談》
《大駕北還錄》
《偶譚》
《桑榆漫志》
《倖存錄》
《木幾冗談》
《赤雅》
《停驂錄摘抄》
《西堂日記》
《吳乘竊筆》
《勝朝彤史拾遺記》
《寒夜錄》
《閩小記》
《兩粵夢遊記》
《玉堂薈記》
《守鄖紀略》
《蓬窗類記》
《先撥志始》
《耳新》
《東江始末》
《玉鏡新譚》
《酌中志》
《天變邸抄》
《南中紀聞》
《詔獄慘言》
《梅花草堂筆談》
《東谷贅言》
《庚申紀事》
《見只編》
《飛鳧語略》
《崔鳴吾紀事》
《益部談資》
《譯語》
《豫志》
《汝南遺事》
《狂夫之言》
《書蕉》
《讀書鏡》
《北虜紀略》
《雨航雜錄》
《花里活》
《西南夷風土記》
《大同平叛志》
《晉錄》
《東朝紀》
《民抄董宦事實》
《戲瑕》
《瓶花齋雜錄》
《涇林續記》
《革除逸史》
《星槎勝覽》
《殊域周咨錄》
《菽園雜記》
《水東日記》
《涌幢小品》
《老乞大》
《海槎餘錄》
《讀書止觀錄》
《涉異志》
《高坡異纂》
《雲中紀變》
《雲中事記》
《大同紀事》
《北平錄》
《舊京遺事》
《皇明本紀》
《畜德錄》
《謇齋瑣綴錄》
《震澤紀聞》
《庚巳編》
《林泉隨筆》
《繼世紀聞》
《治世余聞》
《西湖夢尋》
《平蠻錄》
《閒情偶寄》
《前聞紀》
《撫安東夷記》
《青溪暇筆》
《東征紀行錄》
《天順日錄》
《復辟錄》
《復齋日記》
《寓圃雜記》
《北使錄》
《瀛涯勝覽》
《北征後錄》
《北征錄》
《致身錄》
《姜氏秘史》
《北巡私記》
《新知錄摘抄》
《徐襄陽西園雜記》
《倭變事略》
《否泰錄》
《近峰紀略》
《武宗外紀》
《廣志繹》
《皇明異典述》
《皇明奇事述》
《皇明盛事述》
《元故宮遺錄》
《松窗夢語》
《翦勝野聞》
《烈皇小識》
《七修續稿》
《雲蕉館紀談》
《聽雨紀談》
《吳中故語》
《明朝小史》
《西軒客談》
《山行雜記》
《巫娥志》
《讀書偶見》
《秋園雜佩》
《彭文憲公筆記》
《後渠雜識》
《閒中今古錄摘抄》
《意見》
《客座贅語》
《金陵瑣事》
《馬氏日抄》
《備倭記》
《燕閒錄》
《溪山餘話》
《蜀都雜抄》
《閩部疏》
《蒹葭堂雜著摘抄》
《兩湖麈談錄》
《丘隅意見》
《觚不觚錄》
《堯山堂偶雋》
《堯山堂外紀》
《會仙女志》
《世說舊注》
《正統臨戎錄》
《說聽》
《北征事跡》
《佑山雜說》
《廣右戰功》
《文昌旅語》
《冥寥子游》
《餘冬序錄》
《筆記》
《宛署雜記》
《雙溪雜記》
《五雜俎》
《玉堂叢語》
《四友齋叢說》
《七修類稿》
《蓬窗日錄》
《古穰雜錄摘抄》
《投瓮隨筆》
《慎言》
《古今風謠》
《萬曆野獲編補遺》
《萬曆野獲編》
《谷山筆麈》
《陶庵夢憶》
《蜀碧》
《正統北狩事跡》
《古今諺》
《焚書》
《明夷待訪錄》
《畫禪室隨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