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隅意見》

《丘隅意見》

《丘隅意見》是明代筆記小說,作者是喬世寧。

基本信息

選文

自註疏成,而漢注廢矣;自大全成,而宋注又廢矣。故類書者僻方初學之便,無閎覽慎思之益也。

今字學不講,點畫失據,朝廷誥制獨用中書字型,古法帖遂盡棄不行。《洪武正韻》又止用於章奏,而生徒未嘗遵守,學官無所駁正,甚非所以廣同文之化也。故字學宜以唐《石經》《正韻》為法,而詩賦家亦宜以正韻與唐禮部韻並行也。

古人製作,事事精於後人,惟曆法則後日益精詳。

內六卿分職守令,則六卿之責皆萃焉。外三司分職守令,則三司之責皆萃焉。故非才識不可以漫授,非久任不可以責成。今既不擇人又不久任,故日益貪肆無忌,百姓日嗷嗷難堪矣。

古者大行有大謚,小行有小謚,蓋當實示訓且勸懲在也。今制官非翰林者不得謚,文則已不得其情矣。又必待其子弟乞請而後得之,則又非所以示公也。惟當令禮部以大臣,宜得者即疏請,下部院核實,與九卿翰林博議,然後斷自聖裁而賜之。其子弟不敢乞請,不當與而乞請者亦必不行,庶幾昭天下之大公,而激勸臣節者不小矣。

古者《爾雅》列諸國小,益識名物便訓詁,自童於始也。《釋名廣雅》、《爾雅翼》、《獨斷古今注》諸書,皆《爾雅》之緒餘也。今士習草略登仕太易,五尺童子即記誦陳言,以幸一旦之遇,而古今名物無一識者。此習俗之大患,士所以鮮經世之學也。

洪武時,用稅戶人才,始嚴震直、沈玠之類,即漢貲郎之意也,與近時入粟買官者殊矣。

今天下民貧極矣。竊觀民所由貧者,五水旱一也,遇盜賊起者二也,賦役日繁重三也,吏貪暴四也,風俗侈五也。水旱者,天也;盜賊者,不可豫謀者也。賦役亦有必不可已者。救時急務,惟懲貪禁侈而已。俗侈起於京師,吏貪始於上官。今戚里仿大內,大家仿戚里,眾庶仿大家,習以成風,傳式海內。故京師不禁而欲禁四方,法未有能行者也。自守令以上至於藩臬,又至於卿寺,皆遞相賄賂,以求遷補。故不禁上官而禁小臣,法未有能行者也。故諺曰:“得詔書但掛壁。”其此之謂哉!

《會典》所載屯糧,當天下賦稅十之三四。以今事勢觀之,則可行於腹里衛所,而極邊衛所未能盡舉也。蓋虜勢日益猖獗矣。戰士不解甲而臥,即有田安得耕?且牛種器具何給也?即能盡給之,乘間而耕,亦不過充虜馬一夕之秣耳。故極邊屯田未可盡舉也。

司馬光曰:“天下之財,不在官則在民。”今上不在官,下不在民,蓋盡歸權臣之家矣。此韓非所謂中飽者也。中飽者必病痞塞,謂上下不通也。

往年邊士戕主帥,其漸不可長也。始見於甘州,再見於大同,頃南亦又見告矣。蘇州、山西者逆事已著,幸不流血公庭耳。夫朝廷以名義法紀治天下,若是者尚有名義法紀邪?故當事者日益難處,養奸則國紀大削,伸法則事變立起。於是苟且姑息之習多,勵精明作之政難矣。

近時,上官鮮綜核之法,下吏多苟簡之政,議者謂官不久任是矣。然未究其本也,何也?久任之法,在上不在下,在近不在遠。今自卿寺以上,閱官如傳舍,闕一官必補一官,循其資品以遞相遷補。若是則久任,法安可行乎?故曰:“在上不在下,在近不在遠。”

國初鹽法主於紓邊急,非必盡籠天下之利也。其始商人輸米不多,獲利甚大,故商賈得厚利,九邊恃緩急,祖宗大計也。自余鹽之議行,而鹽法壞矣。頃者,余鹽之外,名目復有四五,而鹽法益大壞矣。蓋行鹽之地猶故也,食鹽之人又猶故也。而鹽出者日益多,鹽安得不賤?賤則不售,不售則商人失利。故雖有邊急,商人不樂中納,此蓋法意失而緩急不可恃矣。蘇氏謂事有千百之患,以目前小有利而為之者此也。往者論鹽法之弊,率謂豪勢者占中賣窩。今遇召納之時,應命者常不及數,求賣窩者而不可得矣。邊事尚何賴邪?

作者

喬世寧,耀州人,官至四川按察使。

明代筆記目錄(一)

明代筆記包括小說故事類的筆記、歷史瑣聞類的筆記、考據辨證類的筆記等多種。
《玉笑零音》
《春雨逸響》
《泉南雜誌》
《朱良叔猶及編》
《三餘贅筆》
《續婆羅館清言》
《婆羅館清言》
《見聞雜記》
《碧里雜存》
《珍珠船》
《江上雜疏》
《皇明紀略》
《淞故述》
《夷俗記》
《濟南紀政》
《雲間據目抄》
《願豐堂漫書》
《病榻寤言》
《長水日抄》
《耄餘雜識》
《召對錄》
《窺天外乘》
《野記》
《二酉委譚摘錄》
《奇聞類記》
《病榻遺言》
《嘉靖東南平倭通錄》
《皇明典故紀聞》
《方洲雜言》
《金台紀聞》
《都公譚纂》
《同異錄》
《機警》
《君子堂日詢手鏡》
《制府雜錄》
《西征日錄》
《賢識錄》
《沂陽日記》
《風月堂雜識》
《天潢玉牒》
《談輅》
《平濠錄》
《燕對錄》
《北窗瑣語》
《苹野纂聞》
《蘇談》
《醫閭漫記》
《枝山前聞》
《世緯》
《新倩籍》
《百可漫志》
《清暑筆談》
《滇載記》
《琅琊漫抄》
《病逸漫記》
《國琛集》
《今言》
《賢弈編》
《半村野人閒談》
《雲南機務抄黃》
《晏林子》
《炎徼紀聞》
《巳瘧編》
《鳳凰台記事》
《原李耳載》
《湖西遺事》
《石田雜記》
《玉堂漫筆》
《廣客談》
《縣笥瑣探摘抄》
《春雨堂隨筆》
《筆麈》
《秋涇筆乘》
《談氏筆乘》
《山左筆談》
《大駕北還錄》
《偶譚》
《桑榆漫志》
《倖存錄》
《木幾冗談》
《赤雅》
《停驂錄摘抄》
《西堂日記》
《吳乘竊筆》
《勝朝彤史拾遺記》
《寒夜錄》
《閩小記》
《兩粵夢遊記》
《玉堂薈記》
《守鄖紀略》
《蓬窗類記》
《先撥志始》
《耳新》
《東江始末》
《玉鏡新譚》
《酌中志》
《天變邸抄》
《南中紀聞》
《詔獄慘言》
《梅花草堂筆談》
《東谷贅言》
《庚申紀事》
《見只編》
《飛鳧語略》
《崔鳴吾紀事》
《益部談資》
《譯語》
《豫志》
《汝南遺事》
《狂夫之言》
《書蕉》
《讀書鏡》
《北虜紀略》
《雨航雜錄》
《花里活》
《西南夷風土記》
《大同平叛志》
《晉錄》
《東朝紀》
《民抄董宦事實》
《戲瑕》
《瓶花齋雜錄》
《涇林續記》
《革除逸史》
《星槎勝覽》
《殊域周咨錄》
《菽園雜記》
《水東日記》
《涌幢小品》
《老乞大》
《海槎餘錄》
《讀書止觀錄》
《涉異志》
《高坡異纂》
《雲中紀變》
《雲中事記》
《大同紀事》
《北平錄》
《舊京遺事》
《皇明本紀》
《畜德錄》
《謇齋瑣綴錄》
《震澤紀聞》
《庚巳編》
《林泉隨筆》
《繼世紀聞》
《治世余聞》
《西湖夢尋》
《平蠻錄》
《閒情偶寄》
《前聞紀》
《撫安東夷記》
《青溪暇筆》
《東征紀行錄》
《天順日錄》
《復辟錄》
《復齋日記》
《寓圃雜記》
《北使錄》
《瀛涯勝覽》
《北征後錄》
《北征錄》
《致身錄》
《姜氏秘史》
《北巡私記》
《新知錄摘抄》
《徐襄陽西園雜記》
《倭變事略》
《否泰錄》
《近峰紀略》
《武宗外紀》
《廣志繹》
《皇明異典述》
《皇明奇事述》
《皇明盛事述》
《元故宮遺錄》
《松窗夢語》
《翦勝野聞》
《烈皇小識》
《七修續稿》
《雲蕉館紀談》
《聽雨紀談》
《吳中故語》
《明朝小史》
《西軒客談》
《山行雜記》
《巫娥志》
《讀書偶見》
《秋園雜佩》
《彭文憲公筆記》
《後渠雜識》
《閒中今古錄摘抄》
《意見》
《客座贅語》
《金陵瑣事》
《馬氏日抄》
《備倭記》
《燕閒錄》
《溪山餘話》
《蜀都雜抄》
《閩部疏》
《蒹葭堂雜著摘抄》
《兩湖麈談錄》
《丘隅意見》
《觚不觚錄》
《堯山堂偶雋》
《堯山堂外紀》
《會仙女志》
《世說舊注》
《正統臨戎錄》
《說聽》
《北征事跡》
《佑山雜說》
《廣右戰功》
《文昌旅語》
《冥寥子游》
《餘冬序錄》
《筆記》
《宛署雜記》
《雙溪雜記》
《五雜俎》
《玉堂叢語》
《四友齋叢說》
《七修類稿》
《蓬窗日錄》
《古穰雜錄摘抄》
《投瓮隨筆》
《慎言》
《古今風謠》
《萬曆野獲編補遺》
《萬曆野獲編》
《谷山筆麈》
《陶庵夢憶》
《蜀碧》
《正統北狩事跡》
《古今諺》
《焚書》
《明夷待訪錄》
《畫禪室隨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