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60年,北京工業大學創建,初設機械、電機、無線電、化工、數理5個系。1961年北京市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北京工業學院、北京師範大學部分學生轉入北工大後,增設土建系。
1972年,北京工商管理專科學校併入北工大,在北京宣武區牛街南橫西街該校校址設北工大預科,後改稱新生部。新生部於1986年撤銷。
1978年至1989年,學校調整系的設定,設機械工程學系、工業自動化系、無線電系、土木工程系、化學與環境工程學系、套用物理系、計算機科學系、套用數學系、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熱能工程學系、管理工程學系、建築學系。
1990年,原北京聯合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併入北工大,該院6個系和北工大管理工程學系合併調整為管理工程學系、對外經濟貿易系、套用經濟系,至此全校共設14個系。
1993年北京計算機學院併入北工大,成立北京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在北京西三環北路原校址辦學,1998年遷入校本部與北工大原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計算中心合併組建計算機學院。
1992年成立成人教育學院。
1993年北工大嘗試教育改革成立實驗學院
2000年起實驗學院由學校與民營企業合作辦學。
2000年,國家建材局管理幹部學院(武漢工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部)、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研究生部和北京水利電力函授學院併入北工大,成立北京工業大學高等職業教育學院、北京工業大學分部,均為學校的異地辦學機構;2003年更名為繼續教育學院。
2004年7月實驗學院終止與民營企業合作辦學的協定,從河北廊坊東方大學城遷至北京市朝陽區管莊校區,與北京工業大學高等職業教育學院調整合併為學校全資直屬二級學院性質的實驗學院。
2004年繼續教育學院與工大分部進行教育資源整合,整合後工大分部辦學主體為繼續教育學院(稱為北京工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西區)。
2005年北京藝術設計職業學院併入北京工業大學。
設施建設
北京工業大學校本部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平樂園100號,東臨東四環南路,南抵左安東路;西鄰西大望路,北望平樂園小區。另有分校區:海淀區車公莊西路35號(北京工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分部);朝陽區管莊西里20號(北京工業大學實驗學院);朝陽區惠新東街8號100號(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學校占地面積為801235.98平方米,建築面積627787.04平方米。
教學樓與實驗樓
科技樓
第一教學樓(一教)
第二教學樓(二教)
第三教學樓(三教)
材料樓(一實)
數理樓(二實)
基礎樓
環能樓
人文樓
知新園(行政機關樓)
信息樓(計算機學院)
經管樓
軟體樓(三面紅旗之三)
知行樓(三面紅旗之一)(原名工程訓練中心)
建工東樓(三面紅旗之二)
建工樓
金工樓
工大建國飯店
學生宿舍
1~12號公寓(2#、8#、9#、10#為女生宿舍;其餘為男生宿舍)北研公寓(男生宿舍)
中藍公寓(DEF區為女生宿舍;ABC區為男生宿舍)
中藍公寓二期
食堂
北工大本校現有九個餐廳,其中第一餐廳是對外開放的。第八食堂是回民餐廳,第九個餐廳為奧運餐廳,2009年建成。中藍公寓有中藍食堂。校醫院
校醫院坐落於校園的東北角,是一所綜合性的基層醫院。院內設有內科、外科、婦科、預防保健科和放射、檢驗、心電、超聲、理療等眾多科室及50張病床。醫院24小時急診值班。
奧運場館
場館名稱:北京工業大學體育館(2008年北京奧運會羽毛球和藝術體操比賽場館)
建設地點:北京工業大學
建築面積(㎡):22269.280
座席數:7500個(其中固定座位5800個;臨時座位1700個)
賽時功能:羽毛球和藝術體操
賽後功能:師生的文體活動中心;為國際羽聯和國家體育總局羽毛球隊提供訓練基地;同時對社會適度開放
開工時間:2005.6.30
教學理念
本科生教育
本科生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是學校人才培養的重要部分。學校有46個本科專業,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2423人。學校秉承“立足北京、融入北京、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辦學定位,堅持“知行結合、重在創新的實踐教學”的辦學特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加強教育教學研究,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發展思路,推動科學發展。
研究生教育
北京工業大學堅持“立足北京、融入北京、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辦學定位和“以質量求生存,以貢獻求支持,以改革求發展,以特色求卓越”的發展思路,緊緊抓住“研究生教育創新工程”和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契機,堅持“科研導向,導師主導,鼓勵創新,調整結構,保障質量,加強服務”的研究生教育方針,不斷努力開拓創新,如今已是碩果纍纍,為該校研究生教育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留學生教育
北京工業大學自1990年開始接收外國留學生。國家教委於1993年3月和1994年8月,公布了全國200所可招收外國留學生院校,工大是其中之一。經過幾年的過渡調整,開拓發展,該校外國留學生已初具規模,組織機構健全,培訓門類比較齊全,教學生活條件比較完善,教師隊伍相對穩定,教學秩序和質量良好,學校對這一工作愈加重視。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止2014年,學校有18個本科教學單位,在53個本科專業招生;另設有獨立學院,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
院系 | 專業 | 院系 | 專業 |
---|---|---|---|
實驗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與工程、土木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商管理、法學 | 機械工程與套用電子 技術學院 |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 |
電子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實驗班、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 | 建築工程學院 | 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水務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給水排水工程 |
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 | 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套用化學和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汽車工程和製冷空調及其自動控制專業) | 套用數理學院 | 信息與計算科學、套用物理學(光通信與光電子技術)和統計學 |
計算機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物聯網工程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材料科學與工程、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
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 生物醫學工程、生物技術、食品質量與安全 | 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 (軟體學院) | 軟體工程、數字媒體技術 |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 建築學、城市規劃、工業設計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業工程(軟體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工業外貿)、金融學、統計學、工商管理、市場行銷、會計學、法學 |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 社會工作、廣告學、社會學、中國語言文化(只招收留學生)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商務方向)、英語(翻譯方向)、日語(商務方向)、朝鮮語、外貿英語、外貿日語 |
藝術設計學院 | 動畫、藝術設計 | 北京—都柏林國際學院 | 軟體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物聯網工程(The Internet of Things)和金融學(Finance)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馬克思主義理論、科技哲學學 | 繼續教育學院 | ** |
樊恭烋學院 | ** | ** | ** |
師資力量
官網2016年6月顯示,北京工業大學有教職工2967人,其中專任教師1611餘人,其中正高級職稱教師304人,有博士生導師294人、碩士生導師1280人,具有博士學位的導師占導師總數的81%;全職兩院院士9人,雙聘院士9人,歐洲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3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9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0人,“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3人,入選“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14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畫”2人,“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1人,入選“北京市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簡稱“海聚工程”)78人,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4人、“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3人、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北京市學術創新團隊48個。
名稱 | 名單1 | 名單2 | 名單3 | 名單4 | 名單5 | 名單6 |
---|---|---|---|---|---|---|
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 | 左鐵鏞 | 張毅剛 | 侯義斌 | |||
兩院院士 | 左鐵鏞 | 李京文 | 張傑 | 曾 毅 | 沈昌祥 | 劉加平 |
劉韻潔 | 彭永臻 | 鄧中翰 |
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 | ||||
---|---|---|---|---|
序號 | 團隊名稱 | 團隊負責人 | 所屬單位 | 獲獎年份 |
1 |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學團隊 | 彭永臻 | 環能學院 | 2007 |
2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教學團隊 | 左鐵鏞 | 材料學院 | 2008 |
3 | 基礎力學理論和實驗教學團隊 | 隋允康 | 機電學院 | 2008 |
4 | 計算機軟體基礎課教學團隊 | 蔣宗禮 | 計算機學院 | 2009 |
5 | 機械工程教學團隊 | 趙京 | 機電學院 | 2009 |
6 | 嵌入式系統課程群教學團隊 | 侯義斌 | 軟體學院 | 2010 |
質量工程
教學建設
截止2015年,北京工業大學有11個國家精品課程,北京市精品課程39門,校級精品課程64門;教育部特色專業8個,北京市特色專業12個、北京市品牌專業9個,7個專業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7個專業接受並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或專業評估,1個專業獲批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精品課程 | ||||
---|---|---|---|---|
序號 | 課程名稱 | 課程負責人 | 所屬學院 | 評審年度 |
1 | 材料力學 | 隋允康 | 機電學院 | 2005 |
2 | 機械設計 | 王大康 | 機電學院 | 2005 |
3 | 機率論與數理統計 | 王松桂 | 數理學院 | 2005 |
4 | 水質工程學 | 彭永臻 | 環能學院 | 2005 |
5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導論 | 左鐵鏞 | 材料學院 | 2006 |
6 | 編譯原理 | 蔣宗禮 | 計算機學院 | 2007 |
7 | 環境保護概論 | 王淑瑩 | 環能學院 | 2007 |
8 | 材料工程基礎綜合實驗 | 王金淑 | 材料學院 | 2009 |
9 | 大學英語 | 劉宇慧 | 外語學院 | 2010 |
10 | 建築抗震設計 | 薛素鐸 | 建工學院 | 2010 |
11 | 交通工程導論 | 楊孝寬 | 建工學院 | 2010 |
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 | ||||
---|---|---|---|---|
序號 | 專業名稱 | 專業負責人 | 所屬學院 | 評審年度 |
1 | 信息安全 | 沈昌祥 | 計算機學院 | 2007 |
2 | 軟體工程(嵌入式軟體與系統方向) | 侯義斌 | 軟體學院 | 2007 |
3 | 軟體工程(數字媒體技術方向) | 蔡建平 | 軟體學院 | 2007 |
4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吳武臣 | 電控學院 | 2007 |
5 |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 李曉陽 | 機電學院 | 2007 |
6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王金淑 | 材料學院 | 2008 |
7 |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 趙耀華 | 建工學院 | 2009 |
8 | 建築學 | 陳喆 | 建規學院 | 2010 |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
---|---|---|---|---|
序號 | 實驗中心名稱 | 負責人 | 所屬學院 | 評審年度 |
1 | 工程力學實驗中心 | 隋允康 | 機電學院 | 2006 |
2 | 土木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 杜修力 | 建工學院 | 2009 |
對外交流
中外合作辦學機構
北京中加工商專修學院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1、北京工業大學與美國新澤西理工大學合作舉辦理學碩士學位教育項目
2、北京工業大學與澳大利亞James Cook合作舉辦大學信息技術學士學位項目
3、北京工業大學與美國管理技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生課程班項目
學科建設
據官網2016年6月的資料顯示,學校有學校現有1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8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0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類別,涉及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9個學科門類。其中擁有光學工程、材料學、結構工程3個國家重點學科、39個北京市重點學科。
博士後流動站 | |||
---|---|---|---|
數學 | 物理學 | 光學工程 | 生物醫學工程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機械工程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土木工程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力學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統計學 | 軟體工程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交通運輸工程 |
一級學科博士點 | |||
---|---|---|---|
套用經濟學 | 數學 | 物理學 | 統計學 |
力學 | 機械工程 | 光學工程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土木工程 | 交通運輸工程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軟體工程 |
生物醫學工程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一級學科碩士點 | |||
---|---|---|---|
套用經濟學 | 社會學 | 教育學 | 外國語言文學 |
數學 | 物理學 | 生物學 | 統計學 |
力學 | 機械工程 | 光學工程 | 儀器科學與技術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建築學 | 土木工程 |
水利工程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交通運輸工程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生物醫學工程 | 城鄉規劃學 | 軟體工程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工商管理 | 設計學 | 科學技術哲學 |
重點學科 | |
---|---|
重點學科類別 | 學科名稱 |
國家重點學科(3個) | 光學工程(一級) |
材料學 | |
結構工程 | |
交叉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3個) | 資源、環境及循環經濟 |
納米科學與技術 | |
信息安全 | |
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8個)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
生物醫學工程 | |
機械工程 | |
土木工程 |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培育) | |
交通運輸工程(培育) | |
二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10個) |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
機械設計及理論 | |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 |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 |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 |
熱能工程 | |
環境工程 | |
凝聚態物理 | |
計算機套用技術 | |
光學 | |
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 (2個) | 儀器科學與技術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
二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 (16個) | 工程力學 |
機械電子工程 | |
電路與系統 | |
信號與信息處理 | |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 |
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 | |
市政工程 | |
道路與鐵道工程 | |
機率論與數理統計 | |
套用數學 | |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 |
國際貿易學 | |
數量經濟學 | |
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 |
社會學 | |
高等教育學 |
學術研究
科研組織
科研機構
截止2016年,學校擁有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產學研中心1個、教育部工程中心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3個、教育部戰略研究培育基地1個、北京市級重點實驗室15個、機械工業聯合會所屬實驗室3個、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個、北京市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2個、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8個、北京市哲社基地3個、國際合作中心1個。
科研機構 | ||
---|---|---|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 | 精密超精密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
國家級產學研中心1個 | 國家產學研雷射技術中心 | |
教育部工程中心2個 | 教育部數字社區工程研究中心 | |
教育部汽車結構部件先進制造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 ||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 | 教育部傳熱強化與過程節能重點實驗室 | |
教育部新型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 | ||
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3個 | 光電子技術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 | |
城市與重大工程安全減災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 | ||
北京市交通工程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 ||
機械工業聯合會所屬實驗室(3個) | 機械工業印刷裝備數位化技術重點實驗室 | |
機械工業重型工具機數位化設計與測試重點實驗室 | ||
機械工業精密測控技術與儀器重點實驗室 | ||
北京市級重點實驗室或研究基地(16個) | 先進制造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傳熱與能源利用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多媒體與智慧型軟體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水質科學與水環境恢復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交通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嵌入式系統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工程抗震與結構診治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環境與病毒腫瘤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北京現代製造業發展研究基地 | 北京市光電子技術實驗室 | |
北京雷射技術實驗室 | 可信計算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北京現代製造業發展研究基地 | 北京信號與信息處理基礎性研究實驗室 | |
北京市焊接設備研究與開發中心 | 北京市飲料及食品添加劑質量監督檢驗站 | |
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個) | 北京市生態環境材料及其評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北京市污水脫氮除磷處理與過程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北京市雷射套用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北京市物聯網軟體與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北京市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2個) | 環境友好新材料技術北京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 | |
雷射先進制造北京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 |
學術團體 | |
---|---|
學術團體(10個) | ★中國水泥協會新型乾法水泥分會 |
★中國現場統計研究會 | |
★中國軟體行業協會嵌入式系統分會 | |
★中國人工智慧學會 | |
★中國自動化學會智慧型建築與樓宇自動化專業委員會 | |
★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顯象套用分會 | |
★中國力學會力學史和方法論分會 | |
★中國鋼結構協會空間結構分會 | |
★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環境材料分會 | |
★中國老教授學會理工專業委員會北京工業大學科技老教授協會 |
科研成果
北京工業大學承擔了一大批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計畫、“863”計畫、科技支撐計畫在內的國家和北京市重大、重點項目,據教育部統計口徑,學校2010年到校科技經費62071萬元,是“十五”末的2倍,年平均增長率約15%。
“十一五”期間,學校共獲得國家級獎勵14項、省部級獎勵100多項,共申請國家專利2480項,獲得專利授權1462項。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止2013年 ,北京工業大學圖書館館藏紙本文獻共100餘萬冊,引進各種資料庫資源40多種(含資料庫60多個),包括Web of knowledge、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EI Village、ISI Proceedings 、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 、SPIE 、OCLC Firstsearch、Elsevier、Springer-Link、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中國學術期刊網、萬方資料庫等大型的網路版資料庫,引進中外文期刊一千六百多種,與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等多家單位建立了合作,加入了OCLC、CALIS和BALIS等館際網路。學術刊物《北京工業大學學報》:北京工業大學主辦的理工科綜合性學術刊物,創刊於1974年;其主要刊登光學工程與先進制造、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土木工程與建築、交通工程、環境與能源、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套用數學與物理等方面的學術論文;是中文核心期刊,被國外多家資料庫收錄。
《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創刊於2001年,曾入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擴展版來源刊,為全國高校優秀社科學報、北京市優秀社科期刊和全國理工農醫院校優秀社科學報,是“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資料庫”及“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來源刊。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鄭吉春
黨委副書記:沈千帆、李四平
紀委書記:楊建新校長:柳貢慧副校長:聶祚仁、吳斌、劉建萍、杜修力、鄧中翰歷任領導
校長 | 黨委書記 | ||
---|---|---|---|
姓名 | 任職時間 | 姓名 | 任職時間 |
尹鳳翔 | 1960.01 -- 1961.01 | 李晨 | 1961.01 -- 1964.08 |
李晨 | 1960.10 -- 1964.08 | 宋碩 | 1964.08 -- 1969.10 |
朱兆雪 | 1964.08 -- 1965.05 | 秦川 | 1973.10 -- 1978.01 |
徐偉 | 1980.05 -- 1983.06 | 張青季 | 1978.01 -- 1980.08 |
樊恭休 | 1983.06 -- 1986.10 | 徐偉 | 1980.08 -- 1985.01 |
王滸 | 1986.10 -- 1992.05 | 郭德遠 | 1985.01 -- 1988.12 |
蔡少甫 | 1992.05 -- 1996.09 | 周宣誠 | 1988.12 -- 1996.10 |
左鐵鏞 | 1996.09 -- 2004.06 | 蔡少甫 | 1996.10 -- 1998.07 |
范伯元 | 2004.06 -- 2010.05.19 | 孫崇正 | 1998.07 -- 2007.09 |
參考資料來源於學校官網 | 王守法 | 2007.09 -- 2013.04 |
校園文化
校徽
在外環形成徽章正圓,中心為原校標標誌,英文全稱呈環形圍繞校標,校標下方是標準字型(毛體集字)校名,最下方“ 1960 ”代表建校時間。校訓
不息為體 日新為道
校歌
《明天》
理想中的殿堂 譜寫出青春的詞典彩虹般的嚮往 溫暖著年輕的誓言
有你堅定的目光 風雨中讓自己勇敢
被你插上了翅膀 驕傲地飛越藍天
心的夢想無極限 新的奇蹟快要出現
從來沒有什麼能阻擋
生命中永遠不熄的火焰
心的未來在召喚 新的世紀星光燦爛
從來沒有什麼能阻擋
用真心擁抱希望的明天 明天
不息為體 永不停止每一個堅定的信念
日新為道 永遠探索讓心中從沒有終點
知名校友
吳鷹:UT斯達康有限公司總裁。
祝維沙:裕興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周志雄:軟銀(softbank)亞洲電信基礎設施基金董事。
楊少鋒:LT科技公司董事長。
劉小明:交通部交通運輸司司長。
董路:《青年體育報》執行副總編,著名的足球記者以及評論員。
沈淑濟:全國婦聯副主席。
王龍斌:北京新豪世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超:中國計算機世界出版服務公司副總裁兼《IT經理世界》雜誌社總編輯。
張榕明:全國政協副主席。
陳彤:新浪網總編輯。
李嵩波:新浪網CTO。
宋楊:太和顧問公司創始人。
盧東明:Sybase軟體中國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李菁:著名相聲演員。
2009年中國大學排行榜(二)
在《2009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以280.15分再列榜首,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分別以224.66分、219.14分獲得第2、第3名。至此,在《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已經連續13年位居榜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已經連續10年保持中國大學前三名。2009中國大學評價顯示,浙江大學在科學研究領域以122.01分首次領先北京大學(120.74分)。 |
2009中國大學工學100強
工學包括地礦、材料、機械、儀器儀表、能源動力、電氣信息、土建、水利、測繪、環境與安全、化工與製藥、交通運輸、海洋工程、輕工紡織食品、航空航天、武器、工程力學、生物工程、農業工程、林業工程、公安技術等21個學科類,共有79個本科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