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甘肅 中醫學院於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正式成立,標誌著甘肅省高等中醫藥教育的開始。1990年,學校增列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
2003年,學校獲得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授權資格。
2001年,學校獲得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培養資格,2008年增列為“高等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培養單位;2002年起與南京中醫藥大學等兄弟院校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
2009年,學校被確定為2008~2015年博士學位授權單位立項建設單位。
2010年,學校取得推薦優秀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資格。
2015年4月28日,被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准為“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畫”改革試點高校。
2015年5月28日,根據《教育部關於同意甘肅中醫學院更名為甘肅中醫藥大學的函》,甘肅中醫學院正式更名為甘肅中醫藥大學。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根據2015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本部設有中醫臨床學院、藥學院、針灸推拿學院、中西醫結合學院、臨床醫學院、護理學院、基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醫學技術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經貿與管理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藏醫學院、附屬醫院臨床教學部、理科教學部、外語教學部、體育藝術課部等18個教學院(部),另有甘肅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2個附屬醫院,有20個本科專業。專業設定
公共衛生學院 | 預防醫學(五年制本科) |
信息工程學院 | 醫學信息工程(四年制本科) |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 套用心理學(醫學心理學方向、四年制本科) |
醫學技術學院 | 醫學影像學(五年制本科)、醫學檢驗技術(四年制本科) |
藏醫學院 | 藏醫學(五年制本科)、藏藥學(四年制本科) |
經貿與管理學院 | 公共事業管理(醫藥衛生方向、四年制本科)、國際經濟與貿易(中醫藥方向、四年制本科) |
護理學院 | 護理學(四年制本科) |
藥學院 | 中藥學(四年制本科)、藥物製劑(四年制本科)、中草藥栽培與鑑定(四年制本科)、中藥資源與開發(四年制本科) |
針灸推拿學院 | 針灸推拿學(五年制本科)、康復治療學(四年制本科) |
中西醫結合學院 | 中西醫臨床醫學(五年制本科) |
臨床醫學院 | 臨床醫學(五年制本科) |
中醫臨床學院 | 中醫學(五年制本科)、中醫學(骨傷科學方向、五年制本科) |
學科建設
根據2015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16個博士學位培養點;有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34個碩士學位培養點。具有臨床醫學碩士等四個專業學位培養資格;是同等學力人員碩士學位授予工作單位、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培養單位;具有開展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資格;建有1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4個省級重點學科,9個省醫療衛生重點學科。
重點學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中醫藥重點學科 | 傷寒學(西部地區扶持學科) |
中藥鑑定學 | |
中醫骨傷科學(第一附屬醫院) | |
針灸學(第二附屬醫院) | |
中西醫結合臨床(第二附屬醫院) |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中醫藥重點學科 | 中藥化學 |
中醫老年病學 | |
民族醫學(敦煌醫學) | |
中西醫結合基礎 | |
中醫痹病學(第一附屬醫院) | |
中醫血液病學(第一附屬醫院) | |
臨床中藥學(第一附屬醫院) | |
2011—2015年度甘肅高校省級重點學科 | 中醫學 |
中西醫結合 | |
中藥學 | |
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 | |
2010年甘肅省醫療衛生重點學科 | 方劑學 |
中西醫結合基礎 | |
中醫內科學 | |
中醫藥劑科(第一附屬醫院) | |
中醫腦病科(第二附屬醫院) | |
中醫消化科(第二附屬醫院) | |
中醫老年病科(第二附屬醫院) | |
中西醫結合心腎科(第二附屬醫院) | |
中西醫結合呼吸科(第二附屬醫院) |
一級學科博士點: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
一級學科碩士點:中醫學、中藥學、臨床醫學、中西醫結合
師資力量
根據2014年9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共有教職工及醫護人員2847人,其中專任教師535人,有14人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2人被評為“衛生部突出貢獻專家”,3人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39人榮膺“甘肅省名中醫”,8人被評為“甘肅省優秀專家”,3人獲“甘肅省高校教學名師獎”,12人獲“甘肅省園丁獎”,20人獲“甘肅省高校青年教師成才獎”,23人入選甘肅省“333”、“555”人才工程,7人入選甘肅省高校跨世紀學科帶頭人,16人被選拔為甘肅省領軍人才,27人被選拔為甘肅省衛生廳領軍人才。碩士研究生導師251人,博士研究生導師21人,雙聘院士3人。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根據2014年9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18門省級精品課程,3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省級教學團隊,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精品課程
中醫內科學、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醫臨床基礎——傷寒學、中醫骨傷科學、中醫各家學說、中藥學、中藥鑑定學、醫用生物學、中醫臨床基礎——溫病學、中藥化、內科學、中醫婦科學、方劑學、診斷學、醫學免疫學、中醫外科學、分析化學。
省級教學團隊
中西醫結合基礎教學團隊(劉永琦)、中醫學基礎教學團隊(吳紅彥)、中藥生藥學教學團隊(李成義)等。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醫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中藥生藥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
針灸推拿學、中西醫臨床醫學、中草藥栽培與鑑定。
學生成績
根據2014年蘭州學生網資料顯示,該校學生在“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等比賽中獲國家級獎勵18項、省級獎勵205項。1名學生獲得全國優秀學生幹部,26名學生獲得甘肅省先進個人榮譽。
學校榮譽
根據2015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先後被評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全省高校統戰工作先進單位”。校工會和附院工會被授予“全國教科文衛體系統先進工會組織”榮譽稱號。
對外交流
根據2015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已與烏克蘭共建全球首家“岐黃中醫學院”,已通過上海合作組織中國傳統醫學促進會開始與吉爾吉斯坦聯繫合作。與韓國誠信女子大學、烏克蘭巴卡莫列茨國立醫科大學簽定了醫療、教學和科研協定,與摩爾多瓦國立醫藥大學建立了交流合作平台,與美國、英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南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校和教育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
科學研究
科研機構
根據2015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4個甘肅省重點實驗室,2個甘肅省高校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甘肅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甘肅省中藥現代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蘭州中藥現代化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西北中藏藥協同創新中心”為甘肅省首批“2011協同創新中心”。省部級科研機構
級別 | 實驗室名稱 | 批覆時間 |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敦煌醫學與轉化實驗室 | 2011.11 |
國家中醫藥科研實驗室(三級) | 中藥生藥實驗室 | 2009.07 |
中藥藥理實驗室 | 2009.07 | |
中藥化學實驗室 | 2009.07 | |
甘肅省重點實驗室 (培育基地) | 中藥藥理與毒理學重點實驗室 | 2010.08 |
甘肅省發改委省級重點實驗室 | 甘肅省中藥新藥創製省級重點實驗室 | 2012.5 |
甘肅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 中藏藥化學與質量研究重點實驗室 | 2010.05 |
甘肅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 敦煌醫學文獻整理與套用研究中心 | 2010.05 |
甘肅省工程技術中心 | 甘肅省中藥現代化工程技術研發中心 | 2005 |
甘肅道地中藥材當歸黃芪等加工炮製及種植工程技術中心 | 2010 | |
蘭州市工程技術中心 | 蘭州市中藥現代化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 2005 |
甘肅省中醫藥科研實驗室(二級) | 中藥製劑實驗室 | 2008.05 |
中藥製藥實驗室 | 2008.05 | |
中西醫結合基礎 | 2008.05 | |
中藥免疫與分子生物學實驗室 | 2003 | |
生物化學實驗室 | 2003 |
科研成果
根據2015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共承擔國家、省部級和其他科研課題1100餘項,通過400餘項省級以上鑑定科技成果,獲廳局級以上科技進步獎200餘項;主編、撰寫出版各種學術著作400餘部,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科研論文6000餘篇。
科研交流
根據2015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先後承辦了“2011中藥歐盟註冊高層應對研討會”、“2010’國際針法灸法技術演示暨學術大會”、“中國當歸產業發展高端論壇”、“第十九屆全國張仲景學說學術研討會”、“第十次全國中醫養生康復學術會議”等國家級學術會議12次,參會人數近4000人,在相關學科領域與國內外專家學者展開深度交流和探討,並建立起廣泛聯繫。
學術資源
學術期刊該校主辦《甘肅中醫藥大學學報》、《中醫兒科雜誌》、《甘肅基層衛生》三種學術期刊。
《甘肅中醫藥大學學報》
該刊是由甘肅省教育廳主管、甘肅中醫藥大學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中醫藥綜合性學術刊物。該刊是“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中文科技資料目錄——醫藥衛生》收錄源期刊;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等多家大型資料庫收錄。
《中醫兒科雜誌》
該刊是由甘肅中醫藥大學和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全國唯一一種中醫兒科專業雜誌,是中華中醫藥學會系列期刊之一。《中醫兒科雜誌》已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等多家大型資料庫全文收錄。
《甘肅基層衛生》
該刊是由甘肅省衛生廳主管,甘肅省農村衛生協會、甘肅中醫藥大學及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聯合主辦的內部性季刊。
圖書館藏
根據2015年5月圖書館官網顯示,圖書館館藏各類圖書58萬冊(種),其中紙質圖書40萬冊,時代盛典、超星等電子圖書18萬冊。紙質圖書中有古籍2.8156萬冊,外文圖書2.956萬冊,過刊2.0萬冊,現刊435種。古籍文獻室所藏朝鮮內府刊《東醫寶鑑》、元刻《(聞人氏)痘疹論》、明刻本《類經》等善本,台灣出版的《敦煌寶藏》、文淵閣影印本《四庫全書》以及《中國西北文獻叢書》等,構成了該館的古籍藏書特色。
學校文化
校訓 勤奮 嚴謹 繼承 創新
做人要勤奮。 勤奮的人生來自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因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決定著人們的思想,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與行動。有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人生的航船才有了方向,人內在的潛力才會得到更大的發展。
做人要嚴謹。 嚴謹地做人來自於強烈的責任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是責任嚴謹地做人要通過加強個人修養來實現,古人強調慎獨,獨善其身。 荀子《勸學篇》:“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行而行無過矣。” 做人嚴謹要追求真理, 探索真理, 堅持真理, 修正錯誤, 做“ 一個高尚的人, 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 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是我國人民長期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總結和理論概括,獨具特色和優勢。 繼承主要是要掌握中醫藥學基本理論、觀點和方法,要在系統學習, 全面掌握的基礎上進行研究整理。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要堅持創新,勇於創新。科學的創新已越來越成為當今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標誌。 任何理論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封閉循環的理論,與時代隔膜的理論必然就要滯後,失去生機。中醫藥學形成於先秦, 吸取了我國古代哲學和科學的精華,也吸取了國外醫學精華,不斷為其注入新鮮血液,,歷經幾千年至今指導著中醫理論和臨床實踐,顯示出它的生命力和合理內涵。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王海燕
校長:李金田
黨委常委、副校長:李應東、鄭貴森、史正剛、汪永鋒
黨委常委、副書記:楊聲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范康
副校長:賈國江、宋琦、劉銅華(掛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