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農業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簡稱華農,坐落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南湖獅子山,是中國高等農業教育的重要起點之一,1952年由武漢大學農學院和湖北農學院的全部系科以及中山大學,南昌大學等6所綜合性大學農學院的部分系科組建成立華中農學院,1985年更名為華中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首批列入中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2011計畫、”、“863計畫”“111計畫”、及“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重點建設高校,是武漢七校聯合辦學著名高校之一,是一所以農科為優勢,以生命科學為特色,農、理、工、文、法、經、管協調發展的國家綜合性重點大學,是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及農業現代化建設優秀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學術氛圍濃厚,學風嚴謹樸實,教學科研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均位居全國同類院校前列。截至2017年10月,學校占地面積7425畝;有學院(部)18個;有教職工2657人,全日制在校學生26196人,其中本科生18763人,研究生7433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湖北農務學堂

湖廣總督張之洞於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上書光緒皇帝,正式奏請興辦湖北省農務學堂。同年10月正式開學。

1903年擴建為湖北省高等農務學堂。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政府辦學時代結束。

1912年,湖北省農務學堂在辛亥革命後改建為湖北甲種農業學校。此後,經歷了1923年湖北第一、第二高級農業學校,1931年省立鄉村師範學校,1933年湖北省立教育學院,1937年湖北省立農業專科學校,1940年湖北省立農學院,1950年湖北省農學院等一系列演變。

1938年,侵華日軍迫近武漢,學校西遷湖北恩施五峰山堅持辦學。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學校遷回武昌寶積庵。

華中農學院

1952年,以武漢大學農學院、湖北省農學院的整體和原中山大學、南昌大學、河南大學、廣西大學、湖南農學院、江西農學院的部分系(科)組建成立華中農學院。當年招收本科生,次年招收首批研究生,科學研究、國際交流取得新的進展。

1957年,華中農學院從寶積庵整體遷址武昌南湖獅子山。

20世紀60年代,首次招收外國留學生。

華中農業大學

1985年,正式更名為華中農業大學。

2000年,由農業部劃轉教育部直屬領導。

2005年,正式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行列;同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2006年,學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評為優秀。

2011年,進入“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2017年9月,華中農業大學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2017年11月,學校被評為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截止2014年4月,華中農業大學下設17個學院,在54個本科專業招生。

門類 部門
文科 文法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 外國語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公共管理學院
國際學院 體育課部
工科 工學院 食品科技學院
農科 水產學院 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醫學學院 園藝林學學院 植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資源與環境學院
理科 理學院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信息學院
獨立學院 華中農業大學楚天學院

師資力量

截至2014年4月,有教職工2600多人,其中專任教師1449人,教授325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碩士學位的占80.9%;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人;“千人計畫"入選者11人,“萬人計畫”入選者4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13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講座教授7人;國際學術諮詢委員會主席2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6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7人 ,973計畫首席科學家5人,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1人,崗位科學家39人;國家級教學名師4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0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59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73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3個,省部級優秀創新團隊27個。

兩院院士(5人)
張啟發 傅廷棟 熊遠著 陳煥春 鄧秀新 陳華癸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長江學者講座教授
張啟發、鄧秀新、張承才、周道繡、匡漢暉、黃巧雲、彭良才、姜道宏、郭文武、何正國、王學路、肖少波、熊立仲 彭少兵、王學敏、趙雲德、游良志、Staffan Persson、David Peter Jackson、Edgar B.Cahoon
國家教學名師
鄭用璉(2003年) 張獻龍(2006年) 曹湊貴(2008年) 王石平(2011年)
國家級教學團隊 負責人
分子生物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鄭用璉
生態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曹湊貴
園林植物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包滿珠
農產品貿易與行銷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李崇光
農村社會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鍾漲寶

學科建設

截止2014年4月,學校有國家級重點學科8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湖北省重點學科;有碩士學位授權點專業98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專業61個;有一級學科碩士點19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3個。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了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學校7個學科進入A類學科,5個學科為B+,其中,園藝學、畜牧學、獸醫學等3個學科為A+,生物學為A,食品科學與工程、作物學、農林經濟管理等3個學科為A-;風景園林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水產、公共管理等5個學科為B+。A類學科綜合比較位列全國高校第19位。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生態學、生物學、農業工程、食品科學工程、風景園林學、作物學、園藝學、農業資源利用、植物保護、畜牧學、獸醫學、水產學、農林經濟管理。

一級學科碩士點專業:

社會性、生物學、生態學、輕工技術與工程、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風景園林學、作物學、園藝學、農業資源利用、植物保護、畜牧學、獸醫學、林學、水產、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學。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

獸醫碩士、農業推廣碩士、工程碩士、公共管理碩士(MPA)、工商管理碩士(MBA)、風景園林碩士、社會工作碩士。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作物學流動站、植物保護流動站、生物學流動站、食品科學與工程流動站、園藝學流動站、農業資源與環境流動站、生態學流動站、農林經濟管理流動站、公共管理流動站、畜牧學流動站、獸醫學流動站、水產流動站、農業工程流動站。

重點學科
級別 一級學科 二級學科 批准時間
國家級重點學科 作物學 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 2007.8
作物遺傳育種
果樹學 2007.8
微生物學 2007.8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2007.8
水產養殖 2007.8
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 2007.8
農業經濟管理 2007.8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蔬菜學 2007.8
農業部重點學科 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 1999.11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1999.11
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 1999.11
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 1999.11
湖北省重點學科 生物學 植物學 2008.7
動物學
生理學
水生生物學
微生物學
神經生物學
遺傳學
發育生物學
細胞生物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生物物理學
生態學
園藝學 果樹學 2008.7
蔬菜學
茶學
農業資源利用 土壤學 2008.7
植物營養學
植物保護 植物病理學 2008.7
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
農藥學
獸醫學 基礎獸醫學 2008.7
預防獸醫學
臨床獸醫學
水產 水產養殖 2008.7
捕撈學
漁業資源
農林經濟管理 農業經濟管理 2008.7
林業經濟管理
食品科學 2008.7
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 2008.7
土地資源管理 2008.7
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 2008.7
社會學 社會學 2013.10

學科排名

教育部第三輪全國高校學科評估結果發布,華中農業大學共有13個學科參評,6個學科排進前三,7個學科排進前五,10個學科排進前十。其中,園藝學全國排名第一 。

代碼 學科名稱 排名 代碼 學科名稱 排名
0902 園藝學 1 0904 植物保護 7
0906 獸醫學 2 0710 生物學 8
0905 畜牧學 2 0832 食品科學與工程 10
0901 作物學 3 0828 農業工程 12
1203 農林經濟管理 3 0303 社會學 19
0908 水產 3 0713 生態學 38
0903 農業資源與環境 5 0830 環境科學與工程 46

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簡稱 ESI)數據顯示,華中農業大學截止2017年9月共有7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具體為 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化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微生物學和環境科學/生態學學科其中,植物學與動物學進入ESI全球前1‰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 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確定名單包括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95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華中農業大學入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農學、理學和管理學3大門類、5個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 生物學、園藝學、畜牧學、獸醫學、農林經濟管理), 入選學科數並列全國第21位,在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列第二位。

教學建設

截止2014年4月,學校擁有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開設有國家級精品課程30門。

國家級精品課程
年份 課程名稱 課程負責人
2010 獸醫外科學 丁明星
2010 動物繁殖學 楊利國
2009 農業經濟學 王雅鵬
2009 土壤學 呂國安
2009 植物育種學 楊光聖
2008 作物栽培學 胡立勇
2008 分子生物學 鄭用璉
2008 家畜育種學 劉 榜
2008 土地管理學 張安錄
2008 設施園藝學 別之龍
2007 農產品行銷學 李崇光
2007 農村社會學 鍾漲寶
2007 獸醫內科學 郭定宗
2007 園藝植物生物技術 鄧秀新
2007 園林植物育種學 包滿珠
2007 園林樹木學 陳龍清
2007 生物信息學 王石平
2007 有機化學 陳長水
2006 基因操作原理 孫 明
2006 植物生物技術 張獻龍
2006 地質與地貌學 劉 凡
2005 食品化學與分析 謝筆鈞
2005 生態學 曹湊貴
2005 花卉學 王彩雲
2005 細胞工程學 柳 俊
2004 園藝植物栽培學 彭抒昂
2004 微生物學 趙 斌
2004 動物生理學 楊秀平
2004 植物生理學 曾漢來
2003 普通昆蟲學 雷朝亮
2003 家畜解剖及組織胚胎學 彭克美
2003 農業植物病理學 侯明生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 作物學實驗教學中心
水產養殖實驗教學中心 動物醫學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農業領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畫“張之洞”實驗班 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教學成果
年度 成果名稱 獲獎情況
2009 系統構建實踐教學平台,探索多元化實踐育人模式 國家級一等獎
2009 農林經濟管理複合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國家級二等獎
2009 理農結合 科教融合 培養生物學創新人才 國家級二等獎
2009 動物科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研究 國家級二等獎
2009 基於B-Learning的高校精品課程建設研究與實踐 國家級二等獎
2005 農學專業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國家級一等獎
2005 農林科教學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的研究與實踐 國家級二等獎
2005 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與實踐 國家級二等獎
2005 農林類本科大學數學系列課程教材建設(教材) 國家級二等獎
2001 農林院校生物學理科基地建設與改革 國家級二等獎
2001 高等農林院校本科人文社會科學系列課程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國家級二等獎
2001 面向21世紀教學改革項目整體組裝的研究與實踐 國家級二等獎
2001 高等農林院校本科物理系列課程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國家級二等獎
1997 以重點學科建設為龍頭,探索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培養途徑 國家級二等獎
1997 農科有機化學微型實驗的研究與套用 國家級二等獎
1993 堅持面向主戰場,為農村培養人才 國家級二等獎
1993 農科套用型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研究 國家級二等獎
1989 建設遺傳育種專業,培養合格人才 國家級特等獎

國際交流

合作院校及單位
國家 院校
俄羅斯 薩拉托夫國立農業大學
莫斯科土地規劃工程大學
國家科學院生物有機化學研究所
克羅埃西亞 薩格勒布大學
英國 劍橋大學
諾丁漢大學
格拉斯哥大學
曼徹斯特大學
帝國理工學院
哈珀亞當斯大學學院
倫敦大學皇家獸醫學院
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
德國 弗萊堡大學
亞琛工業大學
馬普分子遺傳所
馬普生物無機化學研究所
萊布尼茨蔬菜與園藝研究所
弗朗霍夫分子生物與生態研究所
法國 土魯斯第三大學
國家農業科學研究院
荷蘭 瓦赫寧根大學
芬蘭 赫爾辛基大學
丹麥 哥本哈根大學
義大利 那不勒斯大學
博洛尼亞大學
摩德納.雷焦.艾米利亞大學
瑞典 烏普薩拉大學
美國 奧本大學
喬治亞大學
康乃爾大學
亞利桑那大學
東密西根大學
佛羅里達大學
依阿華州立大學
德克薩斯農工大學
唐納德.丹佛植物科學中心
紐西蘭 林肯大學
作物與食品研究所
澳大利亞 墨爾本大學
昆士蘭大學
西澳大利亞大學
加拿大 圭爾夫大學
曼尼托巴大學
薩斯卡徹溫大學
秘魯 國際馬鈴薯中心
墨西哥 國際小麥玉米改良中心
日本 岡山大學
韓國 東亞大學
首爾大學
菲律賓 國際水稻研究所
以色列 魏茨曼科學研究所
孟加拉 拉吉沙希大學
沙烏地阿拉伯 卡西姆大學
南非 比勒陀利亞大學

科學研究

研究成果

2006年至2014年4月,學校共承擔科研項目6920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661項,省部級項目1782項,國際合作項目101項;獲得科技經費約34.8億元;獲省部級(含武漢市)以上科技成果獎218項,其中,國家級18項;授權專利786項,其中發明專利583項,實用新型專利195項,外觀設計8項。學校承擔的各類在研科技項目1434項,其中國家科技攻關計畫、“863”計畫、“973”計畫、“948”計畫、國家轉基因植物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378多項,國際合作項目近46項,部、省級項目530項。

“十五”期間,華中農業大學在雜交油菜、綠色水稻、優質種豬、動物疫苗、優質柑橘、試管種薯等研究領域,取得了被媒體譽為“華中農業大學六個一”(一枝花、一株稻、一頭豬、一支苗、一棵樹、一粒豆)的標誌性成果。

項目 研究團隊負責人
綠色超級稻 Super-green Rice 張啟發院士
雙低雜交油菜 Double-low Hybrid Rapeseed 傅廷棟院士
瘦肉型湖北白豬 Lean Swine 熊遠著院士
動物疫苗 Animal Vaccine 陳煥春院士
優質柑橘 High-quality Citrus 章文才、鄧秀新
試管種薯 Potato Microtuber 謝從華教授
超甜玉米 Super Sweet Corn
轉基因番茄 Transgenic Tomato 葉志彪教授
高產多抗雜交棉 High-yield Hybrid Cotton 張獻龍教授
生物柴油 Biodiesel

科研團隊

團隊類別 團隊名稱 學術帶頭人 授予時間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 “基因組研究與水稻遺傳改良”創新研究團隊 張啟發 2003年
園藝作物種植資源研究與遺傳改良創新研究團隊 鄧秀新 2008年
動物重要病原分子生物學及致病機理創新研究團隊 陳煥春 2011年
教育部創新團隊 “油菜的遺傳與改良”創新團隊 周永明 2004年
“柑橘種質資源研究與遺傳改良”創新團隊 鄧秀新 2005年
“動物傳染病基礎與防治技術研究”創新團隊 陳煥春 2007年
作物—環境互作機理及其調控創新團隊 彭少兵 2013年
“園藝植物細胞工程與種質創新”科研團隊 郭文武 2013年
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 “農業動植物病蟲害防治的微生物學研究”創新團隊 陳煥春 2003年
“柑橘等果樹生物技術與品種改良技術的研究”創新團隊 鄧秀新 2005年
“豬基因組研究與改良”創新團隊 趙書紅 2006年
“馬鈴薯重要性狀功能基因組與遺傳改良”創新團隊 謝從華 2007年
基於基因網路的抗結核新藥靶標研究團隊 何正國 2011年
動物重大疫病納米分子成像診斷及其套用基礎研究團隊 韓鶴友 2011年
湖北省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 “農產品流通體系及問題研究”創新團隊 李崇光 2007年

科研機構

該校建有國家級、省部級研發基地56個,湖北省校企共建研發中心17個,其中國家級和省部級研發基地如下:

國家重點實驗室
序號 機構名稱
1 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
2 農業微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專業實驗室
3 國家獸藥安全評價實驗室
4 國家獸藥殘留基準實驗室
5 動物疫病防控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6 藥用植物繁育與栽培國家地方聯合廣場研究中心(湖北)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研發中心
7 微生物農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8 國家家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9 國家油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0 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實驗動物中心
11 國家蛋品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
12 國家大宗淡水魚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武漢)
國家育種中心
13 國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武漢)
14 國家柑橘育種中心
15 國家農作物分子技術育種中心
16 國家果樹脫毒種質資源室內保存中心
17 國家油菜武漢改良分中心
18 國家蔬菜改良中心華中分中心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19 園藝植物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20 農業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21 環境食品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農業部重點實驗室
22 農業部農業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武漢)
23 農業部農業微生物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
24 農業部油菜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
25 農業部華中地區園藝作物生物學與種質創製重點實驗室
26 農業部淡水生物繁育重點實驗室
27 農業部獸用診斷製劑創製重點實驗室
28 農業部長江中游作物生理生態與耕作重點實驗室
29 農業部豬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原農業部豬遺傳育種重點開放實驗室)
30 農業部獸藥殘留檢測重點實驗室(原農業部食品安全評價重點開放實驗室)
31 農業部長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點實驗室(原農業部亞熱帶農業資源與環境重點開放實驗室)
省部級研究中心
32 湖北省柑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33 湖北省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34 教育部油菜工程研究中心
35 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淡水魚類專業分中心
36 動物生物藥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37 湖北農村發展研究中心
38 湖北省動物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39 湖北省水稻研究中心
40 湖北省綠色超級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41 湖北省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42 湖北省現代農業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43 湖北省農藥製劑研究中心
44 蛋品加工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45 藥用植物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46 湖北省大宗農產品加工技術創新基地
47 重要作物病蟲害防治理論與技術湖北省高校自主創新基地
省部級質量檢測中心
48 農業部種豬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
49 農業部微生物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
50 湖北省飼料質量監督檢驗站
51 農業部種豬質量安全監督檢驗中心
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52 湖北省預防獸醫學重點實驗室
53 湖北省作物病害監測和安全控制重點實驗室
54 昆蟲資源利用與害蟲可持續治理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55 農業生物信息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湖北省工程實驗室
56 動物疾病防控湖北省工程實驗室
57 新型肥料湖北省工程實驗室

大學科技園

華中農業大學科技園是科技部、教育部首批認定的22個國家大學科技園之一的武漢東湖高新區國家大學科技園的重要組成部分。2000年8月,湖北省政府和武漢市政府決定共同建設武漢南湖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將華中農業大學科技園納入南湖農業園整體規劃。2003年8月,華中農業大學科技園通過了由教育部、科技部組織的驗收。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3年12月13日, 收藏紙質圖書138餘萬冊,紙質期刊11萬餘冊,電子圖書136萬冊,資料庫109個,電子期刊(全文)6萬餘種。文獻資源涵蓋農、生、理、工、文、法、經、管等學科,為湖北省研究級文獻收藏館,形成以農業與生命科學文獻為特色,傳統資源與電子資源互為補充,多學科文獻協調發展的多元化文獻信息保障體系。

學術期刊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中文核心科技期刊、CAB 、AGRIS、AGRICOLA、《CA》、俄羅斯《文摘》、聯合國糧農組織《Agridex》、英國《ZR》來源期刊。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收錄期刊。

《養殖與飼料》:畜牧類核心科技期刊,“全國優秀農業期刊”、“湖北省優秀期刊”、《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萬方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

《現代農業科學》: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萬方資料庫、CNKI全文收錄期刊。

校園文化

校訓

勤讀力耕,立己達人”語出自20世紀40年代的湖北省立農學院院歌,具有豐富而深邃的內涵。原創者是湖北省立農學院國文教授朱再庵。

“勤讀”即勤奮學習鑽研,“力耕”即努力開拓實踐。“勤讀力耕”是對學風的倡導,對學問的指引,也是對“知”與“行”辯證關係和成長成才規律的揭示。該校一貫倡導學風建設,勉勵學生勤奮刻苦,用心於學,掌握服務國家和社會的知識本領。同時,要求學生積極投身社會實踐,用所學的知識和本領改造世界,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就人才培養規律而言,“勤讀”是“知”,是條件,也是過程;“力耕”是“行”,是途經,也是目的。只有勤奮學習鑽研、努力開拓實踐,才能成為對國家和社會的有用之才。

“立己達人”語出自《論語·雍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立己”是指加強自我修養,自強自立,使自己品德高尚、事業有成;“達人”是指要關愛他人、回報社會,使大家共同發展和進步。“立己達人”符合中國知識分子“獨善其身兼濟天下”的傳統美德,是崇高的人生境界,也是莊嚴的社會責任。只有做到“立己達人”,才能實現自我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和諧。“立己達人”是對人格的期望,對責任的要求,也是對自我與他人、個人成才與回報社會相互關係的辯證闡述。

校徽

該校徽採用圓形造型,主體部分以楚國“編鐘”和傳統農具“耒耜”為基礎,在表現手法上吸收借鑑了中國傳統紋樣造型和篆刻技法,給人以濃厚的歷史感,體現了該校悠久的辦學歷史和以農科為優勢的辦學特色。

一、圖案

華中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

編鐘是中國古代的樂器和禮器,產於楚地,是地位的體現,亦是楚文化的象徵,代表著精神文明。最著名的編鐘是享譽世界的湖北隨州曾侯乙編鐘。校徽主體設計採用編鐘的抽象圖形,暗示我校位於湖北,在我國高等農業教育格局中舉足輕重,在全國和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

耒耜是楚地古代農具,相傳由神農氏發明,是技術生產力的象徵,代表著物質文明。校徽主體設計採用耒耜的抽象圖形,與我校所在地和學科優勢相符。在行為層面,耒耜代表勞動和創造;在精神層面則代表著勤奮和務實。

編鐘與耒耜共同形成了“打穀圖”,演繹出兩個手拉手合力打穀的抽象人形。打穀在中國傳統文化符號中喻指豐收。手拉手合力打穀則寓意我校師生團結奮進、教學相長、教學科研互促共進,不斷取得累累碩果。

校徽主體圖案寓意著該校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協調發展,象徵著我校團結、勤儉、求是、奮進的優良傳統和校風。

二、文字

主體部分圖案由華中農業大學的英文縮寫大寫字母(HAU)變形組合而成,其下方為建校年份“1898”。線上條處理上吸收中國傳統紋樣特點,採用抽象的流線型葉片形狀,使之更具生機和活力。在外圍處理上,採用單環形式。上部為手書體“華中農業大學”,下部為英文校名“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三、色彩

在色彩的處理上採用單色設計,標準色為深綠色,象徵華中農業大學蓬勃的發展生機、鮮明的農科特色和濃厚的歷史積澱,也與我校“綠色校園”的特點相吻合。此外,為滿足不同情況下的使用需要,提供了棕、土黃、紅、藍、灰、淺綠、橙等7種備用色和黑色墨稿。

校徽設計者為華中農業大學文法學院2006屆法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劉濤、王娟。

校歌

抗日戰爭時期,湖北省立農學院(我校前身之一)西遷鄂西山區,全體師生篳路藍縷,堅持辦學。時任教務長的包望敏教授曾在《論“耕讀”與“新農”》一文中寫道:“湖北省立農學院創立於烽煙遍地,萬方多難之日,集海內農學者及三楚青年一堂,朝夕孜孜,耕讀不輟,以革新農業為己任,其堅苦卓絕之精神與乎興農建國之宏願均有足多者。”抗戰勝利後,學校遷回武漢,國文教授朱再庵先生和著名音樂教育家喻宜萱先生共同創作了《湖北省立農學院院歌》。

歌詞:

挹江流浩浩蕩蕩,

校歌曲譜校歌曲譜

挾沃野鬱鬱蒼蒼。

萃俊秀於三楚,

聚碩彥於一堂。

勤讀力耕肩重任,

立己達人圖自強。

雍雍穆穆,

躋躋蹌蹌。

宏農學,

揚國光,

日新永無疆。

作者簡介:

華中農業大學110周年校慶標誌華中農業大學110周年校慶標誌

朱再庵,湖北省立農學院國文教授,知名學者,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抗日戰爭時期在恩施創辦並主編文學月刊《曉月》,有較大影響。

喻宜萱,著名聲樂家、音樂教育家,早年在美國康乃爾大學研究生院學習音樂,是我國美聲唱法和聲樂教育的開拓者、奠基者之一、《康定情歌》、《在那遙遠的地方》的首唱者。她曾任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首任系主任和分管教學的副院長。20世紀40年代擔任湖北省立農學院音樂指導。解放後,喻宜萱出任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兼聲樂系主任、聲樂教授。這位著名的音樂家如今年事已高,深居簡出,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她的《康定情歌》唱遍了世界,卻極少有人知道這首傳世經典與湖北省立農學院的特殊聯繫;而那首《湖北省立農學院院歌》更是沒有幾人能夠記得。

校慶

120周年校慶時間 2018年10月2日

華中農業大學120周年校慶標識華中農業大學120周年校慶標識

120周年校慶主題 耕讀雙甲子,薪火傳天下

110周年校慶時間 2008年10月2日

110周年校慶主題 花開一百一十季,情傳無限山水間

傑出校友

徐本禹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趙福兵 大學生志願者。
鮑隆清 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革中央常委,民革湖北省委主委。
陳文新 著名土壤微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陳耀邦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曾任國家農業部部長。
陳華癸 中國科學院院士。
鄧子新 著名微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鄧道坤 湖北省人大委員會副主任,曾任中共湖北省委副書記,湖北省常務副省長。
范雲六 著名分子生物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
范照兵 中共重慶市委常委,中共重慶市委秘書長。
甘霖 湖南省副省長,致公黨中央常委,湖南農業大學教授。
韓德乾 全國農業審計學會名譽會長。中共第十四屆中央紀委委員。
黃遠志 曾任中共湖北省委副書記,省紀委書記 。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 高翅
校長 李召虎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李名家
黨委副書記 姚江林、王從嚴
副校長 吳平、姚江林、郭剛奇、青平、楊少波

歷任領導

源流
湖北農務學堂 張之洞
湖北省高等農業學堂 劉伯剛監督
喜源監督
樊祖徽監督
梅光羲監督
湖北省甲種農業學校 田古泉校長
湖北省立教育學院 羅浚院長
羅廷光院長
姜琦院長
黃建中院長
湖北省立農業專科學校 馮紫崗校長
周天放校長
劉發煊校長
程鴻書校長
湖北省立農學院 管澤良院長(1941年-1949年)
湖北省農學院 徐覺非院長(1949年-1950年)
童世光院長(1950年-1978年)
國立武漢大學農學院 葉雅各院長(1936年-1938年、1946年-1949年)
楊顯東院長(1949年5月27日-1949年9月)
楊開道院長(1949年-1952年)
主幹
華中農學院 許子威院長(1956年9月-1978年)
陳華癸院長(1978年-1984年)
孫濟中院長 (1984年-1985年)
華中農業大學 孫濟中校長 (1985年-1995年)
張端品校長 (1995年-2007年)
鄧秀新校長 (2007年-2018年 )
李召虎(2018年-)

校址校園

•校園景致

華中農業大學校園十五景
湖山夕照 清風竹語 秋林盡染 杉林藏幽 百花映日
長虹凌波 雪染暗香 湖杉鷺影 主樓華章 廣場雨韻
雙獅望月 雄獅探首 碧波蕩漾 夜色撩人 曲徑通幽
華中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

•校址

華中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校園占地面積495萬平方米(合7425畝),位處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獅子山街1號,郵政編碼:430070。

2009中國大學法學100強

法學包括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學、政治學、公安學等5個學科類,共有12個本科專業。 據國務院學位辦公室發表的統計數據,我國大學授予的法學學士占學士總數的4.97%,授予的法學碩士占碩士總數的7.63%,法學博士占博士總數的4.15%。另據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發布的博士生導師資料統計,在全國大學40110名博士生導師中,有1639名是法學博導,占博導總數的4.09%。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武漢大學
清華大學
吉林大學
復旦大學
中山大學
廈門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
南京大學
南開大學
浙江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華東政法大學
山東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湘潭大學
蘇州大學
雲南大學
暨南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四川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華南師範大學
外交學院
重慶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
西北政法大學
上海大學
湖南大學
煙臺大學
蘭州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廣西民族大學
黑龍江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
天津師範大學
深圳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
廣西師範大學
遼寧大學
河北大學
山西大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湖北大學
安徽大學
揚州大學
南京財經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中南大學
同濟大學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上海財經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南大學
寧波大學
鄭州大學
河南大學
瀋陽師範大學
廣東商學院
福建師範大學
甘肅政法學院
上海師範大學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江西師範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寧夏大學
西北師範大學
安徽師範大學
東北大學
華僑大學
浙江工商大學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河北師範大學
海南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西北大學
新疆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浙江師範大學
青海民族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
溫州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東北財經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陝西理工學院
長春理工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河海大學
雲南民族大學

2009中國大學農學50強

農學包括植物生產、草業科學、森林資源、環境生態、動物生產、動物醫學、水產等7個學科類,共有16個本科專業。

湖北大學一覽表

中國211工程大學

地區學校數量所處省市學校
華北地區
30所
北京:清華大學 | 北京大學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交通大學 | 北京工業大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理工大學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京化工大學 | 北京郵電大學 | 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林業大學 | 中國傳媒大學 | 中央民族大學 | 北京師範大學 | 中央音樂學院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中國政法大學 | 中央財經大學 | 華北電力大學 | 北京體育大學
天津:南開大學 | 天津大學 | 天津醫科大學
河北:河北工業大學
山西:太原理工大學
內蒙古:內蒙古大學
華東地區30所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 | 復旦大學 | 華東師範大學 | 上海大學 | 東華大學 | 上海財經大學 | 華東理工大學 | 同濟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江蘇省:南京大學 | 東南大學 | 蘇州大學 | 南京師範大學 | 中國礦業大學 | 中國藥科大學 | 河海大學 | 南京理工大學 | 江南大學 | 南京農業大學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山東省:山東大學 | 中國海洋大學 | 中國石油大學
浙江省:浙江大學
安徽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安徽大學 | 合肥工業大學
福建省:廈門大學 | 福州大學
江西省:南昌大學
西南地區10所重慶市:重慶大學 | 西南大學
四川省:四川大學 | 西南交通大學 | 電子科技大學 | 四川農業大學 | 西南財經大學
雲南省:雲南大學
貴州省:貴州大學
西藏:西藏大學
東北地區11所遼寧省:大連理工大學 | 東北大學 | 遼寧大學 | 大連海事大學
吉林省:吉林大學 | 東北師範大學 | 延邊大學
黑龍江省:哈爾濱工業大學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東北農業大學 | 東北林業大學
華中地區11所湖北省:武漢大學 | 華中科技大學 | 武漢理工大學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華中師範大學 | 華中農業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河南省:鄭州大學
湖南省:湖南大學 | 中南大學 | 湖南師範大學
華南地區6所廣東省:中山大學 | 暨南大學 | 華南理工大學 | 華南師範大學
廣西:廣西大學
海南省:海南大學
西北地區12所陝西省:西北大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西北工業大學 | 長安大學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陝西師範大學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甘肅省:蘭州大學
寧夏:寧夏大學
青海:青海大學
新疆:新疆大學 | 石河子大學
軍事系統3所第二軍醫大學 | 第四軍醫大學 | 國防科技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