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位於北京市南部大興區,北京至開封(京開)高速公路大興段西側,北京市五環路黃村(興業路)出口南側;市區有多條公交汽車到達學校周邊,交通便利。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校長大廈)位於學校對面。學校設有材料與化工學院、機械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人文社科學院、外語系、數理教學部、體育教學部和工程實踐教學部等9個教學院(系、部)。在開展本科教學工作的同時,還與石油大學(北京)、北京化工大學等重點大學聯合開展碩士研究生教育。學校還設有國際教育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和成人繼續教育。學校在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和文學等五大學科門類開辦了化學工程與工藝、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套用化學、機械電子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熱能與動力工程、環境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行銷、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會計學、公共事業管理、旅遊管理、信息技術與計算科學和英語等21個本科專業。學校根據“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基礎紮實、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誠實守信、勤奮實幹,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級套用型工程技術與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不斷強化學生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教學和實踐活動、大學生研究訓練計畫(URT)和科技活動,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得以全面提高。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工797人,其中,專任教師484人,碩士以上學位專任教師占88%。擁有百千萬人才工程市級人選2人,“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1人,市拔尖創新人才7人,市教學名師4人,入選市屬高校長城學者培養計畫1人、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計畫5人,市中青年骨幹教師68人,市科技創新團隊13個。兩院院士閔恩澤是學校終身教授,唐本忠院士為學校講座教授。硬體設施
學校基礎設施齊全,辦學條件優越。設有清源、康莊、燕山三個校區,占地面積449畝,建築面積20多萬平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到4.3億元,圖書館藏書169萬冊。學校是市級文明單位、模範職工之家、多次榮獲首都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學校還被授予美麗校園稱號。交流合作
學校積極融入新北京、新大興建設,與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大興區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定,並與大興區政府、北京印刷學院、北京建築大學共建京南大學科技園。另外,學校還與美、英、法、德、挪威、芬蘭、馬來西亞等10餘所國外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專業設定
化學工程與工藝、套用化學、製藥工程、安全工程、機械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機械電子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環境工程、油氣儲運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註冊會計師方向)、市場行銷、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物流管理、旅遊管理、公共事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方向)、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功能材料、信息與計算科學、英語。
學科建設
學校擁有化學工程和機械工程兩個領域的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有教育部特色專業3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試點專業8個,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4個,北京市特色專業5個。有北京市重點實驗室3個,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個,北京市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個。有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北京市人才培養與產學研基地2個,北京市校外人才培養基地5個。
科研平台
學校建有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光機電裝備技術實驗室;“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和“光機電一體化”兩個北京市人才培養與產學研基地;化學工藝和機械電子工程兩個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基礎化學實驗中心。院系簡介
化學工程學院
化學工程學院是由1978年建校伊始成立的化學工程系發展而來,現設有基礎化學教學與實驗中心、化學工程系、套用化學系等,辦有化學工程與工藝(工學)、套用化學(理學)、製藥工程(工學)三個本科專業。這些專業所辦各專業是北京市教委在該校設立的“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人才培養與產學研基地”建設的主要支撐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是學校“六四二”學科專業發展規劃的核心專業,2005年成為北京市品牌建設專業,2008年入選國家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化學工藝學科為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並與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重點大學聯合培養化學工藝專業研究生。《化工原理》課程被評為2006年度北京市精品課程,基礎化學實驗中心被評為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化學工程學院擁有一支愛崗敬業的教師隊伍,匯聚了一批有發展潛力的優秀人才,其中有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中青年骨幹教師,有校級教學名師。現有專任教師51人,其中教授10名(博士生導師3名),副教授23名。教師中獲博士學位的有23人。高學歷、高職稱的中青年教師已成為教師隊伍的主體。另聘有多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和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為兼職教授。在校就讀的全日制本科生800餘名,聯合培養的研究生30餘名。設有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侯祥麟獎學金、中石化英才獎學金、創傑獎學金、優秀學生獎學金等多項獎學金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化學工程學院各專業就業率高,畢業生專業基礎知識紮實,實踐能力強,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有15%左右的本科畢業生考取研究生。
實驗室面積4000平米,儀器設備總值3000餘萬元,20萬元以上大型儀器設備40餘台套。承擔國家自然基金項目4項、國家973項目子課題一項、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3項以及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等國家和企業各類科研項目30餘項。任曉光教授領銜的清潔燃料技術開發學術團隊入選2005年度北京市屬市管高校“學術創新團隊”。學院十分重視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與挪威、英國、德國、加拿大等國的多所大學建立了科研合作及學者互訪關係,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來校講學、進行學術交流。
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建設,化學工程學院已形成獨特的學科優勢和辦學風格。以教學改革為引領、開展因材施教分級教學、突出工程實踐育人特色。以培養面向國家和北京現代製造業需要的套用型人才為目標,在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生態化工與能源開發領域開展特色專業方向教育,以質量取勝,不斷提高辦學層次和辦學水平。
機械工程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原名化工機械系,成立於1978年,是該校最早的系部之一;1990年更名為機械工程系;2000年學校機構改革,定名機械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現有教職工93人,其中有教授7人,副教授23人,高級實驗師2人,高級工程師1人,副研究員1人,博士26人,碩士53人,享有國務院特殊津貼2人,北京市青年學科帶頭人1人,北京市優秀骨幹教師3人。
學院下設4個系(化工機械系、機電工程系、熱能工程系、環境工程系),2箇中心(計算機輔助設計中心、機械基礎教學與實驗中心),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光機電裝備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同時建有北京市光機電一體化人才培養和產學研基地、機械電子工程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
學院設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機械電子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環境工程及測控技術與儀器、油氣儲運工程七個專業,校學生1532人。同時本院與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學校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與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化工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已有11位教師獲得了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碩士生指導教師資格,到目前為止,機械工程學院共培養博士研究生5人,碩士研究生29人,其中在讀博士研究生2人,在讀碩士研究生34人。
學院以“適應首都經濟發展和服務石油化工行業”為中心,努力承擔重大工程技術研究課題和橫向委託項目,科研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科研成果顯著。近五年學院累計承擔科研課題和委託項目80餘項,科研契約額超過1600萬元,其中國家級項目5項。近五年發表學術論文近500篇,其中三大檢索收錄4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2部,譯著3部,編寫教材6部。近五年學院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獎勵8項,獲準專利12項,科研成果被採用或轉讓5項,直接經濟效益1920餘萬元。
學院注重師資隊伍建設,堅持引進人才和在職培養並重,通過培訓、進修和出國深造等多種方式,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學歷層次和業務水平,努力培養一支又紅又專、結構合理、思想穩定的教師隊伍。全院教師以教書育人為己任,辛勤工作在教學、科研和育人的第一線,取得了顯著成績,湧現出一大批高素質、有一定學術水平的骨幹教師。
學院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突出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與綜合提高,強化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質量明顯提高,人才培養成績斐然;本院在國內高校中率先進行了CAD教學,使學生能具備較為熟練的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學生多次在北京市高校數學、物理競賽中獲得較高獎項,許多課程實現了計算機多媒體化和網路化教學;學生就業率和考研率居學院前列,畢業生普遍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
面對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機械工程學院將繼續堅持以人為本、教學與科研並重、產學研協調發展的方向,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增強辦學活力,加快學科建設步伐,以適應知識經濟發展和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需要。學院廣大師生員工正奮發圖強,致力於把機械工程學院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是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成立較早的教學院系之一,2000年在原自動化系的基礎上組建。信息工程學院設有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五個電氣信息類專業。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專業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試點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是北京市特色專業,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是"教育部機電類回歸工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試點專業,現有在校本科生1551人,在校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40人。學校對信息工程學院的發展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和支持,使得信息工程學院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信息工程學院擁有一支愛崗敬業深受學生愛戴的教師隊伍,專任教師70人,其中北京市教學名師3人,教授10人,副教授24人,博士44人,北京市學術創新團隊1個,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1個。
信息工程學院設有2個實驗中心和4個專業實驗室,兩個實驗中心分別是電工電子教學與實驗中心、信息技術教學與實驗中心。電工電子教學與實驗中心承擔全校非電專業電工學和電專業電路分析、電子技術等課程的教學和實驗任務。信息技術教學與實驗中心承擔全校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的教學和實驗任務。4個專業實驗室承擔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五個專業的專業實驗教學任務。信息工程學院實驗室總面積約7000m2,實驗設備總值約3500萬元。
近五年在《IEEETrans.Appl.Supercond》、《中國科學》等重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出版著作和教材共20餘部,其中有北京市精品教材3部。近三年來已推廣的科研成果12項,專利8項,目前在研的科研項目17項,其中包括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兩項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近年來獲得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獎4項。
信息工程學院與美國哥倫布州立大學、法國亞眠電子電器工程師學院(ESIEE)、巴黎電力機械工程師學院(ESMESudria)、挪威諾維克工學院和休斯頓城市大學等多所國外大學建立合作關係,先後選派7位教師到國外進修學習,20餘名學生到國外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每年都選派學生到海外合作院校實習並開展畢業設計,同時接收同等數量學生來校畢業設計。
信息工程學院堅持品行、能力、知識三個維度協調發展,實現從注重知識傳授向更加重視實踐能力和素質培養的轉變,不斷深化人才培養計畫各個環節的教育教學改革,進行大力度的課程整合,最佳化教學內容,將校企合作貫穿於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將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融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潛能,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意識和綜合創新素質。許多同學在完成理論學習的同時積極參與教師的科研和科技實踐活動,不斷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信息工程學院畢業生近年來就業率均為100%,簽約率近三年躍上三個台階(2010年簽約率92.13%;2011年簽約率96.11%;2012年簽約率98.42%),高居全校各學院之首。
經濟管理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是本校發展最快的二級學院之一。從1985年本校成立管理工程繫到2000年在原經濟管理系的基礎上組建經濟管理學院,經過20多年的努力,經濟管理學院已建設成集教學、科研、實踐為一體的重點二級學院。學院現設有國際經濟與貿易系、信息管理系、工商管理系和會計系四個系,另設有一個經濟研究所和一個經濟管理實驗中心。在校本科生1700多人,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16人,成教生500人。經濟管理學院擁有一支愛崗敬業、學術領先、業務嫻熟的專業教師隊伍。現有專業教師60人,教輔人員1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9人,講師34人,已取得博士學位的教師6人,在讀博士8人。正副教授達到教師總數的43%。學院教師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還積極開展科研活動,在國內外著名學術刊物發表了大量學術文章,出版學術著作多部,承擔了十多項國家和省部級課題,大量成果受到國內外專家好評。院領導還非常重視對外交流與學習,已與美、日、法、韓、俄羅斯等國家的幾十所大學建立了合作關係,定期互訪。多次邀請國內外專家教授來院進行學術交流和舉辦學術講座,並選派教師到國外進修學習。
經濟管理學院十分重視學生基本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培養,特別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全方位培養學生在商務等方面的實踐能力,為學生提供廣泛涉獵知識的機會,使學生既具備紮實的理論基礎,又具有寬廣的專業知識。再有,通過強化外語、計算機教學及實踐環節,做到了外語、計算機教學四年不間斷,使學生具備較高的外語水平和良好的計算機套用技能。
辛勤的汗水已結出豐碩的果實。部分學生獲得全國、北京市數學建模大賽、大學生英語大賽等各種各類比賽的一、二等獎和優勝獎。由於專業設定上的不斷改革,加之教學和科研的互連互動,在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背景下,該們的學生競爭力依然強勁,紛紛被國內外著名大公司和政府機構錄用,並深受用人單位好評。另外,每年還有越來越多的學生考上其他大學碩士研究生,繼續深造,或到國外著名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人文社科學院
人文社科學院是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最具人文特色的教學院,下設文化教研室、藝術教研室、公共管理系、旅遊系、人文社科實踐教學中心五個教學基層組織和教學管理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兩個行政管理機構,擁有市級卓越工程師素質教育基地、市級服務管理與創新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和校級大學生素質教育基地,大興社會建設研究中心、大興文化建設研究中心兩個校級研究機構,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旅遊與文化創意研究中心和服務管理與創新研究中心三個院內研究機構。學院擁有一支學術功底紮實、人文底蘊深厚、恪守師道、治學嚴謹、教風優良的師資隊伍,現有30名專職教師中90%以上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授、副教授占專職教師的40%左右。2009年以來,學院教師發表中文核心期刊(含中文統計源期刊CSSCI)論文、國際會議檢索論文、海外期刊論文100餘篇;主持和參與科研項目近30餘項,契約科研經費300餘萬元;出版教材專著(譯著)10餘部,小說詩歌4篇(首),音樂、舞蹈作品2部,多幅繪畫作品在798等場所展出。
學院高度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成立了校內學生自主經營實訓咖啡吧,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場景化模擬實習場所和條件。學院在大興區社會工作委員會、俏江南餐飲集團、中旅集團、全國人大會議中心、東方君悅大酒店等40多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校外實習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
“德才兼修,知行並重”,人文社科學院將以鮮明的人文特色和實踐育人特色,為培養服務首都、面向全國的未來行業中堅力量而努力!
學院願景:培養有文化、有思想、有素質、有創新精神的未來服務管理人才!
材料與工程學院
2006年6月,為加強該校材料學科專業群的建設,促進該校材料學科成為新的重點學科增長點,實現學校的跨越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在原材料與化工學院所屬材料工程系與機械工程學院所屬納米光電子技術研究與發展中心的基礎上成立了校級直屬教學單位--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擁有一支思想過硬、教學嚴謹、業務素質較高、技術職稱和年齡結構基本合理的師資隊伍,專職教師共有1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博士生導師3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8人。擁有環境材料研究中心、生物醫用材料研究中心、材料實驗中心和納米光電子技術研究與發展中心等多個實驗室,面積達2000餘平方米,大型儀器設備20餘台,能充分滿足教學與科研的需要。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主要開設了功能材料及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自1994年創建至今,已累計為國家培養了千餘名合格的本專科畢業生。現每年本科生招生規模和畢業生規模均超過100人/年;畢業生就業率達到85%以上;近四年考研率均居全校各專業前列。近幾年與石油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高校聯合培養碩士22名,博士3名。
外語系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外語系是一個勤勉奮進的集體,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科學的管理機制讓她綻放出蓬勃的生機。外語系由公共外語和英語專業(國際商務方向)兩部分組成,承擔著全校外語教學任務。外語系在教學中注重因材施教,以科研教改指導教學實踐,積極建設和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專業英語設定以商貿英語為主,立足培養具有良好外語技能和商貿知識的複合型人才。該系還面向全校開設法語、日語、俄語、德語等選修課。外語系擁有一支以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的中青年教師為主、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現有專任教師40餘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9名。他們大多畢業於北外等國內外名牌外語學校,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高的教學水平。他們參與了教育部外語系列課程改革以及全國外語研究會的教改項目,出版專著40餘部,發表論文百餘篇。外語系教學設備先進,現擁有語言教學實驗室12個,音像圖書資料室1個,數碼音像編輯工作站1個。所有設備面向全校,用於視、聽、說等各類語言實踐課程的教學工作。
外語系全體師生員工在師德建設、業務比拼以及各級各類競賽中共同創造了無數璀璨的瞬間。他們當中有:北京市級創新標兵、北京市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獲獎者、北京市級師德標兵、北京市高校優秀輔導員、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獲獎者、“CCTV杯”全國大學生英語講演比賽獲獎者、“外教社杯”全國大學英語寫作大賽獲獎者、“21世紀外教社杯”全國大學英語講演大賽獲獎者等。這累累碩果正是外語系全體師生員工共同勤奮耕耘的收穫。
歷史沿革
1978年,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前身北京石油化工專科學校創建,同時,兼辦北京化工學院第二分院,開始招收本、專科生。1985年,學校劃歸中國石化總公司領導。
1987年12月29日,學校新校舍在大興黃村奠基。1988年4月,召開“建立北京石油化工學院論證會”。
1990年學校由燕山整體搬遷到大興新校址。
1991年9月5日,學校與北京化工學院聯合辦學,招收化學工程和機械工程兩個專業本科生共61人。1992年11月29日,經國家教委批准,在北京石油化工專科學校基礎上建立了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1993年2月20日,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揭牌儀式。
1997年,向挪威瑙威克(Narvik)工學院派送交流學生
1999年11月1日,學校一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
2000年2月,學校劃為中央與北京市共建,以北京市管理為主。
2000年10月9日,該校碩士研究生“全過程”培養正式啟動。學校與河北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
2002年6月,學校調整學科專業結構,實施“642”方案。2002年9月,“化學工藝”、“機械電子工程”學科被評為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
2003年7月,學校開始實施全員聘用工作。
2004年5月9日,光機電裝備技術實驗室正式懸掛“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標誌牌,實行對外開放。
2005年10月22日-28日,教育部13位本科教學評估專家對該校開展了全方位的評估考查工作。
2006年該校光機電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焊接技術獲得重大突破:2月23日,該校自主研發的GDC-1型智慧型焊接機器人被2008奧運會國家體育場–“鳥巢”採納;11月16日,“水下乾式高壓焊接”在渤海灣海底焊接實驗獲得成功。10月28日,該校隆重舉行校友會首屆會員代表大會,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校友會宣告成立。
2007年1月5日至6日,中國共產黨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第二次代表大會隆重舉行,順利完成黨委換屆工作。
學院領導
學校領導高錦宏(黨委書記)
郭文莉(院長)
劉仲仁(黨委副書記)
周海(副院長)
趙盛偉(副院長)
焦向東(副院長)
韓占生(副院長)
王林川(副院長)
張肅建(紀委書記兼工會主席)
領導致辭
高錦宏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黨委書記:高錦宏教授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伴隨著祖國的改革開放也跨入了一個發展的新時代。撫今追昔,三十年的歷史,孕育了“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勤奮實幹,自強不息”的學校精神,積澱了“崇尚實踐,知行並重”的實踐育人特色,綜合實力正在穩步攀升。
“路漫漫兮其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北京石油化工學院願以她“寧靜致遠、務本維新”的傳統,寬闊開放的胸懷,接納來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學子;將在新的時期為培養國家世紀英才搶抓機遇,勇於探索。同時,誠邀全國的知名學者加入到該們的師資隊伍中來,攜手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共創該們美好的未來!
郭文莉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院長:郭文莉教授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是一所年青而又志存高遠的大學。該們希望:有理想,有抱負,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青年報考本校;情操高尚,學識淵博,誨人不倦的教師來校任教;由高水平的老師和具有無限發展潛力的學生共同打造一所開放型的、充滿進取精神的高等學府。精心安排的培養計畫,高水平的系列課程,一流的教學與實驗條件,優美的校園環境,前沿的科學研究,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所有這一切既是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的未來,更是該們北京石油化工學院人永遠的追求。
其他信息
地理位置
北京市大興區黃村鎮清源北路19號
郵編
102617
信箱
諮詢電話
010-81292235/81292236/86109966/96109988
乘車路線
西客站乘410路至清源西里
北京站乘957快車至清源西里
公主墳乘631路至清源西里
南禮士路乘937路至興華園
木樨園乘366路至清源路口
西三環乘968路至清源西里
阜成門乘456路至清源北路
高校任務(一)
該任務主要用於盤點全國各大高校。高校是高等學校的簡稱,泛指對公民進行高等教育的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