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1928年,於當時省會安慶市創建省立安徽大學。抗戰期間,因日軍入侵,學校被迫西遷並曾一度停辦。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安徽大學於安慶市復校,定名國立安徽大學。著名學者姚永朴、劉文典、王星拱、程演生、陶因、陳望道、丁緒賢、郁達夫、周予同、呂思勉、章益、周建人等均曾在安徽大學執教或主持校政。
1949年12月遷至蕪湖市,與安徽學院合併,恢復校名安徽大學。
1952年,思想改造運動以後,安徽省委決定,將安徽大學搬到省會城市合肥。為此,學校成立了基建領導小組,並迅速派出以徐連成、朱世雄為正、副科長的基建工作班子,到合肥從事新校基本建設工作。
1954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安徽大學部分系科調往華東地區有關院校。
毛主席題寫校名,同時調入一些系科,設師範、農學兩個學院,並於1954年2月分別獨立組建專門性的安徽農學院(現安徽農業大學)和安徽師範學院(現安徽師範大學),安徽大學建製取消。
1958年由原安徽大學派出的基建班子,在合肥西門外建設的新校已經落成。省委原擬將安徽師範學院遷往合肥新址辦學,但是由於形勢發展的變化和需求,省委決定師範學院仍留蕪湖,在合肥新校另建“合肥大學”,曾希聖兼校長。並決定將安徽師範學院的主力系科物理系成建制的遷入合肥大學,只留少數教師繼續在蕪湖籌備新的物理系。其他系科包括中文、外語、歷史、地理、數學、生物、化學等系只抽出少數骨幹教師加上學校部分管理幹部到合肥大學。
1958年7月5日,國務院第七次會議決定曾希聖兼任合肥大學校長,張行言、孫陶林任副校長。7月21日,省委決定成立合肥大學黨委,由張行言任書記,原解放軍南京軍區師範學校政委方誌明任第一副書記。同年9月16日,毛主席來到合肥視察,並為安徽大學題名。安徽大學是毛澤東同志親筆題寫校名的為數不多的大學之一。
1993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回響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戰略部署,在國家計委和教育部的具體組織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決定重點支持安徽大學進入國家“211工程”。
1996年,安徽大學通過“211工程”部門預審。
1997年12月學校正式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大學,也是安徽省繼中國科技大學以後的第二所“211工程”重點高校。
1998年經省政府批准實施“211工程”建設項目,同年李鵬、喬石等同志親筆題詞祝賀學校建校70周年。
1999年獲準作為“211工程”項目院校在國家正式立項建設。
2000年,原安徽銀行學校和安徽財政學校併入安徽大學。
2001年6月,在如期完成“九五”“211工程”建設任務的基礎上,順利通過了國家整體項目驗收。同年,溫家寶同志親切接見了“全國十大扶貧狀元”該校教師何家慶同志。
2002年11月7日和2003年9月17日學校《“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儀器設備購置計畫》分別通過了教育部專家組的立項審核和國家計委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專家組的考察評估。
2002年12月28日,占地2000餘畝的磬苑校區舉行了開工典禮,並於2004年開始進駐。
2004年6月,學校《“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國家發改委批覆,“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正式在國家立項建設。
2006年6月順利通過國家“十五”、“211工程”整體項目驗收。
2007年11月學校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2013年8月,教育部與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安徽大學協定會簽檔案已正式頒發。按照共建協定,教育部將安徽大學發展建設納入國家高等教育發展整體規劃,給予直屬高校同等待遇。
2017年9月,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2017年11月,學校被評為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8年3月,安徽大學有26個院(系、部),開設95個本科專業。院系 | 專業 |
---|---|
安徽大學數學科學學院 | 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套用統計學、金融數學 |
安徽大學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 | 套用物理學、材料物理、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安徽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 化學、套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材料化學、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
安徽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路工程、信息安全、網路與新媒體 |
安徽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物聯網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 |
安徽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物科學(生物統計方向)、生物工程、生態學 |
安徽大學文學院 | 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 |
安徽大學歷史系 | 歷史學 |
安徽大學哲學系 | 哲學、套用心理學 |
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 新聞學、廣播電視學、廣告學、編輯出版學、數字媒體技術 |
安徽大學經濟學院 | 經濟學、財政學、稅收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經濟統計學 |
安徽大學商學院 | 會計學、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電子商務、旅遊管理 、市場行銷、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
安徽大學外語學院 | 英語、俄語、日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 |
安徽大學法學院 | 法學、智慧財產權 |
安徽大學管理學院 | 檔案學、管理科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圖書館學 |
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 | 社會學、社會工作、政治學與行政學、國際事務與國際關係 |
安徽大學藝術學院 | 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繪畫、戲劇影視導演、音樂表演 |
安徽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 環境科學、地理信息科學、地質學、測繪工程 |
安徽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 | 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 |
安徽大學文典學院 | 人文科學試驗班、人文科學試驗班、經濟管理試驗班 |
安徽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安徽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 |
大學外語教學部 | |
體育軍事教學部 | |
大學計算機教學部 | |
安徽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 |
安徽大學國際商學院 | 會計(專科,中英合辦)、金融管理與實務(專科,中英合辦) |
外國語言文化教育中心 | |
安徽大學軟體學院 | |
安徽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
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3月,學校有1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3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8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有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25個省級重點學科。博士後流動站
①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
②電子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
③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
④中國史博士後流動站
⑤化學博士後流動站
⑥材料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
⑦哲學博士後流動站
⑧考古學博士後流動站
⑨理論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
⑩法學博士後流動站
⑪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後流動站
⑫數學博士後流動站
⑬生態學博士後流動站
重點學科
國家重點學科 | |||
漢語言文字學 | 計算機套用技術 | ||
省級重點學科 | |||
中國哲學 | 外國哲學 | 政治經濟學 | 金融學 |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 經濟法學 | 文藝學 | 中國古代文學 |
英語語言文學 | 新聞學 | 歷史文獻學(含古文字學) | 專門史 |
基礎數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 | 理論物理 | 無機化學 |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生態學 | 材料物理與化學 | 電路與系統 |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 通信與信息系統 | 信號與信息處理 | 企業管理 |
科學與技術 |
序號 | 學科門類名稱 | 一級學科名稱 | 二級學科名稱 |
1 | 哲 學 | 哲學 | 中國哲學 |
2 | 經濟學 | 理論經濟學 | 政治經濟學 |
3 | 法 學 | 法學 | 法學理論 |
4 | 法律史 | ||
5 |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 ||
6 | 刑法學 | ||
7 | 民商法學(含:勞動法學、社會保障法學) | ||
8 | 訴訟法學 | ||
9 | 經濟法學 | ||
10 |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 ||
11 | 國際法學(含: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 | ||
12 | 軍事法學 | ||
13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 |
14 | 文 學 | 中國語言文學 | 文藝學 |
15 | 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 | ||
16 | 漢語言文字學 | ||
17 | 中國古典文獻學 | ||
18 | 中國古代文學 | ||
19 | 中國現當代文學 | ||
20 |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分語族) | ||
21 |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 ||
22 | 歷史學 | 考古學 | 考古學及博物館學 |
23 | 中國史 | 史學理論及史學史 | |
24 | 歷史地理學 | ||
25 | 歷史文獻學(含∶敦煌學、古文字學) | ||
26 | 專門史 | ||
27 | 中國古代史 | ||
28 | 中國近現代史 | ||
29 | 理 學 | 數學 | 基礎數學 |
30 | 計算數學 | ||
31 | 套用數學 | ||
32 | 運籌學與控制論 | ||
33 | 化學 | 無機化學 | |
34 | 分析化學 | ||
35 | 有機化學 | ||
36 | 物理化學(含∶化學物理) | ||
37 |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 ||
38 | 生態學 | 生態學 | |
39 | 統計學 | 統計學 | |
40 | 機率論與數理統計 | ||
41 | 工 學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材料物理與化學 |
42 | 材料學 | ||
43 | 材料加工工程 | ||
44 | 電子科學與技術(可授工學、理學學位) | 物理電子學 | |
45 | 電路與系統 | ||
46 |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 ||
47 |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 ||
48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可授工學、理學學位) | 計算機系統結構 | |
49 | 計算機套用技術 |
序號 | 學科門類名稱 | 一級學科名稱 | 二級學科名稱 |
1 | 哲 學 | 哲學 | 馬克思主義哲學 |
2 | 中國哲學 | ||
3 | 外國哲學 | ||
4 | 邏輯學 | ||
5 | 倫理學 | ||
6 | 美學 | ||
7 | 宗教學 | ||
8 | 科學技術哲學 | ||
9 | 經濟學 | 理論經濟學 | 政治經濟學 |
10 | 經濟思想史 | ||
11 | 經濟史 | ||
12 | 西方經濟學 | ||
13 | 世界經濟 | ||
14 | 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 ||
15 | 套用經濟學 | 國民經濟學 | |
16 | 區域經濟學 | ||
17 | 財政學(含∶稅收學) | ||
18 | 金融學(含∶保險學) | ||
19 | 產業經濟學 | ||
20 | 國際貿易學 | ||
21 | 勞動經濟學 | ||
22 | 統計學 | ||
23 | 數量經濟學 | ||
24 | 國防經濟 | ||
25 | 法 學 | 法學 | 法學理論 |
26 | 法律史 | ||
27 |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 ||
28 | 刑法學 | ||
29 | 民商法學(含:勞動法學、社會保障法學) | ||
30 | 訴訟法學 | ||
31 | 經濟法學 | ||
32 |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 ||
33 | 國際法學(含: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 | ||
34 | 軍事法學 | ||
35 | 社會學 | 社會學 | |
36 | 人口學 | ||
37 | 人類學 | ||
38 | 民俗學(含:中國民間文學) | ||
39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
40 |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 ||
41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 ||
42 |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 ||
43 | 思想政治教育 | ||
44 | 教育學 | 教育學 | 高等教育學 |
45 | 文學 | 中國語言文學 | 文藝學 |
46 | 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 | ||
47 | 漢語言文字學 | ||
48 | 中國古典文獻學 | ||
49 | 中國古代文學 | ||
50 | 中國現當代文學 | ||
51 |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分語族) | ||
52 |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 ||
53 | 外國語言文學 | 英語語言文學 | |
54 | 俄語語言文學 | ||
55 | 法語語言文學 | ||
56 | 德語語言文學 | ||
57 | 日語語言文學 | ||
58 | 印度語言文學 | ||
59 | 西班牙語語言文學 | ||
60 | 阿拉伯語語言文學 | ||
61 | 歐洲語言文學 | ||
62 | 亞非語言文學 | ||
63 | 外國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 | ||
64 | 新聞傳播學 | 新聞學 | |
65 | 傳播學 | ||
66 | 歷史學 | 考古學 | 考古學及博物館學 |
67 | 中國史 | 史學理論及史學史 | |
68 | 歷史地理學 | ||
69 | 歷史文獻學(含∶敦煌學、古文字學) | ||
70 | 專門史 | ||
71 | 中國古代史 | ||
72 | 中國近現代史 | ||
73 | 理 學 | 數學 | 基礎數學 |
74 | 計算數學 | ||
75 | 套用數學 | ||
76 | 運籌學與控制論 | ||
77 | 物理學 | 理論物理 | |
78 |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 ||
79 | 原子與分子物理 | ||
80 | 電漿物理 | ||
81 | 凝聚態物理 | ||
82 | 聲學 | ||
83 | 光學 | ||
84 | 無線電物理 | ||
85 | 化學 | 無機化學 | |
86 | 分析化學 | ||
87 | 有機化學 | ||
88 | 物理化學(含∶化學物理) | ||
89 |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 ||
90 | 生物學 | 植物學 | |
91 | 動物學 | ||
92 | 生理學 | ||
93 | 水生生物學 | ||
94 | 微生物學 | ||
95 | 神經生物學 | ||
96 | 遺傳學 | ||
97 | 發育生物學 | ||
98 | 細胞生物學 | ||
99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
100 | 生物物理學 | ||
101 | 生態學 | 生態學 | |
102 | 統計學 | 統計學 | |
103 | 機率論與數理統計 | ||
104 | 工 學 | 光學工程 | 光學工程 |
105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材料物理與化學 | |
106 | 材料學 | ||
107 | 材料加工工程 | ||
108 | 電子科學與技術(可授工學、理學學位) | 物理電子學 | |
109 | 電路與系統 | ||
110 |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 ||
111 |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 ||
112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通信與信息系統 | |
113 | 信號與信息處理 | ||
114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 |
115 |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 ||
116 | 系統工程 | ||
117 | 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 | ||
118 | 導航、制導與控制 | ||
119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可授工學、理學學位) | 計算機系統結構 | |
120 | 計算機套用技術 | ||
121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化學工程 | |
122 | 化學工藝 | ||
123 | 生物化工 | ||
124 | 套用化學 | ||
125 | 工業催化 | ||
126 | 環境科學與工程 (可授工學、理學、農學學位) | 環境科學 | |
127 | 環境工程 | ||
128 | 軟體工程 |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 |
129 | 管理學 | 工商管理 | 會計學 |
130 | 企業管理(含:財務管理、市場行銷、人力資源管理) | ||
131 | 旅遊管理 | ||
132 | 技術經濟及管理 | ||
133 | 公共管理 | 行政管理 | |
134 | 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可授管理學、醫學學位) | ||
135 | 教育經濟與管理(可授管理學、教育學學位) | ||
136 | 社會保障 | ||
137 | 土地資源管理 | ||
138 | 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 | 圖書館學 | |
139 | 情報學 | ||
140 | 檔案學 | ||
141 | 藝術學 | 音樂與舞蹈學 | 音樂學 |
142 | 舞蹈學 | ||
143 | 戲劇與影視學 | 戲劇戲曲學 | |
144 | 電影學 | ||
145 | 廣播電視藝術學 | ||
146 | 美術學 | 美術學 |
師資力量
2018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教職工26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687人,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者900餘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名,國家“千人計畫”特聘教授2名,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省級教學名師24名,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3名,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12名,入選“皖江學者”特聘教授13名,入選安徽省“百人計畫”5名,入選安徽省“外專百人計畫”5名,享受國務院和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139名,安徽省學術技術帶頭人62名,入選安徽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114名。有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長江學者:朱滿洲
國家級教學團隊
漢語言文字學教學團隊 | 黃德寬 | 2008 |
數學與套用數學專業教學團隊 | 杜先能 | 2010 |
教學建設
截至2013年,學校有7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法學、英語、考古學、生物科學、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新聞學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新聞傳播實驗教學中心、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基礎物理、電工電子、新聞傳播、基礎化學、基礎生物、會計
精品課程
國家級 | 新聞學概論 | |||
省級 |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 英語語言學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 新聞學概論 |
經濟法 |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 |||
校級 |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 英語語言學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 新聞學概論 |
經濟法 |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 行政管理學 | 中國古代文學 |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至2013年,學校建有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1個獲得國家CMA計量認證的現代實驗技術中心;有4個省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9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設有2個國家級和6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安徽大學科研機構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徽學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所 |
計算機智慧型與信號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教育部電能質量工程研究中心 |
經濟法制研究中心 | 哲學與安徽思想家研究中心 |
安徽省綠色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 | 安徽省信息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 |
光電信息獲取與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中國傳統文化研究院 |
財政稅收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 工業節電與電能質量控制協同創新中心 |
淮河流域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 高節能電機及控制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
安徽大學長三角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 健康科學研究院 |
科學發展觀研究中心 | 徽文化傳承與創新中心 |
安徽大學發展戰略諮詢委員會 |
科研成果
2005年至2011年,學校共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627項,獲得縱向科研經費3276萬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3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2項;簽訂技術開發契約236項,爭取橫向科研經費1億多元;發表學術論文7150篇,SCI、EI、STP收錄論文數771篇,出版著作619部;鑑定、評審科研成果121項,獲得國家和地方各級各類科研獎勵97項,授權專利15項。根據湯森路透集團2012年發布的ESI數據顯示,安徽大學化學學科、物理學學科進入全球排名前1%,這反映了安徽大學在這兩個學科領域成果豐碩。 化學學科進入全球前1%的高校和科研機構總共1065個,安徽大學化學學科進入全球前1%的近十年(2002-2012年)論文總數為680篇、排名667位,總被引頻次4515次、排名902位。物理學學科進入全球前1%的高校和科研機構總共763個,安徽大學物理學學科進入全球前1%的近十年(2002-2012年)論文總數為716篇、排名588位,總被引頻次為4875次、排名757位。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截至2013年,全校各種紙質文獻約270萬冊(件),其中圖書館入藏有中文圖書約210萬冊、外文圖書20餘萬冊、古籍線裝書約13萬冊、合訂本報刊近20萬冊。館藏古籍線裝書中有善本688部9752冊(部分為珍本和孤本),還收藏有《四庫全書》、《四庫全書續編》、《四庫存目叢書》、《叢書集成》、《冊府元龜》、《太平御覽》、《中華大藏經》、《新修大正大藏經》等大型古籍叢書、類書。圖書館入藏有中外文報刊9000餘種,其中解放前報刊670種,核心期刊約700種。入藏中文電子圖書56.2萬種,112.4萬冊,外文電子圖書4000多種。外文全文電子期刊7000多種(其中現刊3000餘種),中文全文電子期刊9000多種,國內外資料庫系統30多種(按出版商計算)。其中大型資料庫有:Elsevier、EBSCO、Springer-Link、PQDD(北美博碩士論文庫)、部分美國學協會資料庫和JohnWiley資料庫、OCLC基本組資料庫、BA、中國學術期刊網、萬方數據、維普資料庫、超星電子圖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中國科學文獻資料庫、國研網等。
學術期刊《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於1960年,安徽省教育廳主管,安徽大學主辦,是面向全國的綜合性學術期刊,雙月刊,大16開,逢單月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是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社會科學院)、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南京大學)、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武漢大學)、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期刊網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
《安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被國內外以下十餘種重要檢索性文摘和資料庫收錄: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UPD)、《化學文摘》(CA)、《劍橋科學文摘》(CSA)、德國《數學文摘》(ZM),俄羅斯《文摘雜誌》(AJ)和《中國數學文摘》、《中國物理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無機分析化學文摘》、《電子科技文摘》、《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ED)、《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文電子期刊服務》(CEPS)等。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科技核心期刊(科技部)。
對外交流
學校堅持走開放辦學之路,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學校是國家公布的華文教育基地和接收政府獎學金留學生的高校之一。截至2013年,學校與馬里蘭大學(TheUniversityofMaryland)、格林威治大學(UniversityofGreenwich)、哥廷根大學(GoettingenUniversity)、京都大學(KyotoUniversity)等美、英、德、日國家和地區的近92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交流合作關係得到進一步加強和拓展;先後主辦或承辦15次高水平國際和區域學術交流會議;共有287人次赴國(境)外參加學術會議、開展合作研究、進修、講學等學術交流活動。學校是22個國家華文教育基地和84所接收政府獎學金留學生的高校之一。與智利聖托馬斯大學和烏克蘭哈爾科夫大學、亞塞拜然的巴庫大學建立孔子學院。
文化傳統
校徽
安徽大學校徽原制定於80年代後期。校徽總體上為圓形,中心圖案系學校教學主樓的變形、“1928”系學校創建年份,象徵學校的歷史;“安徽大學”中英文文字分別呈弧狀圍繞中心圖案上下。
2003年9月,安徽大學啟用了由藝術系教師設計的新的校徽圖案。本著連續、穩重、現代和簡潔的原則,新校徽保持了原校徽的圓形構圖(取“通達”、“圓通”之意),保留了原校徽使用的毛澤東手書校名,校名的英文譯名及建校時間,還保留了學校重建後教學主樓這一標誌性建築作為構圖主體,並作適當變形,使其既保持原有的縱深、重疊、延展等基本特點,又與新建磬苑校區的主體建築群由東向西眺望之景觀相似,以示新老校區文化一脈相承,樓的外形像書、像皇冠,樓前加上一組半圓形樹冠,更顯高大、深遠而生機盎然。
校訓
至誠至堅博學篤行此8字中,有6字出自《禮記·中庸》。“至誠”是傳統儒家的最高道德境界;“博學”“篤行”則被注為“誠之目”,是達到“至誠”境界的行為指南。“至堅”2字提煉自學校乃至時代對人的品格要求,同是達到“至誠”境界不可或缺的意志力因素。就今天來說,“至誠至堅”是指以誠實、誠信和堅毅、堅定為目標的人生修養過程,可視為對人“德”的要求;“博學篤行”是指以淵博、深厚和篤實、誠篤為指標的學行態度,可視為對人“才”的要求。“至誠至堅,博學篤行”8字聯繫起來解讀,雖不外乎“德才兼備”的意思,但通過對“誠”“堅”“博”“篤”的強調,突出了對學習目的實踐和對人成才的道德要求。
安徽大學校訓制定於1996年底。1998年,學校在籌辦建校70周年紀念活動期間,邀請中國當代佛學家、社會活動家、書法家趙朴初先生題寫了校訓。
校歌
安徽大學校歌於1933年創作,由安徽大學校長程演生先生作詞,上海國立音專(上海音樂學院前身)蕭友梅先生作曲。歌詞:
潛岳蒼蒼,江淮湯湯。夏商肇啟,雍容漢唐。文化丕成,民族是昌。莘莘多士,躋茲上庠。
潛岳蒼蒼,江淮湯湯。緬懷先哲,管仲蒙莊。高文顯學,宋清孔彰。莘莘多士,躋茲上庠。
學校領導
職務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李仁群 |
校長 | 匡光力 |
黨委副書記、常務副校長 | 王群京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胡小松 |
副校長 | 虞寶桃、俞本立、薛照明、程雁雷 |
校園環境
安徽大學校園景色秀麗、環境優美,是合肥市“安全文明校園”和全國綠化400佳單位之一。學校擁有四個校區和一個大學科技園,校園面積3200餘畝。知名校友
政界
張平、曹其真、駱惠寧、王厚宏、喬傳秀、袁曙宏、吳嘉、張平、王萬賓、楊多良等人。學術界
汪旭光、穆穆、李揚、焦丹、朱力行、陶農建、丁宏強、聞海虎、夏業良、李嘉禹、李曉光、徐學江、彭樹傑、孫嘉陽、汪田、張俊穎、陳乾旺、傅海安、顧海良、朱勇、陳和本、丁任重、萬輔彬、李進華、蔣傳海、費樹岷、朱新民、韋偉、匡光力、黃德寬、程樺、王源擴、李仁群、牛立文、許繼榮、吳先良、鄭漢華、陶登松、丁家雲、凌有江、芮必峰、張旺熹。商界
桂四海、汪靜、張樹武、柏士珍、陳朗、鳳良志、許家貴、余漸富、陳基華等人。作家
六六、潘軍、王世停、彭樹傑、盛明富、汪家駟、徐東平、胡野秋、楊黎光、劉傑等人。2009年中國大學排行榜(二)
在《2009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以280.15分再列榜首,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分別以224.66分、219.14分獲得第2、第3名。至此,在《中國大學評價》中,清華大學已經連續13年位居榜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已經連續10年保持中國大學前三名。2009中國大學評價顯示,浙江大學在科學研究領域以122.01分首次領先北京大學(120.74分)。 |
2009中國大學法學100強
法學包括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學、政治學、公安學等5個學科類,共有12個本科專業。 據國務院學位辦公室發表的統計數據,我國大學授予的法學學士占學士總數的4.97%,授予的法學碩士占碩士總數的7.63%,法學博士占博士總數的4.15%。另據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發布的博士生導師資料統計,在全國大學40110名博士生導師中,有1639名是法學博導,占博導總數的4.09%。 |